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宣传片解说词(1)

浏览人数:1

畜牧业宣传片之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牛,人类的朋友,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牛,泌阳人的一大经济支柱。
  也许是大自然的恩赐,那广袤的绿野,象一个天然大牧场,那青山,那绿水,那嫩草,还有那清新的空气也许是大自然的回报,种下血汗,收获金银,这洋楼,这家电,这存折,还有这美味佳肴以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是我县一大支柱产业,政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经济工作紧抓不放,使其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2002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42万头,年出栏12万头,仅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80元。
  六十年代初,泌阳县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十大牲畜繁育基地县”之一,被列为“河南省种猪繁育基地”、“法国夏洛来肉牛繁育基地”、“生猪外贸基地县”和“河南省供港活猪基地”。
  风助雨威,猛抓机遇,巧用优势,出政策,订措施,红旗代代往下传,一届接着一届干。
  雨借风势,加大科技投入,增加高科技含量,以大手笔重彩描绘畜牧蓝图,强力发展牛型畜牧经济,走高科技规模产业化经营之路。
  泌阳县十大屠宰专业村之一,全村2950人,年宰杀黄牛3万头,创产值5700万元,利税600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
  泌阳县个体冷库,年宰杀黄牛2万头,羊5万只,产品直接供应漯河双汇集团和香港等地。
  (李廷来 泌阳县畜牧局局长)
  我们作为全县畜牧业生产的职能部门,重点抓了科技兴牧。首先是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目前,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00多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100多人。其次,加强了良种繁育和畜禽疫病防治两大体系建设,全县有种猪、种鸡、种羊场以及80多个黄牛冷配改良站点,全县已配备700名乡村兽医和畜禽防疫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县、乡、村、组四级畜禽疫病防治网络。第三,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入手,搞好新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
  疫病,畜牧业发展中的最大拦路虎。但在泌阳,牛暴死症、牛瘟和气肿疽等疫病,早已“纸船明烛照天烧”。
  科技,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配种、改良、提纯、复壮等高科技项目,如雨后春笋,似离弦之箭。
  多么危险啊!多么可惜呀!在那里是灾是祸,而在泌阳却是财是宝,他们把它拉到场里,垛在垛上,藏在家中全县每年产氨化饮料8.5万吨,青贮饲草12.5万吨,节约粮食4.3万吨,增加收入5160万元。1998年,泌阳县被农业部批准为“秸秆养牛示范县”。
  (祁兴磊 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畜牧师)
  全县推广应用肉牛育肥、秸秆青贮、氨化等畜牧生产技术20多项,年新增效益1亿多元,近10年来,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肉牛丰收计划及畜牧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国家、省、地级科研攻关和星火计划项目14项,年新增社会效益12亿元,目前生产技术贡献份额45%以上。
  牛赚钱,羊赚钱,畜禽鲜活都赚钱,深加工利润最可观。
  牛肉干,泌阳特产,味道鲜美,回味悠长,年产150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外汇200万美元。
  四分体牛肉,在俄罗斯最抢手,年出口600吨。
  筒子羊,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年销售量300多吨,产值达2400万元。
  近几年,全县新建冷库11座,总吨位1700吨。县食品罐头厂、外贸食品厂等四个大型食品、皮革加工厂,年加工牛肉5000吨,牛皮2万张,羊皮5万张;活牛、分割牛肉、牛肉干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冬生金,夏生银,它与泌阳食用菌产业齐头并进,四季进宝,被一些新闻单位称之为独具泌阳特色的“空调经济”模式。
  (王富兴 中共泌阳县县委书记)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兴全县之力,兴黄牛经济,走以黄牛为主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总体工作思路。
  总的设想:一是动员千家万户发展黄牛生产,走小群体、大规模之路,形成规模优势。二是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利用当地已有的优势发展黄牛产品加工业,形成系列化加工。三是建立集团公司,统领全县畜牧业产品的经销,真正按产业化的要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使黄牛生产成为全县人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你见过赛牛的场面吗?
  你听说过美牛竞选吗?
  讲身高、讲体型,还要讲性格、讲脾气。
  力气,也是获奖的必备条件之一。
  牛,泌阳人的骄傲。
  牛,牛了起来!
  栽上梧桐树,自有凤凰栖。1994年,世界银行慕名而来,将首批660万元贷款,投向了这块宝地。
  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而今得泌阳者又有何感慨呢?
  (同期声 美国、以色列商人观看泌阳赛牛会和合作贸易洽谈实况录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当泌阳县畜牧产业连年上新台阶,县域、乡域经济红得发紫之时,泌阳人民又站在了世纪之交,五岳之高,先后承担了三项国家级星火项目和五项省级攻关项目。
  黄牛冷配改良。省级攻关项目,1978年开始,投入资金160万元,全区起步最早,河南独家。
  肉牛丰收计划。国家级星火项目,1988年年开始,1990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获社会效益1.32亿元。种牛销往全国10个省市。1995年,北京富成养牛集团一次引种600多头。
  河南肉牛规模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开始,参与总人数4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86人,年增收1000多万元。
  南阳黄牛导血育种。跨世纪宏伟工程,引进法国大型肉牛夏洛来冷冻精液,导入南阳黄牛母体。十多年来,全县已累计冷配母牛11.5万头,每头种牛售价比普通牛多300—500元。不久的将来,一种背腰宽广,后躯发达,发育快,肉质好,屠宰率高的肉役的“南阳黄牛”新品系——“泌阳牛”,终于从这里诞生。
  (谢凤鸣 泌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大力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们县的一支柱产业,最终成为我们的经济优势,这是我们全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今后我们还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我们的思路是:科学饲养,以销促养,以加促养,力争近年内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达到70万头以上,畜牧业综合效益有更大突破,使以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真正成为具有泌阳特色的区域经济之一。
  年年岁岁花一样,岁岁年年牛不同。
  变了,越变越肥,越变越美变了,越变越大,越变越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泌阳大地,有牛则兴。
  畜牧支柱:豫南山坳里的一大磁场,不断拓展,逐渐延伸。
  牛型经济:立足本区,面向全国,瞄准世界。
  泌阳的明天更灿烂,更辉煌!

 


畜牧业之二:

  思南,这颗镶钦在乌江之滨的明珠,总人口67万,占地2230.5平方公里,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大主产业相互扶持和促进撑起了思南绿色经济。大农业产业化中这个最活跃的畜牧业,在政府长期的重视和支持下、各部门通力协作。经畜牧人几代的不懈努力,畜牧产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五个重大转变,沿着产业化发展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畜牧强县”迈进。
  一、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变,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范化经营迈进据统计,目前全县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49个。其中:常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1个,常年饲养二元母猪20头以上的养殖场 17个;存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13个;5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户)25个、10000羽以上规模肉鸡场(户)5个、1000羽以上蛋鸡规模养殖场(户)3个,全县已建成生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4个,种草养牛产业化示范区1个。
  二、畜产品流通上个体生产者与龙头企业、各种养殖协会组织协作,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转变我县先后崛起的凉水井畜产品综合制品厂、鼎一食品有限公司、东华种猪场、金氏绿色食品公司、大坝场牛肉干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4家地级龙头企业和2家县级龙头企业及18家畜牧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公司(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联系农户万余户。提升了畜产品的组织化和市场化。
  三、动物防疫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季节性防疫向常年性四季防疫的转变近年来利用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新建和改建了25个乡镇站办公用房,并配备了冷链系、检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硬件设备设施。建立了27个地动物防疫示范村和35个村级兽医室、10个动物出境检疫站、产地检疫报检点、完善了疫病追溯体系、动物口蹄疫、禽流感、蓝尔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生态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由试点示范向普及推广转变全县建成了一个年生产能力5000头的种猪场,实现了良种自给有余转外销,建立二元母猪扩繁场12个,三元仔猪生产基地22个,配套生猪人工授精点82个,牛改点22个,羊改点40个,良种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快了以许家坝、张家寨为中心的思南黄牛本品种选育区的建设。
  五、优化畜牧产业结构,以项目支撑实现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向草食家畜牛、羊养殖转变年我们把科技扶贫种草养畜与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在许家坝建立了万塘种草养畜示范区,已改良荒坡、草地8000亩、修建公路11.2公里,作业便道3公里、水窖7个2100立方米,新建牛、羊舍8栋8000平方米,人工草地1.2万亩、架设输电线路14.8公里,修建办公楼600m?,现存栏羊2200只、牛618头,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牛、羊养殖的迅猛发展。
  2010年工作思路和措施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关键的一年,局班子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工作全局,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2008-2015年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中西部优势区重点生猪生产县和《2008-2015年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中西部优势区域重点肉牛生产县的大好机遇,按照“稳步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加快渔业和特种养殖的发展工作思路展开工作。
  1、创建牛、羊养殖大县,打造思南黄牛品牌。一是2010年3月成功引进森茂公司签约领办许家坝万塘种草养牛、羊畜牧产业区;二是积极申报“思南黄牛”品牌商标注册;三是利用科技扶贫种草养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思南肉牛示范基地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每年投入1000万元,连续实施五年,并以县委办发〔2010〕56号文件,下发了思南县2010年种草养牛实施方案,凡规划区内养殖基础母牛10头以上,按6.5m2/头标准修建圈舍,按1亩/头种植优质牧草的养殖户,按2000元/头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的优惠鼓励政策,欣起了种草养牛热潮。计划在全县建30个种公牛配种站,14个牛人工冻配点,5个牛良种繁育场,建立养殖能繁母牛50头以上的示范点30个,100头以上的示范场5个。到2015年通过项目带动饲料加工厂,肉制品深加工和生态肥料厂建设,实现全县牛存栏30万头,羊20万只,年出栏商品牛10万头、商品羊16万只,把我县建成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核心区和供应基地。
  2、以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带动工作。2009年我局获得了全区同行业项目资金争取第一名,先后实施了优质肉牛基地、优质肉猪基地、良种推广、种公猪站建设等10个项目,现已完成7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畜牧兽医设备设施更加完善。
  目前正在完善资料迎接农业部、省、地农委的检查验收。2010年4月底止争取项目后续投入近1000万元。
  3、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制定本县疫情防制预案及扑灭方案。近年来我县疫情虽有零星发生,但均未造成流行。2010年防疫工作,我局按照早安排、早注射、早免疫的原则,3月份召开全县防疫工作会议,展开了春季防疫,通过强化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可追朔体系和疫情测报站、点的功能,有效地控制了春季动物高发病季节疫情的发生,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4、拓展养殖范围,积极引导、扶贫特种养殖,增加农户收入。近年来,我们不放松大宗冀畜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扶持特种养殖的发展。先后引导扶持了思唐镇香猪养殖场、珍珠鸡养殖场、鹦鹉溪镇泠水鱼和大河坝乡、鹦鹉溪镇的大鲵养殖场。大河坝、孙家坝的野猪养殖场等,现初具规模将成为我县养殖后续经济发展的亮点。
  5、依法治牧,严厉打击制假和销售假、劣畜牧渔业产品,保护畜产品安全和渔业资源。2009年至2010年4月止,我局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活动6次,出动车辆22辆次,参与活动人员25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800份,查处违法经营、捕捞业主25人,没收渔船8艘、抬网、渔具15件。目前联合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将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执法活动,针对“电、毒、炸”鱼不法行为及私设网箱、抬网等非法生产行为步实施打击,更进一步有效地遏制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6、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抓班子建设,统一干部职工思想。以强化系统内部管理,树立畜牧行业新形象为切入点转变机关作风,建立干部职工上下班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同时广泛开展班子谈心、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间的谈心交心活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增强了干部职工纪律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机关“懒、软、散”的作风得到根本转变。
  挑战困难,放飞希望当前畜牧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干部队伍结构断层;三是疫病免疫病种越来越多,养殖量大,动物疫情复杂化,存在动物疫情安全隐患;四是渔政管理机构无编无员,渔政具体监管工作横不到边,纵不到底,安全隐患大;五是持久的干旱给我县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需要资金和时间恢复,所有这些都是摆在产业发展中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我们坚信有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有全县200多名畜牧干部的努力,一 定能战胜困难,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