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专题片解说词(三)

浏览人数:1

纪念馆专题片之一:红色旅游景点解说词:大悟县旅游景点解说词

  大家都知道大悟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之一,很多的革命故事都在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地方发生,无数的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撒热血,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财富。回首那些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红色风云,人们总是感慨万千,今天就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革命圣地在人们心目中意味着那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   大悟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留下革命旧址49处,其中有七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三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我们将依次参观具有代表意义的几处革命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塔,最后我们将游览一下大悟县最有名气的山——大悟山。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宣化店湖北会馆。它位于竹竿河西岸,原“湖北会馆”。该馆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坐北朝南,2进5间,左右厢房3间,门窗均套格雕花,工艺精细,古色古香。厅外柏翠花红,庄严静谧;厅内陈列着当时三方谈判代表的席位及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厢房内原样保存着周恩来同志睡过的门板及办公用过的桌、椅、油灯等文物。 946年1至5月,国民党一再违反《停战协定》,集结30万兵力,围困中原部队达4个月之久,屡次制造事端,进攻中原部队。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乘专机飞往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中原地区的严重局势,并向美蒋代表提出共同赴宣化店一带实地视察,制止内战爆发。5月5日周恩来同美蒋代表由南京到达汉口,6日同美蒋代表以及各报社、通讯社记者40余人启程向宣化店进发,8日到达宣化店。当日下午,周恩来同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与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党方面代表徐永昌的代理人王天鸣在河西湖北会馆(就是这里)进行谈判的。现在大家都还可以看到一些当时谈判留下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参观了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宣化店湖北会馆后,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白果树塆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7个师,以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1942年5月五师司令部迁驻大悟山下白果树塆。房屋为砖木结构,大小约5间,1978年于村北修建大悟县博物馆白果树塆陈列室。陈列有五师革命斗争史科和部分革命文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大家可以进去自由参观一下,同时也会感受到革命生活的艰苦。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它位于宣化镇南端。1946年1月中旬中原部队恪守《停战协定》,转移至光山、罗山、新县、礼山一带,休整待命。中原军区司令部设宣化店。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是一栋3进3间的民间形式建筑。原为宣化商会公寓,1978年辟有中原军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参观了几处革命旧址之后,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一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塔。缅怀曾经在这里为着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是革命老根据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了在大悟县修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1984年竣工,11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陵园坐落在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占地230余亩。园内有接待厅、烈士纪念堂、骨灰祠、烈士纪念碑等主要建筑物。面对澴河,居高临远,庄严肃穆。烈士纪念堂,建在陵园中央。厅堂敞亮,端庄雄伟。正中大厅有人民子弟兵塑像,高5~6米,刚毅勇武,正气凛然。左右4厅陈列有鄂豫边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部分文物。
  陵园所处的江岗山顶峰海拔120.1米,上辟平台,占地1600平方米,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用大理石镶砌,底座4米见方,高21.8米。上有李先念题词:“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徐向前题词:“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背面刻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在1986年被列为全国十大陵园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它题写了“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园名。
  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缅怀在这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1926年共产党员郑新民建立中共宣化店东峰庵支部,领导农xx动,组织“黄学”武装,并于1929年举行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何耀榜等继续领导游击队以东大山、西大山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宣化店周围是新四军第五师及罗(山)礼(山)经(扶)光(山)等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部队集结在宣化店一带,遭国民政府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1946年6月中原部队被迫多这里突围,揭开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在长达20多年的战争环境里,宣化店地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1947人。为缅怀革命先烈,1979年动工兴建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1981年四月竣工。大家请看这座纪念碑坐落在宣化镇南银山顶,碑高20.7米,正面有王震提写的碑名:“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有徐向前题词:“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大家眼前的这个纪念碑就是大山寺保卫战烈士纪念碑,它位于阳平镇陈家湾西首山岗上,北距大山寺1.5公里。大山寺东西两侧是一条10多公里起伏绵延的山岗,主峰海拔294米。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前哨,新四军第五师的北大门。1944年,国民政府军曾3次大规模进攻新四军第五师,抢占大山寺。守卫大山寺一线的是第五师十三旅部队。在反击战中,该旅付出重大伤亡,经过了一场浴血的奋战最后坚守了阵地。  这座纪念碑于1977年建成,碑高15.7米,大家请看,上有李先念题写的:“大山寺保卫战烈士纪念碑”。山下陈氏祠堂(原十三旅部)设革命纪念馆,收集革命历史文物70多件。
  我们最后要参观的一座纪念碑是丰王店歼灭战烈士纪念碑,它位于丰店镇西南。1942年8月下旬,国军三十九军配合保四旅进攻大悟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五师部队于9月1日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战术,向王家冲、但家冲、王店、丰店一带的保四旅发起反攻,经一天激战,全歼保四旅旅部、三团全部及礼山县3个自卫中队。生俘旅长蒋少瑗、三团团长刘亚卿、礼山县长钟锦德等官兵2000余人,新四军第五师三十八团团长梁天云及部分战士牺牲。为了纪念牺牲烈士,于1981年建碑。碑高15.5米。上面有李先念题写的:“丰王店歼灭战烈士纪念碑”。
  在大悟县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现有一位唯一健在西路老红军吴增光就是这些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已经85岁的在乡老红军吴增光早年参加红军,长征时,吴增光随鄂豫皖苏区红军西征到达甘肃、青海一带。吴增光所在的西路军与马步芳军阀激战后损失惨重,后与部队失散。几经坎坷,吴增光无奈又回到大悟县夏店老家,隐姓埋名务农几十年。今年为纪念长征70周年,中央军委、中央文史办组织4支采访团,遍寻西路老红军。新华社、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大悟县夏店镇寻访到了这位健在的老红军,并将吴增光讲述的长征经历整理成2000余字的回忆录《无奈逃生也精彩》,收录入《我的长征》大型文献。全国西路红军目前健在只有130余人,每人收录了一篇回忆录载入《我的长征》一书。我省西路军健在仅有3人,吴增光是大悟唯一健在的西路在乡老红军。
  我想大家现在一定被大悟县这样一个革命圣地深深的吸引了,革命圣地在人们心目中意味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它让我们记住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是炎黄子孙,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大环境中,但不能够忘记这和平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抹去我们身上的革命的印记。
  现在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即将前往大悟山游览。 大悟山屹立于大悟县南部,是湖北省境内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成为驰名中外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大悟山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感情的理想地方。早在明弘治《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大悟山在治(黄陂县)西北百二十里,上有大悟寺”。清《一统志》又写到:“大悟山在孝感东北百二十里,又名上界山”。在《湖北通志》中是这样描写的:“大悟山高二百丈,周四十里,上有平壤可耕,其阳为狮子岩,相近有小悟山。两山叠嶂,远望如行伍,俗名大伍山,小伍山。”
  大悟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数重,有藏经阁、读书院。门前枯藤老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据传,该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全盛时,境内统有黄龙、白龙、林泉、云台、朝阳、青龙、兴隆、老山等8寺,为一方主庙。后数经战火林木遭破坏,老庙已荡然无存。北山有卧石,横刻“三塔凌云”。原有庙后有3塔,两座早毁于雷火,丧吾舍利塔,直到解放前才被拆除。该塔旁立碑,高2米,宽1米,碑文磨损,模糊不清,仅前行数字约略可辨,云:“丧吾和尚名道元,黄安人也。姓李。”庙后数百步有青石兀起,广数十米,峭如斧削。摩崖碑题:“六时念佛”,后款“僧道元”。笔力遒劲。
  60年代末,老庙旧址新建平房数十间,为孝感县小悟区林场,再东行里许,为大悟县石咀村茶场。大悟山种茶历史悠久,清人诗云:“万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穿云寻古寺,和露摘新茶。”。山间峰峦起伏,溪涧纵横,气候清爽。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环山植被稠密、湿度大、水气蒸发升腾,形成轻云薄雾,游离飘忽,倏隐倏现,或浓或淡,有时覆盖如帽,有时缠绕如带,山乡人每以山间云雾变幻预测天气,为之谚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缠采腰。”
  大悟山自然景观丰富。旧说有8景,又说有72景。其中有飞崖断壁的“天生桥”,险拔幽空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狮子岩”怒狮欲跃等等,无不景象秀绝。每当日丽风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顶,顿觉天高地厚,心胸为之一爽。清光绪十一年《孝感县志》载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诗》云:“积雪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槛外秋云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天箫吼暮潮。” 大悟山又是驰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它北依大别,南窥江汉,处平汉铁路翼侧,扼南北交通咽喉,进可以据三关,通豫皖,预驰中原。早在建党初期,徐海东就以大悟山为基地,建立农民自卫军,点燃了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烽火。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是中原抗战前哨,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及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先后移驻大悟山区。大悟山区成为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战争指挥中心。
  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我想大家现在一定还沉静在红色老区的革命情怀中,感受着特定的历史带给我们的特殊的情感。是啊,我们中华民族的红色情结可谓根深蒂固。年长的一辈尚存有上世纪的革命激情,年轻的一代身处和平却向往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开国元勋们曾经运筹帷幄的老区,我们不愿看到那些历史的载体只剩下风雨中寂寞的诉说,歌舞升平可能会抹去战争的伤痕,但无法抹去历史留在一个民族身上的印记

纪念馆之二:共青团孙文龙纪念馆(解说词)    

  同志们,先生们,女士们: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形势下,我们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向您介绍一位终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他,就是孙文龙。
  (当我们一起走进《孙文龙纪念馆》时,敬仰之情油然生:)
  人民呼唤孙文龙精神,时代需要孙文龙式干部。
  《孙文龙纪念馆》在民众的呼声中建立,在时代的召唤中拓展。纪念馆群山环抱,鸟语花香,青松翠柏,水绕田连,风景秀美,景情相融;被中央、省、市、县命名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馆内图文并茂,基地真人真事,实物实展,启迪心智,色彩传奇。
  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他勤政为民的坚实脚步,寻找到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感受到他鲜明个性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
  (请同志们随我参观学习――)
  纪念馆孙文龙同是山西阳城县孤堆底村人,生于1937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城机关主动申请回乡务农,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他的一生,作风过硬、务实求真、敢想敢干、致富百姓,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中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赞扬。到武乡任职期间,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2220件,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经验;移花接木,使武乡变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县开展了136项农田水利建设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县任职,不畏病魔,鞠躬尽瘁,对农业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也走向了世界。他坚持真理,清正廉洁,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因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
  让我们走近孙文龙,解读孙文龙。
  影视厅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影视厅,观看晋城、阳城,两级纪检委联合拍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专题片《心碑》。
  “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这里是心与心的碰撞,这里有情与情的沟通。
  孙文龙生平事迹展览厅他,有着雷锋一般的童年磨难史,有着焦裕禄一般的艰辛创业史,有着孔繁森一般的辉煌人生史。(――请参观孙文龙生平展厅,分为苦难中成长,实践中锻炼,风雨中创业,清廉中为官,拼搏中奉献,永远的怀念六部分。并有实物资料陈列。)
  赏书林弘扬.宣传.研究孙文龙同志的著作.传记、电视、戏曲、通讯、回忆文章无以计数,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出版的九本书,用碑刻形式展现给观众,碑的正面是原著的封面,背面是该书的内容简介,这种形式惟妙惟肖、奇特新颖,耐人深思.耐人寻问.故名《赏书林》。
  汉白玉雕像孙文龙是山西的焦裕禄,太行山的孔繁森。
  人民敬慕他,为他树起了汉白玉雕像。白玉鲜亮,象征着孙文龙公廉清白;雕像肃穆,好像孙文龙同志就在我们身边。
  青少年在这里学习,老百姓在这里瞻仰,党员干部在这里宣誓。
  塑像左侧:纪念活动大事碑记:弘扬正气,万民敬仰塑像右侧:教育基地建设碑记:警世育人,功德无量。
  石钟下联:钟鸣九天,声传华夏,昭彰着一位人民公仆的崇高境界和浩然正气。
  石鼓上联:鼓震三地,足印太行,彪炳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辉煌业绩。
  品莲池清风拂水面,明月映潭中。人品如莲品,心清似水清。
  品莲池寓意着孙文龙同志一生象莲花一样的高贵品质。
  纪念亭 思贤壁此亭建于1999年,是纪念馆的最早的建筑。关于此亭的修建,民间曾有一段传奇。每年清明时节,人们都要扫墓祭奠,缅怀先人。那年清明,河北中学五百余名师生来到孤堆山下,举行活动,纪念人们心中的好书记孙文龙,因无场地,只好在打麦场上进行。活动进行中,一股旋风久久盘旋在此亭处。镇党委、村党支部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修建了这座纪念亭,与县城蚕桑中心孙文龙纪念亭南北呼应。它告诉人们“因有果,果有因”,谁对百姓好,人民对谁亲。兴许正应验了省委书记王廷栋的那句话:“孙文龙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一缕圣魂!”
  在纪念亭的后面,有一道长18米的碑墙,取名《思贤壁》。碑脊上有两条青石巨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两侧对联,精神感天地,业绩谱春秋。在长达4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共阳城县委、县政府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第一次是1966年,在全国学习焦裕禄的时候,阳城县委作出了向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第二次是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形势下,第二次作出了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2001年,在全党进行“三个代表”、“三讲教育”的活动中,中共阳城县委第三次作出了学习决定。有诗曰,一县双亭祭忠魂,三次决定振民心。
  缅怀堂万物皆有情,天地共存真。
  古有一代廉吏于成龙,今有人民公仆孙文龙,老百姓说,就“清廉”二字,孙文龙比于成龙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文龙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与“三”有关的“趣事”,织成了公廉勤政的“美谈”:他生于1931年,逝世1982年3月,在任三十三年,33岁时任副县长,连任三个乡镇领导,三县县委书记;走三县干三县,干三县兴三县。清廉的仕途上留下三件宝:一副粪篓杈,一把剪桑刀,一个黄挎包。县委曾三次作出决定号召学习他,他的精神被后人称为“三个代表”的典型。
  这里是阳城县河北镇两级纪检委联合举办的党员干部廉正教育展览室。
  请大家参观:敬松台敬松台前人敬松,松喻文龙歌英雄。
  碑立松间意境高,品格彰显灵气豪。
  这里是山西省蚕学会、孙文龙精神研究会、长治市蚕学会、、阳城、武乡、屯留县委县政府给他竖立的纪念碑。请欣赏碑文:1.孙文龙同志纪念碑英明在世 业绩永存2.境界崇高 精神无价廉政 勤政 善政 政绩卓著亲民 爱民 为民 民心丰碑3.创业精神 永载史册4.丰功伟绩 与世永存它体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 的本质要求和最终归属。
  敬松台还形成了题词碑林,有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杨庆生,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中国蚕学会理事长朱竹雯.全国劳模申纪兰.山西省委书记王庭栋及省、市各级领导,阳城历届十二任县委书记的题词,对孙文龙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请大家参观龙江水库 彩树风景缅怀先烈碑亭,更恋孤山松情远眺龙江水库,近看彩树风景“龙江水库”是当年孙文龙在“发扬龙江精神”的口号下,倡导修建,亲为命名,并在涵洞口上拟下对联一副:“手心手背都是贫下中农的肉,山前山后都是人民公社的田”。
  纪念馆前基地周边,香花槐黄金槐环绕,与孤山青松翠柏相映成趣。
  赞君屏孙文龙同志的一生,正是凝聚了梅、兰、竹、菊之精气神,他有梅之傲骨,兰之素心,竹之坚节,菊之淡名的品质。我们在这里欣赏古代回文诗的同时,会感受到主人翁的高贵品质和诗文情趣。下面我给大家读一首听松榭听松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动听、感人的故事,请看碑文:(略)
  钟楼 鼓楼在我们将要走出纪念馆时,仰望钟楼、鼓楼,一种情感在升华,一种精神在鼓舞。古为晨钟暮鼓,今有宏钟威鼓。上书两幅楹联,勉你做人,励你成功。
  钟联为:撞宏钟常思善恶美丑,观人鉴细辨是非曲直。
  鼓联为:擂威鼓忖度贬褒功过,照楷模衡量长短高低。
  做人需要宏钟,宏钟长鸣,教人自律自警;成功需要响鼓,响鼓重擂,催人奋发前进。
  让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读懂《为人民服务》这本书的真正含义,读懂孙文龙这位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读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孙文龙精神源自阳城,高扬太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孙文龙纪念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