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电视宣传片之一:百年校庆宣传片电视解说词百年跨越——莆田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庆巡礼
导视富饶的兴化大地,风光旖旎的文献名邦,一朵耀眼的奇葩正在用它迷人的笑靥吸引着无数的目光。这里四季有鲜花相伴、绿树为友。这里是知识萌芽的沃土,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引言海峡西岸、妈祖故乡这片绿树成荫、车水马龙的地方座落着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莆田市实验小学。微风吹拂下,经过这里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地驻足停留,听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品勃勃生机的校园里氤氲的人文气息。那树影婆娑中无声地透露出一份从容大气,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情怀悠悠传来。
第一篇章:百年积淀,薪火相传莆田市实验小学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初名为兴郡义务小学堂。1915年改名莆田县区立城南国民学校。七十年间,学校数易其名,1984年莆田市成立后,学校正式定名为莆田市实验小学。
世纪变幻,百年历练,积淀了莆田实小丰厚的文化底蕴。矢志不渝的实小人用智慧与心血谱写了百年名校的绚丽华章。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这所学堂风雨兼程的厚重回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实小人薪火相传的壮丽景观。
物换星移,莆田市实验小学筚路蓝缕迎来了百年华诞。盛装下的校园,彩旗飘扬,烟花绽放,快乐的音符似精灵徜徉在上空盘旋回荡,一派欢腾景象。(插入校长致辞)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洋溢着欢乐,憧憬着幸福。那一份份虔诚的祈祷,诉说着梦想,孕育着希望。(插入学生、校友、市领导部分致辞)台上欢歌笑语,台下欢欣鼓舞,回眸一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一个世纪的桃李满枝,聪慧睿智的实小人用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酝酿着百年名校如诗如画的辉煌。
第二篇章:励精图治,敢为人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莆田市实验小学就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十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更新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教室里配备了电脑、大屏幕电视、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广播、音响等设备,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数码编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千兆校园网的投入使用为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也让莆田市实验小学跨进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的行列。
如今的莆田市实验小学不仅是一所最具现代化的学校,也是一所以教学精良而闻名的百年名校。学校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以特级教师、中高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的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先后有8位教师被授予“福建省特级教师”称号,21人被评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多人获得小学高级教师称号,有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4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2%。学校还通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比赛、说课比赛、教学片段比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培养一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铸就了莆田市实验小学优良的教学品质和规范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创办了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成功地开创了管理统一、人员互调、资源共享、各自发展的集团化管理发展模式。
第三篇章: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小学教育,是奠定人生发展基础的地方。学校始终秉承“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发展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在歌声中释放真情,在绘画中畅想未来,在竞技中超越自我,在思考中探索真理,在实践中规范品行。
2009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少先队基础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构建“家队合一”新模式,有效地将学校和家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实践出真知,走进莆田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学生的综合素养令人啧啧称奇。学校坚持开设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体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大胆打破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社会资源、文化文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
学校还常年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举行了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等,为孩子们的个性化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的梦想舞台。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强势品牌,几十年来在一代又一代学子中传承发扬,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少儿艺术团排练的舞蹈节目《捉蟹》荣获全国二等奖,并晋京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九十年代,学校少儿艺术团又受文化部委派,组建“中国少儿艺术团”访问俄罗斯、希腊、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欧亚五国,享誉国内外。在校园的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你随处可以看到一幅幅充满童真与童趣的学生作品,琳琅满目的校庆师生书画展,让你见证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魅力。走进美术室、写生室,映入跃入眼帘的石膏雕像、写生模具、画板、彩笔以及墙壁上的学生作品,让你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数以千计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各种美术大赛中获得的金银奖的作品、证书展示了学校美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这次应邀回校参加庆典的郭健濂博士就是1990年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现已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年轻教授,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创作的美术作品就已经获得全国二等奖。
第四篇章: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校园是探索科学知识的神圣殿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莆田市实验小学,她崇尚奋斗,激励着孩子们以不断探索的精神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风采舞台;她耕耘不辍,以朴实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求真的学风,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渴求知识、渴望成才的莘莘学子。光荣与梦想同在,汗水与辉煌同行。优质的教学,规范化的管理创造了莆田实小丰硕的办学成绩。自办学以来,学校屡获殊荣。学校现为福建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等,还连续九届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第五篇章:展望未来,快乐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确立“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科学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团结、进取、爱校、守纪”的校训精神共勉,引导广大师生涵养一种蓬勃的朝气、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灵气。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操场上的人造草坪绿意丛生,假山花圃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望着一个个矫健、轻盈、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身影。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快乐的校园氛围,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美丽的校园,怡人的风景,完备的设施,雄厚的师资,与时俱进的实小人用双手、用汗水、用智慧为孩子们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教育画卷。
结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莆田市实验小学过去的一百年,我们感慨万千;纪念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心潮涌动。一百年发展的历史,是一份喜悦,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激情,一种责任!展望未来,实小人将怀着感恩的心,继续接过先辈们留下的火种,追怀记忆中永不磨灭的历史,昂首阔步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学校电视之二:岳麓弦歌——湖南师大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岳麓弦歌热烈庆祝湖南师大70华诞(校歌渐起……)
打开波澜壮阔的世纪史册,潇湘热土在纵情放歌:“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湖南师范大学穿越了70载沧桑巨变,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沉浮,与时代脉搏同起伏。
捧读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长卷,承载着湖湘文化厚重传统的湖南师大在辗转迁徙之中燃烧激情,在分分合合之中延续梦想,在改革开放之中演绎传奇。
走近千年学府,流连绿树红墙,宁静而充满活力的校园在无声地诉说着“仁爱精勤”的隽永。湖南师大栉风沐雨,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跻身全国百强高校行列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蓝田薪火灾难深重,百年积弱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之秋。1938年,随着日寇的猖狂进攻,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纷纷发出教育救国的呐喊,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临危受命,主持筹建了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国立师范学院。
在地处湘中大山沟里的安化蓝田小镇,坐落着一处名叫李园的庄园,以庄园为基础,加上山坡上新修的几间瓦房,简陋的仪器设备,寥寥千余册图书,差不多就是昔日国师的全部家当。廖世承等仁人志士冲破日军的重重封锁,抱守“养成中等学校之健全师资为目的”,睡木板、喝稀饭,点桐油灯,共克时艰,励精图治,迅速办起了七系四科。琅琅书声在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中无畏地流淌,湖南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星星之火在此点燃。
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三湘大地难以安下一张平静的课桌。1944年,国师一迁溆浦,1946年,再迁南岳。就在这支辗转迁徙的队伍中,行走着马宗霍、骆鸿凯、汪梧封、沈同洽、皮名举、李剑农、杨善基、陈传璋、陆祖安、章元石、袁哲、储安平、孟宪承、高觉敷、金兆均、江良规、汪德耀、唐学咏等一大批名家大师,国学泰斗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同校执教,共育桃李更是传为桂苑佳话。创业先贤在颠沛流离之中舍生忘死、甘于清贫、潜心学问、诲人不倦,他们始终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始终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始终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始终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从创立到坚守,国立师范学院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慷慨悲歌的书生们用汗水和智慧报效国家,甚至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理想。1949年8月,时任代理院长的爱国民主教育家王兆澄博士率职员4人在押运办学经费途中惨遭反动派杀害,陈尸荒野,震惊全国教育界。
(国师校友、中共湖南省委原书记,83岁的熊清泉:王兆澄博士去领光洋,领这个钱的时候,国民党发了(教育经费),因为教育部拨过来了,发了以后了又把它抢回去了,把王院长这些人都枪杀了。那时候我们地下党就组织抬尸游行,整个南岳,整个山沟里面都沸腾起来了。)
国师招生整整10届,培养了近千名学子,他们从这里走向救亡图存的讲坛,他们从这里奔赴烽火连天的战场。
湖湘学脉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饱经沧桑的国立师范学院终于告别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同年底,国师迁往省会长沙,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被撤销,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的原湖南大学部分系科和南昌大学、河南平原师院的部分系科合并组成湖南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这里自古就是天下学子景仰的人文荟萃之地,从宋代鸿儒张拭、朱熹,到近现代灿若繁星的湖湘俊才,源远流长的湖湘学脉,贯穿古今。1953年金秋,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专程来校出席开学典礼,他殷殷嘱托全体师生:兢兢业业,刻苦学习,完成国家交付的光荣使命。
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我在科学上能够作出贡献,能够成为院士,我的基础就是在师大打的。)
百业待兴的湖南师院奏响了继往开来的浩瀚长歌,修建校舍,加强师资,建立党组织,创办院刊院报……湘水之滨,岳麓山下,到处奔涌着湖南师院人的热情。杰出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首批学部委员杨树达当时就在湖南师院历史系担任教授。与杨树达有过师生之谊的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至1955年间,曾三次给先生写信,两次在长沙约见,一次在北京设宴款待。1956年,杨树达教授病逝于注释《盐铁论》岗位,毛泽东特地致电吊唁,周恩来总理专门送了花圈。
仅仅时隔一年又半载,1958年元旦,一代伟人脍炙人口的词章《蝶恋花,赠李淑一》在《湖南师院》院刊首发。同年,《人民日报》、《文汇报》、《诗刊》竞相转载或影印,一时注家蜂起,蔚为文坛盛事。
从定址二里半,到相继合并长沙师专、湖南艺术学院、湖南体育学院;从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到全面发展各项事业;从掀起“教育革命”热潮,到贯彻落实“高教十六条”……湖南师院秉承千年学府“传道而济斯民”的教育理念,弘扬国立师范学院的传统学风,在坚守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行。即使是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灾难性破坏中,湖南师院仍然坚持顽强办学,先后招收了6届“工农兵”大学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级校友、省政协副主席、电视湘军领军人物魏文彬:我好像就是个风筝一样,到处飘,到处飘,有个东西扯着我,扯着我的这个东西就是根线。这根线就在岳麓山底下,被一只无形的手扯着,所以我讲,师大是我的精神家园。)
崛起之路惊雷动地,风起神州。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和高考制度的恢复,湖南师院与共和国一道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春天。1978年早春,1500多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湖湘子弟,怀揣着油墨飘香的入学通知书,汇集岳麓山下,向新时代报到。
级校友、知名作家、海南省文联主席韩少功:关于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样的讨论,在全省来说,应该是第一个发出声音的。我们比新闻界干得早。我们在高校中间,又是排头兵。可以说当时我们这些,壁报、刊物,在各个高校都引起了反响,很多人,跑到我们学校来看壁报,就是贴在墙上的报纸,都有很多人围观,晚上都有打着手电筒来看着的。)
每次思想解放,都有这里的人发出时代呐喊,开一代风气之先河。大江南北,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长城内外,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改革开放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新时期中国最为鲜明的特点,同样也成为新时期湖南师院最为鲜明的特点。从拨乱反正,到机构改革、体制改革、管理改革;从恢复学制与学位,到招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从加强教学科研,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学术交流、人才交流……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湖南师院人豪情满怀地憧憬着未来。
级校友、中学特级教师奥赛金牌教练汪训贤:当时我们这些人,也可以说是血气方刚的,所以谈得最多的,也是国家的改革,社会的改革。)
1984年9月12日,湖南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新生的湖南师大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改革中开生面,图强大,付出的是心血,收获的是希望。
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大批引进博士和学科带头人,成效显著。1993年3月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何以引得凤凰来》,进行纪实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同行的高度关注。同一时期,湖南师大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生,建起了出版社,拥有了自己培养的院士,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不仅见证了湖南师大人的睿智和胆识,更是快速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1996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的高校,也是全国地方院校中少数几所和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211工程”大学。
作为一所地处内陆的省属院校,湖南师大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奋力赶超,成功跻身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实现了几代人苦苦追求的梦想。沸腾的校园里龙腾狮跃,锣鼓喧天。一位老教授感慨万千地吟起了杜甫的名句:“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是辛酸的泪水,更是喜悦的泪水、自信的泪水。盈盈泪光之中,一所生机勃勃的湖南师大正在悄然崛起!
盛世华章世纪之交风云际会,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学校先后合并了湖南教育学院、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建成新的湖南师范大学。
(校长刘湘溶教授:对于任何一所大学,历史都是它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所大学就是这所大学的历史,但是怎样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又是每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向未来,怎样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令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我们湖南师范大学的一种不懈的追求和神圣的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南师大抢抓国家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每一次历史性机遇,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续写了一篇又一篇盛世华章!
这里成就了享誉世界的“鱼圣”刘筠院士和著名化学家姚守拙院士;这里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唐凯麟教授、白解红教授、石鸥教授;这里聚集了张健等几十位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特聘教授;这里还有更多的学历高、后劲足、学缘结构合理的中青年师资骨干……新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均实现了零的突破,分别达到6个、10个、5个、18个、3个和1个。
就在这几年,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激增10多倍,由4个跃升至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由39个增至14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培训和科学研究基地数翻了4倍,达到13个。
还是在这几年,国家精品课程、全国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从无到有,捷报频传。2006年,又是岳麓枫红时,湖南师大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这方校园里,每天都有高质量的论文、专著和科技成果问世。多年来,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数、获奖数稳居全省第一。鱼类多倍体育种理论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湘云鲫、湘云鲤在中国和东南亚推广养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所学校,先后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有近百名学者在全球各地进修、访问、讲学。每年都要举办一批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所办的12种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7年,湖南师大第一所孔子学院穿越千山万水,落户历史巨人列宁的母校——俄罗斯喀山大学。
这里的莘莘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住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成百上千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又一次摘金夺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体育学院杨文军成功卫冕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涌现出了全国“舍已救人优秀大学生”李春华、陈野平……与此同时,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为学校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思想组织保证、文化氛围和舆论支撑。
级校友、2007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曹渝:小煤矿调查很艰辛、很困难,但是我们学校一直在精神上面,鼓励我们、支持我们,在我们失败的时候,给予我们关怀。)
当湖南师范大学的学者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的时候,当湖南师大的论文被国际学术界一次又一次引用的时候,当湖南师大的教授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时候,当众多媒体的采访镜头纷纷对准湖南师大师生和校友的时候——全世界都听到了来自岳麓山下的声音。
湘水欢歌这方清灵的水土哟,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太多的追求,她是如此的丰厚,如此地让人心动。
70载风雨兼程,从这里走出的近30万校友遍布神州大地,五湖四海,他们之中,有学界泰斗、有艺术明星、有商界巨子、有政坛精英。声名远播的出版湘军、电视湘军、文艺湘军、教育湘军、科技湘军,无不与湖南师大人脉相通,休戚与共。造就中学师资、服务基础教育,更是湖南师大办学的一道靓丽风景。全省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在三湘四水的任何一所中学,都能看到湖南师大校友执扬教鞭的身影。
泉在山清流到远。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校友们始终守望母校,情牵母校,祝福母校。一届又一届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无限荣光;一批又一批校友以多种方式报答春晖,为母校撑起了一片发展蓝天。
欢腾的湘水不知疲倦地奔涌,昔日的山野庄园已繁衍成一所在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整体水平最高的学府,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不我待,任重道远。2005年,学校胜利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富于梦想、不懈追求的湖南师大人又瞄准了新的更高的前进目标。
(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天下情怀,应当与时俱进、求索不止。我们这样通过不断的努力奋斗,我们认为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发展理念,继续弘扬教师教育特色,继续朝综合性运演,继续朝研究型提升,继续做大做强学校产业,加快把湖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70载弦歌颂雅,几代人传承开拓。今日的湖南师大,正载着沉甸甸的荣耀和使命,阔步迈向现代化,迈向世界,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