古镇宣传片脚本之一:四川阆中古镇5A级景区规划及实施方案稿
《阆中古城创建5A级景区提升规划及实施方案》评审稿配音稿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有着2300年建城史的阆中古城,以最符合人类宜居环境的筑城理念、独特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的地理环境、棋盘式的城市风水街道布局,至今仍保存着世界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流传甚广的中国风水学名人,以及仍为世人所称道的“春节老人”落下闳……汉桓候祠、贡院、华光楼、中天楼、巴巴寺、大佛寺、腾王阁等人文遗存,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风水古城”、“阆苑仙葩”、“春节之乡”、“状元之乡”、“张飞故里”……然而,比起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乌镇、周庄等古城古镇旅游品牌的华丽转身,阆中古城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未能得到完全释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等方面距离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瓶颈问题制约着阆中古城的进一步发展。
(一)阆中古城提升面临的六大发展瓶颈亟待突破:1. 资源禀赋较高,但产品化程度不够;2. 具备一定的游客规模,但消费结构不合理;3. 外部交通不畅,可进入性较差;4. 城镇扩张迅速,风貌保护压力大5. 多重文化叠加,品牌形象识别不清晰6. 营销效果初显,但市场认知关联度不够据此,阆中古城提升规划的基本理念是以创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契机,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力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面提升阆中古城旅游品质。
(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突破六大发展瓶颈:1. 打造“风水古城”、“春节圣地”、“醉美嘉陵江”、“阆苑仙境”四大产品系列,全面提升阆中古城旅游吸引力、快速扩大产品影响力,解决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的关键问题;2. 实施综合服务区改造、内部交通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建筑风貌保护四大旅游服务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贯彻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升阆中古城旅游服务质量;3. 通过景观细化、夜景亮化、大地绿化三大工程,形成完整的阆中古城风景风貌;4. 争取支持,加速推进阆中至成都、重庆两大目的地市场的旅游快速专线,利用南充机场、支线机场,全面突破阆中古城旅游交通瓶颈,构建通畅的旅游大交通;5. 实施统一的营销形象与营销口号,将风水古城与阆中、春节圣地与阆中、三国张飞与阆中、状元之乡与阆中四大极具号召力的品牌形象与阆中形成完美对接,以清晰的发展目标,推出市场容易识别的旅游形象。
沿此规划思路,明确阆中古城发展目标:近期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中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终将阆中古城建设成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品格,最具中国韵味的世界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形象定位:世界风水古城,中华春节之源完美彰显“风水阆中城”、“春节发源地”两大国字号资源,充分发挥“科学状元乡”、“三国大看台”两大重要资源优势……各种文化现象都在最具中国韵味的风水古城当中完美融合。
围绕总体定位,针对阆中古城创建5A级旅游景区当中所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和不足,阆中古城从主题强化、大项目建设、古城风貌保护与环境改造、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改善、旅游营销、景区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
(一)主题提升四大思路:1. 双驱发力,抢占文化高位;2. 化点为区,焕发隐性资源活力;3. 推陈出新,丰富滨水休闲产品;4. 动静相宜,创新夜游阆中旅游产品(二)空间格局:玉带涤金盆,四山拱一城(三)构建七大旅游功能主题区1. 综合旅游服务区:在把嘉陵江二桥南面,打造国际一流的低碳旅游服务基地;2. 亲水游憩区:以滨水景观和环境营造为基础,深入挖掘嘉陵江文化底蕴,重点开发滨江生态长廊、鱼翅水利公园、吃醋吧、廊桥、阆苑浮桥、撒野公园、阆中府官船及“风生水起”大型实景演出,活泛嘉陵江,再现阆中古城“百里嘉陵,第一江山”;3. 春节文化体验区:形成锦屏春节圣山、“春”乐园、南津关福味小镇三个主题组团,对应阆中古城年货满城印象区,打造“中华春节胜地”,塑造春节文化精神回归家园,为世界华人奉上一年一度的春节狂欢盛宴;4. 古城旅游区:内涵外延,把阆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古城历史印象区”、“阆中风水印象区”、“年味满城印象区”、“天宝阆苑印象区”、“科举春秋印象区”、“三国文化印象区”、“文化创意区”,从而使古城街区主题化,打造“印象阆中”七大旅游印象片区5. 大佛寺旅游区:以东山、白塔山园林景观为基础,梳理佛教文化,形成朝圣、森林观光、登山等旅游产品;6. 盘龙山旅游区:以腾王阁景区为主体,以场景化、戏剧化、主旨化、产品化、景观化解读民间流传数千年的龙脉文化;7. 西山森林公园:以西山优越的森林资源为基础,重点建设森林观光游憩区、森林养生休闲区、森林娱乐区,通过森林风景道,串联巨石艺术苑、健康养生苑、森林SPA、树屋空中驿站等项目。
其中,大佛寺旅游区、盘龙山旅游区、西山森林公园以及锦屏山,作为阆中古城四大方位的生态屏障,以形态丰富的佛教文化、龙脉文化,及优美的森林生态、滨水景观为背景,形成民间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景四合之势,生动诠释阆中古城相生共荣的“阆苑仙境”。
(四)持续推出四大节庆活动,让世界聚焦阆中古城策化春季“世界风水科学论坛”、夏季“阆中醋沙狂欢节”、秋季“国际民间歌舞大赛”、冬季“阆中过大年”四大节庆,引爆旅游话题,诱导旅游市场聚焦阆中,直接提升阆中古城影响力。
以大古城低碳旅游交通为手段,科学组织旅游线路,结合陆路、水路、景观廊桥等多样化交通,形成丰富多元的游憩观赏路线。
(五)五大综合提升工程1. 以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做大做强两大国字号文化资源,使阆中古城路出中国古城古镇资源同质竞争红海,突出重围。打造一个风水文博院、搞好一场风水大戏、办好一个风水科学研讨会;抢占“春节圣山”、“春节圣城”、“春节圣地”三大制高点,使阆中成为全球华人一年一度的兴奋中心。
同时,以景观风貌保护为基础,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标准、严要求,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系统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平衡旅游服务质量与文化形态原生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提升阆中古城景观品质* 建筑风貌提升——通过分区建筑风貌整治、竖向规划控制及历史景点恢复,尽可能保持阆中古城建筑风貌的协调性和原真性,注重古院落的主题化、精品化表达,充分展现以“唐宋格局”、“明清风貌”为特点的古院落文化魅力;* 夜景工程提升——重点在主要景点、街巷、嘉陵江、滨江路及山体五个方面进行夜景的设计与营造;* 绿化系统提升——在院落天井、街道、滨江道、公共绿地、游步道、生态景观绿地、生产绿地、生态背景林地八个方面进行绿化工作,凸显古城的宜居性和美观性;* 滨水景观提升——在保护嘉陵江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滨水环境整治、生态护岸处理、滨水景观小品设计,丰富嘉陵江滨水景观形态;* 小品、设施提升——重点在标识小品、公用电话亭、垃圾桶、休憩座椅、街灯、雕塑的设计上融入“世界风水古城,中华春节之源”文化符号,使阆中古城主题形象更加鲜明。
2. 旅游交能提升工程对接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外部交通可进入性;将嘉陵江大桥改造为具备主要景观廊道功能的“阆桥”,通过陆路游线、阆苑浮桥、码头的建设构建水陆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三个一级入口、三个二级入口的服务入口格局,构建三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七个二级游客服务中心、三个旅游服务站的旅游服务体系。同时,加强道路风景系统设计和交通标识体系建设。
3. 服务设施提升以5A级景区为标准,在游览、安全、住宿餐饮、购物、卫生、邮电六大方面逐一寻找差距,实现软、硬件的升级换代。结合高星级酒店、特色主题酒店的建设,提升阆中古城旅游服务品质。特别是要积极利用张飞牛肉、保宁醋、桂花酒等旅游商品的品牌号召力。
4. 营销运营提升组建阆中大古城旅游营销管理中心,全权负责旅游宣传介质、促销渠道选择、节事活动举办及针对目标市场制定促销方案等营销事宜,广泛宣传“世界风水古城,中华春节之源”的品牌形象。实施“品牌化、国际化、精准化、整合化”营销战略,拓展营销网络,培养高忠诚度游客群。
5. 管理体制提升成立阆中大古城旅游区管委会、组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公司,构建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上下联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风水阆中城,千年一奇葩;春节发源地,欢乐中国年;名人汇聚地,科举状元乡;忠义士故里,三国大看台。
阆山阆水阆中人,洋洋大观,千古一城。随着新机遇的推动,由着新蓝图的指引,千年风水古城将焕发出盎然生机,以完善的产品结构、更优化的消费结构、更优质的服务水平、更系统的游赏体系、更舒心的游客感受,跨越全面推进、持续提升两个阶段,以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的面貌,向着“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世界文化休闲度假胜地”稳步迈进……
古镇宣传片脚本之二:丽江古城文稿
丽江古城宣传片配音文稿丽江古镇始建于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丽江古城坐落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即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间,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裘皮革、纺织、酿制业为主的急进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以大江探峡、高山险关为依托,在城四周设关口防守,西北设塔城关,西设石门开,西南设九河关,东北设太子关,城南设邱塘开。丽江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及黑龙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总体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束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自然气候长年看见雪山,高原。但雨量充分,干湿季清楚。年平均气温在12.6℃~19.8℃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大多数地方只要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剧变,春秋相连,长春无复,形成了显着的干季和湿季。丽江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摆布,510月为旱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两月格外会集。因为地处低纬高原,长年太阳辐射较强。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时,光能充分,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公分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来丽江旅行,最佳的季节是910月。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日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多数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历历史文化价值古拙天然。村庄规划错落有致,丽江古城前史悠长。既具有山城面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共同风貌,研讨中国修建史、文明史稀少难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厚的民族激进文明,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隆与开展,研讨人类文明开展的重要史料。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作为有悠长前史的少数民族村庄,从村庄总体规划到工程、修建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共同风貌。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前史文明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位置。
历史文地位古时候频频的商旅活动,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促进当地人丁兴旺,很快变成家喻户晓的集市和重镇。通常以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端,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区域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世袭控制。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滇游日记》中描绘其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乡镇营建已颇具规模。丽江古城体现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实在、完美地保管和再现了古拙的面貌。古城的修建历经很多朝代的洗礼,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高低的地形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千锤百炼,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陈旧的供水体系,这一体系犬牙交错、精巧共同,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扬着作用。
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华夏建城仿制影响。城中无规则的道路网,无威严的城墙,古城规划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大街规划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个性;修建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稀有的纳西族先民依据民族急进和环境再创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