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工程隧道专题片配音文案

发布时间:2018-05-08 浏览人数:0

油气管道工程隧道专题片配音文案

油气管道工程隧道文案

一、各参建单位及开工典礼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工程第一EPC合同项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PMC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
   中缅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大管道建设项目之一,与同期建设的中缅原油管道共同构成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我隧道第一EPC合同项包含了12座隧道,隧道总长14119m,10条伴行路,伴行道路总长35.52km(其中新建19.07km,整修16.45km)。其中雷震山隧道、大地尖山隧道、尖岗山隧道、岩鹰山隧道、江顶寺隧道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2011年10月18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国内段)隧道及跨越工程第一EPC合同项开工庆典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镇、下东村中铁一局管段内的雷震山隧道进口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芒市人民政府市长沙玉庄、中共德宏州州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姜在君、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明在开工仪式上分别致辞,并在讲话中郑重承诺:在油气管道项目建设期间,将积极支持配合项目建设,加强沟通,加强协调,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真诚希望项目投资方、施工方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稳步推进,确保工程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工,尽早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项目部副总经理高东方在开工仪式讲话中,首先感谢德宏州、芒市、保山市、大理州等地方政府领导对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并感谢所有奋斗在项目一线的建设者及家属表示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理解、支持油气管道建设的各族人民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对公司跑步进场、快速建点、及时开工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希望第一EPC合同项承包商与建设项目辖区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各单位之间继续加强联系,充分沟通,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确保优质安全早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中铁一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亚君在讲话中首先代表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及跨越第一EPC合同项联合体对中石油集团给予我们参与此项工程建设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天莅临开工庆典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真诚、最美好的祝愿!并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我们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全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干的技术力量投入到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中,周密部署、精细管理、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严格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尊重业主,服从监理,信守合同,严格履约,快速优质的建好油气通道,打造社会满意工程、精品工程!
二、项目特点
   本项目具有线路长,施工组织难,地质复杂、风险大,安全、环保要求高的特点。
   我部管段具有“三高”(高富水、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
   我合同项的12座隧道,分布在延绵300km的线路上,工点分散、管理跨度大。线路穿越了德宏州、保山市及大理州,当地主要有傣族、景颇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文环境复杂,给项目的施工组织、现场管理、外部协调带来了很大难度。
   我项目沿线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裂纵横交错,褶皱发育,但多数褶皱形态不完整。受此影响我项目隧道普遍存在断层多、围岩差,其中Ⅴ、Ⅵ级围岩占总比例的86.2%,断层总长达2337m;存在岩溶及岩溶水、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引起的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问题,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突水、突泥和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有强岩溶水以及部分断层带易产生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线路位于低、中山区,大多数隧道浅埋加偏压,进洞困难;多条隧道存在地质复杂、高富水、长大坡度反坡施工,安全风险非常高。
   滇西南植被茂盛、环境脆弱,环保要求极高。项目沿线沟壑纵横、雨季漫长、雨量充沛、便道凶险,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环保风险较高。
三、项目管理基本情况
   管理方针:针对我项目的特点、难点,我部制定了“以人为本、环保优先、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管理方针。
以人文本、贴近式管理
   在进行驻地建设时,本着规范管理、经济适用、协调统一的原则,突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功能划分更细、让企业关爱更深,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营造家的温暖。每个工点建设时做到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让每个员工住的舒心,吃得放心,工作安心,真正做到了以企业为家,以工地为家。
环保优先,绿色和谐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减少对施工现场及隧道洞口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企业文明的标志。
   对环境及文物敏感区,本着“最小程度扰动、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进行规划。以岩鹰山隧道进口为例。岩鹰山隧道进口位于沟谷中,一条小河贯穿整个施工场地。同时茶马古道的梯云路就处于场地的边缘。不仅环保要求高,而且文物保护的要求也很高。为了解决场地布置的困难,项目领导和现场的管理人员多次到现场详细规划、比选,最终决定采用140米的暗埋长涵的施工方案,虽然成本较高,却解决了施工场地问题,达到了的环保的目的,并对茶马古道起到了保护作用。
严格“早进晚出”,全面落实“零开挖”进洞,确保平衡、严防失稳。
   我项目洞口或坐落在深切河谷中,或挂在陡峭沟壁上,或压在道路下,我们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各种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辅助措施,坚持“零开挖,早进晚出”的进洞原则,比如采取接长明洞进洞、原位管棚进洞、砼反压进洞、下穿箱涵进洞等方案成功对各洞口进洞方案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稳定仰坡、疏缓交通、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命至上,安全至上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至上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针对我项目隧道普遍存在的围岩复杂、断层破碎带多、隧道高富水,容易塌方、变形、突泥、突水的的实际情况,我项目将 “安全至上”这一方针贯彻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
   我项目坚持执行群众安全员制度,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在每个项目施工班组中都设立了群众安全员,并进行了培训和岗前考试。在开工之初,在公司领导的主持下,群众安全员上岗仪式在尖岗山隧道进口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群众安全员制度的执行使我项目的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使项目的安全生产更加可控。
   项目部采取了以“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为主题的岗前安全培训和专项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行为;同时通过专项隧道施工技术培训和安全事故案例的反思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最终达到避免安全事故的目的。
   项目部组织员工学习观看了中国中铁总公司的《警钟长鸣》和中铁一局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视频,反思了我公司近年来所发生的惨痛的安全事故教训,让警钟在每个员工心中长鸣。同时通过专项隧道施工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隧道结构受力特点的认识,准确判识围岩和及时采取合理措施的能力。
   针对突发事件,我们将努力构建应急处置与专业救援相结合,企业救援与地方救援相结合的救援体系。本着“专业预防、应急有备、以人为本、科学救援”的方针,2012年2月23日项目部进行了“以隧道突水、突泥、塌方”为主题的应急救援演练。这次演练贯彻实施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应急处置原则,对促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演练实现了锻炼队伍、增强了普通员工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各级指挥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

小编为你分享的前身是网站,主要提供ppt配音和各地方言配音服务.录音_商业广告配音_产品广告配音_企业广告配音-,期待你的再次来访,请关注我们的配音网站。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