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影·说】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真的只剩怀念吗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09:52:13
中国动画电影发端于民国时期,上世纪60-8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发展期,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见证了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史。
《大闹天宫》 1961年
导演:万籁鸣 唐澄
提到中国动画,提到上海美影厂,都绕不开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在60年代的中国,制作这样一部长达114分钟的动画长片,需要用手工画7000到1万张原画,历时4年,才能完成。
他早在 20 年代就开始从事动画创作,并与孪生弟弟万古蟾共同导演了全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手冢治虫正是看了《铁扇公主》以后决定弃医学习漫画。
“美猴王”之所以能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中国动画形象,是因为孙悟空结合了神性、人性、猴性于一体。
“美猴王”成为中国动画形象的代言人,归功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张光宇和美影厂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一次次对动画形象的反复斟酌和修改。
孙悟空形象演变过程如下:
第一稿中,孙悟空鸡心形面部装饰、大耳朵、帽子、豹皮裙等元素成为日后孙悟空的标准形象。
美术大师张光宇参与设计了前三版的孙悟空,但在动画界他是新人,他曾要求动画组不必太尊重他的原图,而是根据动画规律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改编,从而更适合动画电影。
后来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被万籁鸣导演看中,要求修改孙悟空的形象,他吸收了张光宇三稿中孙悟空的形象并进行不断的观察和修改,最终完成定稿,成为“美猴王之父”。
为了画出孙悟空灵巧的动作细节,严定宪和绘画团队请来了当时的“南猴王”郑法祥进行示范;团队冬天在故宫的汉白玉石栏杆、西山碧云寺等地研究了一个月,将中国传统如意云纹加入动画,制作出一朵朵“中国云”。
说《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镇山之作,丝毫不夸张,看看这些实打实的获奖:
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导演安静地离开人世。此后,再无齐天大圣。
《小蝌蚪找妈妈》1961
导演:特伟 钱家骏 唐澄
如果说《大闹天宫》注重细节,《小蝌蚪找妈妈》则重在写意,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全片用国画连接而成,但因为其技法的特殊性,要想实现连贯的动态效果存在很大困难。于是上海美影厂开始了水墨动画实验。
水墨画最重要的是要渲染,一幅画要虚实自然分开,这样才能体现出水墨画的墨韵。
经过不断的实验,摄影师段孝萱总结了“大虚、中虚、小虚”标准,
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3个月后,《水墨动画实验》完成,描绘不同动物的多个几十秒片段组成了一个短片。
后来创作团队再原有故事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环节和元素,将剧情丰富起来,并且加入了彩色水墨元素:金鱼。
1960年7月,这部时长15分钟的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
《小蝌蚪找妈妈》在国际社会上获奖无数:
但如今,水墨动画几乎绝迹,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那些曾经参与手工制作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家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
虽仍有老艺术家愿意倾囊相授水墨技艺,但愿意学习钻研这门技艺的年轻人数量并不乐观。
因为电脑技术的发展,水墨动画的制作不再困难,但和手工制作的水墨动画相比,少了墨韵之感。
同时,水墨动画成本较高,相同时长的影片水墨是普通动画片成本的4�5倍,所以院线级的水墨动画制作几乎不可能实现。
特伟继执导《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献上更为成熟的水墨动画《牧笛》,全片没有一句对白,此片拿下了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奖。
1979年《哪吒闹海》,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是继《大闹天宫》之后,中国动画史上另一座高峰。
曾参与国徽设计的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张仃担任美术总设计。主创团队也是曾参与制作《大闹天宫》的骨干力量。
陆青老师曾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鹿铃》、《天书奇谭》、《三毛流浪记》等动画片中担任主要原画,于2017年9月去世。
《哪吒闹海》所获奖项:
还有《雪孩子》、《九色鹿》、《黑猫警长》、《葫芦兄弟》……
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如今,真的只剩下怀念吗?好像也真的只有怀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