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专题片解说词(十)

浏览人数:0

  质监专题片之一:行政效能监察电视专题片脚本

   加强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服务经济建设-哈密地区行政效能监察专题片脚本雄伟的天山,皑皑的白雪,茂密的松林,草地上悠闲啃草的骏马,身穿艳丽服饰的维吾尔族姑娘,巴里坤草原上哈萨克族牧民欢快的舞蹈……新植国道省道绿化,宽阔的迎宾大道,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广场晨练的队伍,建行路口雕塑,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广东工业园区外景,广场国庆升旗的方阵……解说:哈密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位于新疆东部,东邻甘肃安西县敦煌市,西接"火洲"吐鲁番,北越天山与蒙古国接壤,南跨戈壁和巴音郭楞自治州相连,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6万人。辖一市两县,境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办事处、新钢集团雅满苏铁矿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近年来,哈密大力推进融合发展战略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面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广东援疆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 23家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落户哈密,为哈密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地区财政收入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哈密正沿着“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路子,为建设强而精、富而美的和谐哈密而努力奋斗!
  字幕:建立机构,完善制度,为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地区有关文件各级召开的效能建设会议地委、行署、纪委领导调研解说:为优化地区经济发展环境, 2005年8月,成立了哈密地区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哈密地区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及时制定出台了《哈密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哈密地区行政效能告诫办法》,制定了《效能监察室(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工作制度和投诉处理办法》,印制《效能投诉登记表》、《效能投诉交办通知书》等表格。地区相继制定《哈密地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哈密地区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确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负责,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效能监察管理体制。
  同时,地区所属两县一市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地区各部门、单位成立了行政效能工作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岗位责任等配套制度,形成纵横相连、反应灵敏、工作高效的效能监察组织网络,初步建立起了效能监察、效能建设、效能投诉、效能评价、责任追究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领导讲话:2005年哈密地区从实际出发,在地区纪委监察局成立了效能监察室,同时担负受理和办理民营企业投诉工作。成立以来,地区纪委监察局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哈密地区行政效能的有效提高和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明显改善,为建设“强而精、富而美”的新哈密作出了贡献!
  字幕: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近年来地区开展宣传、召开会议等资料;公示栏揭牌;解说:近两年来,地区纪委监察局坚持在《哈密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专题宣传报道地区各部门单位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效能建设工作的做法经验,并将有关部门单位在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公布在新闻媒体上,加强舆论监督。同时,组织记者对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进行专访和答《哈密报》记者问,在《哈密报》上发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文章,营造了地区“打造成本洼地、构建服务高地”的良好氛围,也为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字幕:抓作风,提高机关效能。
  机关作风检查、地区司法局干部考评办法、哈密市“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 主题评议活动解说:多年来,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照“抓效能、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思路,依照《哈密地区行政效能告诫办法》,坚持由行署办公室、地区监察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对行署59个工作部门和单位进行机关作风检查,按季度评比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以行署办公室文件形式发出通报,责令限期整改。通过从整顿机关作风入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受理群众举报、现场监督检查、新闻媒体曝光等有效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真正实现廉政、勤政、优政。
  哈密市不断拓宽群众监督范围,连年来开展了“万人评政府”活动,2007年自9月份开始,对全市85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开展了以“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为主题的评议活动,从依法行政、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廉政状况五个方面开展评议,共征求意见建议384条,内容主要涉及被评议单位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11个方面,评议结果和各单位整改措施向全市进行通报,接受群众监督。在此基础上,哈密市纪委积极拓宽投诉渠道,在部分执法机关、窗口单位和企业设立了36个机关效能监测点,统一制作了投诉电话公示牌,在各监测点的醒目位置张贴上墙,方便了群众投诉和反映问题。聘请了9名党风政风特邀监督员,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要求,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企业开展督查和走访,有力地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的好转。
  字幕:抓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行政服务中心,采访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受益企业代表;解说:为方便服务群众、企业和投资者,2003年哈密成立了地、市合一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形成了较完备的服务机制。并将38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通过哈密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政务公开栏、服务指南、窗口办事须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公开,实现了阳光审批。在工作过程中,行政服务中心不断探索研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办法和途径,仅2007年就对7个部门42项审批项目承诺时限进行了压缩,平均压缩了9个工作日,有3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代办完成了全套手续,深受好评。通过问卷调查,群众的满意率高达99.9%。哈密地区纪委监察局效能室不断强化对地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督,帮助中心对窗口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行政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
  字幕:抓综合协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投诉登记、调查、协调会、采访金双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解说:地区民营经济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新闻媒体,开辟电视专栏对优化环境工作进行动态报道、典型曝光,加强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舆论监督力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乱纪行为,强化群众监督;通过立案查处,加强专门监督,从而形成了监督合力,促进了地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入开展。
  字幕:抓督查,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服务。
  重点项目督查、灾后重建督查、机场建设射月沟水库建设督查解说:抓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是推动决策落实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内容逐项进行分解、量化,采取现场查看和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跟踪问效。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以及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进行量化督查。在督查的内容上,对督查主体实行“五盯”(盯责任人、盯重点、盯难点、盯关键、盯死角)。在督查的效果上,实行“三不放过”(了解不详实不放过、查看不细致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在督查程序上,进一步规范了立项、下发督查通知、跟踪督办、形成督查报告、情况通报、归档立卷等程序,使效能督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巴里坤县纪委监察局建立了督查责任人全程负责制,将督查责任按业务领域落实到人,并负责督促落实。根据督查情况以《督查简报》等形式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并通过媒体对外宣传,对工作滞后、任务不落实的以《专项督办通知单》督促落实,以《督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限期整改,对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在全县通报。两年来,在重点工作中采取科学督查、人文督查的方法,推动和促进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完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字幕: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倾听群众呼声。
  2005年1月哈密电台“行风热线”正式开通;2007年2月哈密电视台“百姓说事”栏目正式开通。我们把效能建设融入其中,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请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现场解答,截止目前共播出490期,有150余名地、市和部门领导参加到活动中,这项举措在哈密地区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通过它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领导讲话:几年来,哈密地区效能监察工作在地委、行署的直接关心下,作了一些工作,对地区行政效能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上级和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党的十七大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自加压力,不断探索和研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质监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文案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敬畏自然、认识自然的历史,更是一部抗争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上世纪20年代,一个与食有关的全新名词诞生在欧洲—它就是被誉为农业生产技术革命的“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养殖业平衡,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不用基因技术及其产物,采用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的农业生产过程。历尽近百年发展,有机农业愈发呈现诱人的活力。
  今天,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四川西充。
  (出标题)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幅员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这里人杰地灵,远有诳楚存汉大将军纪信,近有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这里物华天宝,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和优质肉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2010年8月入围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再次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与改革试点区;这里区位独特,国道212线纵贯南北,依托广(元)南(充)等五条高速公路和达(川)成(都)铁路、高坪机场,以及嘉陵江航道,西充以稳健的步履便捷地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
  西充这一方纯净的天地,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优势:这里自然优越,森林覆盖率40%,空气、水源、土壤污染小;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这里耕作便利,川东北最大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控灌全境耕地的80%以上。
  回首过去,这里曾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因酸菜红薯作主食被戏称“苕国”,农产品“优而不多、多而不优”致使群众收入水平低,挥之不去的记忆成为西充人追赶跨越的动力源泉。千帆竞发,不进则退,2008年,西充县委政府首次提出“出位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一大目标,始终突出“基地建设和龙头培育”两大重点,积极发展“畜禽、果蔬、粮油”三大产业,着力把握 “产品认证、质量监管、市场营销、助农增收” 四大环节,切实健全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质量保障、市场营销、政策扶持和工作落实六大体系,西充农业由此踏上转型发展的漫漫征程。
  新思路绘就新蓝图。西充县委托省农科院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力争十年新建和认证转换蔬菜、水果、麻竹等有机食品种植基地20万亩,建立有机畜禽养殖基地15个,有机农产品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有机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这是跳起摸高的奋斗目标,这是同频共振的时代号召!
  建设有机食品基地,项目是坚实支撑。西充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分批实施。
  近年来,西充抓住被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开篇大手笔,推进大力度,工作大突破”,重点实施常林万亩有机特色产业园、凤鸣万亩有机循环农业园、义兴万亩有机供港农业园、观凤青狮万亩有机粮油产业园等“四园工程”项目,让这片沉睡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坚持田、水、路、电“四网”配套,新建渠系320公里、产业道路178公里、连体大棚2300个、基地腐熟池2600口、产业基地隔离带21公里,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500盏、现代化设施设备3200台(套)、基地标识牌1400个,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建成有机食品基地75个、10.3万亩,有53个基地、95个品种、7.8万亩通过有机认证,认证肉猪2万头、土鸡4.8万只、禽蛋440万枚,有机产业实现连片规模发展。
  农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西充采取建设园区搭平台、灵活方式强招引、优化服务增实效等方式,壮大加工龙头,增强带动能力,延伸有机链条。城郊橡胶坝工业集中区迎来天盛竹业等5户企业入驻。占地10平方公里的南充经济开发区多扶食品工业园招引宏森双孢菇、红鼎天味业等7户企业。全县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
  坚持“为卖而产、为赚而销”,摸清市场需求和县域资源两张“底牌”,西充县开拓有机农产品市场领域后来居上。
  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成功注册“百科牛奶猪”、“竹娃娃”等有机商标28个,“二荆条辣椒”、“充国香桃”等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西充农产品不再“产在深山人未识”。更让西充人无比自豪的是,充国禽蛋、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被列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有机产品特供商品,西充捧回“低碳中国行品牌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的金字招牌。
  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在国家认监委、省市质监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西充有机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得到有力保证,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创新现代方式,拓展流通领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成西充有机农产品展销旗舰店8家,农超对接、基地直销,西充有机农产品昂首阔步走向全国。
  今天,“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不仅成为西充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既定目标,更是西充对外展示形象的特殊“名片”。西充,在有机产品发展的格局中赢得宝贵先机。
  发展有机产品,质量是生命。加快建立全程监控、质量追溯和企业诚信三大体系,西充紧紧拽住有机产品发展的“牛鼻子”。
  采取以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收购产品、统一标识、统一品牌销售,控制有机农业整个生产环节和过程,保证标准严格执行,实现产品可追溯,有机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得到维护。
  成立有机农资配送中心,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加强管理;强化有机农药引进、试验、推广和监管,加快有机饲料、饲草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有机农产品第一道“安全阀”。
  先后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举办有机知识培训,受训1.5万人次;组织技术人员分赴重点乡镇培训乡村干部、种养能手3.6万人次,有机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高标准建成南充农产品质量检测西充分中心,企业随时自检,部门定期抽检,上市全部轮检,西充有机食品让消费者放心、舒心。2011年9月,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中,西充以最高分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资源循环型新技术,实行技术人员派驻企业和基地制度,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全面建立。
  建立有机农业信息中心,促进生产组织与市场信息对接,超前做好市场营销、质量安全、资源管理、环境影响等可能存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有力促进有机产品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9月22日,西充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县情况汇报会在成都隆重举办,省内外各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向世人传达的,是西充人民发展有机产业的铮铮誓言。
  发展有机食品,西充得天时、遇地利、逢人和,形成“政府强力推动、龙头企业带动、部门配套联动、农户积极主动”的工作格局。
  西充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得到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中宣部长刘奇葆、副省长钟勉、曲木史哈,市委书记刘宏建、市长向东等领导亲临视察指导,加油鼓劲。
  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西充加压驱动强保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实现人员、经费、职责、任务“四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具体主抓,县农牧、财政、水务、质监、工商等部门通力协作。
  加大政策扶持,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风险化解机制,在转换期认证、有机认证等环节特殊扶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机食品优势产业、重点基地、龙头企业集中投入;培育专合组织116个,为有机食品生产、贮藏、加工、销售提供全程服务,有机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市场化运作。
  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采取台账管理、前期提醒、跟踪督办等方式,与政绩考核、评先奖优、职务升降等挂钩,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年终兑现奖惩”,全县各级干部切身感受到“有为有位”。
  良好的生产环境、专业的管理队伍、严格的质控体系、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建设有机食品基地,注定成为西充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今天,西充农业发展终于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开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秉承“标准是基础、生产是关键、认证是手段、监管是保障、市场是载体、队伍是依靠”的理念,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广大消费者期待中,西充人民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的信心更坚定、举措更有力、明天更辉煌!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