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人物专题片之一:党支部书记人物电视:一个共产党员的社区情怀
1998年10月,兀宏政从部队转业。2000年7月担任咸东社区经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那时,社区工作在西安刚刚起步,人们从观念上对它还很陌生,对于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兀宏政来说,心里也没有底。
虽然心里有怨言,但是,他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就这样,在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人员的情况下,兀宏政走马上任了。
他在当时社区里的红旗电机厂租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办公地点,和一位69岁、一位81岁的退休老党员组成了社区党支部,加上两名居委会成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针对这种情况,兀宏政组织大家主动上门,到驻地单位、居民小区进行宣传,并印制了1000余份《致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一封信》进行发放,使大家对社区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社区人口基本信息和驻地单位及个体户的基本情况,兀宏政组织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千人心”活动,深入家家户户了解情况。
这是当时的《社区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和《驻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它已经成为今天大家搞好社区工作的最好依据。
2001年6月,他在社区成立了集家政职介、房屋中介、法律服务、助残服务、房屋修缮和对困难特殊群体上门服务等10多项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使居民享受到便捷实惠的服务。
这里原先是一块空地,他筹资2万元,建立了社区蔬菜市场,引进了50多个摊位,既增加了社区收入,还解决了几十个人就业,也群众提供了方便。
没想到军事策略在这派上了用场。老百姓最信服的是办实事的人。
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社区的办公和综合服务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兀宏政有了新的设想--他要建一个现代化的社区综合服务楼。
理想是美好的,而谁又能想象实现理想的路有多么的艰辛呢!
按照他的设想要建一栋68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整个工作造价需三十多万元方能启动,而“星光工程”只能拨十万元,资金缺口如此之大,怎么办呢?他利用党建联席会又反复做驻地单位领导的工作,费尽了口舌,看尽了眉高眼低,只筹集了7000多元钱,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的两万元转业费也垫了进去。
工程终于启动了,但由于星光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钱很快花光了,兀宏政再一次向妻子要钱,妻子没办法,最终还是把家里仅剩下的4000元钱给了他。
兀宏政老家在蓝田农村,父母年老多病,家境不太好,妻子已经下岗,孩子那时刚上小学,这样的生活状况,在城市里是够艰难的,他是家中的长子,肩上的担子是可以想象的。
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曾几次停工,兀宏政要不断协调解决后续资金问题,常常顾不上家,加之工程单位垫资,个人名义的借款,时常会有人到他家来要账,弄得家里很不安宁,妻子提出了要和他离婚。
采访中,他的妻子告诉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次,兀宏政去幼儿园给儿子交托管费,每月托管费要交240元,他身上仅剩180元钱,园长看他实在可怜,只收了他150元钱。
凭着军人的勇敢和顽强,凭着军人不打败仗的气魄。2003年7月10日,这栋上下三层680平方米的社区综和服务楼终于峻工了。
迎着古城的朝阳,掩映在绿树丛中别具风格建筑越发显的古朴和恢宏。
看着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看着一应俱全的办公设施,所有的艰辛和困苦,已经成为脸上甜甜的微笑。
这巍巍高墙,这泱泱碧瓦,就是矗立在人们心里一座不倒的丰碑,铭记着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情怀。
咸东社区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共有居民7230人,驻区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普遍不好,下岗失业人员多,居民生活环境差,人口状况复杂。针对这种现状,从成立社区的那天起,他就把“送温暖,解难题,帮贫扶困”、“帮教感化”作为社区的主要工作任务。
于伯谦是红旗电机厂的下岗职工,是兀宏政帮助他们办起了这个“鸡汤面馆”,现在经营的红红火火。
残疾人黄金顶,独身一人,患有半身不遂,已在病床上躺了三年,他和社区人员每周都走访看望,为他送去米面油,定期给他换洗衣被。
这几年,他还组织了党员帮教队伍,对社区内吸毒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实行重点帮教,使他们重新做人。
虽然他管的就是婆婆妈妈的事,干的就是角角落落的活,他说起话来干净利索,办起事来有板有眼,处处体现着军人的风采。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总有社区居民自发的走来,见了兀宏政显的是哪样的亲,谈起兀宏政,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倾注的就是一腔热血一腔情。
他们也许是最不成功的表演者,但是他们却在用真诚的心在演唱。有多少智障儿童,就有多少苦难的心,有多少智障儿童,就有多少流泪的母亲。
2006年9月,兀宏政又创办了咸东社区“馨乐智障人士阳光家园”,如今已免费为30多名智障儿童提供了康复技能服务,为西安市开展智障儿童康复起到了带头作用。
平平常常的百姓事,年年月月的平常情。8年来,兀宏政就是这样默默地为社区居民奉献着爱心。
当他一次次地走向他们的时候,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
当他们手捧鲜花走向他的时候,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社区情怀。
先进之二:人物专题片解说词
郑子同,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0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炼制系,现任北京市友好合作城市企业促进会理事、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协会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房地产学会同学会总会副会长、北京中天锦绣投资集团董事长。先后曾就职于北京石化公司、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经委、北京市河西区政府研究室等部门。2000年郑子同先生开始独立创业,先后筹建了北京市锦绣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天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他的经营管理下,成绩显著。为了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多元化发展,并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发展,他果断决策从熟悉的地产行业转向环保节能行业和旅游服务业,并于2006年先后注册了奥瑞特环保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天锦绣商务酒店,2007年成立了北京中天锦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8家,集团占地面积近8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数亿元。
郑子同先生独立创业十几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始终不忘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他真诚地希望通过自己和员工的努力为北京市、为大港区的发展做出点贡献。
郑子同先生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时,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环保节能事业将要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是形势使然,出路所在。郑子同先生在清华大学MBA研究生班深造时得知,地源热泵产品是利用再生能源供生活取暖、制冷的产品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填补北京市空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具有500KW∕500台套能力的地源热泵厂。并以为各类建筑物、工业、农业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北京市、滨海新区、大港南港区在节能减排、海水利用方面为主要服务对象。
深谙管理之道的郑子同先生非常清楚,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技术创新与特色,很难在市场立足做大,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确立了集科研、生产、销售、安装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因地制宜、因情况制宜的量体裁衣模式这两个特色。同时还投入500多万元,建立了“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两个国家级实验室且功能为华北地区最齐全,其目的就是确保产品质量。
郑子同先生深知,环境保护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了更好的致力于节能环保事业,郑子同先生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工业园区项目。正如他经常讲的,公司必须坚持“以责任为使命”的信念,节能减排是公司应尽的责任。
大港区划为滨海新区和大港南港工业园的建设,又给郑子同先生提供了一个为滨海新区和南港工业区服务的机会,鉴于大港地区星级酒店匮乏,他决定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化四星级标准的商务酒店,力图把酒店办成滨海新区的对外窗口,承担起对外宣传滨海新区、宣传南港、宣传大港、宣传北京市的重任,为发展滨海新区的酒店旅游事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该酒店不仅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而且提出了“走国际化道路、打民族品牌、创中天锦绣名牌”的建店宗旨。围绕着“产品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市场层次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发展国际化”几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确保满足市场多元化、差异化、高级化的不同需求。为北京市及滨海新区的繁荣昌盛而全力以赴,竭尽所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为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酒店是该酒店追求的目标。
郑子同先生作风朴实、为人正派、思维敏捷、办事雷厉风行,深受员工好评。
做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郑子同先生以他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发展,为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对于未来,郑子同先生将带领中天锦绣集团围绕着环保节能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计划在三五年内事业上再上一个台阶,力求有较大的突破,尽最大能力为中国的低碳事业,为子孙后代的祉福、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祝愿郑子同先生永远带着这份淡淡的美,把人生的画卷轻轻描绘,绘出属于自己的天、属于自己的地、绘出山、绘出水、绘出落下的泪也绘出展开的笑,都用那淡淡的画笔,随着那淡淡的颜色,绘出人生的佳境,绘出人生的无憾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