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专题片之一:2014农产品电子商务
临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专题片解说词;一段特效(出片名);注重政策引导加快电商发展;—成功打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近年来,临安市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一;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二、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生态环境哺育了丰富的物种和高品质的原生态农;大自然的恩赐在这里恣意地生长着;天目山孕育的茶树,终年浸润在山岚清气之中临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专题片解说词一段特效(出片名)
注重政策引导 加快电商发展—成功打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近年来,临安市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把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蓝海”,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6.55%。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
二、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生态环境哺育了丰富的物种和高品质的原生态农产品。至2013年,临安市各类优质生态农产品生产量超过25万吨,总产值达到5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临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基地。
大自然的恩赐在这里恣意地生长着。临安是江南最大的菜竹园,一年四季鲜笋不断,清雅的笋香不知飘进多少人的梦想。
天目山孕育的茶树,终年浸润在山岚清气之中,品上一杯天目青顶、天目龙井,抑或骏香红露等当地名茶,自有一缕甘醇绵长的清香沁入心田。
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是临安人的黄金果,每一颗滚动的果实,都是一份甜蜜的收获。
香榧、水果、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蓬勃发展。
而有的收获是需要从地面之下被唤醒的,昌化鸡血石,田黄石,彩色冻石,当洗去尘土被慧眼识破时,一块块仿佛成了舞动的精灵,等待有缘人,结下一段君子之缘。
三、电商发展成就2013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0亿元,使农民增收1.2亿元,并荣获“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称号,以坚果炒货为特色的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诞生了白牛村和新都村2个“淘宝村”。
(一)从2012年开始,按照“两园多点” (“两园”指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园(城)、“多点”指白牛和新都两个淘宝村及周边电子商务示范村)的空间布局思路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基地。
1、电子商务产业园。
2012年5月,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16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商入驻。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2、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园(城)。
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园(城)至目前已入园生产、仓储企业63家,2013年实现网络销售额3.36亿元,成为山核桃等坚果炒货的收购、加工、仓储和物流集聚区。
3、电子商务村。
电商网点数占全村农户数10%的电子商务村已有7个,村网店总数135家,销售额2.8亿元,带动本地就业近千人。
(二)顺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重点打造“阿里巴巴临安坚果炒货产业带”、“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线上特色平台,形成了“一带一馆的网络销售模式。
1、2013年5月24日,入驻企业80余家的阿里巴巴临安市坚果炒货产业带正式运行,成为中国坚果炒货网上批发第一平台。截止2013年12月底,在产业带交易平台总销售额已超过6000万元,在2013年阿里巴巴产业带运营中综合排名第一。
2、2013年9月6日,“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开通,它是临安特色农产品面对消费者的集中式展示展销平台,入馆电商130多家,月销售农产品超过1000万元以上。
农产品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农业专题片解说词:崛起中的会泽待补
这是一颗沉睡在乌蒙山腹地的明珠—会泽待补,千百年来静静地镶嵌在以礼河源头。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并穿境而过。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冷浸严重,工业一无底子、二无苗 子,第三产业粗放,积弱积贫;2004年,全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70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8.6万元,9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好个野马川,水冷海子宽,吃的麻洋芋,披的烂毡衫”。
既无烤烟,又无工业,待补的出路在那里?待补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2150户48193人在期盼。如何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发展经济,使群众脱贫致富?穷则思变、穷而思进,待补镇党委政府在实践中思索着、探索着、求索着。科学发展的春风吹来,待补359平方公里的国土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多年来,待补镇始终把党风建设作为一条治本措施,常抓不懈。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以“诚心、公心”善待同志,强化团结干事意识;要以“爱心、耐心”服务群众,强化宗旨服务意识;要以“痴心、雄心”干好事业,强化责任创新意识。同时,从党委班子做起,喊出了“向我看、党员干部跟我干,树形象、党员干部做榜样”的口号,向全镇作出了八项承诺,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党员干部作风标准“十要十不要”,把“六心三强”作风主题做成台签,摆上了机关站所、各村委会的办公桌,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十要十不要”等内容做成卡片,让党员干部和职工随身携带,随时警醒自己。同时,为确保实效,采取了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并设立了监督电话、举报箱,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当作风建设监督员,把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强有力的措施,使全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明显增强。为改变待补镇的贫弱现状,在各级领导的倾情关心下(各级领导到待补的镜头),历届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镇情,化不利为有利,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镇四班子领导进村入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了“12351”的战略发展思路,即:抓机遇、打基础、调结构、创特色、富民生这一主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两个重点,实施项目兴镇、科教兴镇、特色富民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非公经济、小城镇建设和劳务输出五项进程,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与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列。
项目兴镇,特色富民。目标定了,人心齐了。全镇上下坚持把项目推进、项目带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兴镇富民的重要措施,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在各级的关怀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明显改善。投资420万元在歹咩建成万亩科技玉米样板试验田;累计争取5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廉租房建设项目9个,投资1132万元,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成为现实;全镇4万余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3637人享受农村低保补助,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投资150万元的集镇街道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即将完工;投资6153万元、规划总面积3万亩、建设面积2.68万亩、建成后新增耕地1.67万亩的野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月28日开工实施,工程将使项目区13个村民小组1151户4730人受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2005年以来,待补镇累计争取大小建设项目152个,投资1.06亿元,全面带动了待补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批、第二批实施“866”的村如今旧貌换新颜,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开窗迎面清风至,筑得暖巢引凤来”,截止2008年底,引进北京昕凯公司、昆明官房集团果宛公司、玉溪明珠花卉公司、省农科院、台湾佳林园艺公司、沾益益康中药饮片公司、黑龙江水产养殖公司等到我镇发展特色产业。在野马村建成以百合花为主的2500亩花卉基地;在野马、歹咩、咩则、汤德、哨牌等村建成以生菜、十香菜、花菜为主的8800亩蔬菜基地;在野马、嘎里、歹咩、咩则、哨牌等村建成以当归、丹参、玄参等为主的4000亩中药材基地。目前,全镇特色产业已发展至15300亩。
引进特色产业公司,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公司以每亩250-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土地,以每吨150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生产的农家肥。农户就近到公司基地打工,每天可获20-25元的劳动报酬。这样一来,农户种地没有风险,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同期声(二道坪村民小组农民周顺刚):我家里有6亩地租给蔬菜公司,一家三口都在公司打工,还向公司出售农家肥。打工之余还种植蔬菜4亩,年收入达5万余元。
待补镇依托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注册农产品商标8个,其中“野马川”牌蔬菜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夹马石”、“鸡鸣山”牌系列农产品畅销周边城市,正走向全国各地。产业的发展,使该镇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带动农户1200户,人均增收620余元。
新兴产业生机蓬勃,传统产业方兴未艾。如果说蔬菜、花卉、药材只使部分村民受益,那么畜牧产业则使全镇的千家万户受益。
同期声(畜牧站站长彭正敏):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畜牧业“3581”发展规划:用5年时间,使全镇实现肉牛出栏3万头,肉羊出栏5万只,肥猪出栏8万头,仔猪出栏10万头。
为实现这一目标,待补镇狠抓种、料、防三个环节,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建冻精改良站5个,发展生猪、肉羊、肉牛养殖大户284户,建成畜牧养殖小区4个,6个村委会成为仔猪养殖示范村,全县首家PIC良种猪养殖场落户野马。在发展传统养殖的同时,特色养殖蓬勃崛起,建成歹咩、咩则两个野猪养殖基地,鹧鸡村虹鳟鱼养殖基地及歹咩、野马等村发展獭兔养殖。其中歹咩村民小组副组长周绍林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的会泽县待补镇宏鑫特种(野猪)养殖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75万余元;鹧鸡村虹鳟鱼、鲟鱼养殖年创纯利润70余万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2008年,全镇养殖总产值达7345万元,成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多方努力,待补镇的产业兴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小康村建起来了。2007年,第一批 “866”项目工程在安祥村启动,镇党委按照“户8有、自然村6有、行政村6有”的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为突破口,全镇各级各部门和项目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两年前安祥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安祥村,进村水泥路面光滑洁净,一排排整洁的房屋掩映在翠竹绿树中。进入村庄,白墙青瓦,庭院宽敞,节能灶、卫生厩和卫生厕改变了千百年来沿袭的烟熏火燎、不讲卫生的落后生活状况。
2009年,待补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被省、市、县列为“整乡推进”试点乡镇。
同期声(待补镇党委书记计加辉):面对“整乡推进”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镇党委政府决心举全镇之力,苦干一年,把待补向前推进二十年。
目前,待补镇“整乡推进”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镇 11个项目村156个自然村组“户8有”工程已完成15%,自然村、行政村、乡镇“6有”工程正扎实推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先进集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集体”等荣誉接踵而至。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695万元,与2004年比增199%;工农业总产值11309万元, 与2004年比增198%;农民人均纯收入1949元,与2004年比增233%;地方财政收入与2004年比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待补的发展日新月异,凝聚着有各级各部门的无限关怀,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支持,凝聚着有全镇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和待补人栉风沐雨、任劳任怨的足迹。情系乌蒙之巅,心铸和谐家园,蓝图已经绘就,前途无限光明。待补—这一片沸腾的热土,生机勃发,活力四射,熠熠生辉。“好个野马川,特色路子宽,喝着瓶子酒,穿着羊毛衫”。待补镇全体干部职工正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全力推动待补经济社会走向更加绚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