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专题片之一:汇报工作(稿)
夯实基础 扎实工作确保爨乡大动脉安全畅通——陆良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纪实钢轨向远方延伸,列车在飞快奔驰。
在古韵悠悠的爨乡—陆良大地上,南昆铁路穿境而过,它途经召夸镇果河、小坝、召夸村委会和大莫古镇新村村委会,境内铁路线长16. 875公里,沿线有农户5730户、24130 人。在召夸镇设有车站一个,境内共有桥4座,交通涵通道16个,下穿涵洞22个。在这条铁路线上,长期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队伍中既有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镇村干部,又有公安民警、人民教师和联防队员。他们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以自己夜以继日的殷殷守望,描画着平安铁路的创建蓝图,确保着穿境而过的南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他们的工作,受到了省、市护路办、铁路主管部门和南昆线石林、师宗铁路派出所的高度评价。
南昆铁路自1991年12月开始修建,1997年11月全线开通,它为陆良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又有力的促进了陆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于1997年10月16日成立了陆良县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法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法委,简称护路办。同时分别在召夸镇和大莫古镇下设护路办,县护路办配专兼职工作人员3人,两镇护路办配专兼职工作人员5人,沿线4个村委会设护路领导小组4个,招聘护路联防人员8人。
多年来,县护路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铁路护路联防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保平安、保安全、保畅通、共创平安和谐铁路”的总体目标,以落实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为龙头,以爱路护路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创建“平安铁路示范县” 活动为载体,以排查涉路矛盾纠纷和涉路隐患为抓手,全力维护了全县境内铁路治安秩序稳定和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一、抓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意识自南昆铁路开通以来,陆良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综治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县、镇、村委会三级护路组织每年都分别与下属单位和部门签订护路联防责任书。沿线护路队员和铁路派出所民警每年挨家挨户到沿线村组和学校、废旧金属收购点签订爱路护路公约、大牲畜监管责任书、“五残”人员监护保证书和禁收铁路器材保证书等。县护路办每年都检查两镇护路办对村组、学校、废旧金属收购点和大牲畜饲养户、“五残”人员监护管理的落实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纳入责任制兑现奖惩。这一张张责任书和爱路护路宣传材料,强化了每个人的爱路意识,时刻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让护路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字幕:近三年来,共签订和发放各种护路联防责任书、户主责任书、废旧金属物品收购站、点业主保证书、大牲畜养殖户和“五残”人员家属监管责任书累计23400余份。
二、抓宣传教育,营造爱路意识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是做好护路联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县护路办每年都从护路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印制宣传材料,在重点醒目地点制作宣传专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进行宣传。每年3月份综治维稳宣传活动,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县城同乐广场和铁路沿线集市向群众发放铁路护路宣传材料,积极与两镇护路办组织沿线学校、村民和废旧金属收购点业主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
近年来,县护路办加强了与南昆线石林、师宗铁路派出所的协调和配合,共同邀请开远铁路公安处“文艺小分队”和昆明铁路局安全处到我县铁路沿线中、小学校和村委会,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铁路法》和《铁路安全常识》。同时县护路办把护路联防工作与平安建设宣传相结合,与普法和依法治理宣传相结合宣传铁路安全常识,与沿线人民群众文艺演出相结合,通过采取集中发放宣传材料、入户发放户主责任书、举办作文竞赛、绘画和演讲比赛,制作下发专题宣传片到铁路沿线村委会播放、在村组、学校放电影等形式开展护路宣传,提高了爱路护路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增强了沿线群众、师生的爱路护路意识。
字幕:近五年来,县护路办编发护路工作简报、信息等稿件46篇,分别被省、市护路办采用17篇;向沿线群众、师生发放爱路护路宣传材料92000余份;发放印有铁路爱路十五不准等安全常识的作业本、小黄帽、环保袋和铁路知识宣传笔筒等累计23000多份(本);制作宣传录音带20余盘,宣传专题片2部(50余碟),在铁路沿线村、组、学校播放,播放宣传录音带120余次,播放宣传专题片23场:制作宣传栏16块(板),张贴宣传标语260余条,书写固定宣传标语67条;出动宣传人员152人次、宣传车40辆次,受教育群众、师生累计达51000多人。
在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的基础上,县、镇护路办把中小学生、大牲畜养殖户、“五残”人员家属、废旧金属物品收购点业主作为宣传重点,在农户家中,在田间地头和放牧区,在废旧物品收购点常常看到护路队员、铁路派出所民警和县、镇护路办人员同他们促膝谈心的身影。在中小学校,护路队员和铁路派出所民警与广大师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和“小手拉大手”联谊活动,使爱路护路意识入脑入心,变成每个同学的自觉行动,沿线中小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路护路的好学生。2010年召夸镇小撒扑龙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叶仙同学被全国铁道部团委、铁道部安检司、铁道部公安局、铁道部少工委等部门联合表彰奖励,授予王叶仙同学为全国“优秀铁路护路小卫士”称号。
三、抓日常巡逻,强化沿线防范南昆铁路开通以来,全县护路联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护路办的关心指导下,县、镇护路办不断探索,加强对护路工作和护路队员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作了统一的护路标志配发每个护路队员,要求护路队员上路着装,配戴巡逻专用标志,每周至少到所负责的线路巡逻四到五次,县、镇护路办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同时,县护路办每年都要带领护路队员集中开展一次沿线巡查,排查涉路矛盾纠纷和隐患。
字幕:近五年来,沿线8名护路队员累计巡线7200余次,教育说服小孩和放牧人员150多人,排出各类安全隐患24起。
四、抓排查调处,预防矛盾激化多年来,县护路办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镇护路办、护路队员配合石林、师宗铁路派出所民警,深入铁路沿线,深入群众当中认真开展涉路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并经常对铁路沿线的7家废旧金属收购点进行清理检查,及时整治消除危及铁路运输安全隐患,及时妥善化解各类涉路矛盾纠纷。
1999年4月,召夸村一名姓朱的村民在召夸干龙潭,离铁路仅20米处放炮采石,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县、镇护路办得知后立即会同召夸派出所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取缔了该采石场、并收缴导火线11米,炸药18筒,雷管20余枚及采石的其它工具。
2002年,召夸镇冷水沟村民与平改立施工队两次发生争吵,阻碍施工,县、镇护路办积极与铁路部门共同参与做群众工作,妥善解决了路地之间的矛盾纠纷,工程顺利进行。
2003年8月初,召夸部分村民反映陆良火车站堆放煤焦污染了他们的农作物,农户强烈要求补偿损失,县政法委、护路办和召夸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昆明铁路局车务段协商,仅用了20余天就使双方达成处理协议,圆满解决了此纠纷。
2011年1月2日,铁路部门在陆良段K645+563交通涵昆明方向约300米处安装防护栏栽杆时,沿线部分群众阻止施工。县护路办组织镇护路办及护路队员深入农户做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向群众讲述以护坡为便道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解决当地群众通行难问题,县护路办就此事及时向县委、政府做了汇报,1月5日,县委政府以(陆政函【2011】1号)的形式商请昆明铁路局帮助给予解决铁路沿线群众行路难的问题。4月18日,昆明铁路局以昆铁工函《关于南昆线K645+563处修下穿铁路通道事宜的复函》[2011]197号回复,同意修建一个下穿铁路通道。2011年11月初下穿铁路通道动工修建,2012年1月13日下穿交通涵通道修建竣工,妥善解决了这起涉路矛盾纠纷。
字幕:近5年来,县护路办共化解各类涉路矛盾纠纷11起,预防和整治各种不安全隐患17起。
五、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十多年来,县、镇护路办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护路队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认真学习《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手册》和《人民铁道报》等登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护路队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台帐,推行护路队员一年一聘机制,每年签订《铁路护路联防安全承包合同书》,明确护路队员的职责、任务。县护路办关心每一位护路队员,护路补助按季度按时发放,每缝节日,都对护路队员进行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对护路队员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面协调解决。这一系列的措施,造就了一支强有力的护路联防队伍,为做好护路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事虽难,为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治。经过不懈努力,陆良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成效喜人、亮点频现:自2009年以来南昆线陆良段连续三年来未发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和路外人畜伤亡事故;2007年至2012年2月无涉路刑事、治安案件;多年没有发生铁路设施被盗、被破坏的案件。
字幕:2005年南昆铁路陆良段被省铁路部门命名为安全文明铁道线。2007年南昆线陆良段至罗平段被中央护路办命名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2007年、2008年、2009年被市护路办考评为二等奖;2010年、2011年被考评为一等奖,县护路办2011年被市护路办评为先进集体。
桩桩件件,流光溢彩,在印证着陆良县广大干部群众爱路、护路真情的同时,也使南昆铁路真正成为了带动陆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幸福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群众工作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创省级园林县城汇报专题片解说词
威县,“运道东开、鲧堤北障”、“壤连八邑、衢通四方”。
威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辖5镇1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8万,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9.8万。
2009年以来,按照“国家重点棉纺织基地、华北新兴商贸城市、冀南区域次中心城市、农畜产品加工集散地、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定位目标,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一座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冀南大地迅猛崛起。先后荣获“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中国绿色名县”、“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创省级园林县城,建绿色生态家园。
2009年以来,威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的高规格创园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推进创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威县绿地水系专项规划》,并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了“一环、二轴、三心、四园、五湖、六点”的绿化水系布局,勾勒出一个碧水环绕、绿树成荫、花草相映、景色怡人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新县城。
在创园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威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威县绿线管理办法》、《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文件,成立了威县园林局,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齐创共建的良好格局。
扩充总量 彰显绿色生机城市街道绿化是城市的绿化血脉。威县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绿化更新与改造结合,做到建一条、绿一线、美一路。
三年来,投资1.3亿元完成了晨光大街、振兴大街、长城路、燕山路等30余条主次干道绿化,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2%,干道绿化带面积占总面积的29.5%,实现了主干道两侧乔、灌、花、草、藤合理搭配,构建了一街一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城市道路绿化格局。
中华大街被评为省级园林式街道,振兴大街、开放路被评为市级园林式街道;在机关单位和住宅区,则致力打造温文雅静、生机盎然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先后建成市级以上园林单位和小区39家,占总数的86.6%;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大树增绿、花卉衬绿、盆景添绿、立体挂绿等措施,实现了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化面积达到29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4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7%和36.8%,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打造精品 走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威县,打造绿色家园。
县领导率先垂范,每年都带领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开展认建、认养、认管等绿化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管理制度,公民履行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05%,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苗木繁育,建成“全国重点优质毛白杨繁育基地”、“绿之源苗圃”,生产绿地面积达到132.4公顷,品种128个,自给率达到84%,苗木生产和绿化使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大力实施公共绿化工程,开放路带状公园5公里,融古典与现代元素,打造了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大道;人民公园占地10.7公顷,鲜花水榭、楼宇亭阁与博物馆、影剧院、人民广场遥相呼应、相映生辉;金水河生态景观带11公里,小桥流水、绿树倒映,是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之河、财富之河、希望之河;环城背景林带全长30.8公里、绿化宽度100米,造林面积5664亩,植树38.2万株,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在县城街道节点部位,还建有30余处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游园和绿地。
对栽植于明永乐年间见证威县历史、沧桑巨变的固献古柏、枣园古柏等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实现了古今文明的完美交会。
强化基础 提升城市承载力为加快园林城市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投资12.4亿元,实施了城区路网、街道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街道亮化等工程,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平方米,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做到全天候保洁,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6%,街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新建住宅小区集中供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0%;万人拥有公厕3.6座,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5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按照“50年不落伍、100年不淘汰”的标准,投资10亿元高标准建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影剧院、仲夷中学、中医院、四星级酒店、汽车客运站、会展中心等一批精品市政工程,打造了城市亮点。
开展以户外广告牌、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为重点的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施工工地全部封闭围挡作业,2011年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318天;在城区重点部位设置义和团运动、鼎盛千秋、世纪腾飞等雕塑20多座,形成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雕塑群,树立起了蓬勃向上、生态和谐的大县形象。
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让城市成为绿色家园,已成为每个威县人共同的心愿。
淳朴好客的威县人正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以“自强、包容、诚信、担当”的威县精神,书写着创建园林城市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