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系列片《黎氏八骏》解说词配音之二

浏览人数:5

[字幕解说] 历史公正地记录下那些先行者,而先行者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湖湘的文化孕育出的英才,最是具有这种禀赋。

[片头]

[黎明辉演唱的毛毛雨,邓丽君演唱的采槟榔]

[解说]非常熟悉的旋律。这两首从三、四十年代流行至今,一直让人传唱不厌的歌曲分别是“黎氏八骏”中的老二黎锦晖和老七黎锦光创作的。黎锦晖是一位集多种成就于一身的奇人。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上上都留有他的重要席位,在有些领域,他不愧于“奠基者”、“创始人”之誉,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纵观黎锦晖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成就是音乐,他一生中的光环是被人尊称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弟弟黎锦光则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流行乐坛,一方面,他为兄长的流行音乐创作和推广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他也极尽激情和天赋,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来香》、《香格里拉》等广为流传的歌曲都是出自他们兄弟之手。可以说,没有他们兄弟的激情创作,中国人的耳朵还将在流行音乐之外沉寂多年;没有他们,旧上海十里洋场的光华与洋派也会要大打折扣。

[《桃花江》歌声过渡]

[解说]黎锦晖和黎锦光的童年是在湖南湘潭老家度过的。湘潭是一个民间艺术氛围十分浓郁的地方。当时民间集会喜庆时演出的地方戏花鼓戏以及乡野田间传来的粗犷民歌,都为兄弟俩所喜爱和追随。兴之所致,他俩还会自己演唱上那么一幕一曲。谁也没曾料到,这民间艺术所熏陶的,正是将来音乐界的两位大师级人物;而这乡间民乐,更成为了他们日后从事音乐创作吮之不尽的源泉。

[采访黎锦晖夫人梁蕙芬:我就听黎锦晖说起来,他说我小时候齐白石还抱过我,因为我父亲和齐白石很要好,那齐白石也爱拉胡琴。他就给我们拉《柳秋娘》,有很多湖南花鼓戏,黎锦晖作的那个《葡萄仙子》里头用的就是花鼓调。后来黎锦光把它用了《采槟榔》,就是花鼓调。]

[采访黎锦光之女黎南洋:湖南老家,一到逢年过节,黎家八兄弟都会拉琴击鼓,搞个节目,然后周围乡亲都喜欢听黎家八兄弟在那时搞的这个节目。]

[解说]1912年黎锦晖来到北京,和黎锦熙一起推广国语普通话。后来他参加了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五四运动后,他提出 “平民音乐”的主张,倡议并成立了“明月音乐会”。皓月当空,映照的是这世间的每一个人,让音乐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美餐,正是黎锦晖的所思所想,从这个时候起,“明月”也开始成为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在一些同仁的鼓励下,比如说那时候有京剧的一些著名演员言菊明,有语言文字学家刘半农、钱玄同,他们就凑在一起,我父亲就发表了一个很激昂的一个演讲,就说我们的目标呢,就是搞一个平民音乐,就犹如明当空,千里共婵娟。那么他说我们这个组织最好叫明月音乐会。]

[解说]黎锦晖是最早涉足我国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的音乐家。他采用这种儿童音乐方式来推广国语,运用民间歌舞形式宣传五四民主和科学思想。他最早谱写的《老虎叫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唱的《小兔子乖乖》以及《三个宝贝》成为了小学中低年级学习国语和唱歌的教材。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觉得唱歌很容易从这个四声五音入手,如果我学唱歌就可以把国语说得很标准。这样来培养孩子们来说普通话不是更好吗?]

[解说]1921年,黎锦晖应中华书局之聘,由北京来到上海。在上海,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逐渐进入旺盛期,整个二十年代,黎锦晖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24部儿童歌舞表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和《小小画家》。

[播放《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片断]

[采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小朋友》杂志社第六任主编圣野:我一想起童年听到的歌,就感觉到非常的愉快。他唱的都是一种善良的歌、真诚的歌,是给小孩子带来真善美的歌。小的时候唱那个《可怜的秋香》,我是一边唱一边掉眼泪。]

[采访黎锦晖之孙黎胜:想想童年的时候,听父亲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可怜的秋香》,非常感人。这次我们回湖南,在故居门前还唱了这首歌。]

[解说]黎锦晖去上海的初衷是推广国语,即使是创作儿童歌舞、创办《小朋友》杂志,这些都是在为国语推广而铺路设桥、呐喊助威。但随后的一段岁月,连黎锦晖自己也不曾估量,他人生的一段最耀眼的传奇已经开始,如果没有他的这一段传奇,中国的流行音乐将要无定期地放慢它的脚步,而当时上海演艺歌坛上黎明辉、周璇、王人美等等,那一群光彩照人的明星也会变得黯然失色、寂寂无声。

1927到1936年,是黎锦晖的巅峰时期。这个阶段,以他开设“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训练歌唱、舞蹈人才为始。黎锦晖聘请当时在歌舞上深有造诣的中外师资,因材施教。他和学员之间,采取完全来去自由的方式,绝不以合约为代价来约束。这两个因素,使得上海的流行音乐及电影世界,几乎为他所培养的人才为主导。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这时候第一批的演员就有黎明辉,后来又从北京找来那个黎莉莉,那么还有王人美、薛玲仙、胡茄,这在当时的上海都是非常著名的一些影星。]

[解说]与此同时,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作品层出不穷,最早的作品有《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据考证,《毛毛雨》这首歌是我国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一时间,繁华的上海街头,霓虹闪烁,人如潮流,而衬托这一场景的音乐却正是黎锦晖的歌曲。

[黎明辉演唱《毛毛雨》]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当时上海各大电台、各大唱片公司都在播放。]

[解说]1928年5月,黎锦晖率领中华歌舞团赴南洋巡回演出,这是中国第一个出国演出的歌舞团。出发时田汉、郑振铎前来送行,希望歌舞团为国争光。歌舞团先后到了新加坡、曼谷、雅加达等地,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我父亲当时带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出洋访问,他们演唱的第一首哥就是《总理经念歌》,在整个海外引起很大很大轰动。一方面他是推广国语,第二他又用这种爱国的手段把整个华侨界带动起来。]

[解说]在南洋演出后,黎锦晖因返国资金无着而滞留新加坡。为筹措川资,他应上海经销商之约,创作“家庭爱情歌曲”一百首。《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这一些流传甚广的歌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

[采访:黎锦晖之子黎泽荣:一直到了六、七十年代,最著名的要数台湾歌手邓丽君,她当时唱得最多的也就是《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

[播放邓丽君唱的《特别快车》]

[解说]黎锦晖是个很正直很爱国的音乐家,他曾经作过纪念孙中山的《总理纪念歌》,支持北伐的《同志革命歌》,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向前进攻》等40多首抗日救亡歌曲,在爱国学生中广为流传。

[采访黎锦晖夫人梁蕙芬:抗日战争的时候,郭沫若写了很多历史剧,都是话剧。那么他写了这个《虎符》,那个时候郭沫若就找他,你帮我设计一下,我要搞一个音乐多一点的,不光是话剧。那么他就给他搞了一个里头有好几首插曲的。后来就在重庆演出,演了很长一段时间。]

[解说]黎锦晖在儿童教育方面还有一个开创性的贡献,就是主编出版了最早的儿童刊物《小朋友》,并一生为孩子们写下了上千篇儿童作品。

[采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小朋友》杂志第六任主编圣野:由黎锦晖先生出面来办这个《小朋友》,一直从1922年4月6日开始一直办到现在,记得最多的时候大概是一百八十万。这个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很强,已经是虚岁84岁了,这样高寿的杂志中国是第一家。]

[解说]解放后,黎锦晖先后在上海译制片厂、上海美术厂工作,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采访黎锦晖之女黎明康:比如说那个《姐姐光荣去新疆》,是**年吧,上海就是要派遣知识青年去新疆,那时爸爸就作了这首歌。在大街小巷都是唱这首歌。]

[解说]文革中,黎锦晖被诬陷为“黄色音乐”的祖师爷,受到批判、抄家,引发心脏病,于1967年2月辞世。文革后,社会对黎锦晖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采访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学者王勇:我曾经对他的四百多首流行歌曲作过详尽的分析,词句优美的占到80%以上。他当中有一些词用得格调不够高,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没有意识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整个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他做这些也许会产生负面影响。就个人而言,他始终没有恶意。]

[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梁春茂:尤其是他的儿童歌舞剧,这在二十年代是个非常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儿童音乐重量级人物。三十年代,黎锦晖的一大贡献是流行音乐,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他是最好的。这些东西后来是一直受到批判,被称为黄色音乐,靡靡之音,这是不公正的。]

[采访黎锦晖夫人梁蕙芬:2001年中央副总理李岗清给黎锦晖做110周年纪念,也等于给他平反了吧。]

[解说]岁月如歌,岁月也是一条河,时间的流水会将糟粕冲涮殆尽,也会将有价值的东西洗得更具光华。

[采访收藏家、上海邬光业唱片资料馆馆长邬光业:我对二十年代唱片情有独钟,对黎锦晖早期的一些唱片特别感兴趣,比如说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中国第一首用白话文演唱的儿童歌曲《可怜的秋香》。]

[片头]

[解说]黎氏八骏的老七黎锦光,19岁考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为北伐教唱革命歌曲。汪精卫叛变后,避难上海,进入 二哥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和中华歌舞团,两次赴南洋演出,跟随着黎锦晖走上音乐创作之路。

1939年,黎锦光受聘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他的流行音乐创作由此也进入旺盛期。当时最流行的有《白兰香》、《采槟榔》、《夜来香》、《香格里拉》等都是出自黎锦光之手。这些歌曲唱片全国畅销。当时真是歌由人传,人以歌红,周璇就是因为唱他的《采槟榔》而赢得金嗓子的美誉的。

[采访黎锦光之女黎南洋:有些红歌星也是唱了他的曲子以后红的,最典型的就是李香兰了,1980年还是81年,李香兰当时好像离开了音乐界,成为了日本环境厅的一个官员,总是要见我父亲,后来呢就邀请他到日本去,专门开了个欢迎会,然后李香兰唱这个《夜来香》]

[播放《夜来香》]

[解说]黎锦光的歌因为吸取了大量民刘音乐和外来音乐的素材,中西结合,在民间十分流行。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都爱唱他的歌。许多歌像《采槟榔》、《夜来香》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采访黎锦光之女黎南洋:我爸爸喜欢打台球,有时候晚上坐三轮车回到家,回来就特别高兴,跟我们说,我今天坐三轮车的时候,三轮车夫就在唱我的歌。]

[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梁春茂:他一首歌能够长时间流传,长盛不衰,肯定是有艺术上的原因。老百姓爱听,这个歌肯定有它的历史地位。]

[解说]解放后,黎锦光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他创作的《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支玫瑰花》、《青春圆舞曲》等都是很有影响的音乐作品。1993年黎锦光因病去世,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他被称为活跃在中国四十年代的“乐坛五杰”之一,被誉为“新音乐的旗手”。

[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梁春茂:黎锦光的流行音乐代表了三十年代的水平,黎锦晖是代表了二十年代,有一个历史的延续性。]

[播放《送你一支玫瑰花》]


   深度网长期专注于提供精品配音服务,主要提供各类包括:,,解说词英文配音,专题片解说词配音,电视节目解说词配音,深度配音网解说词频道为你提供解说词范文,专题片文案,专题片解说词,广告文案,宣传片解说词,企业专题片解说词,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城市专题片解说词等配音文稿。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