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专题片之一:王安石纪念馆介绍专题片解说词
作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建设项目之一,王安石纪念馆于1985年9月12日破土,次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方案由南京园林设计研究所设计,占地面积1332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她具有江南宋式府第门楣,楼阁实体,二览(展览,浏览)兼顾的特点。主体建筑是一座仿宋式的二层楼阁,歇山飞檐,筒瓦花窗,园拄环绕对称端庄。其它附属建筑的格局与主体建筑和谐协调,既造型各一,又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端庄素雅的门楼虽不雄伟壮,但牌遍上镶嵌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提写的馆名“王安石纪念馆”六个大字,使门楼显得格外的气派 、精神。一进大门,两侧是造型优美的隐壁,顺着甬道登上水榭,池边杨柳垂风,水中鱼儿飞花,阵阵幽雅的古乐,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迂回曲折的游廊、碑廊将门楼、水榭、接待室、主楼和荆公亭连为一体,形成“曲径同幽,耐人寻味”的佳境。“怀文堂”的宋代文物,使人们领略到祖先的文化艺术,通往“草亭”的田间小道,让游人想起王安石罢相后的淡泊生活。
王安石纪念馆筹建于1985年初,座落于市中心地段,位于抚州市赣东大道1085号,是展现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专题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1986年11月11日于“江西省纪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之际揭幕开馆,是一座由楼、阁、亭、台、水榭、回廊、曲桥、荷池、花木组成的具有宋代风格,仿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仿宋园林式的建筑群。歇山飞檐,筒瓦花窗,园拄环绕,对称端庄,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
纪念馆每年都接待了许多中外游客,一成为广大群众游览、受教育、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友谊的场所。一九九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专题片解说词之二:《重走雪山草地》解说词_党风廉政建设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弘扬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最危急关头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入宣传贯彻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的策划下,2011年6月中旬,揭阳日报社和中国移动揭阳分公司联合组织采访团,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四川、甘肃的足迹,行程2300多公里,开展以“重走雪山草地”为主题的红色采风活动。
盛夏,采访团驱车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公路、过芦山县,来到夹金山下的宝兴县。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红军攻克宝兴,翻越夹金天险,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故事,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5年5月至6月,中央红军在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由于天气闷热,战斗频繁,为加快行军速度,官兵们把多余的衣物全丢掉了。进入宝兴县时,很多战士都是单衣单裤,翻越夹金山前,只做了简单的休整和补给,在装备和给养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迅速向夹金山方向前进。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位于青衣江畔。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三大部分组成。展厅内展出了很多珍贵的红军手书和文物;红军广场占地3500平方米,昔日千军万马休整的地方,如今成了群众休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炎炎烈日,我们踏上翻越夹金山的征途。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有“天山鸟飞绝”之称。当年6月12日,作为红军先头部队的红2师4团开始登山。前面的同志用刺刀、铁锹在雪地上挖脚孔,后面的同志沿着他们开辟的蜿蜒曲折的小路向上攀登。越往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几乎要立起来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胸口好像压了千斤重担,透不过气,不少战士倒在雪山上就再也没有起来。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搏斗,红军终于战胜严寒,翻过夹金山。
翻过夹金山,我们顺着蜿蜒崎岖的公路,来到夹金村。夹金村是红军翻越大雪山之后到达的第一个村庄。故又有“夹金雪山第一村”之称。
如今,在精品旅游村寨建设中,该村紧紧抓住红色革命文化与嘉绒藏族民俗文化元素,积极改造村容村貌,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全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居风貌彰显嘉绒藏族特色,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气息相互融合,成为四川旅游小西环线上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氛围和谐的乡村文化旅游胜地。如今藏族村民们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
采访团途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横断山脉邛崃山系的最高峰。这里群峰雄峻挺拔,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
山沟内的原始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植被保存完好,成片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山里,古柏高大挺拔,青松枝繁叶茂,杉树、杨柳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头上,阳光穿透树冠,洒下万缕金光;脚下,长满青苔的沃土诉说着特有的幽静与原始,俨然是一幅“林深不见人”、“清泉石上流”诗情画意般的美景。森林尽头,豁然开朗,只见一片草甸置于群山环抱之中,其间有一条溪流潺潺流淌,蜿蜒回转,俨然进入另一番天地。
告别大山,我们途经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城东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乡,深情地参观了达维会师纪念碑和会师桥,重温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四方面军李先念率领的部队,在山下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饱经忧患的红军战士热泪盈眶,忘情欢呼相拥!这意外的相遇,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小金县,旧名懋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县城中心建有小金红军会师纪念广场,这里有红军会师纪念碑和红军“同乐会”旧址。小金县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该县达维乡胜利会师;6月21日,在美兴镇天主教堂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同乐会”;懋功会议是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详尽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会师后的方针和任务。6月26日,在两河口(今两河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两河口会议的召开是为了统一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张国焘等。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强调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对红军的领导。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两河口会议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和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当年,勤劳勇敢的小金人民节衣缩食支援红军,一千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为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上途中,我们深入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甲居藏寨的藏民家中采访。甲居,藏语的本意是指“百户人家”。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像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的胸襟,山寨安然躺在怀中。
藏家民居像群星撒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摇摇晃晃,若幻若真,真可谓“别有天地非人间”。
中午,我们在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古朴风貌的藏民家中会餐,喝青稞酒、吃嘉绒菜、听藏族姑娘唱祝酒歌,感受嘉绒藏族文化风韵。
采访团奔赴卓克基镇采访。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索民居,被誉为嘉绒藏区民俗风情的万花筒。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当年红军占领了土司官寨后。1935年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毛泽东在官寨收藏有大量藏文和汉文典籍的“蜀锦楼”重读《三国演义》的故事。
官寨始建于19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放眼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
走过马尔康县到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红原县境内,逗留于长江黄河分水岭。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长江黄河分水岭就在境内,海拔4345米。红原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畜牧、矿藏、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沼泽分布广泛,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多为软水。
我们在草原上进入藏族老乡的藏包里休息。热情的藏族大婶为我们送来了牦牛酸奶。据说吃上一口纯正的牦牛酸奶,就可解除高原反应带来的疲劳。接着,老乡又为我们端来了香浓的酥油茶、手抓羊肉和地道的牦牛肉。
红原瓦切日干乔湿地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红原县境内。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亚克夏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当代人在红原县瓦切乡日干乔湿地建造红军烈士纪念碑。
当年红军征服了雪山之后,走过这片既美丽又危险的大草原沼泽,他们为了迅速摆脱敌军,遥望辽阔平坦的大草原,认为可以不绕道山脊而走捷径,直奔草原的腹心地带,陷入了看似平坦却险象丛生的大深渊,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陷入了深深的沼泽泥潭,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沼泽自救的常识,他们不停地挣扎,但却越陷越深,众多红军战士被险恶的沼泽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长征史上最悲壮、最感人的一页。看到如今这片美丽的草原,我们不敢想像当年长征时她的险恶、贪婪和残忍。
缅怀革命先烈之后,采访团继续驱车北上,来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的若尔盖县。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澜荡;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670.6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我们继续往北行进路过了九曲黄河第一湾。她位于若尔盖县唐克乡,海拔3500米,距县城61公里。“万涓成水汇大川,千转百回出险滩。滔滔长流济斯民,力发黄河第一弯。”九曲黄河第一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在此段流程中,成为四川与甘肃的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其支流白河在四川一侧自黄河第一弯弯顶汇入,型如“S”型,故名九曲黄河,在四川省境内的索克藏寺院旁形成了著名景点。这里地处草原腹地,曲折河水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
告别黄河九曲第一湾,采访团开赴著名的“巴西会议”会址。
巴西会议会址原名班佑寺,位于阿坝州同甘肃省东南交界处的若尔盖县巴西乡(1956年以前属松潘县)境,靠近草地边缘,是半农半牧的藏族聚居区,距若尔盖县城以东32公里。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在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当晚在寺院大雄宝殿前的院坝内召开了中央直属纵队和干部团的部分指战员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决定坚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会后,毛泽东率红一、三军团8000多名战士单独北上,向甘南前进。197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巴西会议会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采访团抵达甘川交界处、白龙江上游高山峡谷地带的迭部县。
腊子口战役遗址位于四川省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乡,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1935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腊子口也从此彪炳中国革命史册。
走出四川进入甘肃,我们翻越崇山峻岭之后到达采访重要目的地——哈达铺红军长征遗址。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整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此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都是经过哈达铺相继前往陕北的。如今哈达铺仍保留了原来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享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的美称。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漫漫长征路、铮铮华夏骨。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幽深的峡谷、湍急的河流,绿涛林海掩映着淳朴的藏乡风情,悲壮的史诗融合着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
这是一片英雄的大地,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在饥寒交迫、重兵围困中,凭借坚毅的脚步和惊人的勇气,在这里走出了一条蜿蜒的红色飘带,书写了革命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史诗。14年后,正是这支军队,横扫千军、席卷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一片伟大的精神家园,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完美结合,成就了一部促人深思、催人奋发、荡气回肠的史诗。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带着这一精神深思、向往、震撼、升华,返回了正在跨越发展的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