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宣传片解说词(1)

浏览人数:1

农村之一:学校宣传片稿:北京农村小学解说词

 

  跳动的彩虹 **小学是北京市远郊的一所农村小学,全校干部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从2010年12月起),开发了校本课程——“阳光体育大课间”。 学校将课间操时间充实到40分钟,充分利用投资少、场地小、器械简单、便于组织、方式灵活、受天气影响小的项目特点,增加了以跳绳为主的特色群体项目。  为使跳绳运动有效开展,**中小编写了跳绳教材;自编了绳操;大课间时间师生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有绝活,每个班级都有特色项目; 每节体育课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跳绳课课练,并纳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学校为各班配备了充足的绳类、球类、棋类等器材,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120秒播亮点 炫人生”体育演讲、设置体育文化墙等举措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由选择健体伙伴,自己制定活动目标,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逐步实现了“阳光体育大课间 人人参与身心健”的课程目标。 每月一次的月赛和“校园吉尼斯”pk大赛,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台。在花样翻新的跳法中,跳出了健康,跳出了合作、跳出了自信、跳出了创新、跳出了成功、跳出了梦想。  这对小姐妹,她们是车轮跳项目的小权威,他们俩自学、自创了许多花样跳法,许多同学都是她们的徒弟呢。如今这里的学生,每人都能掌握八种以上的跳法。 为了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跳绳运动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跳绳技巧, 学校成功举办了“花样跳绳 舞动校园”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到了来自上海跃动跳绳联盟、香港花式跳绳会、比利时瑞茵跳绳会等亚洲和世界著名跳绳俱乐部的世界冠军,齐聚校园,现场表演了双摇、穿梭跳、车轮跳、交互跳等,用精彩纷呈的跳绳技艺打开了师生的视野。近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示范,让师生们充分领略到跳绳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坚持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中小被评为民族体育传统校,圆满承办了走进养成教育示范校活动和体育特色工作展示现场会,花样跳绳经验在全区小学推广。  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妇委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市农村小学校长研修班、各级领导和来宾多次到校观摩学生的特色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1年以来,学生代表参加了“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古老文明青春辉映——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中国毽球公开赛”、“中国体育博览会”和“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校长走进了北京体育广播电台的直播间。学校夺得了北京地区阳光体育奇奇运动会极速穿越项目亚军和北京市中小学跳绳比赛花样跳绳团体表演二等奖 ,六年级学生徐金跃在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得运动日记类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2011年8月20日,在北京鸟巢举办的第八届全民健身节活动中,学校110名学生摇动交叉于一点的110根单根16.8米长的跳绳,王卓心同学在中心点连续跳跃112次,刷新了一人跳最多根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顺义电视台、中国儿童报、北京社区报、当代教育报、法制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 小小跳绳,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演绎的是拼搏和进取。“阳光体育大课间”积淀了自主、健康、创新、向上的校园文化, 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推动了学校整体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今,校园内外,欢快的身影、灿烂的笑脸、阳光的心灵编织出一道道跳动的彩虹。

 

农村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示范县解说词:均衡教育在乳山

 

  乳山市地处黄海之滨,素有“金岭银滩”之美誉,现辖2个省级开发区、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601个行政村,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人口57.4万;全市有中小学48所,在校生48035人,教职工5036人。几年来,乳山市始终把均衡教育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幸福和谐新乳山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市教育呈现出均衡、优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创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
  [抓机制,促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乳山市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教育工作宣传会议、市级领导联系学校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督查考核,每年都根据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工作目标,细化分解,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0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99亿元,比07年增长14.6%;连年提高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09年,按农村初中生均710元、小学生均470元的标准,纳入了财政预算;健全完善助学体系,全免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及乘班车费,落实了高中学生政府助学金、职校学生国家助学金等制度,开展了“爱心献寒门”、“慈心助学”等活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均等地接受良好教育。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浓厚氛围,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优了环境,也凝聚了发展合力。
  [抓投入,促均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优化资源的配置,重点在于突破资金投入的瓶颈。近年来,针对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的实际,我们创新思路,多元投入,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
  ——[强化主角意识,畅通政府投入主渠道]。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市政府每年都拨付专款,重点用于农村学校的校舍及内部设施配套建设,累计投资3亿元,实施了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城区校舍改扩建工程、仪器设施配套工程、多媒体网络“班班通”工程、农村学校“食暖行”工程、城区学校“改厕”工程等,使中小学的校舍条件、设施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为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强化创新意识,融入市场抓投入]。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理念,抢抓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契机,通过挂牌出让撤并学校占地、盘活闲置校舍、校企联姻共建等举措,社会化融资近亿元,新建了畅园学校、海阳所镇中心学校,扩建改造农村中小学17处,拓出了一条多元融资办学的新路子,全面加快了农村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步伐。其经验多次被《人民教育》、新华社《教育参考》等媒体推介。
  ——[强化整合意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针对农村学校布局散、危房多、办学效益不高的实际,在全市达成了“规模催生效益,整合就是质量”的共识,采取“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统筹、同步,以调整促危改”的工作策略,将农村学校由03年初的130 处调减到目前的33处,提前实现了“小镇1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等镇1处初中、1处小学,大镇1处初中、2处小学”的规划目标,既消除了校舍危房,提高了规模办学效益,又整合了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收到了一举多得之效。到07年底,全市农村中小学全部创建为威海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
  ——[强化精品意识,提升环境育人品位]。围绕着建设“花园式”、“书香型”、人文校园,我们以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年”、“管理效益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坚持高品位、个性化,全面加大校园绿化、美化以及文化建设力度,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文体、科技活动,强化文化浸润,追求精细管理,使每所学校都成为区域内环境最美、管理最优、文明气息最浓的场所,全面提升了环境育人品位。
  [抓队伍,促均衡]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围绕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谐发展,突出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师德教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忌言忌行”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实施了以评选表彰“100名教坛明星、100名优秀教研组长、200名优秀班主任、1000名师德标兵”为主要内容的“1121”师德提升工程,开展了多元参与的社会评教活动,为教师的和谐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建立了以市级培训为引领、校级培训为主体、自育培训为根本的三级业务培训机制。每年外派干部、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取经学习,开阔思路;内请专家学者来乳讲学,为教育发展指路献策;分期分批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宣传培训,很好地发挥了专家、骨干的引领作用;抓实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校本培训,在全市开展了系列课达标、区域联谊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创办了学科网站,实现了网上备课、网上教研、资源共享,拓宽了培训渠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绿色平台。
  三是[强化民主管理]。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了教职工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知晓度、认同度的考核,通过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切实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了干群同心、合谋发展的和谐氛围。同时,在全市推行了干部、教师竞聘制改革,构建了“干部职位能上能下、教师职称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优化了干部结构,激发了队伍活力,为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加注了鲜活动力。
  [抓改革,促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对此,全市上下确立了“向改革要效益,靠创新挖潜力”的思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探索试行了“常规工作+自主创新工作”双轨并行的管理考核机制,变“全面抓、抓全面”的包揽式管理,为“抓大放小”的自主管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励学校主动发展、特色发展。推行了校际结对帮扶制度,组织每所城区学校结对帮扶2—3处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配套管理考核机制,通过“一帮一,一对红”,促推了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了互促共进,均衡发展。
  ——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小学重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初中主抓“学案导学”教学改革,高中强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研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与水平。立足教学实际,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和重点课题联合攻关活动。近三年,全市承担威海市级以上重点课题173个,立项小课题246个,开发校本课程20多类、1000多个,18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基地,3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12项获省级奖励,28项在地市以上推广,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实验区。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探索实施了行为上抓“小”求“实”,思想上抓“大”求“强”的德育工作新思路。以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善学的优良品质;以“理想·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超越自我、为自己、为社会负责担当的使命意识,通过“大”“小”兼顾,务实推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在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成长记录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学科能力多元化评价改革,每年对学生的语文外语基本能力、理化生实验技能、音体美技能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等进行市、校两级测评,成功地破解了学生学科能力难以量化考核的难题,促进了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行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依据学籍人数、办学水平,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预分到镇、校,转变办学理念,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联动、协调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秉乘着全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劲东风,围绕着抓管理,提效益,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突破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优化设施,上档管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质量,推动乳山教育在新的征程中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