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电视专题片之一:崛起中的会泽待补(电视)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崛起中的会泽待补这是一颗沉睡在乌蒙山腹地的明珠—会泽待补,千百年来静静地镶嵌在以礼河源头。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并穿境而过。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冷浸严重,工业一无底子、二无苗 子,第三产业粗放,积弱积贫;2004年,全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70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8.6万元,9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好个野马川,水冷海子宽,吃的麻洋芋,披的烂毡衫”。
既无烤烟,又无工业,待补的出路在那里?待补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2150户48193人在期盼。如何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发展经济,使群众脱贫致富?穷则思变、穷而思进,待补镇党委政府在实践中思索着、探索着、求索着。科学发展的春风吹来,待补359平方公里的国土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多年来,待补镇始终把党风建设作为一条治本措施,常抓不懈。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以“诚心、公心”善待同志,强化团结干事意识;要以“爱心、耐心”服务群众,强化宗旨服务意识;要以“痴心、雄心”干好事业,强化责任创新意识。同时,从党委班子做起,喊出了“向我看、党员干部跟我干,树形象、党员干部做榜样”的口号,向全镇作出了八项承诺,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党员干部作风标准“十要十不要”,把“六心三强”作风主题做成台签,摆上了机关站所、各村委会的办公桌,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十要十不要”等内容做成卡片,让党员干部和职工随身携带,随时警醒自己。同时,为确保实效,采取了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并设立了监督电话、举报箱,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当作风建设监督员,把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强有力的措施,使全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明显增强。为改变待补镇的贫弱现状,在各级领导的倾情关心下(各级领导到待补的镜头),历届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镇情,化不利为有利,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镇四班子领导进村入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了“12351”的战略发展思路,即:抓机遇、打基础、调结构、创特色、富民生这一主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两个重点,实施项目兴镇、科教兴镇、特色富民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非公经济、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五项进程,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与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列。
项目兴镇,特色富民。目标定了,人心齐了。全镇上下坚持把项目推进、项目带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兴镇富民的重要措施,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在各级的关怀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明显改善。投资420万元在歹咩建成万亩科技玉米样板试验田;累计争取5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廉租房建设项目9个,投资1132万元,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成为现实;全镇4万余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3637人享受农村低保补助,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投资150万元的集镇街道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即将完工;投资6153万元、规划总面积3万亩、建设面积2.68万亩、建成后新增耕地1.67万亩的野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月28日开工实施,工程将使项目区13个村民小组1151户4730人受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2005年以来,待补镇累计争取大小建设项目152个,投资1.06亿元,全面带动了待补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批、第二批实施“866”的村如今旧貌换新颜,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开窗迎面清风至,筑得暖巢引凤来”,截止2008年底,引进北京昕凯公司、昆明官房集团果宛公司、玉溪明珠花卉公司、省农科院、台湾佳林园艺公司、沾益益康中药饮片公司、黑龙江水产养殖公司等到我镇发展特色产业。在野马村建成以百合花为主的2500亩花卉基地;在野马、歹咩、咩则、汤德、哨牌等村建成以生菜、十香菜、花菜为主的8800亩蔬菜基地;在野马、嘎里、歹咩、咩则、哨牌等村建成以当归、丹参、玄参等为主的4000亩中药材基地。目前,全镇特色产业已发展至15300亩。
引进特色产业公司,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公司以每亩250-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土地,以每吨150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生产的农家肥。农户就近到公司基地打工,每天可获20-25元的劳动报酬。这样一来,农户种地没有风险,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同期声(二道坪村民小组农民周顺刚):我家里有6亩地租给蔬菜公司,一家三口都在公司打工,还向公司出售农家肥。打工之余还种植蔬菜4亩,年收入达5万余元。
待补镇依托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注册农产品商标8个,其中“野马川”牌蔬菜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夹马石”、“鸡鸣山”牌系列农产品畅销周边城市,正走向全国各地。产业的发展,使该镇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带动农户1200户,人均增收620余元。
新兴产业生机蓬勃,传统产业方兴未艾。如果说蔬菜、花卉、药材只使部分村民受益,那么畜牧产业则使全镇的千家万户受益。
同期声(畜牧站站长彭正敏):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畜牧业“3581”发展规划:用5年时间,使全镇实现肉牛出栏3万头,肉羊出栏5万只,肥猪出栏8万头,仔猪出栏10万头。
为实现这一目标,待补镇狠抓种、料、防三个环节,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建冻精改良站5个,发展生猪、肉羊、肉牛养殖大户284户,建成畜牧养殖小区4个,6个村委会成为仔猪养殖示范村,全县首家PIC良种猪养殖场落户野马。在发展传统养殖的同时,特色养殖蓬勃崛起,建成歹咩、咩则两个野猪养殖基地,鹧鸡村虹鳟鱼养殖基地及歹咩、野马等村发展獭兔养殖。其中歹咩村民小组副组长周绍林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的会泽县待补镇宏鑫特种(野猪)养殖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75万余元;鹧鸡村虹鳟鱼、鲟鱼养殖年创纯利润70余万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2008年,全镇养殖总产值达7345万元,成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多方努力,待补镇的产业兴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小康村建起来了。2007年,第一批 “866”项目工程在安祥村启动,镇党委按照“户8有、自然村6有、行政村6有”的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为突破口,全镇各级各部门和项目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两年前安祥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安祥村,进村水泥路面光滑洁净,一排排整洁的房屋掩映在翠竹绿树中。进入村庄,白墙青瓦,庭院宽敞,节能灶、卫生厩和卫生厕改变了千百年来沿袭的烟熏火燎、不讲卫生的落后生活状况。
2009年,待补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被省、市、县列为“整乡推进”试点乡镇。
同期声(待补镇党委书记计加辉):面对“整乡推进”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镇党委政府决心举全镇之力,苦干一年,把待补向前推进二十年。
目前,待补镇“整乡推进”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镇 11个项目村156个自然村组“户8有”工程已完成15%,自然村、行政村、乡镇“6有”工程正扎实推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先进集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集体”等荣誉接踵而至。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695万元,与2004年比增199%;工农业总产值11309万元, 与2004年比增198%;农民人均纯收入1949元,与2004年比增233%;地方财政收入与2004年比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待补的发展日新月异,凝聚着有各级各部门的无限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支持,凝聚着有全镇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和待补人栉风沐雨、任劳任怨的足迹。情系乌蒙之巅,心铸和谐家园,蓝图已经绘就,前途无限光明。待补—这一片沸腾的热土,生机勃发,活力四射,熠熠生辉。“好个野马川,特色路子宽,喝着瓶子酒,穿着羊毛衫”。待补镇全体干部职工正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全力推动待补经济社会走向更加绚烂的明天。
扶贫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之二:政协扶贫专题片解说词——真情帮扶 丰碑永记
长期以来,市政协扶贫集团秉承真扶贫、扶真贫宗旨,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济困与助推发展并举的工作方略,先后组织下派扶贫干部109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11228万元,助推重点项目19个,帮助引进资金4亿元,在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教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等方面倾力扶持。2010年,云阳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57639万元、6.06亿元、4418元,分别是帮扶前的4倍、7倍、2.6倍,贫困人口下降到10.62万人,减少38万人。
一、领导率先垂范,扶贫接力不懈历届市政协领导都高度重视集团扶贫工作,尤其是邢元敏主席,每年主持召开一次工作布置会、一次工作总结会,听取云阳工作汇报,研究扶贫工作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制定落实措施,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帮扶职责,以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还每年深入云阳2-3次,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刘隆铸副主席等市政协领导,每年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不遗余力地协调部门支持,检查督促帮扶工作落实进度。
市政协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一届接着一届干,把对口扶贫工作作为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心竭力真帮实扶。
我们不会忘记,市政协办公厅市委统战部2007年,捐赠大阳乡帮扶资金及物资折价共计120万元。
2009年,与市工商联帮扶30万元,支持黄石镇发展生猪产业;在大阳乡“结穷亲”60户,捐助3万余元,慰问贫困户300户,送慰问金9万元;2010年,与市工商联落实外郎乡五峰村帮扶资金65万元,“结穷亲”52户,在中秋、春节送慰问金3.64万元,并为每户送去汤元面、腊肉等礼品,折币1.2万元。
市移民局2009年,帮扶黄石铁炉整村脱贫村建设人饮、生猪饲养、油茶、村道硬化等项目6个,投入帮扶资金786万元;将云阳新县城基础设施项目其列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 落实先期扶持资金3509万元2010年,帮扶青龙街道马沱村整村脱贫项目建设,到位帮扶资金230万元;支持盘龙镇柳桥村食用菌项目建设,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云阳新县城基础设施项目、龙角中学大桥、龙角小学安全防护、新城滨江东路延伸段等9个系那个木已研究同意并报国家审批,有望解决资金1.5亿元。
二、定点帮扶到村,助推整村脱贫“十一五”以来,市政协扶贫集团定点帮扶我县古城、地坪、铁炉、四民、五峰、陈园、枫树、马沱、石笋、福桥等10个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1856.59万元,完成公路硬化8公里,实施通达工程83.2公里,新修人行便道58.7公里,新建村级集中供水厂1个、人饮工程28处,蓄水5450立方米,铺设人饮管道25.8公里,让9267人喝上了干净卫生水;对272户贫困农户、38户残疾人住房实施了改造;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村民活动广场1250㎡;扶持发展山羊、土鸡、长毛兔养殖户1338户,新植茶园600亩、柑橘园1400亩,以大户带农户、以园区带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古城、地坪、铁炉、四民、五峰、陈园、枫树7个村全面完成整村脱贫建设任务,已顺利通过重庆市整村脱贫检查验收。摆脱贫困的山区群众,深刻感受到市政协扶贫集团为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实惠。
三、真情帮扶送温暖,扶贫解难办实事不论是在1998年云阳遭受五峰山山体滑坡灾害,还是2002年红狮、新阳、院庄等地遭受特大风雹灾时,市政协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度过难关;不论是端午、中秋,还是元旦、春节,为了保证困难群众过上温暖祥和的节日,扶贫集团成员单位都积极筹备资金和物资,组织力量到贫困户家中慰问,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床头手上。市政协提案委、市环卫集团、重庆隆鑫花漾湖地产公司、重庆小林被服有限公司为云阳贫困群众捐赠棉被1000床、被套1000套;市政协办公厅、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移民局、市台办、市侨办、市贸促会等单位干部职工结“穷亲”780户,资助贫困学生3241人,落实帮扶资金190.73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9665人,开展各类培训6600余人次,使数千农户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市政协在支持贫困山区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市政协扶贫集团援建乡村小学27所,政协办公厅捐资助推“边远高寒山区学校温暖工程”,为海拔800米以上学校添置取暖设备;在2010年4月12日重庆市政协扶贫集团扶贫工作会上,元敏主席提出在云阳率先试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得到市教委、市财政局、九龙坡区的大力支持,我县海拔1000米以上义务教育阶段46所学校6965名学生享受到免费午餐。云阳免费午餐试点工作,为广大农村孩子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公平的起跑线,为更多留守儿童提供了温暖如家的关怀。
四、助推重点项目,培育“造血”功能在帮扶工作中,市政协扶贫集团注重结合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发展的重点工作部署,把薄书记确定的四件大事、五个重庆以及三峡库区后扶工作有机结合,既“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又充分利用市政协的各类可用资源,帮助云阳引进项目、引进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在输血的同时注重增强云阳本身的造血功能,助推云阳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速。
在市政协帮扶与推动下,在市级相关部门支持下,饲养规模5000头、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肉牛繁育场落户云阳,在“牛羊大县”的基础上云阳将成为重庆市畜禽种繁基地和供种高地;化医集团投资的60万吨/年真空制盐项目已于3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下游项目也将陆续启动,云阳将重振盐化基地雄风;随着移民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雨润集团生猪屠宰、金田集团BOPP、30万吨聚丙烯、BOPA等项目相继落地,入园企业55家,投产25家,年产值近20亿元,被市政府评为“发展速度优秀园区”;盖下坝电站、梅峰水库等大批重点工程加速推进,重庆三峡银行、重庆银行入驻云阳,人和互通工程、青杉水库纳入国家调整规划,将更增强云阳发展后劲;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海峡小学、中医院改扩建、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趋完善;万元增收工程、森林工程强力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顺利启动,广大农村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