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上)

浏览人数:3

基层党建专题片之一:党旗飘飘---阳江五年党建回眸电视

  党旗飘飘阳江五年党建回眸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上集【序】岁月无痕,这5年,在鲜红的党旗下,漠阳江10万党员树起一座座难以磨灭的丰碑。丰碑立,英模辈出。
  岁月如洗,这5年,在鲜红的党旗下,漠阳江10万党员经受了一次次涤荡灵魂的思想洗礼。浪淘尽,党心如金。
  岁月如歌,这5年,在鲜红的党旗下,漠阳江10万党员唱响的是一曲曲酣畅淋漓的时代长歌。长歌处,万山红遍,党旗飘飘。
  【特技推出片名】漠阳党旗红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党建工作主线,沿着这条脉络,2003年3月,广东省委审时度势,做出在全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战略决策。这一创新之举,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南粤大地,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认可。其后,省委又先后部署开展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这三项活动,既为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又成为广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阳江市委深知,这一系列重要党建工程,既是党心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既是发展工程,又是和谐工程。广大党员干部朝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用实际行动践行86年来始终不渝的信念。
  【出片花】【解说词】实施固本强基工程,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省委大胆创新,把固本强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每人都建立了固本强基工程联系点。200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率先垂范,确定平地村为他的实施固本强基工程联系点。这个消息传来,犹如一声春雷,激荡着平地村干部群众的心田。
  【转入德江书记第一次到平地村的镜头】【解说词】2003年10月26日,平地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张德江书记来到了平地村。他说,我走亲戚来啦!
  【现场声:张德江的录音资料镜头(第一次到平地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精髓)】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的文明进步,促进全体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平地村要通过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争取在三年内把村组织建设好,成为我省农村发展的示范村,使村的经济有大跨步发展,人的思想道德有显著提高。
  【解说词】什么是执政之基?它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在农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党的执政之基。强执政之基,就是要把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夯实。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主心骨就是千百万农村党员和村干部啊!
  平地村实际成为省委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一块试验田。5年中,德江书记先后六次走进平地村,每次都提出重点加强党支部核心作用的村级组织建设的要求。为完成德江书记的嘱托,平地村党支部选择了从民主建设上破题。
  【板凳会议现场声】“村民小组长郑广成:开始开会了,开会了!今晚在我们平地村要开那个群众大会,就是关于那个新村村地和住宅地分配的问题。怎么分得公平、公正、合理,请各位村民提出宝贵意见。”
  村民郑广齐:“将地平均分了算了。招标啦,价高者得。”
  村民郑辉旭:“你有钱就喊招标,我没钱怎么招标?”
  【解说词】这场小板凳上的争吵,看似平常,然而,新华社记者看到这一幕时却感到异常兴奋,他们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种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形式。2004年,新华社每日电讯以《中国农民,小板凳上体验民主》为题进行了报道。平地村的“板凳会议”由此传遍全国。
  【转入采访村民郑家平的画面】“板凳会议”让我们感到了“主人翁”感觉,我们在“板凳会议”上有什么都可以说,村里的事就像我们的家事一样,有商有量,群众说了算。
  【采访阳东县委书记莫定伟】“板凳会议实际就是村民会议,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村干部直接接触群众、了解民情、了解民意,为村委会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重要依据。”
  【解说词】平地村党支部没有停留“变法”的步伐,他们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
  【采访平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道宏】“我们确实有一个村民评议党员的制度,村民以不记名的方式对党员打分。”
  老党员郑龙华:“这一招很厉害,这一评就使我们党员在工作中责任心更加强。”
  平地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郑章舍:“我们村两委班子议事会每周都有。把所有事情集中起来,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想办法,分工协作解决问题。”
  【解说词】机制的健全与创新,带来了一个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党支部。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画面:蓝天下,大朗垌农业示范基地草莓丰收的喜人景象,德江书记在这里视察】张德江书记:“种草莓一亩能卖多少钱?”工人:“大约两万块。”德江书记:“这个效益还蛮高的!”
  【转入画面:平地新村、村场、工厂、学校等镜头】【解说词】固本强基平地绘新图。平地变了,一条贫穷落后的村变成了如今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2000元跃升至现在的38万元。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他们的新房、笑脸,我们读出了幸福、安康、和谐的新内容。平地村的实践得到了省委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等称号。
  德江书记对平地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1月30日,在第六次走进平地时,他对平地村党支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转入张德江第六次进入平地村视察的画面、会议现场声音】我赠送你们三句话:一、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经济强村;二、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和谐新村;三、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建设固本强基示范村。
  在德江书记的率先垂范下,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
  【画面:市领导到挂点村,陈小川书记的镜头时间用长点】2005年8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川刚到任不久就挂点阳春市合水镇高河村,并数次走进高河村,指导村两委班子建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整修水利。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少春挂点阳东县塘坪镇乐郊村,市委副书记黄强挂点阳东县雅韶镇雅韶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丘志勇挂点阳东县合山镇东刘村………走百家门,嘘百家暖,问百家情,人们看到的是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据统计,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共建立起286个联系点,形成了党委负总责,书记亲自抓,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和完善了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格局。
  【出片花】【转入鸡乸朗村画面】【解说词】鸡乸朗,阳西县织篢镇谷围村委会的一条自然村,名字古怪,却是一条让人不敢小看的农村。
  【在美丽的村道前采访谷围村委会主任卓创耀】“我们村过去不是这样的,到处污水横流,群众生活贫困,现在变了,主要是渔业生产发展了。”
  【采访村民】“我们村渔业生产之所以能发展,是因为我们村有家渔业公司。我们都是公司船队的股东。我们每家都拥有一条渔船。”
  【解说词】村民几乎全部是公司的股东,一条村就是一家公司,一条村就是一家企业。这就是鸡乸朗村第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公司的老板是村里的三兄弟。就是这三兄弟, 10多年间,不断发动村民合股买船,或借钱给村民买船,再通过公司统一出海打鱼、统一提供后勤补给和统一销售等形式,打造出一家拥有180多艘现代化渔船、全国最广的海产品销售网络、上下游产业一条龙的集团公司。
  新农村建设是个综合系统的工程。生产发展了,还要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05年,公司中的老二林织高票当选谷围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鸡乸朗村创造第二个与众不同。
  【采访谷围村党支部书记林织】我们村建公园、花圃、老人娱乐场所、村中道路,都由公司股东的分红中抽出部分来建设;建立渔协会也是因为还有很多其他村委会的渔船,有很多有关船上的事也找我们,我想,这个事应该有一个什么协会去管更好,更名正言顺。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管理格局,村委会、村民小组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公司支持村中的社会公益事务;渔协会管理如船队中的安全管理、销售贸易等,更有利于现在的渔业发展需要。
  【采访阳西县委副书记黄洪轩】我们把鸡乸朗的这种管理模式总结为:“村两委+公司+渔协会”。通过这种模式,鸡乸朗村已经实现了村中所有事务的社会化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十分需要这种创新。
  【解说词】用社会化管理达到公司利益和村集体利益、村民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其最大好处是让村民得以共同致富。由此,在这条自然村里,我们看到了第三个与众不同:村里没有一户贫困户,人人生活有保障,这条村的渔业捕捞船队,遍布全国四大渔场,他们的渔产品,远销欧美和日本,成为全省最富的渔村。
  【转入画面:阳春市永宁镇棠梨村民主理财之夜现场】理财小组成员提问。
  村委会成员回答。
  【解说词】这个被阳春市永宁镇棠梨村的村民称之为“民主理财之夜”的夜晚是和谐的,清风拂来,人们渐渐散去,很快又将回复山村的宁静和安详。对这份宁静和安详。村两委的班子成员感受最深。
  【转入采访村委会书记的画面】过去我们实行的是财务不公开的方式,村民不理解以为村干部捞了多少好处。开会时甚至打村干部。现在,我们和驻村的省委政研室的干部一起想了这个法子。如今好了,以前不理解的理解了,不支持的支持了,人心齐了,事情就好办了。
  【采访永宁镇党委李书记】介绍实施民主理财之夜的情况。
  【解说词】由“一支笔”签字理财变为“多笔会签”,实际上体现的是群众当家作主。
  以群众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进行了许多新的创造。这些创造,有些甚至是对自我进行变法,但他们依旧勇于创新。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只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发展的一切为了人民来创新,才有阳江发展的新篇章。
  【出片花】2004年底,阳江市委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在漠阳大地开展了一场“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
  【特技:市委文件画红线伴】为把驻村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发出文件规定:阳江驻村要做到“三个最”:选最优秀的后备干部,派驻到最艰苦的地方,做老百姓最满意的事情。
  【驻村干部下乡的画面】由此,一批批共产人以高昂的热情,背着行囊,从机关融入基层,从干部融入群众,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用一颗颗真诚的心,播撒党的种子,传递党的声音,带去党的温暖,送去美好的希望,用实践叙写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转入冯文集驻点村的画面】【解说词】这是阳西县塘口镇最穷的村——平西村。驻村的阳西县卫生局干部冯文集是从镇里下车,再徒步走6公里崎岖蜿蜒、尘烟滚滚的山路来到这里的。他也是全市最早到驻村点的干部之一,然而,这个最早,却成为他对妻子一生的负疚。
  【采访冯文集】“接到局领导驻村的通知,正是我结婚的第三天,妻子刚刚订了 ‘双飞北京七天游’蜜月之旅的机票。妻子是护士,我们平时工作都忙,有时一个星期聚不了1天,好不容易有个婚假,她欢天喜地地把机票递到我面前时,我告诉她,我今天要去驻村,去1年。她马上哭了。她一直就想到北京看看,我对不起她。”
  【解说词】冯文集的新婚蜜月是这样过的,生活用水要到村中学校去挑;村里没菜卖,多数情况下只能以方便面充饥……更难受的,是对妻子的思念和挂怀。
  【画面:冯文集走村窜户和群众谈心调研,以及他的笔记】【解说词】但冯文集想得更多的是责任。对生活条件的艰难,他没有放在心上,通过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反而让他心里沉甸甸的,在《民情日记》上,他这样记录着农民的疾苦:“每当看到78岁的孤寡老人王陈旺湿漉漉的床,穿着破旧单薄的衣裳在寒风中颤抖的身影时;看到早年丧妻的王希稳顽疾缠身没钱医病,孩子过早辍学时;看到纯朴的村民饮用着不干净的河水,健康状况糟糕时,我的心在滴血,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谨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压力化作了动力。
  【转入冯文集带领群众挖井和清淤的画面】【解说词】得知村里因渠道多年失修和久不降雨,村里连喝水都将成为问题的时候,冯文集马上多方筹资解决“用水难”。为节省打深水井的费用,冯文集带领工作组、村干部和一些志愿群众上场帮忙,将挖泥、挑泥、驮水泥和扛水泥筒等重活承揽下来。到了晚上收工时,冯文集活脱脱的成了个泥人。两个星期后,人们看到,淤积沉寂多年的平西河又流出清澈的河水!人们不知如何感谢冯文集,只是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顿饭。
  【村民打水的画面】【采访彭垌村的卢秀兰大婶】 “我嫁来平西三十几年,直到今天才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多亏了这样为民办实事的干部。”
  【转入全市驻村亮点市农业局驻点村支持建设的项目】市农业局驻村干部针对阳春市圭岗镇高垌村气候土质宜种柑桔的特点,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9万元,帮助村委会办起了50亩马水桔果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50亩马水桔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达3.5万元,明年可达5.5万元。
  【转入驻村干部开展咨询活动、修渠清淤等镜头】【解说词】三年来,我市前后三批共5553多名驻村干部,积极当好调研员、宣传员、监督员、调解员、服务员,全身心融入到农村工作中,为努力解决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至目前止,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万多件,全市有61个驻点村集体经济超过3万元。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好评。人们说,这是历年来最好的工作队,党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党旗飘飘阳江五年党建回眸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下集【序】生机是因为泉流不衰,生机是因为扎根大地,生机是因为开花结果,生机是因为春来发新枝。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86年来,我们党能够始终紧跟时代脉搏,是因为我们的泉流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大地是人民,我们的花和果总是奉献给人民,我们发展的春天总是接踵而至,我们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我们的行动总是勇于创新。
  【出片花】【转入我市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画面】我市民营经济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八成。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扎实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市固本强基工程的生动实践。
  【讲述宝马利的故事】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是江城区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汽车空调和车铝质散热器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是我市最早成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之一。2000年12月,党支部成立时,在公司内部曾引发疑问: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会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其实,这种担心,并非宝马利一家独有。
  【采访宝马利公司总经理陈基镛】“如果没有好的政策,就不可能有企业今天的腾飞,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企业建立党组织不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生产办发展吗?”
  【采访宝马利党支部党员冯远新】“没成立党支部前,心里觉得没归属感,成立党支部后,像忽然找到了家。有了一份责任感。虽然党员不增加1分钱工资,但是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就是要干给别人看,党员就是不一样。”
  【转入公司党员大会的画面、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的画面】【解说词】是的,找到了家,就要担起对家的一份责任。宝马利公司党支部向公司全体党员发出这样的号召:政治思想上做核心领导,生产经营上是战斗堡垒,工作生活中当先锋模范。而充当科技骨干的党员们则这样说: “支部建在科研开发上,党员战斗在科技应用上”,由冯远新、邹兆生等党员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废寝忘食搞攻关开发,开发出的集流管过冷型平行流冷凝器不仅通过国家鉴定,还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型专利证书。
  党员为脊梁,使宝马利成为国内铝热交换器开发速度最快、规格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而这些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创新都凝聚了不少党员们的心血。
  【转入宝马利公司新产品、荣誉证书等画面】【解说词】党员所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所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宝马利副总经理江春燕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真实意义。在党支部成立第二年,江春燕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成为阳江市第一位光荣入党的非公经济组织业主。今年,又当选为省党代会代表,光荣地参加了省第十次党代会。
  【转入我市民营企业代表的(十八子、纳谷、银鹰等)画面】【解说词】宝马利及其他民营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一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建设,不仅是固本强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5年来,我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目前全市从业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员的占99.6%,100人以上有党组织的占93.8%。不仅“两新”组织,农村、街道设区、学校等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都在不断创新、不断推进。人们在党建发展的步伐中看到了和体验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真谛。
  【片花】“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名句让人感动,是因为人们从中读出一种无私的情怀,一种滚烫的感情,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86年来,我们党能够通过历史考验,能够通过人民的选择,正是对人民的始终怀有这种滚烫的感情,始终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05年初,中央号召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产党员最朴素的信仰化为阳江10万党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漠阳大地,党旗飘飘,优秀党员,星河灿烂。
  【转入画面:红光村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万亩蚝田】【解说词】红光村又名红木山村,南海边上的这条渔村因村前一望无际的红树林而得名,又因盛产红光蚝而闻名。然而,这么一条美丽富饶的农村,5年前,却是一条令人闻之色变的恶霸村。
  【画面:公安干警夜袭红光村】【解说词】200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1200名公安干警扑进红光村抓捕了一批村中恶霸和毒贩。6个人的村班子,也被检察机关揪出3名“硕鼠”。时任阳江市委主要领导得悉后拍案而起:“这条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到哪里去了?”
  【镜头:谢爱珠特写】【解说词】41岁的谢爱珠临危受命。然而,这对她而言,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采访谢爱珠】“镇上要我出任村党支书时,我开始不敢答应。几个亲戚反复劝了几次。我当时有几个考虑:我家里养了蚝,当了村干部,就要放弃家里的工作;我又是一个女的,村里又是那样的情况,怕工作难开展。但儿子暑假回来碰到了一件事,他在镇车站下车后,想请一辆摩托车搭回家,人家一听是红木山人,说你就是给两倍的车钱我也不搭你。儿子回来问我:红木山怎么了?这件事让我下了决心,我不能让儿子背着红木山的恶名,我要让红木山人抬起头来!”
  【解说词】这是一个母亲的选择,又是一个党员的选择。谢爱珠上任后,她和她的班子发出这样的誓言:“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了群众。做的最后一件事,还是为了群众。”这是一个最基层党组织的誓言,又道出一个最纯朴的真理:要固本强基,就必须为民办事,把根扎在群众的心中。
  【画面:谢爱珠和班子修水利及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的镜头】谢爱珠没有食言,她和她的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民修建祖祖辈辈渴盼多年的自来水工程。他们带上干粮、锄头,顶着烈日,整整干了15天。群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班子,看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看到的新班子。他们被感动了,也自带工具跟着一起干,有的还把水送到村干部的手中。两个月后,清清甜甜的自来水流到了红光村的每家每户,一个老人流着泪对谢爱珠说:“谢谢你!”这一刻,谢爱珠同样热泪盈眶。
  【画面:万亩海上蚝田,谢爱珠和她的班子成员站在船头向前凝视】红光村党支部在谢爱珠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廉洁自律,谋富民之策,勤利民之事,红光最终由乱到治。集体经济由原来帐户上的52元变为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5800元。村里再也没有抢劫、斗殴、贩毒的现象,成为无封建迷信、无赌博、无上访、无案件的文明村。谢爱珠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她让她的儿子抬起头来,她让红木山人捡拾起作为一个红木山人的自豪。更重要的是,红光村党支部重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人们不会忘记,有一群共产党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地带领他们向前进。
  【画面:山路弯弯,走在山路上高高矮矮的一群上学的孩子】【解说词】巍巍青山,弯弯山路。在阳西腹地塘口镇平北村的孩子们,18年来,都由一个人领着,走进平北小学,走出佛子岭山,走向知识的殿堂,走向人生的新路。
  他叫张举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没有什么伟大的事迹,然而,他曾经孤身18年,在山区腹地守住一个教学阵地,守住了一个山区的希望。
  【画面:张举端在教学,孩子们的眼睛,教室里书声琅琅】【采访平北中学校长】以前,在平北村设了一个分教点,张举端还是一个小伙子就被派到那里,现在都40了。他对孩子真是用心,山里雨水一来,他怕孩子出事,就在半路上等孩子,再一个个背孩子过沟过河。18年来,从未间断。也从来没请过一天假。他带的孩子,没缺过一堂课。
  【解说词】谁能想到,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山里的明天,张举端付出的是什么。有一次,他的孩子常常觉得腹痛,上课时痛得抱着肚子蹲在地上。最后实在痛得不行了,张举端把学生交给妻子,把孩子带到广州,医生一看,摇摇头说,你早来一个星期就好了。孩子走的时候,一直在张举端的手心上写着自己的名字,他仍然在想着回学校读书。最后,这个从来没向父亲要求过什么的孩子在父亲的怀抱里安静得走了。
  【采访村民】“为了村里的教育事业,他真是什么罪都遭过了。”
  【解说词】张举端的老父亲,由于鼻咽癌导致双目失明,家里人向他隐瞒了孙子已经不在的消息。他总是听不到孙子的声音,便常常问:怎么伢子上学还不回来。一个月后,一直为了让张举端能够安心教学,为他承担了全部农活的老父亲,在饱经辛劳困苦、病痛缠绕和思念孙儿的痛苦之后逝去,张举端数度哭晕过去。(停顿2秒)然而,7天过后,他又站在了讲台上。
  不是张举端没有孝心,不是张举端没有父子亲情,他是党洒在大山的一粒种子,是党放在大山里的一根蜡烛,他的爱更加深沉,他的奉献更加彻底。
  大爱无边,如山如海。
  【转入画面:一封信笺】【解说词】这是一封一个党员的遗书,轻轻的一张信笺,在2005年的春天,却如一阵千钧巨流,冲刷震撼着漠阳江10万党员的心。遗书写道:“敬爱的党支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在弥留之前,没有为庐山人民事业出点力,很遗恨(憾),现缴交最后一次党费,以表我对党的忠诚!中共党员:冯仕吾。”
  是的,这名来自阳东县大沟镇庐山村的普通党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用颤巍巍的手大写的正是两个字——忠诚!
  【采访冯仕吾的女儿】“为治好父亲的病,家里积蓄用尽,并四处举债。妈妈实在没办法了,想向政府申请救助资金,并写好了一份求助申请书。但父亲坚决反对,他说,不能增加组织的负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在临终前,他还鼓励我们要积极入团入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最后,他反复交代,要我们帮他交最后5块钱党费。”
  【画面:报告会上听众的泪眼】【解说词】眼泪,寄托的是我们的哀思。忠诚,才是告慰英灵的最好的仪式。我们的党,要成为强大的党,需要忠诚;我们的党,要真正为人民谋利益,需要忠诚;我们的党,要永远保持先进性,需要忠诚!
  【画面:“派比安”正面袭击阳江,狂风怒号,巨浪排空,群众被困的场面】【解说词】2006年8月,为期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刚刚结束,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派比安”正面袭击阳江,这场风暴带来的狂风暴雨、洪水巨浪恰恰成为检验阳江全市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考官。
  【画面:党员解救群众,干部背着老人小孩撤离灾区的情景。】【解说词】沧海横流,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本色。在风暴肆虐的时候,群众往安全的地方撤,党员却往危险的地方冲;哪个大堤摇摇欲坠,哪个大堤就站着党员护卫大堤的坚定身影;哪里有群众受困,哪里就有共产党人伸出援手。人们说:党员,无愧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与洪水风暴的这场较量,我们的党员向人民交上的无疑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这份答卷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吗?不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吗?不正是任何时候保持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行动吗?
  结尾【画面:中共阳江市委第五次党代会会场,陈小川作报告党的建设结语段】

基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党建专题片解说词:恩施州专题片

  党建专题片解说词:恩施州专题片在湖北省西南边陲,在群峰竞秀的武陵山腹地,坐落着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这里民族风情浓郁,物产丰富,风光奇绝,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和“世界硒都”的美誉。
  长期以来,上级领导部门和各级领导,十分关注恩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恩施州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时任中组部组织局局长的欧阳凇,中组部组织局副局长康伦成、省纪委书记、时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宋育英,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武清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现任宁夏自治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松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兆本、翟天山、周崇堂、陈绪群等领导先后深入恩施,对我州党建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调研和指导。
  在上级领导部门、各级领导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委组织部历届领导班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始终按照组织工作的长期规划和目标,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为全州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一章:立足基层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恩施州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州委专门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先后出台了《中共恩施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以及有关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近20个。
  在实践中,恩施州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坚持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和形势要求,确定不同时期的党建工作重点,从“建阵地、强组织、抓管理”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有主次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全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现了渐进式地整体推进。
  为了谋求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恩施州充分利用“三级联创”、“学推办”、“双建双带”等活动成果,充分利用向重点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建指导员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建强村级组织、建设文明新村的“两建”活动。
  在推进“两建”活动的过程中,全州组织部门以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健全村级配套组织、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完善村级规章制度、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和“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同时,引导农民向富裕、民主、文明迈进。
  恩施州的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半月谈》等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周边省、市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到2003年,全州还有950个行政村没有办公场所,“议事无场所、办公无地点、行为不规范、活动无计划”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恩施州决心用3年时间解决这950个村的办公场所问题,并将这项工作命名为“950工程”。
  州委州政府及时下发了“950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新建村办公楼不少于120平方米,原则上达到“四室一厅”。按照“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盘活闲置房产改造一批、协调部门资产利用一批”的建设思路,采取“六个一点”的资金落实办法,切实解决“950工程”建设的困难和问题。经公示核定,到2006上半年,全州已累计到位“950工程”资金3000多万元,全州“950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后,恩施州以“四有五化”为目标(字幕: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活动经常化、阵地规范化、决策科学化、管理法制化、村务公开化),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接待群众由原来的约时间约地点向坐班制转变,村级事务由原来的“包包账”、“糊涂账”向全面公开转变,村干部由“走读”向“住读”转变,村干部的职能作用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广大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也随之改善。
  恩施州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中组部、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高度关注,为推广恩施州的经验和做法,2005年9月,省委组织部在恩施召开了全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现场会。
  近几年来,恩施州以“950工程”为切入点,在基层党建中大力实施以“组织安家,党员安家”为主要内容的“双安工程”,开展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双找”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办公活动场所,帮助党员找到党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针对城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征地难、成本高、面积大等特点,恩施州采取社区资源共驻共建、共有共享的方式,解决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问题。目前,全州72%的城市社区有了自己独立产权的办公活动场所,其余的已按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要求,编制了建设规划。
  恩施州以健全和拓展社区党建网络为重点,采取属地为主、条块结合、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办法,依托“改制企业党员进社区”和“双找”活动,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恩施市小渡船街道、舞阳大街社区和建始县广润社区,被命名为“全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恩施州按照“双联双管”制度,对流动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实行双向联系、双重管理,通过开展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采取发放公开信、张贴公告、建立联络服务站、上门走访、网上联系等方式,对全州6728名流动党员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
  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直接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机制创新。州委组织部将机关、社区与农村党支部共建机制列为重点创新工作,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党支部活动。通过社区党员和农村党员的互访、互帮、互学,实现了资源互补、党员互训、工作互动和同步推进。
  省委组织部把咸丰县确定为党代表直选工作试点县后,州、县两级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直接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为全州乃至全省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创造了经验。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推进,直接促进了全州三个文明建设,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和和谐恩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也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恩施州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建设成果,把学习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党性分析,办好事实事,坚持边学边议、边查边改,全州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征求意见阶段,全州开展了“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我为党旗添光彩、为工业兴州献一计”的专题大讨论,为全周工业理清了发展思路,完善了发展战略,确定了发展重点,形成了“全党抓发展,发展抓经济,经济抓工业”的工作格局。恩施州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了省委巡查组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洗礼,恩施州的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稳步上升。今年以来,恩施州农村经济开局良好,工业经济正在升温,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机场改扩建及水布垭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招商引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等工作成效明显。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第二章:责正风清好选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近几年来,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州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宏观管理,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恩施州以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为重点,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总体要求,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恩施州采用党校、行政院校、民族干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争取在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省内各大专院校以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坚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省直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基层挂职锻炼,坚持轮岗交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积极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为了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储备充足的人选。州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了后备干部信息库,改进和加强了选调生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截止2005年底,全州共选调了15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州乡镇基层工作,其中6人已经分别走上厅、处级领导岗位。
  为了坚持正确的用人思想和标准,州委确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四用四不用”的用人理念,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在广泛学习宣传《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州委及州委组织部坚守基本程序,严把关键环节。在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协商、讨论决定”等基本程序的同时,十分重视干部初始提名,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初始提名的有关实施方案和基本工作程序。
  “初始提名”的实施,不仅把“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扼杀在初始阶段,而且把提名上的失误控制在最小范围。近两年来,恩施州对一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作出了不予提名和不予任职的处理,全州提拔重用的108名副县级以上干部,民主推荐得票均位居前列。
  为把“集体讨论决定”落到实处,1999年以来,州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始终坚持票决制,对县市党政正职实行了州委全委会无记名表决投票制度。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州委组织部明确提出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的“三个一律”,即:本地本部门没有职数的一律不得呈报,对超职数配备的要求一律不予同意,对超职数配备的方案一律予以否决。还先后对各县市编制、职数情况进行了清理,制定并实行了州直机关职数使用审核备案登记制度。
  制度建设是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根本。近几年来,恩施州先后出台了《2005—2008年恩施州深化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提出了公开公正的民主推荐、全面系统的考察评价、科学规范的干部任用、公正有序的竞争激励、切实有效的培养教育、严格的监督约束等“六大机制创新”。实现了全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为我州探索了一条既坚持党内民主和群众路线,又不同于传统方法的干部选任新路子。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恩施州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2004年,州委报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在州直机关拿出16个副县级领导干部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州内外共有550人参加竞争。党政机关内部竞争上岗实行了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为了切实加强对选人用人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州委和州委组织部认真贯彻《监督检查办法(试行)》,以严把领导干部“入口关”、强化上级监督和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三章:筑巢引凤聚贤才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州委、州政府及时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州”的战略。州委组织部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凝聚人才为目标,在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州委组织部通过人才工作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州人才队伍总量、素质、结构以及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等基本情况,对周边地区人才工作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研究。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全州13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人才调研,形成了服务“工业兴州”战略人才工作方案。为州委、州政府编制《恩施州“十一五”人才规划》、研究提出“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意见和为我州人才工作政策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恩施州在全省率先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降低学历、年龄“门槛”,制定优惠政策,抢抓国家和省对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援助的机遇,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
  州中心医院通过“胡萝卜工程”,以12万元的最高年薪,先后从北京、辽宁、山东以及军队和高校引进40多名教授、博士和硕士生。目前,该院综合实力已跻身湖北省市州级医院前五名,位于武陵山区同类医院前列。
  恩施州还把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引进人才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聘请顾问等形式广招贤才。
  采访同期声:近几年来,一批中科院院士、清华、武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导专家,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在八峰药化担任高层管理或技术骨干,还迎来了博士后工作站在我们公司的落户。
  人才引进为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劲动力,八峰药化公司现已成为全国氨基酸行业前四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恩施州在认真做好科技副职的管理和轮换工作同时,争取了国家部委和省直有关单位常年派人来我州挂职,中组部和团中央选派西部地区“博士服务团”来我州服务。
  长期以来,恩施州以盘活本地人才存量为重点,全方位们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抓人才的培养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恩施州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围绕党政人才培养,开办了县干班、乡干班、中青班、科干班、信访干部班、妇女干部班等各类培训班。围绕“工业兴州”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依托“阳光工程”计划和农函大、农广校、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各类培训基地,大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乡土人才和技能人才。
  仅今年上半年,恩施州在州委党校的8个班次共培训400人;培训民营企业主50多人次;“阳光工程”计划培训农民工1万余人;各类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乡土人才、技能人才达3千多人;全州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近万人。
  恩施州还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训、锻炼。
  恩施州一直坚持选送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从州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乡镇或民营企业挂职锻炼;部分县市还组织乡镇和市直领导干部到香港等地培训考察,到华农大、武汉市农业学校举办农技干部专业知识更新培训班。
  2005年11月,州委专程请来了中央党校著名学者叶笃初教授,就新党章的学习贯彻维护作专题辅导报告;今年5月,省委组织部业务科室的五位领导、专家应邀到恩施,围绕新党章、组工业务、省州发展思路和国际国内形势等内容,为全州组工人事干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讲授和辅导。
  恩施是农业大州。长期以来,州委州政府和州委组织部着力培养农业科研队伍。
  目前,恩施州农科院不仅在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红薯、油菜等传统粮油作物中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还在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植物中间体提取等10多个新兴领域,承担着国家、省、州下达的课题科研重任。
  作为全省人才工作联系点,鹤峰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走“以人才为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子,人才工作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鹤峰县在全州率先进入了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的转型期。
  建始县是全州乡土人才建设试点县之一。该县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脑农业”设施,组建全县乡土人才远程教育培训网络,设立“乡土人才开发基金”。为80%以上的农户培养了科技致富明白人。
  目前,恩施州正在以全州“十佳杰出人才”评选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为人才构建发展事业的平台。通过与《恩施日报》和州电视台联办人才工作专栏,全面宣传全州杰出人才、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人才政策进行等,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四章:自身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全州组织部门按照中组部《关于以公道正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以公道正派为主题,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组工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州组织部门通过“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等活动,长期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日常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际体验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季有专题、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政治理论学习长抓不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州委组织部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革命圣地延安、重庆渣子洞、上海一大旧址以及本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留下了组工干部虔诚的身影;《警钟》、《贪婪的代价》等反面教材引起了组工干部深刻的反思——“进组织部门为了什么、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了什么、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是什么”等实际问题成了组工干部人人思索和必须正确回答的问题。
  全州组织部门按照能力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克服共学矛盾,强化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一是利用各级党校、各类培训基地,对全州所有组工干部进行轮训。目前已有230名组工干部在上海浦东、州委党校接受了培训。二是开设“部内课堂”,定期聘请法律、经济等各类专家、学者讲课。三是在机关内部开展“一帮一”活动。四是坚持机关干部下派和上挂锻炼。2003年来,州委组织部先后派出5名机关干部到乡镇和企业挂职锻炼,安排了8名县市的优秀组工干部到部机关跟班学习,此外,每年还选派一名县市的组织部长到山东、上海、浙江等地挂职;五是积极抽调部机关干部参与州委、州政府组织的重大工作调研、重大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工作,让组工干部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全州组织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新制、修订了《组工干部外出执行公务十条规定》、《首问责任制》等七项制度,并将《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组工干部“十不准”》印制成卡片,人手一份随身携带。比较完整的部机关制度体系,为“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供了保障,全州组织部门机关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全州组织部门的办公条件也不断完善。以州委组织部为例,近几年来州委组织部累计投入资金60多万元,添置电脑44台,建成了部内综合信息局域网、国家一级挡案库房、多媒体会议室和具备独立拍摄、编辑、制作、刻录功能的现代化电教机房。
  2002年以来,州委组织部和咸丰、建始、宣恩、鹤峰四个县市委组织部被命名为州级最佳文明单位,恩施、利川、巴东三个县市组织部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来凤县委组织部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州组织系统被表彰为州级文明系统。今年“七一”期间,恩施州委组织机关党总支被州委表彰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有5位同志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
  近几年来,州委组织部机关党组织努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强综合素质、树公道正派形象作为核心任务来抓,通过《支部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党小组活动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广大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组织生活也形成了“一坚定、三坚持、五抓好”的“135”工作思路和特色。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机关氛围。近几年来,州委组织部和各县市委组织部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纷纷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的机关文体活动,如诗歌、对联、党内知识小锦囊、笔记摘抄、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展览,球类比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测试、知识竞猜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机关生气,促进了作风转变,锻炼了干部能力。在“三观”教育验收、省委组织部树形象教育检查、州直党建考评和先进性教育总结中,州委组织部党组织均获得好评和表彰,连续被州委州直机关工委和州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5年来,全州组织部门撰写调研报告100多篇,其中10多篇被评为全省优秀调研成果;编写了1800多条信息,其中被中组部、中央办公厅采用近百条,其他省级信息刊物采用1000多条。有100多件宣传作品被国家级媒体采用;推出了周国知、刘银昌等先进典型;其中《山神》《为民模范周国知》等作品在全国获奖;在电视台开办的《党的生活》栏目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党建优秀栏目;近几年来,州委组织部先后对绿葱坡、大支坪、茶店子、龙洞、龙家界、荔木、喂龙等村进行整村推进式扶贫。通过抓班子建设、抓农民思想教育、抓产业结构调整、抓科技推广和项目建设,帮扶效果非常明显。州委组织部机关先后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对口帮扶先进单位”、“支持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结束语:湖平风正好扬帆,武陵山上党旗红。
  我们坚信,随着组织工作的不断深入,恩施384万各族儿女必将坚持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克难奋进,励精图治。恩施州的经济发展和进步社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