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专题片之一::升华特色
在江都地图的中心有一个古老的小镇——丁沟镇,她傍依着三洋河,因为有着这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使她显得年轻,因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她愈发充满了活力。
丁沟小学,便是借着改革的春风,阔步前进。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创建成扬州市合格中心小学、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现在学校正在走特色办学之路,决心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多年来,我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育服务意识,群策群力,不断深化内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了一支活动正常,成绩显著的艺术兴趣小组。
2005年10月,香港著名画家韩济舟先生捐建“济舟画苑”,更是扩大了艺术教育的阵地,充实了艺术教育的依托。有了如此厚实的艺术教育的基础,再加上一支高素质与才华各异的队伍,于是我们学校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富有特色的“以艺术教育为依托,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特色建设便自然生成了。该项特色坚持面向普通农村小学,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激发农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和任何新生事物出现一样,艺术教育由一般的兴趣小组上升为学校特色建设也遭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学校领导在经过多方考察,通过思想动员,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营造校内外一条心,齐心协力抓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统一认识的过程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先期工作、思想基础,还需要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王爱林校长为组长的艺术领导小组,在统一布置下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学校制定了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方针,加强艺术教育常规课,开设艺术教育特长训练,并且申报了扬州市级专项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布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步伐。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也作了不少的调研,是搞一枝独秀的单一型的,还是搞百花齐放的多样化的呢?从学生发展的多角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最终我们确立了多样化的发展途径,结合学校艺术强项,决定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全方位开展艺术教育。
校领导向教师们提出了硬任务:每个教师必须要具备一项艺术特长,专业的教师很少,对于教惯了书本知识的老师来说,现在还要去教艺术,这可是一个难题。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角色,我们的教师放弃了不知多少个休息日,一头扎进学习艺术技能的海洋。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家长学,甚至向学生学!同时我们和市少年宫、扬州文化宫合作,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培训基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垒起后盾。特色活动具体做法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普及中提高。建立了校级的竹笛、二胡、古筝、电子琴、葫芦丝、小提琴、美术等兴趣小组,同时又有以各个中队为单位的特色小组。各个中队的特色是根据任课老师的特长而定的,因此内容丰富,有竖笛、泥塑、手工、口琴、腰鼓等二十多种项目。难题解决了,艺术特色教育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学校将特色建设纳入课程管理,明确时间。为了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效果的达成,学校专门辟出周四下午的两节课的时间,同时将教育活动延伸到周六,并通过活动将特色教育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让特色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特色建设与常规管理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课中渗透、课间训练、活动提高外加环境熏陶的立业之路。
为了配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棵树寓意,让每个景点启智,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走进校园,有一种美感、一些思索和一种渴望,近年来我们学校加大投入,进行了学校的环境建设。校园里加强了绿化管理增添了各种绿色植物。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教室里有艺术角,那是班内学生展示的舞台,每个教室门口的橱窗里展示的都是学生的作品。
同时制订了科学的评估细则,统一考核,统一奖惩,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已连续两年表彰了校特色建设先进个人。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沿着“审美——理解——创造”的路径,艺术教育活动不断向广度、向深度发展。在关心学生训练的同时,也关心学生表现的心理需求。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都有不同的班级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学校的橱窗中陈列的是学生的作品。将艺术教育与班级、少先队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六一都会举办艺术节活动,每年元旦都会举行新年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以来,学校充满了活力,艺术之花遍校开。学生乐于参与,大胆实践,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求异创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发展的热情并在主动参与中形成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身心得到全面、充实的自主发展。
学校的各项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发展天地。充分发掘学校及社区现有的艺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共同发展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往,让每个学生在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获得了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和鲜明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了一种乐观向上,体现强烈自主意识的积极心态。
学校开展的各种汇报演出、成果展示活动和各项比赛,既宣传了学校,又提升了学校的品味。在今年的市文娱汇演和学生书画比赛中,我校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在我校的艺术教育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加强,从忽视到重视,特色建设以初显成效。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不足,升华特色,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成功的特色教学之路,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鲜艳!
农村小学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学校专题片解说词稿:北京农村小学解说词
跳动的彩虹 **小学是北京市远郊的一所农村小学,全校干部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从2010年12月起),开发了校本课程——“阳光体育大课间”。 学校将课间操时间充实到40分钟,充分利用投资少、场地小、器械简单、便于组织、方式灵活、受天气影响小的项目特点,增加了以跳绳为主的特色群体项目。 为使跳绳运动有效开展,**中小编写了跳绳教材;自编了绳操;大课间时间师生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有绝活,每个班级都有特色项目; 每节体育课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跳绳课课练,并纳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学校为各班配备了充足的绳类、球类、棋类等器材,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120秒播亮点 炫人生”体育演讲、设置体育文化墙等举措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由选择健体伙伴,自己制定活动目标,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逐步实现了“阳光体育大课间 人人参与身心健”的课程目标。 每月一次的月赛和“校园吉尼斯”pk大赛,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台。在花样翻新的跳法中,跳出了健康,跳出了合作、跳出了自信、跳出了创新、跳出了成功、跳出了梦想。 这对小姐妹,她们是车轮跳项目的小权威,他们俩自学、自创了许多花样跳法,许多同学都是她们的徒弟呢。如今这里的学生,每人都能掌握八种以上的跳法。 为了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跳绳运动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跳绳技巧, 学校成功举办了“花样跳绳 舞动校园”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到了来自上海跃动跳绳联盟、香港花式跳绳会、比利时瑞茵跳绳会等亚洲和世界著名跳绳俱乐部的世界冠军,齐聚校园,现场表演了双摇、穿梭跳、车轮跳、交互跳等,用精彩纷呈的跳绳技艺打开了师生的视野。近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示范,让师生们充分领略到跳绳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坚持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中小被评为民族体育传统校,圆满承办了走进养成教育示范校活动和体育特色工作展示现场会,花样跳绳经验在全区小学推广。 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妇委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市农村小学校长研修班、各级领导和来宾多次到校观摩学生的特色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1年以来,学生代表参加了“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古老文明青春辉映——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中国毽球公开赛”、“中国体育博览会”和“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校长走进了北京体育广播电台的直播间。学校夺得了北京地区阳光体育奇奇运动会极速穿越项目亚军和北京市中小学跳绳比赛花样跳绳团体表演二等奖 ,六年级学生徐金跃在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得运动日记类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2011年8月20日,在北京鸟巢举办的第八届全民健身节活动中,学校110名学生摇动交叉于一点的110根单根16.8米长的跳绳,王卓心同学在中心点连续跳跃112次,刷新了一人跳最多根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顺义电视台、中国儿童报、北京社区报、当代教育报、法制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 小小跳绳,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演绎的是拼搏和进取。“阳光体育大课间”积淀了自主、健康、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 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推动了学校整体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今,校园内外,欢快的身影、灿烂的笑脸、阳光的心灵编织出一道道跳动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