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专题片解说词(六)

浏览人数:6

优秀教师专题片之一:特教

  同在蓝天下——丹阳市特殊教育事业巡礼丹阳市地处沪宁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二十五个镇场、区,人口八十九万,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1992年以来,丹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全国第一批80个小康县市一,小康指标列江苏省第9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入了全省十强县市的行列。
  随着“科教兴市”的战略的有力实施,丹阳市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爱教为上”的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大力推进,丹阳的教育也跨上了新的台阶,全市于1999年率先在苏南地区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丹阳市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江苏省教育先进市”,两次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称号。社会群众浓厚的尊师兴教的氛围,各届领导相传的关心重视教育的传统,给丹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政策支持,使丹阳的教育出经验、出成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均呈现出了基础扎实、步伐领先、成绩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
  丹阳市的特殊教育工作起步于1983年,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89人,辅读班1个,学龄随班就读学生206人,6至14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5%。基本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辅读班和大量的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格局。近年来,我市特教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遵循特殊教育的科学规律,坚持“硬件求实,软件求严,管理求精,质量求优”的原则,采取“齐抓共管求合力,加大投入求发展,强化管理求效益,深化改革求品位”的策略,努力促使特殊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特殊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殊教育搞好了,就可以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基于这个认识,1995年年底,丹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丹阳市基本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规划》、《丹阳市“九五”教育发展方案》。《规划》和《方案》中都把现代化的特殊教育列入重要内容。为此,丹阳市成立了特教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担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与民政、教育、劳动等部门落实资助、服务和就业安排的责任。市教育局跟市属、局属各学校提出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的要求,并纳入了“先进党支部”、“模范学校”评选等活动内容,同时还对市教育印刷厂等教育部门的实体作出了支持特殊教育明确规定。
  通过市政府把每年的五月份定为特殊教育的宣传月,利用丹阳的新闻媒体进行常年不断的助残宣传,定期举办“同在蓝天下的特殊教育大型自强展示活动,主动跟市属、局属有关学校结成姐妹校,采用大手握小手,左手握右手等方式,使学校融入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形成对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持。
  丹阳,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城市。每年,市教育行政部门对的专项拨款从未间断,2000年以来,共投入了500万左右,为丹阳特殊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工程垫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局领导和各级校长的支持下,全市中、小学掀起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帮残助残活动,为学校捐资60万。丹阳市的服装厂几年来为全校师生免费提供校服。丹阳市的饮用水公司长年为师生提供纯净水。民政局出资为学生提供课间餐。2002年,丹阳市教育局成立了“丹阳市中小学扶持特困生联合会”,每年向我校捐资35万元。从2004年开始,丹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全部实施免费入学。
  经费解决了,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源源不断。逢年过节,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其它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总是来校看望师生,嘘寒问暖。许多兄弟学校也常年与我校学生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互相沟通、交流。所有这一切,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温暖激励着特殊教育战线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坚定着他们执着向前的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特殊教育面临着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机遇,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面向新世纪发展特殊教育的关键。丹阳市想方设法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开展学历进修活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目前,我市特教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100%,大专率接近85%。强化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每一个教师吃透“三本”,苦练“三功”。所谓吃透“三本”就是吃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在“准、透、活、用”四个字上下功夫。所谓苦练“三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力求流利、标准;板书基本功力求规范、准确;手势语力求清晰、到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市特殊教育已经拥有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镇江市教学骨干一人,丹阳市教学骨干2人。灵活组合,优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我市挑选具备这些专长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信息技术和服装课的专任教师。另一方面,我市邀请外校的专业人员传、帮、带,培养烙铁画课和乱针绣课的老师。
  面向新世纪,改善教育手段和课程结构是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市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之后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班也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有效地提高了特殊学校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本领。
  保障特殊教育发展,一靠投入,二靠师资,三靠政策。我市自始至终地把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督查体系,促使特殊教育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严格执行特殊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要求。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特殊学校、班级学习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就读,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专利。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细则。我市于1998年7月出台了特殊教育学校考核评估方案,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残疾孩子顺利地回归主流社会,坚强而快乐地生存,实现并不残缺的人生价值。特殊教育,就是生存的教育,给予残障学生一切必备的心理素质及生存技能。经过反复地斟酌与蕴酿,我市达成了以下共识:一切以学生“生存”为本,结合他们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艺术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开设适应聋生特点,顺应周边市场经济。服装、烙铁画、乱针绣、信息技术是我市特殊教育四项最主要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我们的考虑是一部分因素就是针对聋生心灵手巧、观察力敏锐、模仿力强特点。另外,这些课程的开设,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紧跟市场经济这根“指挥棒”运转,走到持续发展道路的。服装课就是针对丹阳地区服装、被服产业比较发达而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主要训练学生快速打字及电脑设计与绘画,积极顺应社会“网络”潮流,为就业打开空间。“乱针绣”是丹阳地方艺术的一块瑰宝,随着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高,市场远景十分广阔。
  提升“美术课”的地位,为职业技术教育作好铺垫。美术课在特校而言,不仅是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我市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专任教师,重新组合教材,将美术课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实施。一至三年级,进行儿童画教学;四——六年级,进行素描写生教学;七——九年级,进一步学习色彩写生。
  目前,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在省内小有名气。学生作品得到了各界领导、同仁的广泛赞誉,并频频被作为礼品赠出。五届毕业生凭借一技之长,就业率达到100%。另有多名学生考取了高一级院校的计算机、工艺美术设计系。
  作为丹阳市特殊教育的主阵地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9年11月,目前,已发展为集语言康复、聋哑教育、弱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达14000平方米,生均1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生均8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240平方米,生均50平方米。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其中语言康复班两个,培智班一个,九年制聋班七个。学生86人,教职工32人。
  在“一切为了残疾学生、为了一切的残疾学生,为了残疾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特别是在现代化工程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丹阳市特殊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曾被命名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江苏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镇江市“园林单位”、“巾帼示范岗”;丹阳市“园林式学校”、“管理精品学校”、“文明单位”。由于我校的出色努力,丹阳市因此被评为首批特殊教育先进市。
  不断地酝酿、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变化、不断地飞跃,在我们科学而灵动的管理经营下,在社会多方的合作与支持下,学校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学校的底蕴越来越厚实,已跻身于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梯队。
  特殊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残疾儿童与其他正常的少年儿童相比,他们本应该绚丽多彩的人生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残疾儿童的家庭因为种种原因经济还不富裕,家境还比较贫寒。特殊教育是一条特别的战线,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特殊教育事业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里,特殊儿童脸上将露出更为灿烂的微笑。

优秀教师专题片解说词之二:优秀教师解说词

  优秀教师解说词优秀教师解说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幼时便知这是赞美老师的诗句。
  当理想成真时,作为一位普通的山区教师,我以自己的努力践行了就业时的承诺,以高远的目光、清晰的思路、开拓者的气魄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山区教育奉献自我,赢得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尊敬和爱戴。
  一、提高素质、强化思想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挑战自我的目标,自我加压。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莲~山 课件>结合工作实际,我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忌语忌事100条》、《十堰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等,力求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为人师表,工作中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二、改革创新求活力“我要做一个努力的老师。”“我要努力做一个称职的老师。”这是经常挂在我嘴边的话,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努力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跟不上教育的新形式,势必会被时代淘汰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学期大量订阅教育教学杂志,随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捕捉教学发展的新信息,掌握教学课改的新方法,摈弃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让“启发式”、“愉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理念走进课堂。
  由于我的坚持努力,在继承中求创新,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官山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带来了教学的生命力。工作之余,我把自己工作中的得失总结成经验,尝试着写了许多论文,如《教师要敢于否定自己》、《文采制胜五法》、《妙语,也显爱生魅力》等。
  三、默默奉献,燃烧生命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当许多老师不安于现状,拉关系为调动工作而忙碌时,我则来到官山这个贫瘠的地方安家落户,并打算扎根山区教育,默默的奉献一生。“是人就要活出个人样儿,是生命就要燃放出生命的火花。”这是我常常自我勉励的一句话,为此,我总是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教学。父亲身患绝症,我星期天回去探望;孩子的眼病需到北京做手术,我只能利用暑假时间;侄女要结婚,我请求她把婚期定在休息日……多年来,在工作中尽量不请假已成了我的习惯,<莲山课 件>在学校里默默工作也成了我的习惯。实习报告几年来,我注重研究教学的工作思路,抓重点带一般,抓继承求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工作达到了最好效果。作为初中部的语文教研组长,我的工作不等不靠,大胆组织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并把青年教师培养为“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作为重点之一来抓,为语文教研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校代会的一名成员,我注重了解学校女教师的疾苦、愿望,倾听女教师的呼声,帮助解决女教师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劳动喜获丰收,参加工作八年来,我三次被评为校级“课堂明星教师”、三次镇级“优秀教师”。2005年5月参加市级优质课讲评荣获二等奖,2006年5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优秀教师”。
  四、与时俱进不停息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上,必须与时俱进,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97年中文专科毕业后,我又克服困难参加了中文本科的自修学习,并于2000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高科技时代,不学电脑将会成为新的“文盲”。所以,工作以来,我陆续参加了信息技术的初级、高级培训。2006年7月,暑假伊始,我又主动报名参加了许多人不愿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学习,力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加以推广。由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新颖性,我的课堂教学深受师生欢迎,期末考试,我所教学科的班级成绩总在前茅。
  成绩也好,荣誉也罢,它们只能代表过去,它们将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将永远以一团激-情之火,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为了我一生无悔的教育事业,我愿是春蚕,吐尽最后的丝;我愿是蜡烛,流干自己的泪。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