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象宣传片脚本之一:党建人物宣传片
(字幕):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而在于能不能使别人生活得跟更好,能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解说)他,是一位拥有52年党龄,历任区乡书记28年,县政府机关工作13年的老党员。在退休后的15年中,他的足迹踏遍西乡的村村落落,在当地建造了4条公路,10多座桥梁…… 在农村,他是个大忙人、什么事都干,始终马不停蹄。他,就是天台县优秀共产党员陈贤松。
(解说)2002年8月,这位满头银发,退休后心系山区、扎根在老百姓中间的陈贤松,现在回到了生养自己家——平桥镇西张村。当时,已是古稀之年的陈贤松因身体不好,准备回家安度晚年,但是当他踏进西张村没几天,他的主意又改变了。因为在平桥镇,在陈贤松的帮助下,许许多多的农村已经脱贫致富了,而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却依然落后。
(同期声)平桥镇西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贤松“当时我考虑过,我是坐享清福呢还是为民造福,我是继续选择为民造福,就是为村里做事,因为我生长在这个村,对村里百姓要做点回报,办一点好事。”
(解说)2003年,在西张村换届选举中,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票投给了陈贤松,而陈贤松却主动让贤,把村委会主任让给了年富力强的村民张和法,自己担任副主任。由于张和法常年在外经商,陈贤松就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
既然当上了村官,就要付诸行动。陈贤松在上任后的第一天,就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且迅速理清了工作思路。他把全村的工作思路确定为:“农工商同步发展,水电路综合开发,整治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统一规划,改造旧村,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搞建设。”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排出了25件近期要办的实事,并张贴公布,以便村民监督落实情况。
(同期声)平桥镇西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贤松“工作思路理清后,挑出了25件事实,目标定下后,群众看得清摸得着越做信心越高,事情也越做越多,群众也支持,干部也努力,我的心情也舒畅了。”
一片丹心(解说)在这张贴在墙上的25件事实中,包涵了农业结构调整、解决闲散劳动力、水电路综合治理等等。大家现在看到的葡萄园,就是当年完成的一件实事。在2003年,省绿色农业启动仪式在平桥镇中心广场举行。陈贤松得知种植欧亚葡萄的效益不错,就马上把参加仪式的浙大专家带到村里实地踏看。在确定适合种植葡萄后,陈贤松就立即行动,通过土地置换,整理出50亩连片土地,用于种植葡萄。但是面对效益农业,此时已经习惯于种植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心里却没底了。
(同期声)西张村村民:“资金当时要达到4万多元,收入到底有多少也不知道,大家都在议论。”
(解说)面对困难和群众的疑虑,陈贤松挑选了10户村民种植葡萄,并在贷款、技术培训、市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
(同期声)西张村村民:“陈贤松帮我这里租田、那里拿树苗,请教师进行技术辅导,到了最后产出可以卖了,还帮助我们推销,贷款也是陈书记帮我们解决的。”
(解说)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和培植, 2004年,50亩地共产葡萄1万公斤,产值达12万元。而今,种植葡萄的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
(同期声)西张村村民:“今年收入蛮可观,平均每人大约有4万元左右,好的5万多元。”
(黑场)
(解说)2003年,陈贤松在实施25件实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脏、乱、差整治。当时,西张村有800多口露天粪坑,分存在全村各处,但由于民粪坑的阻力很大。村里从宣传发动着手,并组织部分村民到治理工作好的村庄参观。为减少阻力,村里采取购买、置换土地等多种方式,清理完露天粪坑,西张村建起了7座 -公共厕所,并在原址上进行绿化。
西张村良好的环境还引来“外资”。邻村村民王定富看西张村这块宝地,在该村投资30万元,建起了种鹿养殖场。
(现场同期声)
(解说)一两件事看不出大变化,但25件事加在一起却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如今,西张村环境整洁,村民安居乐业,已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示范村”的光荣称号。
情系百姓在西张村,老人们谈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陈贤松”,因为在平桥,陈贤松尊老爱幼的事迹不枚胜举。在当地,那为老人生活有困难、子女不孝敬,陈贤松总是带温情为老人排忧解难。
(同期声)平桥镇西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贤松:“我退休了也标志着我老了,我要为老人办点好事,做点老人排忧解难工作,所以我退休以后帮助老人调解了226件内部纠纷。”
(解说)在陈贤松的努力下,西张村的风气变好了,邻里和睦了,尊老爱幼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造和谐新农村,陈贤松发动村民重修了老会堂,使之成为村文化活动中心,重修了清咸丰4年间建造的祠堂,把它变为村老年人活动室;在祠堂设西张村建设成就和村人在外创业有成者图片展,成为村人缅怀先祖、学习当代名人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基地。
(同期声)平桥镇西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贤松:“祠堂那么大有什么用呀,所以我想办法把它用来教育群众,教育未成年人,教育全体村民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一个要紧根形势,第二要用科技来发展生产。”
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儿童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村里特意进行了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整修了村篮球场,建造了门球场,开设了村图书阅览室,添置了乒乓桌和各类健身器材,满足了村民文体活动的需要。
这些年来,陈贤松为村集体办事跑了不少路,做了不少事,但他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分路费,从未吃过村集体一餐饭,未拿过一分村干部补贴。如今,西张村变样了,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5600元,成为台州市小康示范村。而陈贤松留给人们的印象,依然是衣着朴素、脚穿解放鞋,成天奔走山间田头,跟着百姓事儿转的好干部、好村官。
个人形象宣传片脚本之二:人物——从沙河边走来的大画家
1937年,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在中国大地上燃起,在江苏沛县大沙河边的踪家寨村的踪氏家族中,一个生命诞生了。当时踪家寨的乡亲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幼小的生命日后会成为一个享誉中华的大画家。他就是当代著名画家踪岩夫先生。
是大沙河那一弯碧水给了他灵性吗?是古老的沛县那深厚的汉文化底蕴给了他感悟吗?幼小的踪岩夫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天赋。一场大雨之后,沙土地光洁如纸,踪岩夫便拾起树枝在那地上画画,画人物,画鸟兽,居然画的栩栩如生,大人们见了都说神了,这孩子那来的这个灵性?一次,踪岩夫在沙地上画了一个人物,把他制成浮雕,那活生生的人物把伙伴们都吓走了。
父亲是1930年的老党员,和郝中士、苗中凡是战友,母亲是家庭妇女,曾救过三个地下工作者的命。出生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踪岩夫从小就和共产党亲,就有了朴素的革命意识,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同期声:踪岩夫谈他对故乡的感情。)
小学是在本村上的。那时候日子很穷,踪岩夫从小就开始经历生活的磨练。由于喜爱画画,踪岩夫常在下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上课铃一响便赶忙擦掉,有一次被老师看到了,老师吃了一惊,说:嗬,画的不错嘛!那时候踪岩夫还有一种收集烟盒的爱好,因为那烟盒上印有许多好看的图画。及至到山东锦乡上中学,他在班里是美工组的组长,负责出黑板报、壁报,美术比赛经常得奖,是学校出了名的小画家。
1956年,踪岩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实现了他要为艺术奋斗终生的理想。在学校里,他刻苦学习中外美术史,感悟美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的传统美术更是细加揣摩,领会其真谛,从而在理论上、绘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画的道路上,踪岩夫说有几个老师对他的影响很深,如副院长画油画的艺术大家卫天人,国画大家吴冠中、白雪石、于之珍、高冠华等都代过他的课,他从这些老师中不仅学得了作画的技巧,作画的精神,还学习了他们做人的品德。
1960年,由于他的学业成绩突出,毕业后被学校留校任教。他的毕业作品国画〈街道市民办工厂〉在美术界的权威刊物《美术》上发表。他在美术系代课,先是当教师,后升为助教,独立开课,教授美术欣赏,艺术概论,写意花鸟。再擢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美术系副主任,主任,山水画鸟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赴美国办画展讲学,1986年在北京举办四人联展,1990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二人展,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真丝书画艺术六人展,不少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门、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馆等国家机关和部门收藏,有些作品赴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交流和展出,出版有《踪岩夫中国画作品集》及国画教材《怎样画葫芦丝瓜》、《怎样画牵牛花》、《减笔荷花》等,其《写意紫藤枝法》、《写意花鸟的基础技法与创作》两部音象教材已在国内外发行。
一晃就是68年了,抗战时出生的踪岩夫如今已经退休,满头白发苍苍,他细高身材,很瘦,但却精神勃勃,他所任教的这所大学已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他在这所大学里教了45年学,培养的学生达三十多届,1000人之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已是美术界的拔尖人物,如在中央美院画山水的姚明星,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副院长的董仲洵,画国画人物的胡明哲、韦洪燕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说踪岩夫是一个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是不过份的。
当代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程大利对踪岩夫的画评价很高,他说,踪先生的画传统功力很深,笔墨沉厚,有秦汉之风。他画的是修养。他的画还在长进。踪岩夫的老师、当代国画大家吴冠中看了踪岩夫的国画《山魂》后,高兴地说:不错,这幅画放在石涛的画集里也是精品。他的一幅《向日葵》深得大画家刘开渠的赞许,评说这幅画很有新意,很有气魄。
踪岩夫喜爱画花鸟,也许是他出生在农村,对乡村生活观察的很细,他的画总有一种苏北乡村田园的气息,那秋天农家屋檐下挂着的金黄的玉米,红红的辣椒,院子里的向日葵,鸡鸭鹅兔,水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那爬满篱笆的南瓜、葫芦,丝瓜,眉豆,牵牛花等无不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还有那在空中飞翔的蝴蝶、蜻蜓,燕子、麻雀,总使我们想到乡村的那片土地,那片湛蓝的天空。踪岩夫说,童年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很深,乡村的一切皆可入画。他说,绘画要有一种创造性,有继承有创造才有艺术,反之则无,教学生要学会创造,千万要避免走入套路,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虽然很难,但要为之毕生努力。问踪先生花鸟画的写意之根在哪里?他说,一是要有生活的积累,二是在思想上品格上要有崇高的境界。有些人太功利,名气大了,作品却平庸了。一个真正的画家要有境界。他的话耐人深思,是他多年教学和绘画的深刻感悟吧。
(同期声:踪岩夫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退休后的踪岩夫有了更多的绘画时间,一支柔毫寄托着他对美的追求,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怀念。读书,画画,这是他晚年的两大乐趣。他的画也愈见老道。谈到他的画,他说,我喜欢平淡、天真,不拘小节,于无声处听惊雷。他说,中国画不要丢了民俗性,民族性,一味地学习西方,不是借鉴,而是照搬,就把我们好的传统丢掉了。
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生活了40余年,踪岩夫对这座校园怀有深厚的感情,清晨和黄昏,他总要到校园散步,回顾那些流逝的岁月。他的家就在这座校园的一幢楼上,儿子都已成家分居,他和年迈的母亲、妻子生活在一起,家庭生活安静、愉快、和谐、幸福。
2004年冬,踪岩夫回到久别的故乡,在徐州博物馆举办他的写意花鸟画展,在徐州引起了轰动,沛县喜爱书画的人都去了,100多幅花鸟画给人一种美的艺术的享受,使人大开了眼界。画展期间,主办单位举办了踪岩夫花鸟画学术研讨会,有100多人参加,气氛十分热烈。
踪岩夫的写意花鸟画对沛县的书画界影响很大,他的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透出一种民风民俗,极具民族风格,深受群众的喜爱。有些书画新人拜他为师。踪岩夫对家乡书画艺术的繁荣寄于了厚望。
(同期声:踪岩夫谈故乡书画艺术的繁荣)
踪岩夫的艺术成就为故乡沛县争得了荣誉,他是沛县的骄傲,是沛县人民的骄傲,我们祝他健康长寿,祝他晚年在书画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华古老的文明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