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宣传片之一:品质蔬菜宣传片解说词
一、(德州概况、发展蔬菜的优势、发展品质蔬菜的起因)
在黄河下游,大运河畔,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她北依京、津,南邻济南,东望渤海,西接中原腹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就是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冀鲁边界重镇——山东省德州市。
德州市辖1区2市8县和2个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4万人。广袤的土地,优越的区位,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勤劳、智慧、诚信的德州人民,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打造了“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和“中国中央空调城”三大城市品牌,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
德州地属半湿润气候,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排灌放便,全年无霜期长达200天,夏季没有南方的炎热和沿海地区常遇的台风,冬季大棚不需加温就可进行越冬蔬菜生产,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素以 “德州西瓜”“庆云大叶香菜”等多种地方名产蔬菜闻名于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菜篮子工程”和“两高一优农业”战略的实施,蔬菜业在我市农业中异军突起,进入了大发展的历史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大发展,我市蔬菜业生产连续攀登了几个新台阶,到目前为至,全市蔬菜总面积230万亩,总产750万吨,产值90亿元。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23.68%,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380元,占农业人均收入的24.38%,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德州已发展成为京津济乃至全国的重要蔬菜产品供应基地,享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美称。
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之后,农产品品质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近年来,三鹿奶粉等事件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产品竞争力差的问题日益显现。
德州市内重度污染工业企业少,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等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在蔬菜品质上率先实现突破。
2009年初,德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在全市实施品质农业战略的决定,开展了十万亩品质蔬菜示范区创建,力求在蔬菜、畜牧上实现率先突破,从而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二、(主要工作)
(一)抓宣传,营造发展氛围。
2009年年初,在全市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品质蔬菜业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了部署和安排,下发了开展创建活动的通知和意见,各县市区的示范区都制定了规划和方案进行落实。在品质蔬菜发展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分别于4月21日和6月23日先后在陵县、齐河召开了会议,进行动员、督促和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
各级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车、标语、条幅、广告牌多种形式,密集地宣传发展品质蔬菜的重要意义,齐河、陵县、平原等地分别在交通主干道道口设立大型广告牌。
全市各地分别组织干部、科技带头户、种植大户赴外地和市内县域之间互相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典型带动等各种有效的示范引导办法,给群众算好蔬菜增收帐,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在全市掀起了品质蔬菜大发展的新高潮。
(二)抓政策,全力推动发展。
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品质蔬菜业示范区建设予以扶持奖励。
陵县对新上高标准日光温室的,每棚奖励2000元,并提供3万元的小额贷款和3000元贴息贷款。
德城区黄河涯镇对每建100米标准化蔬菜大棚奖励3000元,临邑县临南镇对每棚奖励是1000元,等等。
(三)抓服务,全力保障发展。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搞好品质蔬菜示范区创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市蔬菜办于3月5日-7日,举办了品质蔬菜示范区建设培训班,培训人员260人,基本上为示范区建设单位培育出了一批技术骨干。今年以来,各级共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
市蔬菜办组织专家顾问团成员,通过充分分析论证,制定了绿色蔬菜生产地方标准(包括黄瓜、西红柿、西葫芦、韭菜等)。进一步完善蔬菜生产标准体系,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陵县陵城镇建立了东方、彦儒、利源三个蔬菜合作社,三位一体分别在技术、物资、销售等方面为群众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为了帮助群众调出大棚用地,平原县各乡镇分别成立了土地流转协会或土地托管中心;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各项服务都落到了实处。
三、(取得成效)
目前,全市品质蔬菜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效果显著。
各县市区出真招、求实效,各地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抗旱等各种项目资金,实现了示范区内的水、电、路三通,示范区内三纵四横的框架式格局初步形成。各地用活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使大棚电动卷帘机覆盖率达60%以上。
平原县提出了“十万农户十万棚,三年任务来完成,户均增收十万元”的响亮口号。形成了西片黄瓜、中片番茄、东片西葫三大温室生产基地,拱棚西瓜、韭菜面积也不断扩张。
临邑县2009年新调整出5万亩土地,其中4万亩用于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宁津县以柴胡店等东部乡镇为主,建成了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齐河县立足“双万棚”和“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两大工程,按照“龙头带基地、标准出精品、绿色创名牌”的思路发展品质农业,“康瑞”牌金针菇挤身北京市场,整个工作向纵深推进。
武城县按照“一红一白”的发展思路,建成了10万亩辣椒和500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基地,被认定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禹城以安仁为中心,东西辐射带动市中办和辛寨两个乡镇,打造20公里蔬菜长廊。
陵县法国西葫、庆云大叶香菜、德州西瓜基地,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示范区内实行严格的五统一操作规程,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部上墙,菜农按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坚持记生产档案,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重点推广了二氧化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机无土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棚卷帘机及微滴灌等高新技术。
以色列西红柿、法国西葫芦等一批国内外优质品种在这里成功推广。示范区内良种率达到100%。
“德夏白16号” 等一批地方特色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早春马铃薯拱棚双膜覆盖高产试验取得成功,亩产和收入实现了双过万,进口番茄品种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开发等一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市科技奖励。
(三)、三品认证及品牌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目前为止,12个示范区已有9个通过了绿色产地环境和产品认证。
武城县的食用菌已取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德城区的西瓜取得有机转换证书。
依托乐陵国强集团发展有机蔬菜示范区基地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
“德州”牌西瓜,“安赢”牌西红柿等一批蔬菜商标注册已被工商总局受理。
各地在蔬菜品牌设计上也突出了“德州”二字,主打“德州蔬菜”品牌,德州品质蔬菜品牌正在叫响。
(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新成效。
优质优价是发展品质蔬菜业的内在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才能使形成发展品质蔬菜业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各示范区合作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共新建合作社20个。他们在菜农与市场间架起了一道道桥梁,为德州的蔬菜打通了绿色通道,菜农在品质蔬菜业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临邑县依托升华马铃薯协会,实行“五统一”服务,新发展拱棚早春马铃薯1万亩。
陵县、平原蔬菜合作社与北京物美超市、家乐福超市成功对接,每斤高于市场价2角钱收购西葫芦,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四、(前景瞻望)
发展品质蔬菜,功在当代,利及未来,光荣艰巨,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品质蔬菜的五年规划,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00万亩,集中建成100万亩绿色蔬菜产区,蔬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三品”认证覆盖率达到100%。
我们相信,在德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德州必将成为全国的重要优质蔬菜产品供应基地!“德州品质蔬菜”必将成为德州的又一新的城市名片!德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蔬菜更加量多质优,人民更加富裕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食品宣传片解说词之二:佳木斯企业宣传片解说词文案:威虎饮品
柴河林业局威虎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2年9月,是中国龙江集团生产坚果系列饮品的知名品牌企业,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牡丹江畔柴河镇上。
威虎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址地理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东连绥芬河、虎林两个开放口岸,西通省会冰城哈尔滨,南毗北国名城牡丹江,北接东北亚江海联运港口佳木斯。纵横欧亚长桥,繁华三面边关。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经天纬地,承东接西,通讯网络合纵连横,呼南应北。
公司生产所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有三处总面积1208公顷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蓊郁蔽日。地上生长着上百种针阔乔灌树木,地下蕴藏着数十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200余种珍贵中草药遍布山野林间,野菜野果比比皆是,珍禽异兽栖息繁衍,可谓生面别开,醉人魂魄,令人神往.全局现有红松果林70,516.15公顷,其中人工林5,936.95公顷,人工母树林53公顷,天然散生林61,696.9公顷,天然母树林28,29.3公顷。五年红松种子产量325.5万斤,平均年产在60 -- 70万斤,共区划1450个地块,有1454名林区职工群众进行管护. 今年林业局投资改扩建了6万平方米的林副、山特产品加工园区,申报无公害产品标识4个,为饮品公司增加了利乐砖生产车间、蜂产品加工车间和纯净水灌装车间。
牡丹江威虎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柴河林业局下属股份制企业,由林业局控股,与民营经济合作,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公司在风景如画的莲花湖畔,在长白山脉张广才岭的层峦叠嶂中,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山城——柴河镇,柴河林业局就座落在这里。
柴河林业局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施业区内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江省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莲花湖水电站。
一部小说《林海雪原》、一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使这片林区闻名遐迩。
自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柴河林业局坚持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在保大力开发林福、山副、农副产业,积极探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之路,全面提高以坚果为主的森林食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多种经营纯收入在林业效益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吸纳安置林区富余劳动力3500人以上。为打造“兴林、强局、富民”具有影响力的柴河林业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规模彰显实力,业绩见证发展(此篇突出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过程)
2011年林业局将坚果、饮品、豆制品、纯净水等林农特产品合并重组,确立了由林业局控股、民营企业参股、林业职工入股的新机制运营手段。培育出产值过亿的林业龙头企业,在打造中国龙江坚果第一局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创新无止境,发展是道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改制重组的饮品公司始建2002年,于2007年转制经营,总部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位于柴东工业园区,员工216人,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创产值1.8 亿。公司自创建饮品以来,一直坚持用户至上,持续改进,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服务第一、信誉至上”的主导思想,遵循品质、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健康,绿色是人们的追求的发展理念,以柴河局特有的天然红松籽为主要原料,发展链条式产业。东北红松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植物脂肪油(主要成分为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钙、铁、磷、钾等多种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以生产“绿松缘”牌松仁露、松仁玉米浆、松仁牛奶、白丁香天然植物饮品、野生核桃露等系列产品为主,以豆制品加工,纯净水生产,林农特产品加工为辅的三大生产系列,今年又自主研发了松仁原浆和山核桃原浆共49个品种,年产各种饮品15000吨,产值达1.25亿元;豆制品300吨,产值600万元;农林特产品3000吨,产值7000万元。产品销至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浙江、湖南等十几个省市。
柴河林业局招商宇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资1,100万元,年产2,000吨坚果系列食品建设工程项目占地1.5万平方米,厂房5,000平方米,于2010年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注册流动资金1,000万元,《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准产证》亦应俱全,厂区周围无工业污染,卫生环境良好。宇翔坚果食品现经营生产下设三个车间,白瓜子生产车间,产品机械加工车间,果仁加工车间;设计六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松仁产品、核桃仁产品、榛子开口、油开口、原味开口松子、白瓜子、角瓜子等。公司现有职工80人,生产能力为2,000吨,年创产值 2,000万元。2011年投入资金400万元,新建办公楼1,100平方米,恒温冷库1,500平方米,新上一条白瓜子扒仁、冷压榨油生产线。对老产品进行更新换代,目前正处在开拓市场时期。到2012年,总产量可达5,000吨,总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
柴河林业局坚果产业,这一森林食品产业精华部分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其它森林食品产业的兴起与振兴,近百种的森林食品都来自母树林,符合人类自然、环保、清洁的生产技术要求,同时也是生态、优质、健康、营养的食用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