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专题片解说词配音文稿

浏览人数:2

 农业产业化专题片之一:

  情系三农架金桥——文水县信用联社2009年“农信社支农惠农计划”实施纪实文/马红梅镜头画面:文水县自然风光、城区概貌、307国道车来车往,高楼耸立的楼房等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解说:巍巍吕梁山,挺立着不屈的脊梁,滔滔汾河水,流淌着不息的血脉。文水县西倚吕梁山,东临汾河水,有着女皇故里、英雄故乡的美称。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所辖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被寇以全省农业大县。从远古走来,踏着坚实的脚步,千年不息的文峪河、磁窑河无私地浇灌着60万亩耕地。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善良朴实的文水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时间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辉映寰宇,在气势磅礴的改革洪流中,各行各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经济发展陷入了重重困境:百业受阻,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工不得不打起包裹踏上返乡的归途……但是,在这里,在文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却依然可以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不禁要问,这里的百姓何以能够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经济挑战?是谁为新农村的建设撑起了一方保护伞?又是谁给农民朋友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镜头:文水县信用联社办公大楼。醒目的信用联社名称。
  解说: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它——文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支农惠农计划的实施。
  推出字幕:情系三农架金桥——文水县信用联社2009年“农信社支农惠农计划”实施纪实镜头:信用社各办公区,楼道、陈设,工作人员秩序井然地工作,营业大厅,农户存款、取款的场面。
  解说:这就是文水县农村信用联社,现有在岗员工322名,所辖18个农村信用社,1个营业部、1个分社,11个储蓄所,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正是它,在农民兄弟自主创业遇到困难时伸出了一双双援助之手,为他们走向致富路架设了一座座金桥,难怪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作“农民自己的银行”。
  谁说不是呢? “三农”问题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个传统课题,也是在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议题,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中的最核心力量,文水县信用社自成立以来,本着“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奉行“同生共赢”的经营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联社“支农惠农计划”实施的主要精神,倾心服务三农。积极开通信贷支农的“绿色通道”,以实现政府满意、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受益、农村信用社壮大的“同赢、同益、同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信贷支农、惠民的春风吹遍了文峪河畔,至今已有50000余户农民受益。文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时刻,县信用联社处处体现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成为发展文水农村经济的一张重要王牌。
  [镜头:县联社领导开会、研究、布署工作,向县政府汇报、协商。
  解说:今年,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战略部署,省政府也提出了“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 围绕该项计划,县联社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
  推出字幕:一、高度重视,多方联动,完善机构。
  镜头:电脑打印《文水县2009年“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实施方案》,《方案》特写镜头。
  解说:他们走田间,到地头,访农户,问农情,广泛深入地调研,并主动向县政府汇报情况,协商策略,于2009年4月9日,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文水县2009年“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实施方案》。
  镜头:与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签定创业、就业等协议书场景;协议书特写。
  解说:为了确保该计划落到实处,县联社还与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签定了支持农村青年、农民工、巾帼妇女、农村大学生等创业、就业合作协议书。二是明确各乡镇为辖内实施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内的创建、落实工作。三是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支农惠民计划领导组,以月定期汇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并以考核通报。四是县联社建立专项逐月统计报告制度,各乡镇、各信用社指定专人负责对实施支农惠民计划情况进行统计报表和书面报告。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农村信用社开展支农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推出字幕: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特色带动解说: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特色带动是信用联社实施支农惠民计划的第二项措施。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围绕土地做文章,经营特色种植,收到很好的效益摸索出了一条致富门路,但是,有些农民苦于手中无钱,无法实现经营特色种植、养殖的愿望。。县联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导各乡镇所辖18个营业所优先给各村特色种植户、养殖户提供小额贷款,予以一定资金的投入,扶持农民从土地上受益,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要效益。实验证明,正是信用社小额贷款为农民特色经济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圆了他们致富的梦想!
  镜头:南安镇梨园。
  解说:南安镇是我县梨果生产大镇,有近二十年的梨种植历史,围绕梨果的发展,南安镇信用社想方设法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该镇共种植梨树15万亩,涉及梨农12500余户;镜头:西城村、宜儿村葡萄种植区。
  解说:这是西城乡西城村,这一排排、一片片整齐的园林正是该村的葡萄园,你看,这些葡萄种植户正忙着给葡萄修剪枝条,翠绿的叶子绕满虯劲的枝藤,谁说这不是丰收的好兆头呢!如今,在支农惠民的政策支持下,西城村和宜儿村已有1200余农户种植优质葡萄,种植面积达3800亩。
  镜头:南武渡村、上贤村、北武渡村田间种植的各种蔬菜远景、特写解说:我县上贤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规模极大的蔬菜种植、批发基地,吸引了周围村庄、邻县的蔬菜经营户慕名而来。但由于菜农投资资金匮乏,蔬菜流通范围小,蔬菜品种得不到更新,很难产生品牌效应,影响了销售市场的开发。县联社所辖孝义信用社通过市场调查,运用小额贷款扶持鼓励菜农更新蔬菜品种,并设立了专项贷款,支持流通领域的运输、管理。截止目前,已有1200户农民种植豆角、西红柿、优质长山药等无公害绿色蔬菜。瞧,这一串串饱满的豆角,一个个红似灯笼的西红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诱人。
  镜头:下曲镇青高村绿色蔬菜大棚。
  解说:这一片片整齐的蔬菜大棚可不是上贤村的蔬菜基地,而是下曲镇青高村新近发展起来的特色种植业。该村300多户农民在下曲信用社的支持下兴建了10个绿色蔬菜大棚,小拱棚60亩。
  镜头:胡兰镇牛、羊、鸡养殖。牛群、羊群吃草料、农户喂牛、羊鸡的特写境头,配牛、羊、鸡的现场音。
  解说:嘿!看这牛吃得多带劲!看这羊叫得多欢畅!就连这鸡,也趾高气昂地不甘示弱。喂,鸡大人您可千万别骄傲,要悠着点儿啊!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规模可不是随处都能见到的,只有在胡兰镇才能一览这壮观的场面。我县胡兰镇的大多数农户以发展养殖牛、羊、鸡为主,在刘胡兰、南庄、下曲等信用社的支持下,养殖户已达8000余户,养牛达到5万头、养鸡530万只、养猪8万余头。
  镜头:下曲镇农民装运粮油。
  解说:这是下曲镇的粮油经营户正在装卡车上装运粮油,运往外地。下曲镇已经有500余户的农民专业从事粮油销售。
  镜头:凤城镇从事运输业的运输户车辆奔驰在大路上;解说:路上正在奔驰的这一辆辆卡车,可不是什么运输公司的运输队,它正是城关一社、二社及风城社支持的农民运输户的“私家车”,现在,由1800余户农民组成的专业从事运输户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镜头:武陵村农民铆焊、白铁皮加工场景。
  解说:寻着叮叮当当的响声,我们看到的是武陵村农民从事的个体铆焊及白铁皮加工业,他们同样是在得到开栅信用社的大力扶持后发展起来的。
  随着镜头的切换,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一村又一村,那一幕幕农民致富齐奔小康的场景,那一个个上扬的数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欣喜,还有振奋!
  其实,信用联社扶持的不仅仅是这些农民种植户、养殖户,他们还重点支持辖区内的630个企业的生产发展和规模扩张。其中:支持列入“十一五”规划和“两区”开发等重点项目,优先扶持能实现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带动种养业发展的企业或给当地农户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企业,重点进行金融服务,利用资金、技术、人员、网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存款、贷款、结算、代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农牧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推出字幕:三、创新品牌,工程促进,助农增收。
  镜头:贤塔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厂址。车间工人工作场景;食品包装车间场景。
  解说:创新品牌,工程促进,助农增收,是信用社实施支农惠农计划的又一项大举措。在这项举措中,他们实施了五个工程:一是基地建设工程。
  推出字幕:五个工程之一——基地建设工程解说:在这个工程中,重点支持2个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园区)和200户规模经营户。南武渡村、上贤村等地盛产长山药。过去,面对堆积如山的长山药,该地农户却是愁容满面。为什么?没有销路。卖山药着实成了农户的一大难题。县联社了解这一情况后,将长山药、特色蔬菜和玉米种植、转化、加工及养殖列入了重点扶持项目。贤塔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加工新基地,如果将该公司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将长山药就地转化加工,以长山药系列产品作为主导产品,岂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何愁山药找不到“婆家”!县联社当机立断:为了把长山药“嫁出去”,这个“媒人”当定了!他们先后支持该公司贷款1600多万元,帮助其升级和改进了工艺,如今,该公司年可转化长山药98000吨,直接带动19600农户户均增收10000元。困挠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不信?那咱们听听受益的农民是怎么说的。
  镜头:同期采访农户。
  解说:其实,无需用再多的语言,那满是笑容的脸上已经告诉了我们他内心的喜悦。
  像贤塔食品工业集团这样的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有一定科技含量、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和农户正是联社重点扶持的对象。
  镜头:大象禽业有限公司。
  推出字幕:五项工程之二——龙头带动工程解说:县信用联社实施的第二工程是“龙头带动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重点支持了14个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地处刘胡兰镇大象村的大象禽业有限公司是重点龙头工程之一。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吕梁市、大同市等地设有30余处生产基地,是山西省内最大的集种禽繁育、种猪繁育、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加工、分级洁蛋生产于一体的畜牧企业。为了更多地解决农民种养殖业生产后顾之忧,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让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促进文水经济的发展。县联社先后为该公司贷款6300多万元,帮助其扩充基地、产品升级和改善设备。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直接带动了肉鸡养殖、蛋鸡养殖户等共计79190户。带动相关产业运输户近1000余户。直接安排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农户及公司员工人均增收10000元和13000元。从支持大象禽业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县联社凭借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功了走出了一条支农、惠农、富农的新路子。
  推出字幕:五项工程之三——三社联动工程。
  解说:三社联动工程是指县联社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产品有销路、经营效益良好、带动农户较多,示范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管理规范、运作正常、盈利状况良好、拥有畅通的购进渠道及稳定的销售市场的供销社之间和合作。采取先评级、后授信、再贷款的方法进行扶持,实现“帮生帮长帮规范”的目的,积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社、流通企业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收储收贷收息、调查评级等工作,形成“助存助贷管理”的局面,最终实现使各项生产要素形成合力、互为联动的目的。
  镜头:采访龙泉东顺原种猪合作社杜世照。
  记者:你好,请您介绍一下你们的种猪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好吗?
  杜世照:这个合作社是由我牵头搞起来的,现在已经有80余户养殖户入了股,生猪放养规模已达到2000多头。原先,合作社遇到种猪发病,需要买药买针剂的时候,资金周转困难,人家信用社就会主动上门送贷。现在,我们每年春天贷款买种猪买饲料,等生猪出售后及时还贷。
  信用社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解说:杜世照的话没错,年年贷款,年年盈利!信用社就是农民的“及时雨”,小额贷款就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推出字幕:五项工程之四——农村青年等创业工程。
  镜头:车站,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奔波各招聘处找工作镜头,各种贷款文件特写。
  解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许多大学生就业成了难题。结合我县的实际,县信用联社对传统支农拳头产品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支农工作的需求,开发了“支持青年创业贷款”、“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贷款”和“农村助学贷款”等支农新品牌。并制定相关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将利率优惠和贷款优先落到实处。
  镜头:开栅镇文倚村王果叶在她的养猪场。
  解说:这位妇女叫王果叶,曾经当过医生的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猪打起了交道,成为“指挥”着这300多头猪的“猪司令”。要不是信用社先后支持她贷款33万元,她哪会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啊!
  由于她的致富,带动了文倚村30多位家庭妇女也走上了养猪之路。在信用社330余万元贷款的支持下,该村妇女共养猪1250头,成为了当地典型的“妇女经济”、“家庭经济”。昔日“围着锅台转”,今天“围着猪圈转”。是信用社的支持给了这些青年妇女展示自主创业本领的平台。
  推出字幕:五项工程之五——农村信用工程。
  镜头:示范村、镇、企业共同体荣誉证书等特写。
  解说:县联社按照《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推进评定信用户、信用村(镇)工作指导意见》,在巩固原有信用村的基础上,提升创建了15个示范信用村,推动信用工程建设,推进乡风文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建了示范信用市场2个;创建示范信用企业共同体1个。这些示范信用村、镇、企业共同体的创建有力地推进了全县信用建设的进程。
  截止5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2亿元,其中,发放基地建设专项贷款1917万元,龙头企业专项贷款11479万元,“三社联动”贷款265万元,农村青年等创业贷款1456万元,支持233人,创建信用市场2个,信用村15个,评定信用农户4013户。
  推出字幕:四、送贷下乡,营造氛围,整体推进。
  镜头:县社领导送贷下乡现场会、送贷进农户场景。
  解说:围绕全年实施的支农惠民计划,县信用社着重做好搞好信贷服务和送贷下乡工作。为了整体推进计划进程,县联社在宣传力度和营造氛围上做文章,把信贷服务送到了农户手中。
  镜头:联社全体班子成员、县政府陈保平副县长、团县委石新杰书记、县妇联侯海涛主席等在西韩村现场办贷和宣传支农惠民计划进村入户活动场景。
  解说:2009年4月24日这一天,省级文明村南安镇西韩村和西城乡新立村,到处是人头攒动,披红挂彩,锣鼓齐鸣,好一派喜庆的氛围。的确,对西韩村和新立村来说,这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联社全体班子成员和县政府陈保平副县长、团县委石新杰书记、县妇联侯海涛主席等领导来到这里举行现场办贷和宣传支农惠民计划进村入户活动。
  镜头:发放贷款场景。
  解说:南白、西城信用社信贷员当场对151户农户进行了授信,现场发放小额贷款、农村青年、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等贷款50多万元。现场发放支农惠民计划宣传单2800余份。
  镜头:农民收到贷款的喜悦表情特写。
  解说:秋实常思甘雨甜。老百姓心中对这惠民政策满怀感激之情。
  捧着这一张张贷款凭据,就如同捧着信用社支农惠民的一颗颗爱民的心!洋溢在农户脸上的是着幸福的喜悦,涌在心头的是对信用联社难以诉尽的感激!
  信用联社这种背包送贷、现场放贷服务方式的创新,赢得了“零距离”支农的好口碑。开展送贷上门、送贷下乡方式彻底改变了农村信用社以往那种“春放、秋收、冬不贷”的贷款方式,把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到了农家炕头,确确实实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县联社举办的这次一社一村现场办贷活动意在把支农惠民计划深入宣传到乡村的每个脚落,让农民真正了解这项计划,使他们真正明白,这项计划国家予以他们的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惠!
  镜头:电台宣传报道影像资料;县有线电视台的滚动播出。
  解说: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县联社邀请山西省电视台等媒体对一社一村现场办贷等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并于4月25日在山西新闻联播播出。县有线电视台也对该项活动于黄金时间滚动播出。
  镜头:全县候车点、高速公路悬挂、喷绘支农惠民计划宣传标语等镜头。
  解说:还有这随处可见的标语,那么醒目,却又那么温馨。
  镜头:县社领导开会学习科学发展的场景;联社领导到乡间地头了解情况、讲解政策的场景。农民在田间耕作、在企业劳动的场景。]解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文水县信用联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理事长赵维治一班人的团结拼搏下,全体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发动员工心往农村想,人往农村走,挨家逐户问需求、计发展。走进田间地头,体察农民的需求,帮助他们了解市场,走出了一条“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重点推进,全面提高”的新路子。截止今年5月底,全县各项存款净增35413万元,同比增9478万元,余额达到23562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8.9%;各项贷款净投放35864万元,余额达到15351万元,存货比例为66.4%;增资扩股余额6989万元;累计结收贷款利息329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25.4%;清收不良贷款367万元,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9.6个百分点。全县信用社实现利润总额392万元。
  无庸质疑,这一长串的数字,是经过信用联社一班人努力得来的,是他们付出心血与汗水的真切回报。
  这是一个跨越险滩意气风发的团队! 这是一个借助东风扬帆搏击的团队!
  这些各种各样的奖牌,这些琳琅满目的奖杯,无不凝结着县联社全体员工的汗水,无不蕴含着每一位信贷人的奉献!
  镜头:县信用联社理事长赵维治。
  记者:赵理事长,咱信用联社在实施支农惠民计划中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很好成果,对此,请您谈谈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赵:(略)
  解说:赵理事长朴实却坚定的话语,让我们对支农惠民计划的未来充满希望!支持三农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永恒不变的主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镜头:田间,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摆,微风过处,麦浪滚滚;南安产梨基地,梨花纷飞的梨园,鸟鸣啾啾,梨花特写。梨农们正在精心地为梨花授粉、剪枝;冷库里,农民们正在装梨,酥梨特写境头,成箱成箱的梨装运上车;大象禽业,成笼的鸡,搬运工忙碌地装货,运输车辆车来车往;上贤绿色蔬菜基地绿油油的菜地,运输蔬菜的农民笑逐颜开,车辆川流不息。
  解说:一株株梨树缀满了梨花,怒放的梨花映照着梨农的笑脸;一箱箱酥梨送上了车辆,那是梨农丰收的希望!
  借得东风轻启舟。农民朋友们正在借助这支农惠农的东风勇敢地博击于经济大潮中。奔驰的车辆载着农民对生活的希望出发了!
  谁能说,这里没有农村信用联社的一份功劳呢?
  吕梁山可以作证,汾河水可以见证:一个有着生命力、向心力、竞争力、免疫力和创新力的文水信合正在茁壮成长!
  让三农的欢声笑语永远回响在致富的阳光大道上,这,就将是文水县信合人永远不懈的追求!

 农业产业化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农业专题片解说词——品质农业在德州兴起

  男:在黄河下游,大运河畔,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她北依京、津,南邻济南,东望渤海,西接中原腹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就是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冀鲁边界重镇——山东省德州市。
  女:德州市辖1区2市8县和2个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4万人。广袤的土地,优越的区位,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勤劳、智慧、诚信的德州人民,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打造了“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和“中国中央空调城”三大城市品牌,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
  男: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居民4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德州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畜牧、水产、林果花卉7大主导产业,德州扒鸡、德州西瓜、德州金丝小枣驰名海内外,粮棉连年丰收,创造了棉花占全国十分之一和粮食总产每八年增加100万吨的奇迹。
  2008年实现了粮食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三个“全省第一”,全市小麦种植面积636万亩,总产287.5万吨;玉米种植面积557万亩,总产279万吨,夏秋两季亩产978.7公斤,人均占有过吨粮。2007年德州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2008年,植棉面积289.5万亩,总产531.9万担;蔬菜种植面积230万亩,总产700万吨,其中食用菌总产达到22万吨,位居全省首位;奶牛存栏8.12万头,生猪出栏468万头,肉牛出栏85万头,蛋禽存栏2700万只,肉禽出栏1.5亿只,肉、蛋、奶总产11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0.8万亩,总产量7.2万吨;果树面积70万亩,产量80万吨。
  德州农业为全省、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女:纵观农业发展态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之后,农产品品质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德州农业大市的地位虽然得以巩固,但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产品竞争力差的问题日益显现。
  女:面对农业大市、财政穷市,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德州的高层在思考,德州的人民在探索,德州的农业路在何方??
  推出题目——德州:品质农业在这里兴起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男:2008年12月3日,中共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同志在农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以品质农业推动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署名文章,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品质农业的意义、发展要素、以及根据德州市农业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条件,如何打造品质农业等问题。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发展品质农业,靠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德州现代农业的“品质”品牌,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德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女:品质农业就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品牌创建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为手段,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男:德州市品质农业发展主要涵盖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畜牧水产、林果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和提高品质、创建品牌、质量认证等方面,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系统工程。
  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德州发展品质农业优势明显。
  男:德州属半湿润气候,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大部分地方均能用上黄河水,70%的土地适宜井灌,非常适宜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林果、花卉生长,冬季大棚不需加温就可进行越冬蔬菜生产。市域内重度污染工业企业少,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等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
  女:德州区位优势突出。德州邻近京津,毗邻济南。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山东“一体两翼”布局,使她与京、津、济的联系更加紧密,那里的居民对农副产品品质要求高,消费量大,是我市最重要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南融北接、实施错位发展,既能够保障京津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又能够带动德州品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前景广阔。
  男:德州历史名产多。如:德州扒鸡、德州西瓜、乐陵小枣、德州驴、鲁西黄牛等,为我们打造名牌产品提供了基础条件。
  女:德州技术优势明显。广大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和传统技术。市县两级科技推广体系较为健全,各专业特色重点乡镇都配有蔬菜、林果、畜牧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储备。各级与农业科研及大专院校合作广泛,全国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率先在我市试验、示范、推广。
  男:大力发展品质农业, 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满足市场消费安全需求的必然趋势,是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农业产业基础的有效手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女:近年来,德州市在始终把小麦、玉米、棉花生产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突出位置的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科技支撑和产业引导等措施,培植并壮大了蔬菜、畜牧养殖、淡水渔业和林果花卉产业,使全市农林牧渔得以全面发展,优势区域和特色乡镇逐步形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粮棉高产创建效果显著。
  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实现粮食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在全省“三个第一”。
  这里是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点临邑县翟家乡十亩小麦攻关田, 2008年小麦亩产突破694.5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高出近200公斤;这里是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点临邑县翟家乡十亩玉米攻关田亩产1028.2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出一倍多;这里是夏津自主设置的棉花高产创建点,百亩平均皮棉136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出43公斤。
  在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下,全市粮棉单产呈现了小面积较大突破,大面积提高的良好局面。
  2009年4月27日和5月6日,全国棉花高产创建启动会议和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暨高产创建现场会分别在我市召开,与会专家对我市高产创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如雨后春笋。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60处畜牧业示范区和12个万亩蔬菜业示范区建设迅速启动。
  平原县按照发展安全农业和品牌农业的要求,重点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64个农产品品牌,实行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宁津县以柴胡店等东部乡镇为主,建成了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齐河县按照“龙头带基地、标准出精品、绿色创名牌”的思路发展品质农业,“康瑞”牌金针菇挤身北京市场,120件农业品牌让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元。
  武城李家户有机蘑菇、陵县陵城镇西葫、德州扒鸡二屯养殖基地、临邑临盘鱼鸭混养基地等,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水产标准化养殖异军突起。
  实施“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建设了3个部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 2个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发展了鲫鱼、南美白对虾、河蟹、罗非鱼等优质水产品。
  (四)林果花卉产业功能不断提高。
  建设了乐陵朱集10万亩金丝小枣、夏津苏留庄3万亩小杂果、庆云常家2万亩红星苹果、陵县徽王玫瑰香葡萄基地、宁津大曹花卉苗木等8个林果花卉基地。
  德城区突出城郊特点,260亩优质椹梅生态观光园与万亩桃园构建出城郊型农业框架。庆云、乐陵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五)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小麦“良星66”、玉米“良星8号”、“德夏白16号”、金丝小枣“新育四号”等 “德字号”农业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
  以色列西红柿、法国西葫芦、南美白对虾、波尔山羊等一批国外优质种养品种在这里成功推广。
  全市农业研发科技课题100多项,有6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省、市鉴定。
  优质小麦产业化生产、配方施肥、抗虫棉新品种引进、粮棉菜间作、林菌间作技术、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引进种植、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金丝小枣良种推广等成果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亿多元。
  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等12项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农村人才,为品质农业发展积蓄了力量。
  (六)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初步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5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9家、市级170家。涌现出了以发达、永乐、华农、巨嘴鸟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产业,以华茂、福源为代表的玉米加工产业,以禹王、谷神为代表的大豆蛋白加工产业,以环宇、龙力为代表的功能糖产业,以飞达、英潮、瑞丰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产业,以中澳、扒鸡为代表的禽类加工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骨架、以农产品综合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为网络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中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已达120多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大市场已有30多处。全市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6处,在全省名列前茅。
  乐陵杨安镇调料市场、红枣市场、宁津东崔蔬菜市场、武城棉花市场、尚庄辣椒市场、平原王杲铺蔬菜市场等已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龙头。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3108个,覆盖农、林、牧、渔四大产业,涉及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标准化生产、产后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共带动农户22.5万户,参加农户年增收近千元。
  (七)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我市坚持把质量认证和品牌经营作为推进品质农业发展的重点来抓,标准化基地建设、“三品”认证管理全面推进。推广国家、行业标准130多项,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制定了以瓜菜、果品、畜禽产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60多项。全市大宗农产品和绝大多数“菜篮子”产品生产实现了有标可依,基本形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并逐步与省标、行标、国标、国际标准接轨。
  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产品品牌,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和中国著名(驰名)商标92个,有3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三品”认证面积160万亩,带动基地410万亩。
  面粉品牌如“巨嘴鸟”、“发达”、“腾永乐”、“鲁德”、“德瑞康”等;畜产品如“中澳肉鸭”、“鲁西肉牛”和引进的“双汇”、“金锣”、“光明”、“雨润”、“六和”等;水产品如“惠德罗非鱼”、“豆腐窝黄河鲤鱼”等;瓜菜如“德州西瓜”、“庆云香菜”等;林果业如“乐陵小枣”、“汇源”等,成为德州品质农业发展的标志。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六年出台1号文件,支持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三农”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政策的扶持为品质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德州市的品质农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德州发展品质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推动全市品质农业建设不断跃上新水平,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任务目标是:重点培育小麦、玉米、棉花、瓜、菜、食用菌、肉、蛋、奶、水产品、果品、花卉12个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特色明显、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到2013年,形成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乡镇,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或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采访领导人1: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农业生产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标准化基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增认证“三品”500个,认证覆盖率达到80%以上,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0%以上的原料来源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
  采访领导人2:采取的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农产品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文章。要统筹处理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关系,既要保证农产品总量不断增长,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又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提高品质,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要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强化产品质量检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产业化经营的文章。要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要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广辟国内外两个市场,特别是开拓京、津、济市场。通过创建品牌、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增加花色等措施,进一步适应京、津、济对蔬菜和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利用农交会等形式,搞好产销衔接,促进产销两旺。三是增加品质农业投入的文章。市、县财政要列出专项资金,对创建的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园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检测、创建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出口国产品质量认证等,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给予鼓励。各类项目资金要向品质农业捆绑,支持品质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品质农业,功在当代,利及未来,光荣艰巨,任重道远。让我们齐心努力,共同推动全市品质农业向纵深发展,使德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农产品更加量多质优,人民更加富裕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