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专题片之一:农业产业化
在舞阳河北岸这片神奇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土地上,安坪作为二0一0年度国家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安坪大坝上,我们见到的是田成片,渠相连,路相通,车能行的景象,农发项目在这里启动和实施,显著的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无不动情的说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增收的喜悦,是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使我们对未来生活幸福充满信心。
我县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地业务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铜仁地财发[2010]15号文件批复的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施工单位、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项目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度农业开发安坪土地治理项目区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中低产田0.4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水利措施方面,新建引灌渠10.34公里,新建田间渠1.2公里,新建排洪渠0.5公里,新建拦水堰2座,新建便民设施18处。二是农业措施方面,技术培训500人次,示范推广高产水稻350亩。项目总投资47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4万元。在财政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27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9万元,地级财政资金11万元,县级财政匹配11万元。各项目财政资金安排情况:引水渠229万元,田间渠25万元,排洪渠38万元,拦水堰8万元,便民设施7万元,机耕道41万元,生产便道12万元,技术培训5万元,示范推广7.5万元。
截至2011年5月31日止,中央、省、地、县四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已全部到位,实际到位资金。47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90万元,占计划安排的100%。各子项目具体完成情况.
新建引灌渠10.257公里,占计划的99.2%。新建田间灌渠1.301公里,占计划的108.5%。新建排洪渠0.552公里,占计划的110.56%。新建拦水堰2座,占计划的100%。新建便民设施18处,占计划的100.00%,新建生产便道1.50公里,占计划的100.00%。技术培训505人,占计划的101.00%。示范推广面积450亩,占计划的114%。
通过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农业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建设了一批节水高效农田,扩大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面积。据统计,安坪项目区共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1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06万亩。据测算,项目区年新增粮食20万公斤,新增油料12万公里,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6.8万元,项目区新增纯收入总额16.19万元。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的高素质农民。我们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培训资金,依托有关部门的师资资源,通过邀请专家与农民面对面答疑、专家讲座、组织农民现场参观、汇编技术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项目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项目区有505名农民接近绿色证书岗位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村民委员会采取民主方式征求所有农户意见,并签字同意之后,才能启动工程项目。同时要求项目区群众做到“四不”:占地不赔偿、青苗不补偿、施工不阻拦、工程不参与。在项目建设中,坚持突出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两增、四化、一提高”的标准,重点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田园化、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1年6月7日由县委成立县级验收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项目区,对该年度项目进行县级验收,实地查看了已投入运行的引灌渠、排洪渠、拦水堰、生产便道等项目,通过实地检查验收、查阅资料和资金使用情况,县级验收组认为,该年度项目全面完成了任务,主要体现一是资金使用合理合规,二是资金到位及时,县级匹配资金到位好,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各有关单位配合协调好,总之,该年度项目实施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配足资金、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严要求、高标准、保证质量,一致评定为合格工程。副县长姚敦华作了验收总结发言,通过县级验收,项目主体上达到了上级的要求,项目实施工作同志们都扎扎实实的做了,对会上提出的不足方面要按时整改。
安坪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该区多年来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明显的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抗旱排涝能力,增强了该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长期效益。项目区在农发项目的支撑下,安坪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会发展得更加美好。
农业产业化专题片解说词之二:乡镇农业宣传专题片解说词——苔茶之乡
这里是中国苔茶之乡——贵州石阡。
这里风光旖旎,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
这里山美,水美,歌声美…。《仡佬蹦蹦鼓》《情姐下河洗衣裳》、响泽大江南北…。
这里还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泉与茶同闻名,茶因泉更飘香,泉茶合壁,相得益彰。
这个位于武陵山脉西段大山深处的农业小县,群山莽莽,云雾缭绕,富硒,富锌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天生注定了石阡苔茶高贵的品质。苔茶是这里的植被,苔茶是这里的矿山,苔茶是这里的财富,苔茶是这里侗家,仡佬人的骄傲。
石阡苔茶品质优良,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黔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是今天的石阡县。石阡县又因苔茶是历代宫庭贡品而有“贡茶之乡”的美誉。
石阡苔茶又名苔子茶,有性系灌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中叶类,中生种。叶面微隆,长椭圆形,叶尖渐尖。芽叶深绿,茸毛中等,夏季紫芽较多,抗寒性,抗逆性,抗病虫性强,持嫩性好,耐瘠薄、适应性广。春茶萌发期一般在2月中旬,芽叶生育力强,产量高,适制性广。据中国茶叶研究所权启爱教授介绍: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地方茶树良种,值得大力推广。
据农业部茶叶研究所测定,石阡苔茶各项理化指标均为理想,水浸出物含量为45%,氨基酸含量为2.6%以上,茶多酚含量为27.2%,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8.1%,锌含量达到0.639mg/kg,硒的含量达到石阡苔茶的优良性状得到了当代茶叶泰斗吴觉农(原农业部副部长)、李联标及张其生、朱志业、吴子铭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的肯定,石阡苔茶因其品质优良,适制性广,不仅在贵州推广面积大,在全国十余个省(市)都有种植、石阡是世界难得的集高海拔、低纬度和寡日照于一体的地区,土壤微酸且微量元素钾、锌、硒、锶、锰、铷“六优同具”,全球罕见,这些微量元素均有益人体健康。
石阡县处处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2%,极宜于出产高品质特色茶,宋朝以来就一直有茶叶进贡。上世纪50年代,石阡茶叶便大量出口,以其“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名动四方。其中五德人生产的“黔红”牌茶叶,被誉为“茶叶味精”,在1958年全国群英会上获周恩来总理颁发的“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近年来,石阡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在业内外深受好评;并在国内外市场魅力渐增。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石阡开发的“泉都碧龙”,“泉都云雾”连续三届荣获中茶杯评比“两金一特”。 2000年以来,石阡苔茶系列产品累累获奖,石阡茗茶公司生产的“坪山翠芽”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节茶道论坛评比金奖;由石阡夷州贡茶公司生产的“夷州翠芽”,2008年获得了“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并分别在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和上海第15届国际茶文化暨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
2007年9月,《石阡苔茶》通过了贵州省茶叶及标准化专家现场评估审定,成为石阡县第一个省级产品标准。
2008年2月申报的“石阡苔茶生产示范项目”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2009年在名城遵义,“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经过激烈角逐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同年8月,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石阡县南天农业开发公司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