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宣传片之一:杰出人物宣传片解说词
徐夫京为救助家园的孤儿和特困家庭孩子上学,2005年自己出资,在肥城市王庄镇东徐村建设了“肥城市京欣小学”。2005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为52个山村、216个赤贫家庭的孩子供给了寄宿式义务教学。
2008年,九巨龙集团在董事长俆夫京的感化下,仿制京欣小学成功的办学形式,经过济宁市慈悲总会树立助学基金2000万元,在泗水县泉林镇建设了“九巨龙慈悲小学”。校园面向济宁市县市区接收孤儿和单亲家庭缺失抚育的孩子。
为了找到真实需求救助的孩子到校园上学,具有激烈社会职责感九巨龙职工,组成了168人的慈悲义工团。在有关部分的协助下,走进了2000多个行政村进行招生工作。
家住汶上县康驿镇谭庄村,现年8岁的王岳帅,不到3岁爸爸病逝,妈妈改嫁,84岁的爷爷是他仅有的亲人。
12岁的周佳敏,被九巨龙慈悲校园选取。
高超顺,家住梁山县杨营镇高垓村的孤儿高超顺,父母双亡,与祖母、老祖母相依为命。
家住梁山县杨营镇侯寺村的三胞胎,爸爸病故后,妈妈独自守家,难以抚育孩子上学。
家住泗水县大黄沟乡东华村,12岁的孤儿陈超。
家住泗水县苗馆镇西故安村、11岁的李福存,爸爸因车祸致死,妈妈改嫁。
家住泗水县泉林镇青龙庄、10岁的何祥虎由梁山县小路口镇赵庄村王凤楼小校园长丁秀启引荐的孤儿黄广行,被九巨龙慈悲校园选取。
清晨的榜首束阳光倾注在校园的操场上,慈悲校园开端簇新的一天。
九巨龙集团一直奉行“效劳社会,报效大众”的企业精神,积极参与慈悲事业,公司成立十年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累计捐献善款3860万元。
2009年,徐夫京自己为了扩展救助规划,经过济宁市慈悲总会树立慈悲助学基金2000万元,扩建京欣小学,增设初中班,一起校园名称变更为肥城市京欣慈悲校园。
徐夫京从自己兴办山村寄宿式义务教校园园,到带领九巨龙集团兴办慈悲校园,经过五年的办学实习,不只树立起了老练的管理方式,并且还探索出了一种领先的慈悲办学形式:即是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孤儿和单亲家庭缺失抚育的孩子供给11年的救助教学,使他们具有工作才能。所以,在两所慈悲校园,现有小学六年制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三年制初中和两年制专业技术教学。为此,九巨龙集团所属十几个公司联合倡议树立“九巨龙慈悲办学基金会”,并得到了济宁市政府、济宁市关工委、济宁市慈悲总会和各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
才能越强,职责越大。跟着九巨龙集团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徐夫京自己和九巨龙集团彻底具有了树立“九巨龙慈悲办学基金会”、继续承当每年约600万元的办学经费和继续办学的才能;肥城京欣慈悲小学和泗水九巨龙慈悲小学,两所校园都具有了扩展办学规划、添加三年制初中的基本条件。
跟着国家九年义务教学的遍及,2010年执行招生工作,需求将两所校园不契合救助条件的学生分流到所在地辖区内校园就读;保留契合救助条件的学生265名。方案接收一年级新生72名,差额接收2010级在读一年级学生27名、二年级学生29名、三年级学生28名、四年级学生25名、五年级学生29名、六年级学生29名、七年级学生72名,合计311名,2011年9月1日正式开学。自2011年起,校园往后每年接收契合救助条件的一年级学龄儿童72名。
目前一次性接收311名孤儿和单亲家庭缺失抚育的孩子,单靠九巨龙慈悲义工团的力气是远远不够的。只要在各级政府部分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参与下,协助完成招生工作。最佳能经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开掘需求救助学龄儿童的信息,解决招生疑问。让九巨龙慈悲办学之路愈加坚实、广大。
个人之二:人物宣传片解说词:永不凋零的爱
(导视)她的事业因爱而崇高,一生虽短暂,却用真爱谱写的电视作品滋润了无数孩子的心田;(同期声)她的生命因爱而绚丽,一生没孩子,却用博爱点亮的人间真情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灵;(同期声)本期《都市写真》让我们一起怀念一位让许许多多观众为之感动的电视人。
(主持人)生与死,人之大伦。能够超越生死关的人,肯定有比生死更加重要的人生追求。譬如说爱。为了爱,一些人可以至生死于度外。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就是这样的人。她一生没有生儿育女,却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为孩子制作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为了这份爱,她可以孜孜不倦,可以废寝忘食,即使身患绝症,也可以不知死之将至。就在昨天,为了这份爱,曾玉华终于耗尽了年仅53岁的生命。关于她的故事,我们还得从20多天前说起。
(解说)2007年12月26日夜晚,湖北电视台演播大厅,我省新闻界最高奖——第四届湖北新闻名人奖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当最后一位获奖者走上舞台时,台下的许多新闻界同行和她的同事都噙着泪水,默默哭泣,因为台上站着的这位手捧鲜花、面带微笑的获奖者,刚刚从医院的重症病房出来,已经处于肝癌晚期。她就是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
(现场同期声)
(解说)演播大厅大屏幕播放着介绍曾玉华事迹的短片。
(同期声)曾玉华,53岁,从事青少年电视工作24年。独立编导、创作的90个青少年电视节目在中央台播出。获得了国家级政府奖23个,国际大奖8个。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获得唯一一个“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解说)去年3月,曾玉华被医生诊断患了肝内胆管癌,现在已经到了晚期。经过一次大手术和长期治疗,她的内脏被掏空了近一半,体内安放了金属支架。尽管她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曾玉华仍然强撑着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因为她把沉甸甸的奖杯看成是对少儿电视事业的鼓励与鞭策。
(现场同期声——获奖感言:“我将用我的一生为青少年歌唱,用心的琴弦,弹奏情的韵律,演绎爱的乐章”。)
(解说)曾玉华在台上终于撑住了。可是,他的同事们在台下却终于撑不住了。
(采访同事——完全是累成这样的。干活像拼命一样。)
(转场——)
(解说)1983年,曾玉华调入武汉电视台,担任全台唯一制作少儿节目的编导,从此,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她的爱很执著,执著得让她可以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可以晚上就睡在机房里。
(采访:作家董宏猷:她的热情可以感染很多人,很多作家,为她写儿童剧、单本剧的作家,基本上她叫谁,谁都会去。她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首先是一种热爱,然后从一种热爱,到自觉的去行动。即使寂寞,即使没什么大名,没什么大利,她常说,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一定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得漂亮、干得好)
(解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玉华的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少儿电视作品评奖频频获奖。
(采访:谈获奖)
(解说)1993年,武汉电视台成立青少部,担任青少部副主任的曾玉华结束了“光杆司令”时代,手下有了三个“兵”。尽管是台里最小的部门,尽管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但曾玉华和伙伴们干劲十足,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便推出了少儿栏目《快乐时光》,接下来又先后推出了《青春大世界》、《武汉中学生》、《快乐家庭》等优秀电视栏目。1996年至1999年,全国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普遍走入低谷,许多电视台的青少部都撤销了,可武汉电视台的青少部不仅没撤销,反而不断创造佳绩。连续8年在有“小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儿童写儿童”C.J电影节上捧回奖杯。
(采访曾玉华:意大利获奖后的采访)
(解说)由于曾玉华出色的工作,1990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她获得唯一的“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她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采访谈曾玉华如何对待这些荣誉)
(解说)2005年3月,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成立,曾玉华任总监。她带领手下的30多号人一下子撑起了每天播出的17个小时的节目。
(采访同事——也是从那时起,曾玉华彻底没了休息,每天早上她8点半便到办公室,晚上8点还在忙碌;一日三餐常常顾不上吃,同事们跟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不要给你带盒饭?”晚上好不容易收工回家,一打开电视,休息便又成了工作,她的同事经常会在休息时间接到她的电话,听到她风风火火的声音:“快,快打开电视,看某某频道,这个节目的点子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解说)曾玉华唯一的休息,就是中午和同事到办公楼旁的空地上散步——尽管散步的时候,她谈的话题依然是工作。
(采访——谈散步的细节)
(解说)2006年3月,曾玉华的颈椎病发了,这一次,她终于有一个回家休息的理由了。
(采访——可就在她休息的第一天,当大伙从演播室出来,意外地发现他们的曾大姐正歪在演播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等着大家:“我惦记着工作,在家呆不踏实。今天的节目录得怎样?)” 大家看不下去了,扶起她:“你太累了。她却一脸顽皮:“工作会累死人吗?我不相信。”
(采访——用她的话说,青少年电视事业是鲜花和太阳的事业,她爱这个事业,爱得无怨无悔。
(转场——)(解说)听说曾玉华病了,许许多多的观众都要来医院看望她,都被曾玉华婉言谢绝了。2007年12月31日上午,一群小孩子撞进了同济医院,非要看看病重曾妈妈。曾玉华高兴地将这些电视小观众请进了病房。(现场——)(解说)给水均益做过“少儿高端访问”的金耀中带来了好多纸鹤,祝愿曾妈妈早日出院。首届小主持人大赛冠军黄竹一今年将参加高考,她告诉曾玉华,戏剧学院导演系是她的第一志愿。湖北京剧院的演员曹中华十几年前主演过曾玉华拍摄的《丑角风波》,曹中华深情地说,您是艺术道路上对我有特别影响的人,和您拍过片的人,都非常爱您。
采访:曾玉华(我选择的工作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有些人喜欢和名人打交道,有些人喜欢和“新”打交道,但是我,愿意跟小朋友打交道。有的人说,看着孩子们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有什么好看的撒,但是我,百看不厌。)
(转场——)
(解说)由于工作太忙,曾玉华一生没有生育过孩子。但她同事们都知道,他们的曾大姐一生都在与孩子打交道,大学毕业后当老师,带的是孩子;从事电视工作,仍然是当孩子王。她最爱的就是孩子们。
(采访——爱孩子的细节)
(采访——后来她来到电视台,不论是做编导,做主任,还是做总监,只要一看到小演员、小观众,她的活力马上就被激发出来,带孩子们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笑话……对孩子,她事必躬亲,像妈妈,像保姆:“虽然是‘吃苦夏令营’,但不能少了牛奶鸡蛋”;“孩子的菜里不能有鱼,免得被刺卡住”;“每个编导必须亲自带孩子”;“不许吼孩子”……)
(解说)曾玉华所有的电视作品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命运、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
(采访——谈“留守儿童”、“小鼓王”、“跳舞的残疾孩子”, “春蕾”等作品。)
(解说)同事们对曾玉华发掘青少年题材的“慧眼”、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能力都感到吃惊。
(采访——少儿频道主持人舒凯:她好像有一种“特异功能”,能从不起眼的故事、传闻或是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挖掘出得奖题材。)
(采访——同事:节目录像时,面对满场闹哄哄的小孩,有的导演会木、会烦,但她总是迅速上台,用一些小“花招”调动孩子的感情,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她虽然没有学过表演,但拍剧时却有一条最专业的标准:表演是否发自内心。)
(解说)热爱孩子的人永远保持着童心,她能感染到周边所有人参与到她的事业中。她对儿童作品充满激情,这种激情能把别人也燃烧起来。这是她的同事对她的评价。
(采访叶大春:谈董宏猷、徐鲁、董天柚等著名儿童文学家都愿意为曾玉华打工。)
(解说)曾玉华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更体现在现实生活里。谁也数不清曾玉华帮助过多少孩子。她的一位同事就向记者谈到她经常到福利院看孩子,给那里的孩子送衣物、送被子、送食品的情景。
(采访——同事:福利院看孩子,她抱着他们,亲着他们,眼里总有泪水悄悄滑落……她说:“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解说)曾玉华经常与她的同事谈及她家里还有4个特殊的“收养的孩子”,那是4只可爱的流浪狗。最大的一只叫“来来”,已经收养12年了。
(采访——“当时它们有的眼睛瞎了,有的长了癞疮……看着弱小的生命在街头流浪,随时都可能死去,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不忍心。”
(采访——“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那么爱孩子,爱生命,爱这个世界。”)
(转场——)
(解说)2008年元旦过后,曾玉华的病情急剧恶化。得知曾玉华的病情,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鞫萍千里迢迢前来看望。
(现场同期声——)
采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鞠萍(她没有孩子,但可能武汉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少儿电视的同行里,很少有她这样的。)
采访:就是在病情非常危重的时候,她仍然割舍不下工作。
(转场——)
(解说)去年3月,曾玉华正忙着台里的小主持人大赛,同事们突然发现她眼底发黄,脸色发暗,就“逼”她去看病。
(采访同事)在医院查了一个上午,医生留住曾玉华:“你不能走,下午还要继续检查。”曾大姐跳起来:“那怎么行?我忙得很,下午还有一大堆工作!”医生板起脸:“你还工作?现在你最重要的事是保命。”
(解说)曾玉华还是赶回电视台,继续忙她的小主持人大赛,直到第二天,被同事再次拖到医院。
(采访同事:检查结果出来,“我亲自看了结果,我知道,那是癌。”曾姐非常异常平静。)
(采访同事:家人火速为她联系了北京的大医院,定好了手术时间,院方看了她的检查报告——胆管癌晚期、肝癌晚期,原以为她会被抬进医院,谁知道她非要自己走进去,而且谁也不让扶。)
(解说)手术很大,肝左叶全部切除,肝右叶保留2/3,胆囊全部摘除,贲门、幽门割除。
(采访手术后,家人把她的手机“没收”了,他们恨透了这个手机。可她仅仅安静了一周,就闹着要回了手机,她惦记着台里的“少儿频道成立两周年晚会”,那场晚会,她请了鞠萍当主持。病床上,她用颤动的手指按动手机键盘,电话接通了,鞠萍心痛地说:“大姐,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解说)可是,她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采访同事:少儿频道开播两周年庆典晚会,她抱病向水均益、鞠萍发出邀约。鞠萍进录音棚录节目前让她安心休息,可一到录音棚门口,她已经躺在乒乓球台上等着她——那会儿,她的身体基本上动不得了。
(采访:在家时,她的手总是捂住腹部,想控制疼痛,但在单位,她却像是忘了这回事。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说:“我在家像是行尸走肉。”工作状态就是她的存在状态,她不可能“听劝”。)
(解说)2007年月日,是武汉新广电大楼启用仪式,那天,曾玉华抱病参加仪式。她的30多位部门同事搬进了新楼,带镜子的大排练厅也按她的要求布置一新,但她的舞台,却变成了医院。
(采访:曾玉华谈关于下一步少儿频道的想法)
(采访:谈她的浓浓的眷恋与不舍)
(解说)重病中的曾玉华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在重症病房里,曾玉华多次召集少儿频道办公会。与同事一起商议工作,讨论选题,改进节目。尽管每次“开会”,她都不时地喘气,有时甚至痛得双眉紧锁,说不出话来,但她从没有在病床上躺下。
(采访:少儿频道副总监 邹鹏志(她这一辈子离不开工作,这已经是她生活的状态,甚至是她生存的状态,她对她的家人说,我如果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这样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我们也愿意让她保持这种生活的状态。)
(转场——)
(解说)2008年元月16日点分,重病缠身、耗尽心力的曾玉华终于带着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恋,带着对少儿电视事业的深深眷恋,走完了她短暂而绚丽的一生。元月18号,武汉市广播电视局为这位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爱心的电视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和数不清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送行。
(现场——)
(解说)曾玉华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温暖、永不凋零的爱;曾玉华走了,她给我们留下永远追求、顽强拼搏、精益求精、乐观豁达的精神!
(片尾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