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专题片解说词配音文案

浏览人数:1

公路局专题片之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成就专题片

  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成就(片头:解说与字幕同步)
  这里纪录着甘肃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这里承载着甘肃农村公路的发展蓝图    (推出片名)
  致富路在希望中延伸——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巡礼近年来,甘肃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全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村公路建设从通达到通畅,凝聚了多少交通人的心血和汗水。一处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农村路,感受陇原农民莺歌燕舞的新生活,人们总有许多感慨与感叹。想了多少年,盼了多少代,交通人终于把一条条新路修到了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交通人终于用一条条致富之路为农民兄弟们打开了幸福生活之门。
  在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上,甘肃省像一块晶莹的玉如意静卧在美丽的黄河上游。地处祖国西北部的甘肃省与蒙古国接壤,东连陕西、宁夏,南邻四川,西与新疆、青海接壤,北与内蒙古相邻。人口约2600万,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有汉、回、藏、哈萨克、东乡、裕固、蒙古、撒拉等41个民族。甘肃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是驰名中外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着令世人仰慕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麦积山、崆峒山等著名旅游胜地。甘肃的武威、张掖、敦煌、天水都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在全省2618万,其中农村人口达1869万,占71.39%。因此,努力建设好全省的农村公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说起甘肃的农村公路,当年来过这里的客商曾经这样形容:夏天泥泞春翻浆,一场大风尘土扬,想办企业无客商,汽车不愿进村庄。多少年来,优美的田园风光,奇丽的山乡美景,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都因为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滞后机时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羊肠小道弯又弯,背着背篓上下山,对面说话听得见,要想见面走一天。” 落后的农村道路交通,曾经一直是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同时也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瓶颈”。
  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岁月是一首诗,它的每一个韵律都是和谐的;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历程是一幅画,它的每一片色彩都是斑斓的。当年,陇原乡间路难行;如今,田边大道通四海。在改革开放之前,甘肃省的县乡公路建设主要是通过开展“筑路运动”的方式进行突击性建设,1951至1960年,全省县乡公路仅增了4577公里;到1978年,全省14个巿州86个县区1263个乡镇的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还不到2万公里,而且建设标准很低,通行能力差,缺桥少涵,许多路段睛通雨阻。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过去行走在甘肃农村公路上的写照。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在我省的老区、贫困地区、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缓慢,仍然存在着行路难、过河难、运输难的问题。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给农民群众生产生带来了许多困难。交通制约了流通,堵住了农民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的路。
  2003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决议》,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此后较长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村公路建设事业也随之被列入了扶持“三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交通部党组提出了“让农民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在全国叫响。国家下发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意见》,交通部每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紧接着,甘肃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把全省的农村公路建设列为“民心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在陇原大地上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近年来,又把这项工作列为了省委、省政府每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农村公路建设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画面内容:甘肃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为“民心工程”。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甘肃考察农村公路建设时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群众从交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推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视察甘肃农村公路建设。
  省委书记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调研交通工作时强调,要实现甘肃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是重中之重。
  交通运输部纪检组长杨利民视察甘肃农村公路建设。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先后两次来到甘肃视察交通工作。)
  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把握机遇,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中东部通达会战、西部优化改造”的发展战略,全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抓住国家“五年千亿元”工程的机遇,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全面掀起了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举全行业之力狠抓以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新农村试点村道建设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同期声:)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咏中: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事业,是一项为民谋福祉、得民心、顺民意的造福工程,我们甘肃省交通厅这些年来,一直把建设好我省的农村公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受到了农民兄弟的好评……。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3年国家交通部提出“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号召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紧紧抓住国家“五年千亿元工程”的实施机遇,结合甘肃省情、路情,制定了“五个倾斜”和“五路优先”的工作方针。
  字幕: 五个倾斜即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困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五路优先”即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农业发展路优先。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全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力量做规划、定方案、搞设计,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公路大建设高潮在全省各地蓬勃兴起。
  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科学规划是基础。在选择项目时,甘肃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既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又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全省经济结构布局和资源特点,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重点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不通油路的问题。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对农村公路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确定按“通达、通畅、联网”“三步走”的步骤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省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甘肃省通乡道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有关政策规定》,省交通厅也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对质量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6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科技下乡”活动在定西市临洮县正式启动。农村公路建设量大、面广,工程技术人员十分缺乏,为此,省交通厅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分批分期对各市、县、乡一级的交通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600多人集中进行了培训,2007年初省公路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处,组织全省有农村公路建设经验的专家,本着修好农村路、服务新农村的理念,编写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村公路看通》16000多册,把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送到基层公路管理、建设和养护者手中,使其掌握公路基本知识和农村公路建、管、养关键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村公路建设者的好评。
  2007年,省交通厅为了把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关,在全省14个公路总段抽调了4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13个农村公路建设巡回督察组,派驻14个市州86个县的交通局,帮助地方交通局部门从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把关。为了让农民兄弟早日走上致富路,从组建之日起,督察组的每一位成员就不停地奔波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工程进度与工作量的核查,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和推行“阳光工程”。2007年以来,省交通厅大全省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下发全省各地。全省14年巿州多次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现场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公路的建养管工作。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高潮的兴起,全省各地州巿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的热潮之中。
  定西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公路发展滞后的实际,牢固树立“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的思想,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按全市“三纵五横三个重要路段”的路网规划,坚持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社会捐款集资与群众投工投劳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施工,大力推进以“通乡、通村、通畅”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00多项4000多公里,总投资近亿元。
  平凉巿近年来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巿委常委会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与县(区)签定的第一份责任书也是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书,拨出的第一笔款项是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奖励数额最高的是农村公路建设部门。市政府月月督查,每季评比,半年开一次现场会。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修路的黄金时段,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抓公路建设。市交通局在工程下延后,在不管人不管钱的情况下,积极争当管理第一人、责任第一人。
  “农村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同样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庆阳革命老区人民心中。2008年,全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现场会在庆阳召开,石军副省长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作为2008年甘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的庆阳市,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管养体制改革,农村公路管养真正做到了主体责任到位、机构到位及资金到位,保证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有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为甘肃其他地区进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新农村新公路四通八达字幕:经过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中东部通达会战、西部优化改造”战略的实施,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到2009年,全省共建成扶贫公路30多条3000多公里、通县公路20多条近2000公里、县际公路50多条近4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3188项,建设规模达26311公里。
  面对千载难逢的农村公路发展机遇,甘肃交通人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个机遇;肩负造福万代的农村公路发展使命,甘肃公路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建设的第一线。“十一五”时期,甘肃的农村公路真正迎来了发展与建设的春天,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全省农村公路的建设投资已经达到123亿多元,每年改建新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把建成1万公里农村公路作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
  字幕:到2009年,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近10万公里。其中通沥青路或水泥路3万公里,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近7万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了百平方公里为20多公里。全省1300多个乡镇全通了公路,1000个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16000多个建制村通了公路;5000多个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到2009年底,已经提前实现了农村公路“十一五”“部省共建”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的建设目标。
  新路带动了农村经济大发展这是一条条梦圆千载的理想之路,这更是一条条造福万代的富民之路,尽管在这一条条路上洒满了创业者的汗水和心血,但也许这正是这一代陇原人奉献与创造的价值所在;尽管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也承受了许多,但开拓者的心中更多的是喜悦与快慰。
  随着一条条新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当年的沙石路、搓板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全省农民出门难、行路难、进城难的局面已成了历史。
  一条条扶贫路连起了万户千家,当年贫困的甘肃农民沿着这一条条路走向了小康。
  一条条旅游路延伸到远山秀水,五湖四海的老友新朋沿着这一条条路领略着丝绸之路上古老的文化与艺术。
  还有这一条条产业路遍布了全省的千村百乡,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让古老的山村换上了新装。
  祖先们梦寐以求的一幕一幕在这一代人的手中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后代们得以腾飞与复兴的创业之路在这一代人的脚下不断延伸。如今行进在甘肃农村的乡村大道上,农民兄弟们的交通工具早已由当年的毛驴车、自行车,换成了如今的摩托车、大卡车和小汽车。
  现场录像:华池县土畔村农民讲新农村新公路给他家带来的变化。
  (字幕:庆城县华池县土畔村农民 李光忠)
  庆城县赤城乡范村乡长讲新公路增加农民收入。
  (赤城乡乡长  吴宏)
  米王村村民  米颖 现场录像录音新路带动了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致富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整体推进,还大大促进派革命老区庆阳和会宁的路域经济发展。庆阳董志原上的农民修自家门前的路,挣政府发的工资,成了当地农村广泛议论的一件新鲜事。这些当上了养路工的农民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据省公路部门估算,近3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在建养管工作中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达50多万个,农民工通过参与公路建设增收11.5亿元,依路兴起的农林等产业开发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幅度高于全省增长值8.7个百分点。
  在我省中部地区的国扶贫困县静宁县,过去只靠种植低产小麦和玉米而越过越穷的广大农民,如今因道路交通的发达而掌握了大量致富信息后,把公路两旁原来的低产果园,改造成了优质品种而使静宁苹果销售到东南亚各国,全县农民的人均收入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几十倍。每到苹果丰收的季节,在静宁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上,处处都能见到果农们采摘苹果和打包装箱时喜悦的笑脸,处处都能见到果农们装车与数钱时快乐的笑脸。
  (现场画面:静宁县副县长马千里的镜头和采访画外音:我们把农村公路修到了农民的果园里,使全农民兄弟的收入大为提高………)
  发达的农村公路,不仅解决了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苦甲天下的定西贫困县,新建的农村公路连通了马铃薯主要产地石峡湾、葛家岔、青岚3个乡镇32个行政村2万多户10万余人的居住地。这里过去因路基狭窄、坡陡弯急,大型运输车辆难以到达,从生产基地到城区市场,马铃薯的运输成本每公斤高达0.04—0.06元,现在降至0.02—0.03元,粗略计算,仅马铃薯一项每年就给农民增加人均收入几百元。
  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大大带动了全县粮食、黄河蜜瓜、大棚蔬菜等农副产业的发展,为农副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如今,这个县依托公路已形成一条集种养、贩运、销售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产业链条,“绿色循环经济圈”已初具规模。
  少数民族村道路的不断延伸,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踏上了奔小康之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是全国唯一东乡族聚居县,从2006年开始,经过3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沼气、自来水等相继进村,生态林、垃圾处理点也都建设起来,一排排整刷刷的房屋破土而起。地处平凉市崆峒区的许多回族村民们由原来的庄稼汉变成了如今靠经营“农家乐”发家致富的能手,该村经济结构由出售农作物主导型转变为旅游带动型,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同期声:东乡农村公路上班车司机的现场录像。
  肃南裕固族牧民站在路边的现场录像。
  甘南草原路、玛曲藏族牧民家……新村路翻开了客货运输业的新篇章全省农村公路大建设还有效地支持了农村客货运输业的发展。各地积极贯彻“路运并举、和谐发展”的理念,新建了一批乡、村客运站点,形成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为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和以县区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农村客运网络。
  现场录像:华亭农村公路上运石料的司机讲这条工矿路给他们运输石料带来的方便与实惠。
  (字幕:平凉祁连山水泥公司矿山部部长 周光东)
  现场录像:酒泉农村通乡、通村汽车站……现场录像:酒泉市金塔县林渠路边农民运输户盖建虎讲新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字幕:酒泉市金塔县个体农民运输户盖建虎)
  字幕:由于全省农村道路的通达与通畅,近5年来,全省道路运输业产值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达到93.4亿元,2008年已达到107.6亿元。
  新村路圆了农民祖祖辈辈盼路的梦11月5日上午,新建成的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160多米长的段河坝大桥横跨在白龙江上。立冬的时节,江边的风像针一样刺穿了人们身上厚厚的棉衣,但大桥两边却热闹非凡,上万名来自白龙江两岸的农民朋友不顾寒冷,像过节一样敲锣打鼓地尽情发泄着心中的喜悦,有些农民双手捧着装满还在冒着热气的煮鸡蛋、煮玉米、煮洋芋等土特产在人群中往前挤着,他们想抢占一席离桥头更近的位置……。
  11时左右,当一行人从桥上走来,群众们一起拥了上去,把他们团团围住,其中两位60多岁的老人流着泪,激动地紧紧拉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咏中的手:“祖祖辈辈盼了多少年,今天我们终于盼到了,以后过河终于不再难了,感谢你们,感谢省交通厅领导,感谢市上的领导”。“你们吃上些我家自己种的洋芋吧,这是我们的心意呀”。
  字幕: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段河坝白龙江大桥位于武都城区以西12公里处,横跨白龙江。该项目为便民桥工程,桥长163.04米,总造价519.03万元,工程于2009年1月开工。此桥的建成,将成为南北两岸段河坝、马入崖、朱家山等10个行政村、12000多人跨越白龙江的通途,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区域两岸群众过河难的问题。
  (现场录像:庆阳宁县焦村乡任村支书助理肖玉川:我是从湖北考来这里的村官,以前这里路不平,农民的收入一直都很低,自从通了沥青路,我们村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都上了新台阶,电视、电话、电脑、网络都进入了村级管理……一条条新农村公路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老区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学生们大部分已告别了步行外出的历史,自行车、摩托车进了大山,成了山里娃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会宁中川中学校长万德寿画外音:以前由于路不好,到这里念书的娃娃少,上级分来的老师不愿意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来,所以我们这里的好多村民从小就没有文化。现在好了,自从政府修了公路,娃娃们上学路好走了,来念书的娃娃们一下增多了。现在这个学校有几上千名学生……)
  新路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各地相继大打旅游牌的浪潮中,大力兴建旅游路也是近年来甘肃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重点。庆阳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路,敦煌的敦千路,天水的麦积路,平凉的崆峒大道,还有肃南的丹霞地貌、肃北的冰川、临潭的冶力关、宕昌的官鹅沟、景泰的石林、泾川的大云寺、崇信的龙泉寺等许多旅游景点,都通过新建成的一条条旅游公路,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旅游点、一条旅游路、带动一片富”的目标。
  (画面插入: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等一条条旅游路崇信、华亭和崆峒区的农村公路及农家乐画面。)
  甘谷县的麻鞋特色产业也因新农村道路的兴建而使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为一大批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为甘谷这个国扶贫困县增加了财政收入。
  敦煌的的葡萄园、金昌的棉花、天水的时令果蔬、张掖的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农村公路,加快了产业化进程。金塔县在过去道路不通的戈壁滩上新植优质红富士苹果上万亩,并对主干道路旁灌溉水渠进行全面维修,有效解决了果园灌溉难题。新植的新品种果园在挂果后按每亩产量4000斤、每斤1.25元计算,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还有崆峒区、秦安、泾川县等全省果品大县村民依路而建的600多处通风式果品贮藏窖,年贮藏能力达到上万吨。当地村民通过反季节销售,每斤苹果销售价格比刚采摘下来时增加0.5至1元,近年来,这些县普遍增加果品销售收入数千万元,人均增收500多元,效果十分明显。
  大路朝阳,长路上生长着美好的希望;新路如歌,高唱着和谐与发展的乐章。近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合民意、帮民富、得民心,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大家称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曾经苦甲天下的甘肃农村,如今公路通了,遥远的村寨不再遥远了,闭塞的信息不再闭塞了,农民们的脑子活了,手脚勤快了,新农村的新生活每年每月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甘肃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甘肃农民的生活也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公路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农村公路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今年以来,广安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积极打造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强力推进渠江广安港、渝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的同时,继续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事关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群众便捷出行的惠民工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来抓,再增压力添动力,再昂斗志鼓干劲,再集全员之智,再举全市之力,大马力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一体化进程。去年9月至今,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建设农村公路2480公里,使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0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跨越腾飞。
  亮点一:纵深推进破五难面对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极大关注,面对广大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热切期盼,广安交通运输人不等不靠,继续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交通牵头、部门协作、干部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按照农村公路建管、养护、运输、筹资、监督、激励六大机制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创新思路,举力夯基,闯关破难,再度实现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在更高平台上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抢抓机遇,破项目争取之难抓住国家进一步增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通过“无中生有创项目、小题大做找项目、借题发挥包项目、全面梳理报项目、多方协调争项目、上下举力干项目”,为改善我市农村交通状况增添了“食粮”。
  二是攻克症结,破资金筹集之难探索建立了“8+1”筹资渠道(“8”即发动群众自筹、政府预算投入、整合以工代赈等建设资金、规费投入、吸引企业赞助、吸引社会捐助、争取项目资金补助、利用产业反哺;“1”即项目贷款),有效解决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全年仅各级财政投入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就达到2.8亿元,创下历史之最。
  三是立足实际,破建设管理之难按照“职能优化设置,流程优化设置,人员优化设置”的要求,不断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行为,建立了系统市本级、区市县交通运输部门和乡镇三级绩效考核机制,健全了质量管理问责机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实现速效双增。
  四是关切期盼,破养护管理之难突出农村公路“1+N”养护模式(即1+1+1+2+3……“1+1+1”即村民自养或乡镇组织养或委托专业队伍养;“2”即村民自养、乡镇组织养与专业队伍养相结合;“3”即村民自养与乡镇组织养相结合,村民自养与专业队伍养相结合,乡镇组织养与专业队伍养相结合……),推行“十个一”管养运办法(即一乡一站,一路一班,一段一干,一公里一千,一片一公司),形成了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思路。
  五是多方联动,破安全管理之难进一步明晰“三先三早”工作思路(即排查在先,矛盾问题早发现;预防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研究在先,矛盾问题早处理),落实“五抓”和“三重”工作举措(五抓,即抓早、抓小、抓细、抓苗头、抓预防。三重,即重要天气因时而动,重要节日全力而为,重要隐患重拳而击),实现了农村公路由感性抓安向理性抓安的转变。
  亮点二:实干巧干谋变迁为谋求农村交通大变迁,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乡村公路建设会战动员大会,号召各地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抓住春节期间外地乡友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广泛动员返乡成功人士和本地群众,积极捐资出力,全面掀起全市乡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为此,各地进一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实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联系乡镇、乡镇负责村社、全民积极参与、决战公路建设的工作格局,全市各地再次掀起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广袤乡村,处处可以看见挥锄抡铲、挖土掀石的劳动场面,时常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隆隆机声和号子声。
  为把好建设质量关,市交通运输局提出了“三铁”的总体要求,那就是:铁着面孔、铁着心肠、铁着手腕,抓住工程质量的“牛鼻子”!按照这一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披星戴月,与筑路大军一道摸爬滚打,一同奋战在建设工地,用心血与汗水践行着广安交通运输人“把质量视为生命”的铮铮誓言。
  与此同时,各地坚持走建管并举、管养同步之路,做到了建设一条,管好一条,养护一条,绿化美化一条。
  大龙乡战斗村公路养护班是广安区成立的首个村级公路养护班,两名养护工都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出来的。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为每位养护工每月发放工资150元,并与他们签订合同,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村民筹集的资金和国家补助的村级道路养护资金由乡上统一建帐,村上进行管理,主要用于添置养护工具、采购碎石等养护材料。通过实施分片包干、分段养护,极大地激发了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他们的努力下,战斗村实现了公路“小病”有人管,“大病”有人治。当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把他们亲切地称为“路保姆”。
  战斗村卓有成效的公路养护工作只是全市乡村公路养护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各地积极推行乡、村两级养护管理办法。乡道由乡镇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分别落实养护责任和管理人员,有效解决了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难题。
  为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难问题,各地还坚持农村公路与农村客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按照“投资多元化、产权一体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行农村客运片区化、公司化经营,目前全市农村班线客运已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乡镇通班车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协调发展。
  亮点三:富民惠民谱新篇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一条条宽敞整洁的农村公路沿线,一座座农民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屹立两旁。沥青路面、农家院墙、产业基地,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乡村风景。
  从尘土飞扬的土路、泥道,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步行进城”到“村口坐车”,从“雨中等车”到“站中候车”,农村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农村群众喜上眉梢。
  不仅如此,一条条缠绕在山水之间、穿越在田野阡陌的农村公路,还带动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条条承载着广大农村群众希望与梦想的致富之路。
  依靠便捷的农村交通,仅去年以来,全市就新发展优质蔬菜80多万亩、优质水果6.7万多亩、适度规模养殖大户6000余户,形成的产值超过18亿元。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