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宣传片之一:金沙滩上踏歌行——烟台开发区旅游
金沙碧海,绿树环抱,海天一色,共演和谐。
烟台开发区是1984年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20多年的发展,烟台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区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高标准的城市新区。
作为一座新崛起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烟台开发区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生机和活力。
旅游景区是城市的“商标”。
国家4A级景区——金沙滩海滨度假区就是烟台开发区的第一枚金光闪闪的城市“商标”。
这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综合性景区。整个景区共分为主题公园区、自然游乐区、旅游商业区、康体活动区和疗养度假区五个区域,绿化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与千顷防护林带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景区最具特色的景观是万米黄金沙滩,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海滩"的美誉。这里滩阔沙细,坡度平缓,是进行日光浴、沙滩排球等沙上运动的极佳之地。这里的海水,清澈平缓、湛蓝纯净,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是我国最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之一。目前,已被国家海洋局列为国家重点海水浴场,纳入国家健康型海水浴场监测网络。
沙滩南侧的防风林带长10000米、宽300米,面积3平方公里,树龄均在20年以上。春暖花开时节,槐树十里飘香,不仅能净化空气、减低噪声,还可供游人林间漫步、休憩,冬季又可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景区注重沙滩、海滨、林带的品位,保护浑然天成的自然特色。开发过程中既突出了欧式风情,强调自然与现代的组合;又坚持环境第一的基本原则,表现金沙、碧海、绿树的基调和阳光、海水、沙滩的国际流行主题。
天街广场上的这组风帆群雕象征着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一帆风顺。音乐灯光喷泉占地600平方米,11种水型和各色灯光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组合变幻,使音乐和喷泉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入夜,这里华灯齐放,灿烂辉煌,使人仿佛置身天上的街市。
休闲广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以草坪为主调,以各式灯光组合为衬景,辅之以下沉式广场、鹅卵石健身小径、叠水池、涉水池、音乐喷泉,突出夏季纳凉的特色和四季休闲的基调,使人心旷神怡,情趣无限。
音乐广场为游客提供了一处集大型娱乐、聚会、健身、遮阳、休闲于一体的优美场所。周边的风雨廊、造型石、发光灯柱、归巢雕塑、大树人行道,不仅增添了广场的情趣,还为游客营造了多处较为幽静的小型聚会场所。
科普运动广场分健身娱乐和科普娱乐两个主题区。健身娱乐区里,挑战自我的时尚运动项目攀岩,以及儿童游乐园,水车、童话雕塑、跷跷板、儿童画板、水幕电影等等别具一格的游乐设施,充分体现休闲、娱乐的特点。科普娱乐区则寓教乐地把许多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游人面前,游人置身其中,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大海带来的惬意,更可以感受到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
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已成为山东半岛最热的旅游景区,每年前来这里观光的旅游人数平均达200多万人次,最高峰值时,日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如果把碧海金滩比作少女娇媚的容颜,那么,磁山就是她明眸善睐的眼睛。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下大力气,充分整合山海林滩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个气势恢宏的“大旅游”框架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
磁山地处城郊,相对封闭,既远离喧嚣又亲近自然,堪称海滨城市烟台的一个幽静的后花园。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磁山瀑布自古就名列福山八景之一,南天门、通仙洞、石老公等名胜更是数不胜数。秦始皇三次东巡,曾在芝罘岛封建阳主祠,在此山封建阴主祠。元代曾在阴主祠遗址上修建过千佛寺,今天人们则称之为磁山庙。
磁山林木茂盛,山腰有悬崖峭壁,山顶有旗石林立,虽然山体比不上“三山五岳”气势磅礴,却剪辑了名山大川的精华灵秀。磁山周围又有大樱桃、苹果、柿子、木瓜、大枣、板栗等丰富的温带果树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基础良好。
《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现有280亩飞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樱桃、葡萄、苹果等果树栽种面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至2010年建成400亩无公害果树种植基地,同时配套建设相关旅游设施,把磁山建设成一个以生态经济林果园为特色的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区。
根据南磁山突出宗教主题、中磁山突出绿色休闲主题、北磁山突出生态独家主体的设想,目前山体绿化工作和景区初步开发已经拉开帷幕。天磁体育公园的开工将首先唤醒沉寂已久的磁山。
独特的胶东沿海风情哺育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古老的渔灯节是烟台开发区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朵民俗奇葩。
渔灯节是烟台开发区沿海渔村的一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渔灯节走进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掀开她的红盖头。
“海不扬波喜见诸舟满载归,风调雨顺渔民乐度安康节”,每年正月十三、十四,渔民们都来到海边,点响爆竹,燃放烟花,献上祭品乞求龙王保佑他们一年中风平浪静、生活富足。渔灯节的高潮是唱大戏,一直唱到晚上。夜幕降临,海面上渔灯点点,海岸上灯火辉煌,渔民们攒动在这光与影的世界,享受着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
极俱胶东风情的渔灯节为烟台开发区贴上了第二枚魅力四射的城市“商标”。
随着渔灯节影响的扩大,吃在渔家、住在渔家的“渔家乐”旅游项目也渐渐火爆起来。
丰富的物产使这里成为鲁菜的发源地之一。有清一代,从这里走出的大厨们几乎盘踞了北京城餐饮业的半壁江山。吃原汁原味的鲁菜,探寻鲁菜的文化渊源,已经成为这里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时尚。
辉煌的历史,造就了这里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地域的灵秀,哺育了这里的俊贤英才。
这里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作为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王懿荣这个名字在海内外文化界的含金量已达到24K,王懿荣为自己的家乡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从这里发掘的大仲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和三十里堡古汉墓群,还可以直接探究到胶东古文化的原始风貌。从三千多年前的东夷古国——古牟子国故城遗址,至今还依稀能够看出它当年的繁华。整个古城北临大海,南枕山岗,依山是夯土而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遗迹皆可辨识,城垣残墙风韵犹存。
山海林滩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烟台开发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这里已成为山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地区旅游热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淳朴热情、开放豪爽的开发区人正向四海宾朋发出诚挚的邀请,让你在这里收获一路歌声,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
旅游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剑川民族文化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湖秀山寰 陈香剑川(第一稿)
陈永和【片头】 画面+字幕+音乐相应画面辅以字幕:这里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口这里是南诏石窟胜地这里是中国白族文化的聚宝盆这里是中国木雕艺术之乡这就是大理剑川一个山水奇秀、文化丰厚的古朴陈香之地出片名:湖秀山寰 陈香剑川【黑屏】【画面】地图显示剑川的地理位置,剑川县城大全(或标志性建筑)
剑川综合性镜头【解说】剑川,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北面,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比邻,是通往香格里拉的南大门。
金沙江与澜沧江挟剑川浩荡奔腾,剑川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宗教艺术,在特殊的地理交汇点上,相互渗透,独放异彩。
【画面】石宝山自然景色,石头开花景观【解说】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座石中瑰宝名叫石宝山。石宝山自然风光瑰丽奇绝,峰峦叠嶂,谷幽泉美,古寺巍峨,石窟辉煌,是全国有名的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石宝山以石为美,历来有“石头会开花”的说法。石宝山的山体历经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奇景,如狮如象,似树似钟。
【画面】石宝山石窟、古寺、古树、丹霞地貌【解说】在石宝山,修建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庙宇。有的古木盘绕,有的悬空山崖,有的壁画生辉,千古风韵,令人叹绝。
石宝山之精,莫过于石窟造像之雕功。在石宝山,迄今发现的石窟有16个窟。石钟山石窟,石刻造型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可与敦煌、云岗、龙门、大足等古代石窟相媲美。1961年,石钟山石窟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大多雕凿于南诏至大理国时期,最早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石窟群中有真实再现南诏宫廷生活的帝王造像,有充满人间情怀的精美佛像、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像,更有让人顶礼膜拜的女性生殖器石雕。
【画面】阿央白、南诏王议政图、甘露观音、明王堂等【字幕】 重要石窟展示,画面加字幕阿央白 女性生殖崇拜南诏国王异牟寻议政图南诏王细奴逻全家造像 白族最早的本主崇拜明王堂 佛教密宗阿咤力派石雕造像的代表作甘露观音 又称剖腹观音,是东方的“维纳斯”
愁面观音【画面】石窟整体展现【解说】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古代的白族先人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创造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品。石钟山石窟释放的不仅是人神的天然秩序和艺术的自由魅力,更是白族文化、佛教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剑川交融并蓄的生动写照,实在不愧于金庸先生“南天瑰宝”的赞誉。
【画面】石宝山歌会场景【解说】剑川是白族聚居地,白族占当地总人口的92%,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这里是白族原生文化的保留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白族民俗文化。
剑川的白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每年农历七月底八月初,石宝山歌会都会引来四面八方的白族群众,在山林间万人对唱,三天三夜。
石宝山歌会源自白族远古群婚的遗风,是白族人民爱情与智慧的狂欢,是白族的情人节。节日里,人们纵歌纵情,对调赛歌,用歌声交流火一样炽热的情感,用歌声赞美蜜一般甘甜的生活。
【画面】(大全)满贤林,千狮山大门,狮子王【解说】剑川石雕技艺渊源流长,享誉八方。
满贤林集雄奇和幽静于一体,山峻林秀、古刹威严,历来是文人墨客赋诗论文的闲雅之地。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剑川的石雕艺人拿起锤子铁錾,用他们的智慧在满贤林裸露的山石上依势雕凿了近3000只石狮子,从此,千古静谧的满贤林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千狮山”。
【画面】(中近)千姿百态的狮子【解说】千狮山,汇聚了东汉以来九个朝代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石头狮子。神态万千、生动逼真的石狮子,兼收并蓄了白族民间纹狮、中原纹狮和剑川独特的石雕技艺,折射出天赋神韵的文化气息。
石狮有的依山而成、有的因石而就,石狮之多,狮王之大,被赞为“世界双绝”。
【字幕】千狮山狮王 高 25米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狮子王【解说】无论以石头为宝,还是以狮子为尊,传续千年仍锲而不舍的雕凿始终是剑川这片人间热土上最恢弘的韵味。
【画面】(大全、壮阔、充满生机)老君山,三江并流;老君山,森林植被,珍稀动植物,四季景色【解说】老君山,是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区域,地跨剑川、兰坪、丽江、维西,其总面积的50%就在剑川。位于剑川境内的老君山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高海拔造成的气候多样性,成就了剑川老君山四季幻化无穷的景色。
【字幕】老君山主峰—太上峰 海拔4247.2米【解说】春夏之交,老君山的杜鹃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如霞似玉,争奇斗妍;秋天,秋水红叶,层层叠叠,在蓝天与碧水中肆意铺展;冬日,这里自然成就一幅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静谧如诗。
【画面】(中近)老君山风光展示【解说】传说,老君山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天庭的仙翁如此眷顾人间,大概也是因为这里林海、草甸、奇石、溪流构成的人间仙境,精致而神秘吧。
老君山把人与自然最融洽的部分留给了剑川。这里,原始森林如织如盖,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草场上,绿草如茵,牛羊悠然。也许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当地彝族姑娘的穿戴,与天然自成的景色一起,勾画出老君山和谐、醒目的浓烈色彩。
【字幕】(特别景区点的提示)
【画面】方壶山【解说】方壶山,是剑川老君山自然奇观上耀眼夺目的一个重要景点。在大片苍松翠柏掩映下,方壶山红褐色的岩石格外抢眼。相传,2000多年前就有文人墨客登临其间,为这些千姿百态的岩石取了美丽的名字。
【画面】方壶山盛会【黑场】【画面】剑湖风光【解说】剑川,在山水之间古韵流芳。
距离县城不远处,有一形似元宝的剑湖。剑湖澄清幽静,鱼虾肥美。湖畔绿荫摇曳、蒲苇荡漾,和黄鸭、水鸟、远处的村庄相映成趣,构成一道风清水秀的图景。
剑湖的湖心处,有一个流淌了不知多少年的泉眼,据说早年泉水喷涌高出水面近一米,现在仍然能听到泉水汩汩的响声,看到晶莹的水泡不停歇的奔涌而出。
千百年来,剑湖边的渔民就在这里休养生息,经历过刀戈剑戟的剑湖,承载着剑川悠远的历史和文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儿女。
【画面】剑湖风光,海门口,青铜器【解说】在剑湖的出水口——当地人称海门口,发现了古代人类大规模居住的遗址,在这片3万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青铜器,是云南省迄今出土青铜器年代最早的古文化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
就海门口遗址的价值而言: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其规模和震撼力在世界上也甚为罕见,为研究中国史前的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海门口遗址的文化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较长,文化遗存丰富。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青铜时代,从而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的空白;海门口遗址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将有助于中国西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的研究;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稻、粟、麦等多种农作物遗存,证明了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滇西地区,而稻、麦的共存现象,则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稻麦复种技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海门口遗址发掘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层关系再次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海门口遗址还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和人骨遗物,以及众多的其它种类的文物,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界提供更多的信息。
海门口遗址的发掘证明,云南青铜文化的发祥始于剑川海门口,剑川成为洱海地区最早形成村庄部落,最早开创白族文明先河的地区之一。
【画面】剑川县城,特色古院落:何宅 张宅 永安桥光禄第【解说】剑湖如宝,注定有藏金纳福的天赐美意。从历史走到今天,700多年的时光里,剑湖一带,始终是人类生息、文化发达的福祗宝地。而剑川古城,至今依然散发着它特有的勃勃生机。
古城内保留着160多座明清院落和民国时期的建筑。走进古城,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棵古树、每一扇镌刻着岁月沧桑的门,总是让人不经意走进时空回放的往昔。更让人惊讶的是,一条朴实纤小的西门街,竟然孕育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字幕】名人故居、名建筑展示,画面加字幕提示【画面】城里的白族人,居民日常生活【解说】剑川古城,曾经是名躁一时的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作为通向藏区的门户,古城不仅保留了浓郁的白族原生态文化,而且是汉、藏、白、纳西民族文化交流的枢纽,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
剑川白族在风雨雕刻的老街老巷里世代生活,古风依旧,古习犹存。他们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悠悠叙述着剑川历史的千年风流。
【画面】寺登街寨门,四方街,戏台【解说】沙溪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自古连接着西藏和南亚、东南亚的物资和文化交流。作为“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本主文化和商业马帮文化融为一体的世界上唯一的文化现象,寺登街区域入选了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随处可见古朴的建筑。从寺登街仅存的东寨门穿行而过,在马蹄声声的年代,这里是疲惫的马帮歇脚安睡的温暖驿站,也是赶马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飞檐翘角的古戏台,寂寞沧桑,又依稀上演着历史的生动过往。
戏台对面的兴教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保存最好的白族阿咤力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代,效仿中原寺院格局,绘有20多幅精美壁画。
【画面】戏台,古树【解说】寺登街的每一处古建筑,仿佛把昔日马帮的熙攘忙碌、僧侣信徒的诵经祈愿,庙会节日的热闹纷繁,带进了现实,为人们讲述一段古朴深远的剑川故事。
【字幕】兴教寺、欧阳大院【画面】狮河村,雕刻活动,木雕制品【解说】走过古香古色的巷口街铺,踏进清新幽静的古宅,触摸到的不仅是剑川的历史,还有剑川人的智慧。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剑川男人自古游走四方当木匠,剑川的木匠之多,匠师技艺高超,均为云南之冠,使剑川有“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的美名。
剑湖东岸的狮河村,“家家有作坊”,“家家有雕匠”,古老的白族民间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
剑川木匠的技艺巧夺天工,出自他们之手的精美木雕,遍及全国和世界不同的角落。正如一首白族民歌所唱,剑川木匠工夫堪称鬼斧神工,可以“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白鸟枝头唱,镂花引得蜜蜂来”。
【字幕】木雕精品展示,画面加字幕提示【画面】木雕制品,雕刻场景【解说】剑川木雕的精美绝伦,是白族人精细性格的体现,也是白族文化精神的一脉相承,他们用小小的刻刀,汲取剑川山水的日月精华,精心雕刻着他们温婉诗意的生活。
【画面】剑川综合镜头【解说】剑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呈现的不仅是自然的清雅古朴,它还刻写着一个民族聪颖的天资,更蕴藏着一个地方包容博大的千古文明。
剑川,犹如一潭储存了百年的老酒,又像一款收藏多年的普洱茶,芳香袭人,古韵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