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2007年5月,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讲到这句话。后来,温总理创作了诗歌《仰望星空》。
诗中,他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无边无际的宇宙真是奇妙又强大,天与地之间看似分离,却又像一个共同体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球尚且有太多秘密,更何况浩渺的天空。那远远的,看得见的,挂在天空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天空中,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还隐藏着哪些看不见的天体?除了黑洞,究竟还有什么?
我们站在地球上,抬头望去,月亮的表面多么漂亮,但它的背面呢,有着怎样的风景?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移居太空,会不会碰见外星人,又该怎样生活?
太空太神秘,太引人注目,太值得探索了!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已顺利发射。据悉,“嫦娥五号”也将于年底前后发射。
印象中,每一次“嫦娥”人造卫星发射,都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科学家看“门道”,“科学盲”(比如小编),就只能看热闹了。
近几年,大概是为了向大众科普科学知识。国内陆陆续续推出了一些与太空、探月等有关的纪录片。2019年4月22日,大型科学纪录片《飞向月球》播出。这部围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采用4K超高清拍摄制作的科教片(共5集,每集半小时),讲述了月亮从哪里来,人类对月球的种种疑惑,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与成就。超高清的画质配上我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年度最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配音员李立宏的解说,简直完美!
提到李立宏,配音界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很早就进入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参加配音工作,塑造过成千上万个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是一位资历非常深厚的配音演员。
李立宏配音代表作品:《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那一只蟋蟀》、《阿凡达》杰克、《西游记》玉帝(唐国强饰)、《战长沙》胡老太爷、95版《三国演义》刘备等
李立宏的声音浑厚深沉,音色稳健,具有智者的韵味。看纪录片《飞向月球》时就能明显感觉到,他配科教片时,气息很稳,语速不快不慢,嗓音浑厚而有磁性,像叙述故事一样将观众带入情景中。
科教片《飞向月球》中,记忆最深的片段是:为了拍到潜在危险小行星图塔蒂斯的照片,嫦娥二号飞向太空。如果早0.3秒抵达图塔蒂斯的轨道,嫦娥二号就会被它撞得粉身碎骨。片中,这一段的配音解说惊心动魄,十分精彩!
科教片本身是枯燥、艰涩、难懂的,但李立宏时而稳健,时而跌宕起伏的配音解说仿佛为其增添了趣味性,让人有听下去的动力。作为配音员,偶尔也会接到给科教片配音的稿件。那么,怎么做才能像李立宏一样游刃有余地调用自己的声线,做好科教片的配音工作呢?
1、掌握科教片的表达样式
科教片内容包括科技、卫生、文体、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教育。这类片子常常将各种需要讲解、表现的事物以及阐明的道理,通过动画特技,或者人物实际操作展示出来。片中,原理、运用等知识依赖于解说。因此,科教片的表达样式属于讲解型。配音员在配音时,以向读者提供信息、阐明原理、运用及道理为主。
2、恶补领域知识
科教片的解说配音与普通纪录片的解说配音不一样,它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配音员在配此类片子之前,最好先了解所配领域的相关知识。试想一下,如果配音员自己都不知道人造卫星,还怎么生动形象、全面地向观众解说其相关知识呢?科教片本就枯燥,若配音员拿着稿子平铺直叙,观众可能听着听着就睡觉了!
3、抓住科教片的解说配音表达特点
科教片的科普性强,它的解说不宜太扬、太飘、太快,感情色彩太浓烈,要让人听得清楚明白、有兴。配音员在给此类片子配音时,应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声音要平缓、稳实、质朴。
总而言之,科教片配音不能太浮夸。它不如角色配音夸张,亦不像法制片配音那么威严。它应该是带有神秘色彩,枯燥而有趣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科教片配音也需要这样的信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