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专题片之一:中学
贵州省余庆中学专题片解说词源头活水谱新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在黔北莽莽群山之间,在滚滚乌江两岸,有一个人杰地灵,吉庆有余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余庆。余庆,是中国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三次转 战过的地方;余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沃土,发源于这里的“四在农家”活动被誉为西部农村的小康之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贵州省余庆中学,正以她独有的魅力,成为莘莘学子求知成材的摇篮。(闪出片名:源头活水谱新篇)
1943年,贵州省教育厅督学孙效仪先生督察余庆,倡导建立余庆中学,揭开了余庆县中等教育的篇章。1949年11月余庆解放,因为土匪活动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学校被迫停办。1952年复校,满目疮痍的校园,又响起了琅琅书声。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1986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 亲自视察余庆中学,对余庆中学寄予了无限的希望。黄瑶、庹文升、刘鸿庥、傅传耀等省市领导先后视察余庆中学,县委四大班子多次到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004年1月,学校步入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行列。
争创示范,只是起点;建设示范,任重道远。成为省级示范高中以后,县委、政府更加重视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三名”发展战略。 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县委书记杨兴友亲自牵头,组织协调资金1300万元,修建了面积16710平方米毓秀园综合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的校园格局;县长宋晓路主持召开有关会议,为推动学校上台阶,创品牌谋良策,指方向。宽敞靓丽的塑胶运动场已投入使用,新校门工程和网络班班通工程正有序实施;各乡镇与学校一起,修建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校园特色文化园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各级领导的关怀,园丁们辛勤的浇灌,为余庆中学编织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光环——全国中学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贵州省重点中学、普及中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先进基层团组织、遵义市文明单位、遵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遵义市一类高中教学质量优异奖…… 余庆中学,一路汗水、一路阳光……走进余庆中学,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务实求真,已成为一种良好的风尚。6万多平方米的校园里,四季绿草茵茵,繁花似锦。在洋溢着花木芳香的文化广场上,同学在这里学习、生活、思考、嬉戏;在反映余庆地方文化的特色文化园区里,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手持一卷,低吟浅诵,或步履轻轻,窃窃私语……高高的毓秀园,流淌出琅琅书声,闪耀着求知的目 光。宽敞的图书馆,九万多册图书,300余种报刊杂志,汇成了知识的海洋。莘莘学子在这里寻寻觅觅,探索科学的奥秘,积蓄前进的力量。
综合实验大楼里,有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先进的设施,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远程教育,校园网络,使学校和外界紧紧相连,使天下名师济济一堂。(同期声:采访学生)
用思想管理学校,用文化提升品位。余庆中学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以及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广大师生恪守“厚德求是”的校训,形成发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和完善了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内部激励竞争机制,形成了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内部管理。一方面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从2003年的27人上升到2007年的153人,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80%左右的学生从这里走进大学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祖国栋梁。另一方面,余庆中学作为县级农村中学,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型农村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
圣人曰:“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会学生做人、交际和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铸就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余庆中学的教育观。为此,学校精心铸造了“学校 ——家庭—— 社会 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主体网络。围绕革命老区这块精神沃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继承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进行以“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定期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青少年模拟法庭等,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到农村参加劳动,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战斗遗址祭扫烈士陵墓,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坚持开办业余党校,各班选派优秀学生到业余党校学习,由学校党支部委员或请上级领导上党课,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寓于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每年定期举行春季越野长跑和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一二·九”歌咏比赛或辩论赛。坚持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军事训练,进行纪律教育和国防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多彩贵州”、“第三届遵义茶文化节”等活动,编写板报、墙报,开办校园之声广播。编印校报《余中报道》和文学社社刊《他山》,建立起一批教育教学实验基地。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干部、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服务团以及赵剑平、林茂前等一批作家、诗人开设专题讲座,使一大批学生的特长得以张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的陈列室里,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2004年以来,余中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学科竞赛获累计达193 人次,其中获全国二、三等奖 77人,获省级奖116人。(字幕:学生杨菊获全省“法律与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一等奖,陆桂君获遵义市“争做合格小公民”征文特等奖,田洪菲获遵义市弘扬民族精神高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二名,陆再娇被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让每个学生都胸怀崇高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扬起奋进的风帆,是余庆中学的育人目标。面对贫困家庭子女、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孩子等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余庆中学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一方面建立爱心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走出物质的困境,同时更注重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强教育和感恩他人与回报社会教育,培养贫困学生的健全人格。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聘请何克等专家教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编写校本课程读物《现代中学生交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学会交际,善于合作,正确处理纷繁的人际关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点。确定了教师培养的目标: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在这里辛勤耕耘,培植人才,德教双馨。有的成为省、市学会理事、理事长或学科带头人。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浇铸出了余庆中学的今天。余中的教师档案上这样写着: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 49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遵义市优秀教师10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23人。
为了承接昨天的辉煌,余庆中学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推行名师帮扶,竞争上岗,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勇挑重担。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对教龄不满10年的青年教师,学校指定专人结为帮扶对子,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具体指导,全程跟踪。各级各班教师配制,实行宏观调控,微观竞聘选班。学校采取教师听课评课,学生评教,行政督察等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条件,不断 更新知识,增强内力。学校聘请范存智、扈之霖等全国名师前来讲学,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课程等各方面的专题培训。学校还每年选派教师到北京、大连等地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近几年来,余庆中学青年教师多次在省、市优课评选中摘金夺银,成绩显著,涌现了一批师德标兵、教学能手。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教学的生命。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这是余庆中学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勤学奋进的学习精神,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研教改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教师们在繁忙的教务中,挤压时间,潜心钻研,探寻传授知识的钥匙。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和教学比武、说课、论坛等活动,促进专业化发展。他们洒下了一路心血,留下了一串串硕果。2004年以来,自编同步练习16册,累计200余万字,出版《教研文集》5期,累计30万余字;承担和完成国家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个,省级科研课题1个,市级科研课题1个,校级科研课题13个;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论文83 篇,有 21 篇获全国或省市级奖励;出版著作3部,编印校本教材2本。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有8人获省市奖励。
作为余庆教育的一面旗帜,余庆中学努力拓展教育的辐射作用,对地方薄弱学校进行了帮扶与带动。先后与敖溪中学、花山民族中学、钟山中学结为对子学校,定期进行教学、教研和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参与并指导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并为他们送去了课桌、体育器材、电脑等价值数万元的教学设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5年的辛勤耕耘,学子辈出;65年的汗水心血,硕果累累。昨天,他们是桃李芬芳,今天,他们是国家的栋梁。65年来,20000多名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山外的世界,其中,有近7000人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各地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人成绩卓著,成为科技精英、学术名家,或政坛公仆、致富能手。 (展示学生照片,用字幕介绍:毛国璋、殷举国、兰宏、常胜军、周修平、邓德仁……同期声:采访简发斌校长谈余中发展。
昨天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如何开创余庆中学的未来,重担又压在肩上。有识之士曾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余庆中学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们,决心在抓住机遇,顽强拼搏,科学发展,把余庆中学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风淳正,质量上乘,富有特色的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东风浩荡花争艳,万紫千红满园春。”理想不因时光流逝而老去,梦想因为执著的追求而年轻。那些生机勃勃的学生,那些富于创造力的想象,那些永不疲备、永不厌倦的心灵,是教育征途上美丽的风景,是春意盎然的校园里——花开的声音……
高中之二:中小学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是教师的舞台,这是文化的圣地,这是文明的摇篮,在这里所奏响的一曲曲教育之歌,一幕幕育人的掠影,彰显着"梦想从这里起飞"的壮丽诗章。永安小学创建于解放前的一九四七年,占地达二万平方米,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经历了六十多载的风雨历程的学校,特别是近些年来,全体永小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使这所学校越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20个教学班,上千名学生在这神圣的沃土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科学文体的营养32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里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自己青春岁月。雄伟的校门楼古香古色,校园里垂柳阿娜多姿,白杨傲然挺立,甬路两边黄洋松树绿意盎然,池中百花争奇斗艳,校园中央的"育才亭"巍峨壮观,昭示着人们"做人,求知,成才"的心意。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旗下,师生高唱国歌庄严豪迈,牢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使命,漫步葡萄长廊,躬身绿色菜园,凝视文化墙上动人的画面,更使人明白"崇德、笃学、求真、创新"的真谛,驻足黑板报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安全十不准、规范了学生们的言论和行动,安全逃生演练、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牵动着学生们的每一根神经,高度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奔驰在300米跑道上,竞争在激烈球场上,跃跃欲试在沙坑旁,单双杆上,乒乓球案前,打造了永小师生以昂扬斗志,更高标准向着更新目标前行。徜佯在校园之中,你会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无限生机,镶嵌在四座教学大楼前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宽敞整洁的教室,充满了人文书香的气息,教室内外,长廊甬道上每处独具匠心、似乎会说话的名言警句,水彩油画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孩子们纯洁的幼小心灵。迎着朝霞的晨诵、沐浴阳光的午读、夕阳西沉的暮省,让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校园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与财富。用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永安小学是一片充满灵气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有一支师德高尚、勇于进取、开拓创新、辛勤耕耘的队伍。他们在课改的原野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一批批教学有独特风格的教师脱颖而出,他们追求着教育的双赢,构建着和谐的校园。在这个只有25人的教师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40人,其中本科学历达9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11人,他们业务能力过硬,教学科研能力顶尖。在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先后有10余个科研课题通过市级科研成果鉴定。邱老师主持的《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研究》、张老师主持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王老师主持的《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均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获得论文奖、优质课奖、说课奖等。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缸水。为此,永安小学教师刻苦自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已完成市级人文素养培训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12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4人,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是锦上添花。永安小学教师在潜心教学、苦练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如由毋老师编排、十几名教师参加的舞蹈被选送到县教育局参赛表演。张老师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荣获国家级书法会员称号。还有羽毛球、乒乓球、长跑、太极拳等项目,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整合校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积极促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从实验准备阶段到现在,学校紧紧抓住新课程通识培训、社会宣传、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验证、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这些重点工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我校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改变过去教师的教研习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进行校本教研,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同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全面实施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为此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全体教师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如语文课确立了以"学习提纲"为载体的"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数学确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的课堂新模式。通过这些课程改革,让教师改变旧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打造出高效课堂。学校以"做人、求知、成才"为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原则。开展了"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教育。领导成员一班人,在校长的带领下,兢兢业业造特色,一心一意创名校,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了"质量立校"生存的根本,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途径",学校以"不求个个优秀,但求人人成才"的主旨,开展了上好活动课,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支持同学们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个性特长发展,学校开展了乒乓球、呼拉圈、篮球、太极拳、舞蹈、大合唱、竖笛、鼓号队、腰鼓队、绘画、手工、手抄报、书法、英语短剧,课本剧训练和比赛等各项活动,学校结合形势开展了植树节、清明节、学雷锋日、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党的生日、国庆节、抗震救灾、抗旱捐助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崇尚科学、热爱劳动、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展示特长的广阔平台。那铿锵的军鼓,敲出了同学们求知向上的心声,嘹亮的军号吹响了同学们奋斗不息的角号,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把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武术搬进了课堂,练就了师生们强身健体的阳刚之气,美术绘画书法,描出了教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画出了同学们人生的宏伟蓝图,绘出了大家梦想灿烂的明天,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作,使同学们用辛勤的双手铺就了成才之路,多姿多彩的舞蹈跳出了同学们的欢乐。一串串优扬的独奏合唱,唱出了同学们在永安小学的愉悦心声,它充分展示了永安小学梦想从这里起飞的一片辉煌。新教育实验是追求教育理想的一个崭新平台,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是以学校文化为主题,由全校师生共同创建,在建设书香校园,践行新教育理想活动中,他们把书作为永远的朋友,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每一位老师不仅坚持读书,而且每月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阅读收获,此举旨在使教师在读书中感悟教育,体味教学,从而教学相长,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教师给学生以读书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书香的寄语中,在永安小学的校园里处处是因读书而美丽的老师,因读书而快乐的孩子,因读书而成功的家长。宜为桃李勤耕耘,春风荡后尽芬芳,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日的永安小学已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回首过去,留下了全体教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足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更加豪情满怀,壮志不已,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永安小学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团结一致,务实创新,努力铸就永安小学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