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专题片解说词

浏览人数:7

 中医院专题片之一:医院

  坐落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殷商故都安阳。依巍巍太行,抱滔滔洹水。殷墟、红旗渠举世闻名。具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周易文化,博大精深,海纳了芸芸众生的朝绎与祈望;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泱泱文化三千年独步天下,延续着一个都市的文脉,讲述着她几千年的历史与变迁,续写出一幕幕优秀传奇。安阳市人民医院就是这片神奇土地养育的众多传奇中的一个。
  1887年,既清光绪十三年,加拿大牧师季理斐、大夫罗维廉等在内黄县楚旺镇创办“福音堂”传教会所并在会所内设立了医院。1900年,因时局变化,罗维廉及其女儿等分迁至安阳,在城北铸钟街创办了“广生医院”。经过118个春秋的洗礼,最终演变发展成了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
  当岁月的车轮驶入了2005年,历史把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到在了安阳市人民医院所有医务人员面前,这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形势,医院该如何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其实,早在2004年,安阳市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这样一个目标就已经被提上了工作日程,他们要让医院不仅能在安阳获得稳步发展,同时还要面向整个豫北地区,使医院真正成为一家叫得响的第一品牌医院。过去,由于受体制、观念、机制及其他历史局限性的制约,安阳人民医院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与现代医疗事业发展不协调的音符。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首先确立了科技兴院,科学管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科技兴院,大力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培养尖端技术人才,直面市场竞争,敢于硬碰硬。
  硬件建设上,医院拥有美国产高档核磁共振、螺旋CT、ECT、直线加速器、X刀、美国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00毫安X光机、美国阿克松SEQUOIA-512彩色B超、美国泛亚C型X光数字减影机、电视腹腔镜、电子胃镜、结肠镜、体外循环泵、900C呼吸机、美国MAX运动平板试验系统、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各类多功能监护仪、ICU、CCU监护系统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60多台(件)。在此基础上,医院又开通了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全院的财务、药房、后勤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通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收费查询系统,病人费用支出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医院管理的透明度,使病人随时可以了解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病房大楼、急救中心装备了先进的集中供氧、负压吸引、输液天轨、传呼系统、床边电话,门诊和病房安装了空调,高级病房还配备了彩电、沙发、卫生间等设施。院内修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园,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医院充分发挥专业人员集中,高科技设备齐全配套的优势,不断加大卫生系统“3-20”工程的投入力度,先后完成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骨科、儿科、普外科、血液内科和肾脏移植、成人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手术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等重点专科建设、重点疾病及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
  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加支架植入术,肾脏移植和手术治疗高血压等医疗手段分别填补了我市多项空白,并已接近或达到国家级技术水平。
  科学管理,将医院现有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市场优势,面对市场善于硬碰硬。
  为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挖掘潜能,医院将原先按照传统管理模式配置的多个科室部门进行了重新整合,由心内科、心胸外科、ICU病房、导管室、功能科(B超室等)、心脏病诊疗研究室等相关科室组成的心脏病治疗中心。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中心、神经电生理室、高压氧仓治疗中心、神经疾病研究室组成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心。由肾内科、泌尿外科、血液净化透析室组成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心以及骨科疾病治疗中心四大治疗中心。
  从而为患有心脏病、脑病、骨科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人群提供了一条生命绿色通道,使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办院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一次次转危为安。让无数病患者及患者家属们对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加信赖,也对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更多关注、更多了解。一提起医院的重点科室许多安阳人竟可以如数家珍般说出个一、二、三来。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多一分真情、多一分热情,如果真的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积极探索以柔克钢,学会以软制硬。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达成的又一共识。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无形却十分宝贵的财富资源。好的医院形象一旦被社会公众认可,便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是种潜在的生产力,对医院的发展建设具有极为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长期以来,医院在“老大意识”的影响下,一部分的医护人员重技术、轻服务,以为只要技术过硬,服务到不到位无足轻重,这种“老大”思想在一段时期内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医院的党委班子,审时度势,决定在医院实施“形象工程”方案,院长宋先忠强调:“抓形象和抓质量两者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是辨证统一的。只有逐步形成一种有安阳市人民医院特色的护理文化,才能够使全院上下形成凝聚力、增强竞争力。”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形象工程”就是要求医护人员利用微笑服务、站立服务、病床旁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病房及护士站卫生状况、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等一系列具体内容的实施,展示医护服务形象和医院形象。最先开展此项活动的医院护理人员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护理部主任马社君、副主任邢保娥不仅负责具体实施,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使医院的医护质量有了全面提升和质的飞跃,评选医院“十佳护士”时不仅有院内的干部职工打分,还邀请了广大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从而使评选出的十佳护士“墙内开花,”十里飘香,百里飘香……”树立了安阳市人民医院白衣天使的崭新的良好形象。
  2004年10月,医院又在全院开展实施了“质量工程”,不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医院还专门调整了院质量公里委员会,成立了“质控中心”,健全了监控体系,做到了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并将排名结果在全院进行公示。通过“形象工程”、“质量工程”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实施,有效改进全院的工作作风,融洽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以现代理念,用尊重关怀的眼光看病人,用文明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如称呼病人用姓名,不再用床号或房号代替;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为病人度身定做合理、合情、合法的治疗方案,向病人提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药费清单。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证。新领导班子把“人才强院”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医院从新确立的关于人才的新观念。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2004年医院党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在政治上进一步关心知识分子的指导意见》,这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历史上尚属于首次,同时在整个豫北医疗界也是首开先河。《意见》给医院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人才工作,还专门组织青年技术人才和要求入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习,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望城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培养人才对党组织的认识和感情。
  在科研经费资助、职称晋升评定、职务提升重用、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工作安排、住房行车困难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消化科一名硕士的子女入学遇到了问题,院领导就亲自出面与相关的教育部门协商,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心内科一名博士的家属工作遇到了麻烦,院领导就安排专人前去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了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使医院的人才发展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医院内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马建国、贾银明、许红旗、王庆玲四人获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韩勤父甫获得了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杨清成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医院外一只只金凤凰冲着安阳市人民医院这棵梧桐树飞到了安阳。胸外科专家周美宏博士、心内科专家张海柱博士、消化内科专家王秀敏硕士、放射介入治疗专家董洪林主任都是放弃了大城市医疗卫生单位的高薪聘请和优厚待遇,来到了安阳市人民医院干事创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安阳市人民医院对我们如此厚爱,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医院尽心尽力,没有理由不为安阳市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现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已经是我安阳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院内、外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和我市“3-20”工程基地医院、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医院现高级职称人员92人,中级职称人员320人,医学博士2人,硕士6人。拥有开放病床630张,固定资产近6580万元,年门诊量4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4万人次。面对成绩,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安阳市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表现的异常冷静。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业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知道安阳市人民医院这家百年老店过去的100多年的成长不易,今后的路会更加不易。
  身为安阳市人民医院院长、2004年河南省唯一一个被授予中国优秀医师称号宋先忠表现的也很冷静,他说:“打造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今后我们将着重抓这样几点:一是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差距,立足于自然条件优势,积极创造出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等优势;二是要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模式和品牌发展模式,切实降耗增效;三是,逐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完善的医院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使医院真正成为豫北地区一家医术过得硬、牌子叫得响、群众信得过的第一品牌医院。”

 中医院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医院电视节目专题解说词:中医药发展,路在何方

  中医药发展,路在何方——市人大代表为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招演播室1观众朋友,在节目播出之前,首先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素有绿色医疗、自然疗法之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医药事业曾在我市一度辉煌。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却一度陷入了衰落的状态。那么,在倡导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好,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随着市人大代表王瑞的一份建议,一起来走近神奇而又神秘的中医药世界。
  【情景,中医院门诊大厅,患者人来人往。老中医门理章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并与老中医周人熙探讨医学】——画面中这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者,就是闻名于大同、朔州地区的著名老中医门理章。年近古稀的门理章,退休之前,是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的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是山西省首批命名的名老中医。
  (现场)门理章:虽然退休了,但是坐不住,所以现在有开办了诊所,方便患者看病。因为我父亲省钱就是一直为老百姓看病,我们继承他的衣钵。
  提起门理章的父亲门纯德先生,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领域可谓赫赫有名。
  门纯德,我省著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教育家,在应用经方治疗慢性疑难杂病方面,颇有见地,1978年率先创办了山西省高等中医专科教育,培养了数千名中医高等专业人才。
  (现场)门理章:我、我两个弟弟,还有我的两个儿子,都从事中医。
  门纯德先生的后代继承中医事业者众多,门理章为先生长子。三子门军章任职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四子门九章任职于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几何时,我市中医名家辈出,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市许多中医名家用独家验方、秘方治疗各种疾病疗效显著,如田禄治疗肺结核、霍九如治疗肝病、门纯德治疗肿瘤,在当时可谓有口皆碑。后起之秀,如:田隽、田侃兄弟,门理章、门军章兄弟,杨硕平、邢文堂、陈宝明等优秀中医也名扬晋、冀、内蒙古等地。
  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市中医药事业功能逐步弱化,发展明显滞后。这些现象,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王瑞的深深忧虑和高度重视。由于在外地出差,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王瑞代表——(电话采访)王瑞:近年来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草药、针灸、理疗发挥着独特功效。但我市中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适应人民健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不到位,一些突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调研,王瑞代表认为,困扰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主要有三大瓶颈:一是中医药简、便、廉、优的优势,与西医药相比变成劣势。就医疗检测收入来说,中医的望、闻、问、切几乎是零收入,而西医医疗检测动辄就是几十元甚至是数百元。这就导致了中医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下滑,生存受到影响。
  二是我市中医医疗机构经费逐年减少,使得中医医疗机构未能与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同步发展。
  (电话采访)王瑞: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总体资源不足,县级中医院没有发挥出特色的优势,有的乡镇卫生院不设中医科,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财政经费保障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较大;三是由于经费不足,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留不住,进不来,许多中医人才改学西医,出现人才断档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王瑞代表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保护大同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在这份代表建议中,他提出——(电话采访)王瑞:首先,我们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建设;王瑞代表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中医带徒,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培养中青年尽快成长。对确有贡献和专长的民间中医,制定他们能合理合法行医的门槛,让他们为传承祖国医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电话采访)王瑞: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宣传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宣传中医名院名科名医,让大众更多地了解接受中医药,为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演播室2:就在国内中医药事业处于低迷之际,近些年来,有1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中医医疗机构。资料显示:世界上14%的中医药市场已被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占有。从继承祖国传统医学、造福人民健康的角度来说,王瑞代表的忧虑不无道理,他的这份建议也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那么,到今天,这份建议的办理结果热河?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又有了哪些发展?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王瑞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保护大同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提得非常好,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接到这份建议以后,我们市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办理落实。
  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发展中医药事业。2009年,投入3.15亿新建大同市中医医院,预计2012年投入营运。新院建成后,做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必将带动和促进我市的中医药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2010年,由市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大同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强化中医药工作。同时,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组织实施了中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活动和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参照我省及周边地市的做法,我市拟制定《大同市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目前正在调研阶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府责任,提出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以及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积极开展县、乡、村中医药技术骨干知识与技能培训,各县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约300人次。2010年3月,我市举办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骨干60多人的培训班,积极推进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名师传承工作,继承、抢救和发扬我市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2010年,我市制定了《大同市“名中医”评选办法》,从市直医疗机构中,由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36名人员中,从中选拔出了15名理论功底扎实、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反过来,以名院推名科、名医,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现场)名老中医采访:门理章、周人熙、李曼丽、马志平以公立医院改革和全市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倾斜投入补偿机制及符合中医发展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中医药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提高各级中医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
  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9月我们举办了中医文化周活动,在各县(区)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掀起学中医、读经典、精临床、悉技能的学习热潮。
  中医药事业的有序发展,得到最大实惠的,当然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患者。
  (现场)采访三名患者:(大意)说疗效和实惠。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造福大同人民。
  结尾:音乐,诊疗画面。推出字幕:弘扬祖国传统医学 造福云中百姓健康导视:中医望、闻、问、切为什么基本上是零收入?
  大量人才跳槽,究竟是为什么?
  (采访)门理章、王瑞…………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人大代表建言献策(采访 王瑞…………我们随着市人大代表王瑞的一份建议,共同关注了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发展现状。大家都知道,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然而一度时期却被扭曲化、妖魔化,甚至被称为巫术。那么,究竟如何来科学地看待中医文化,如何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好,一起来走近今天的《议案提案追踪》。
  【情景,古琴音乐——紫砂壶、古琴、书法、中药煎熬等】——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药治病救人、造福苍生,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然而在近代以来,其发展历程却几经浮沉,艰难求索。伴随着西方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这一植根于中华国学厚土中的“活化石”、“金钥匙”,一度时期被人为地扭曲化,甚至妖魔化。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医呢?
  (现场)大同大学医学院教授 邢文堂:有人认为,中医就是中国医学。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西方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重视动;印度人讲究静,练瑜伽、坐禅;中国人的中医文化认为:动为阳,静为阴,追求阴阳平衡,将就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所以中国人看你健康与否,不是比肌肉,而是看面色。中医秉承了中华文化的本根,既不偏阳也不偏阴,不偏不倚,取道于中,为中庸医学。中医学,就是中庸医学。
  如果按照西医的标准和理论来看待中医,这对中医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今天的许多中医从业者们,不得不去迎合这种标准。最后,人们选择中医并不是看在其经济成本低廉,反而是作为西医宣判无药可救时,人们惟一还能想到的就是充斥了太多奇迹的“中医”。
  (现场)患者甲:……      患者乙:……邢文堂教授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件真实的病例:去年夏天,一位美国面瘫患者在华盛顿、伦敦等国际一流的医院接受治疗,结果病情毫无减轻。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中医针灸。经朋友介绍,他来到大同求诊,经邢文堂教授几次针灸,这位美国患者的面瘫症状,神奇地消失了!
  小小银针,展示了中华医学神奇的功效和无穷的魅力。
  (现场)大同大学医学院教授 邢文堂:我们搞中医针灸的,不但要学好基本功,练好技能技巧,更要讲究格局、境界,深通哲理。所以三乘大法讲的是:上乘论道,中乘讲法,下乘求术。当然中医不是万能的,中医治不了的,西医能治;西医治不了的,也不妨看看中医。各种知识兼收并蓄,相互包容,有容乃大,让西方知识中国化,中方知识西方化,中西知识全球化。
  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那么,究竟如何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这个话题,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王瑞的长期思考和密切关注。为此,我们电话采访了在外地出差的王瑞代表——(现场)市人大代表 王瑞:近年来,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草药、针灸、理疗发挥着独特的功效。但是,我市中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不到位,一些突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王瑞代表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亟待我们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带着这样的的忧患意识与深深思索,王瑞代表在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保护大同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他提出:(电话采访)市人大代表 王瑞:近年来,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草药、针灸、理疗发挥着独特的功效。但是,我市中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大力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培养中青年尽快成长。对确有贡献和专长的民间中医,制定他们能合理合法行医的门槛,让他们为传承祖国医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王瑞代表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宣传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宣传中医名院名科名医,让大众更多地了解接受中医药,为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电话采访)市人大代表 王瑞:要提高中医人才的待遇,让他们安心与本职工作,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
  演播室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王瑞代表关于推进和弘扬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这份建议,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一年来,这份建议的办理结果如何?接着来看。
  去年以来,由市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大同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工作。同时,我市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组织实施了中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活动,和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视和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不断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参照我省及周边地市的做法,我市拟制定《大同市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目前正在调研阶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府责任,提出推进中医药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
  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市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中医文化周活动,在各县(区)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掀起学中医、读经典、精临床、悉技能的学习热潮。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我市各中医医院于10月27日——11月2日,同步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派出医护人员2200人次,车辆30车次,展示中医药展板60多块,同时举办健康讲座23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4300多份,适宜技术培训30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000多元。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取得了圆满成功。
  为了切实解决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我市积极培养青年中医药人才,大力开展县、乡、村中医药技术骨干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名师传承工作,继承、抢救和发扬我市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立志于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
  (采访)大同大学医院院学生甲:……     学生乙:……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医文化,2011年4月2日,我市召开了由市卫生局主办,市中医医院具体承办的“大同市名老中医座谈会”。大同市政协副主席郭俊岗及我市田隽、门理章、门军章、孟福等30余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名老中医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去年云冈文化旅游节前夕,我市还出版发行了《古都大同.中医文化篇》一书。
  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我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发展前景令人欣慰。
  现场采访:老中医 周人熙、门理章等演播室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如王瑞代表所言: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的复兴,也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期待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为造福百姓健康、弘扬中华文化,再次绽放炫丽的光彩。
  导视:中医药文化,为何被扭曲为巫术、被误读为迷信?
  (采访)邢文堂、门理章…………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人大代表建言献策(采访 王瑞…………我们随着市人大代表王瑞的一份建议,共同关注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将继续来关注中医药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然而一度时期却被扭曲化、甚至被称为巫术。那么,究竟如何来科学地看待中医文化,如何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好,一起来走近今天的《议案提案追踪》。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王瑞代表关于推进和弘扬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这份建议,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一年来,这份建议的办理结果如何?接着来看。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正如王瑞代表所言: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的复兴,也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期待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为造福百姓健康、弘扬中华文化,再次绽放炫丽的光彩。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