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专题片解说词配音解说

浏览人数:3

 深度网一家面向全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专业服务机构,汇集了服务于央视及各省卫视的大量优秀配音播音人才,拥有中文及外籍配音员团队,拥有优秀的专业配音师,拥有自己专业的录音室,拥有先进数码技术和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中国配音联盟推出的播音配音服务凭借着专业的品质、用心的服务,已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网络配音第一品牌。
  深度配音网主要分类:从行业上分政府、企业专题片配音、学校专题片配音、专题片配音等;从风格上分纪实性专题片配音、写意性专题片配音和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配音;从内容上分城市形象专题片配音、企业形象专题片配音、产品形象专题片配音、人物专题片配音; 从文体上分新闻性专题片配音、纪实性专题片配音、科普性专题片配音与广告性专题片配音。
  联系QQ:   
    联系电话:   


城管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一:政府机关工作专题片解说词:质监局专题片解说词

  开展文明创建  建设美丽宣城正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质监部门要自觉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为己任,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从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战斗、信誉好的质监队伍入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自身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良好的业绩。
  一、狠抓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一)着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设立工作机构。市质监局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创建活动办公室,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形成了岗位明确、职责到人的工作局面。定期在全局干部职工会议上,对创建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纳入目标考核。把精神文明工作列入年度责任目标,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评比,每年都要下发创建工作方案、工作要点、考核细则,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三是建立工作台帐。对创建工作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科室和具体人员,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强化责任意识,定期通报检查。
  (二)着力班子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四个不放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即抓思想武装不放松、抓制度落实不放松、抓班子团结不放松、抓科学决策,班子成员间自觉做到思想上交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有力提升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坚持作风和业务双过硬,抓好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建设。近年来,市质监局连续开展了最佳差科局长、最佳差工作人员、最佳差服务单位的评选,积极参加我市组织的政风行风考评、机关效能考评、“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在工作中,市质监局注重“三个延伸”,着力提升综合素质,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向直属单位延伸。直属单位同步抓好各项作风整顿活动;二是向窗口单位延伸。主要是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及技术机构;三是向基层干部职工延伸。
  (三)着力质监事业建设。2008年开始,市质监局果断决定启动“科技强检”工程,依托区域块状经济和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提升能力、强化服务的重中之重全力予以推进。省特检院郎溪检测中心、省电机产品及零部件质检中心(泾县)、省耐磨材料质检中心(宁国)、省不锈钢产品质检中心(绩溪)相继创建成功。目前除了旌德县外,我市每个县都拥有了一个质检中心;由于注重工作创新,我市的质检中心不仅数量为全省第一而且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创造了安徽省质检中心建设史上的多个纪录。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和工作基础,使宣城质监无论事业发展和履行监管职责能力,都处于全省前列。
  二、认真履职尽责,服务宣城发展市质监局把服务作为立身之本,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必须优先考虑如何服务好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好企业发展、服务好民生需求,把文明创建活动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在服务中充实文明内涵,体现创建效果。  (一)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市质监局制定出台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政策,印发《服务企业提升效能工作方案》,推行“一揽子服务、一站式办理”服务,定期开展“我为优化发展环境献计献策”活动。市质监局还围绕“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带给群众”的宗旨,结合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梳理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17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精简至5项,并实施流程再造,将办理要求减少至最低、办理时间压缩至最短。  市质监局还将全面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和大力建设“秀美宣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 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创新建立起符合宣城质监工作实际、满足企业群众需要的全新管理体系。成立了全市计量联盟和质检联盟,通过联盟有效整合全市质监系统的检验检测力量,为辖区内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京福高铁、宜黄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期间,工程建设到哪里,质监部门的服务就主动跟进到哪里,有效保障了工程按期施工,得到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好评,先后获赠锦旗7面。同时,联盟还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对一”帮扶措施,为这些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
  (二)推进质量发展战略。近年来,市质监局以名牌、技术标准战略为抓手积极推进企业提高质量、计量、标准化等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了126个安徽名牌;创建了3个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总数全省第一;创建了17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第二;创建了4个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总数全省第一;宁国市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城市获准首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名牌企业、质量管理奖企业在全市工业企业“综合实力20强”、“新成长型20强”中已连续五年占据六成以上,已成为宣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推进器”。  市质监局定期开展了水表、电表、煤气表授权计量检定机构监督检查、加油机“防作弊功能”安装、出租车计价器免费升级等活动,并积极组织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医院、餐饮业和商店等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宣城市质监局还长年实施血压计、体重秤、黄金、眼镜等免费检测活动。每年“5·20世界计量日”纪念活动期间,开展的“免费检测配镜公益活动”,深受贫困地区学生欢迎。而黄金饰品免费检测活动,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诚信经营和放心消费之间架起了对接的桥梁。通过开展这些便民活动,及时化解了消费纠纷、有效树立了质监部门的“亲民、爱民”形象。
  (三)保障食品特设安全。2010年开始,宣城市质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报废“螺丝瓶”、实现家用液化石油气瓶产权转移为重点的气瓶整治。通过三年的整治,宣城市累计投入7000万元,液化石油气瓶报废数量、自有产权转移数量和新购钢瓶投入使用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宣城市还运用计算机和物联网技术为每一只在用的液化石油气瓶建立了档案,在全省率先实现精确定位和即时有效的监控,构筑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安全网。      市质监局对大米、茶叶、蜜枣等大宗、特色食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如对传统风味肉制品——水阳鸭脚包,采取了扶持合法生产、打击非法加工、提升管理技术水平、改进生产贮存条件等一系列举措,使这一行业生产条件“脏乱差”的弊病得到彻底改观,每年上亿只鸭脚包畅销全国各地。为让270万宣城市民吃上“放心豆腐”,宣城市又在全省率先开展豆制品整治试点,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了从车间到餐桌的完整管理链条,豆腐监管不再“疲软”。
  三、强化文化建设,提振部门形象市质监局在服务发展过程紧扣质监中心工作,加强质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专门下发了加强全市系统质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思路,提出目标,落实责任,紧紧围绕价值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创新文化、廉政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抓好调度和考核,确保了质监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全面改善办公条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局机关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值班机制,全面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范措施。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情报信息工作。预防和处置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措施落实到位。制定执法打假、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3个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完善机制,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责任落实,信息顺畅,反应灵敏,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三是在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方面,狠抓落实,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通过强化教育和综合治理,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得到很大提高,遵纪守法蔚然成风。 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单位没有发生失密事件,也没有发生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单位内部至今没有发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发生。
  (二)优化质监服务环境。一是在办公大楼一楼设置了监督台、对外政务公开栏,文明创建活动专栏。对干部任前公示、入党公示、党组及党支部处理重大事项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党员参加献爱心活动公示(捐款、献血等),以及需要公示的其它事项都及时给予公开。使公开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具体,使得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抓出了实效。二是局领导坚持将亮化窗口形象和优化质监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开发区质监窗口、技术机构对外服务窗口建设,在醒目的位置摆放了意见箱,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上墙公布了办证程序,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同时为了方便办事人员查阅有关行政许可的资料,市质监局还将上述这些内容打印成彩页,摆放在资料架上。使得服务“窗口”环境建设变得更加舒适、整洁、更加方便群众。三是“窗口”岗位的工作人员做到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对办事人的咨询,必须耐心详细的解答;对材料有疏漏的,必须当场一次性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从办证质量规范、岗前准备规范、仪容仪表规范、服务用语规范等四个方面入手细化办证服务质量标准,使窗口的业务操作进一步走上标准化的轨道。
  (三)是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为了有效遏制党员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市质监局每年都坚持以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每年年初局党组都与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明确目标与要求。做到每半年召开一次党风廉政行风效能工作情况分析会,形成会议纪要督促落实。建立廉洁自律告知卡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开展行政执法、检验检定、名牌评定、监督抽检等各项业务工作中,都要如实填写告知卡,并做到“一案一卡、一企一卡”。 市质监局纪检监察人员不定期地到实地抽查暗访或电话回访,从而有效地促进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全面提升执法稽查水平和依法办案能力,提高办案质量,确保了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深入企业进行明查暗防,开展问卷、电话调查,认真整治质监工作中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履职服务的良好行为。市质监局每年还选取部分行政处罚案件举行公开案审会,邀请政府法制办、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企业家代表列席,听取工作改进意见,同时上网公开“说理式”执法文书,构建阳光执法、和谐执法,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开展质监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质监部门和每一个质监工作人员都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为维护好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好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城管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创省级园林县城汇报专题片解说词

  威县,“运道东开、鲧堤北障”、“壤连八邑、衢通四方”。
  威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辖5镇1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8万,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9.8万。
  2009年以来,按照“国家重点棉纺织基地、华北新兴商贸城市、冀南区域次中心城市、农畜产品加工集散地、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定位目标,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一座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冀南大地迅猛崛起。先后荣获“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中国绿色名县”、“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创省级园林县城,建绿色生态家园。
  2009年以来,威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的高规格创园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推进创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威县绿地水系专项规划》,并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了“一环、二轴、三心、四园、五湖、六点”的绿化水系布局,勾勒出一个碧水环绕、绿树成荫、花草相映、景色怡人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新县城。
  在创园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威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威县绿线管理办法》、《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文件,成立了威县园林局,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齐创共建的良好格局。
  扩充总量  彰显绿色生机城市街道绿化是城市的绿化血脉。威县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绿化更新与改造结合,做到建一条、绿一线、美一路。
  三年来,投资1.3亿元完成了晨光大街、振兴大街、长城路、燕山路等30余条主次干道绿化,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2%,干道绿化带面积占总面积的29.5%,实现了主干道两侧乔、灌、花、草、藤合理搭配,构建了一街一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城市道路绿化格局。
  中华大街被评为省级园林式街道,振兴大街、开放路被评为市级园林式街道;在机关单位和住宅区,则致力打造温文雅静、生机盎然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先后建成市级以上园林单位和小区39家,占总数的86.6%;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大树增绿、花卉衬绿、盆景添绿、立体挂绿等措施,实现了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化面积达到29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4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7%和36.8%,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打造精品  走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威县,打造绿色家园。
  县领导率先垂范,每年都带领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开展认建、认养、认管等绿化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管理制度,公民履行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05%,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苗木繁育,建成“全国重点优质毛白杨繁育基地”、“绿之源苗圃”,生产绿地面积达到132.4公顷,品种128个,自给率达到84%,苗木生产和绿化使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大力实施公共绿化工程,开放路带状公园5公里,融古典与现代元素,打造了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大道;人民公园占地10.7公顷,鲜花水榭、楼宇亭阁与博物馆、影剧院、人民广场遥相呼应、相映生辉;金水河生态景观带11公里,小桥流水、绿树倒映,是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之河、财富之河、希望之河;环城背景林带全长30.8公里、绿化宽度100米,造林面积5664亩,植树38.2万株,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在县城街道节点部位,还建有30余处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游园和绿地。
  对栽植于明永乐年间见证威县历史、沧桑巨变的固献古柏、枣园古柏等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实现了古今文明的完美交会。
  强化基础  提升城市承载力为加快园林城市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投资12.4亿元,实施了城区路网、街道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街道亮化等工程,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平方米,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做到全天候保洁,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6%,街道亮灯率达到98%以上;新建住宅小区集中供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0%;万人拥有公厕3.6座,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5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按照“50年不落伍、100年不淘汰”的标准,投资10亿元高标准建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影剧院、仲夷中学、中医院、四星级酒店、汽车客运站、会展中心等一批精品市政工程,打造了城市亮点。
  开展以户外广告牌、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为重点的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施工工地全部封闭围挡作业,2011年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318天;在城区重点部位设置义和团运动、鼎盛千秋、世纪腾飞等雕塑20多座,形成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雕塑群,树立起了蓬勃向上、生态和谐的大县形象。
  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让城市成为绿色家园,已成为每个威县人共同的心愿。
  淳朴好客的威县人正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以“自强、包容、诚信、担当”的威县精神,书写着创建园林城市的精彩华章。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