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题片解说词(下)

浏览人数:0

公司专题片之一: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专题片解说词

  数千年前,一位老人开始了中国冶炼铅锌以丹药在历史;数千年后的今天,传承冶炼文明之道的河南金利冶炼企业,走出了一条奋起、提升、持续、开拓的跨越之路。
  崛起之路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济源,这个王屋山下、济水之滨的古老名城,历史上曾以道教仙人炼丹而名垂千秋;今天,在新中国成长的征程中,这里已崛起成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工业名城,被誉为现代化的铅锌之都。
  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坚强的人才基础是金利冶炼这支新军似乎在一夜之间成长为中原乃至全国铅锌冶炼的新星。
  奋起----效能的跨越十五年前,金利人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们自主创业的一个闪念,会对河南乃至中国冶炼的行业秩序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十五年步履艰辛而沉稳,十五年搏击而自信。十五年中金利冶炼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注册资金4.5亿元、总资产23亿元,年产电解铅15万吨、硫酸10万吨、冰铜5000吨、氧化锌25000吨、黄金450公斤、白银400吨,铋、锑等贵金属5000多吨的国家大型冶炼企业。
  2009年,金利冶炼实现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9.96亿元,上交税收1.38亿元。
  近年来,金利冶炼集团在不断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已步入光辉的振兴期。先后荣获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高成长民营企业、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称号。
  金利,在短短的十五年中,一举奋起,实现了规模、效益、技术、产能与环保的新跨越。
  提升----管理的跨越提升之路在于管理。
  把企业融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把企业融进国际化的先进管理模式,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国际先进模式,把企业融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以成就一个仅仅只有15年发展历程的现代化企业。
  在金利冶炼集团建成之初,他们就在全球化管理模式的边缘上坚步前行,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OSH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如果国际化的企业先进管理模式是为了市场,那么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以延伸的管理形态则是企业管理之本。
  人的管理,理所当然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大胆的用人,不拘一格用人,奠定了金利冶炼集团的雄厚基础。
  正是靠这支坚强有力的团队,金利冶炼集团在事业发展、企业振兴中一路高歌。
  持续——科技的跨越科技开启企业跨越之门。
  十五年来,金利冶炼集团先后经历四次大的技术改造。从烧结锅到烧结机;到底吹炉,再到液态高铅渣侧吹直接还原技术。一系列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使金利冶炼技术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实现了产业质量与水平的大飞跃。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开发的8万吨电铅熔池熔炼项目,采用富氧底吹炼铅工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文指定为我国炼铅首选工艺。这项工艺,彻底改变了传统烧结炼铅工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铅冶炼清洁生产的目标。
  富氧底吹技术的一次点火成功,在国内底吹炉生产线建设史上,金利创造了建设周期最短、达产达标最快的历史记录。
  2010年9月16日,由金利公司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液态高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顺利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结论是: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该项技术的成熟,金利冶炼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节能减排综合技改项目,提前五年淘汰了烧结机生产线。
  液态高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成功应用,形成了底吹氧化和侧吹还原完整的炼铅工艺,采用侧吹熔融还原工艺生产的粗铅单位成本大幅降低,粗铅冶炼回收率达到98.5%,仅能源消耗,年可节约1200多万元。一条生产线年可节约2.5万吨标煤,基本上实现了不耗能炼铅 ;同时其他有价金属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新工艺在金利公司经过一年的运行实践表明,若原矿品位按50%,每吨粗铅综合能耗由折合标煤380公斤下降到最低能耗,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废气排放大幅减少,废气治理费用大大降低,直收率、回收率提高,热渣直接进入还原,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热能利用;进一步改善炼铅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当前世界炼铅工艺的最低能耗。
  被命名为金利冶炼法,“金利冶炼法”是金利冶炼集团又一项自主知识产权。
  “金利冶炼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金属回收率高、低能耗、硫利用率高、环保无粉尘等优点,完全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冶炼和绿色冶炼的目标。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2亿元。
  金利公司顺利通过河南省环保局清洁生产的验收。而清洁煤气燃料的使用,基本上实现了无碳冶炼,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开拓——市场的跨越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拓市场。
  十五年中,金利冶炼始终坚守、责任、担当的市场发展理念。
  金利把产品质量作为一份责任来看待,把产品质量作为一种人格来担当。
  于是,责任与担当化作始终如一的信任。信任开拓了一条宽广的市场之路。
  不仅是市场的占有,更重要的资源的占有。2004年建厂之初,企业就注重在矿山资源上谋略策划;2006年,金利成功与国内外四大矿山兑接,成就了四大矿山参股或控股的新生产业。资源的占有和将一半以上的自生率,使金利冶炼的市场法码更加沉着,步履更加稳健。
  致远——发展的跨越未来五年,金利冶炼将在产业上升级、规模上扩张、技术提升,产品上多元、环保上领先、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未来五年,金利冶炼集团将陆续投入20多亿元用于项目开发、技术开发、产业转形。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年产精铅20万吨,锌10万吨,铜3万吨,白银1000吨,黄金450公斤,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人们坚信:一个经典环保的绿色金利,一个享誉海内外的金利,一个充满激情并释放着巨大能量的金利,正在为世界瞩目。

公司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忻州供电分公司工作纪实解说词

  五台山下,黄河岸边,位于这里的忻州大地孕育希望,培育文明。忻州市是山西省的“版图大区、旅游热区、资源富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忻州供电分公司现辖14个支公司、25个直属单位、8个多经辅业及关联单位。直接服务客户89万户,售电量近70亿千瓦时。忻州电网属全省五大供电区之一的忻朔电网,地处国家“西电东送”和山西“北电南送”主通道,设备数量多、电源种类多、资产规模大、穿越功率大,是山西电网的骨干网架之一。2009年忻州供电分公司被确定为全省开展农网设备状态检修的试点单位,公司上下同心协力,走出了一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新之路。
  创新之路忻州供电分公司开展农网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纪实状态检修是一种科学的检修管理策略,在提高设备检修效率和供电可靠性、降低安全风险、减轻人员工作强度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对于忻州公司这样一个设备众多、运行维护量大、安全责任重而一线严重缺员的供电单位,推行状态检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开展农网状态检修试点以来,省公司领导的殷切关怀,农电部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给忻州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注入了唯旗必夺的信心和动力。一年多来,公司以“三思三晋”的工作方式和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严、细、新、优”的总体要求为标准,以实现“两个减少”为目标。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十个要求”,夯实三个基础,采取五项措施,取得了四大成效,为全面推行农网状态检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个基础聚合力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引导行动。农网管理具有设备分布点多面广、种类繁杂、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特点,开展状态检修这一全新的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此,在工作启动之初,公司就从提高认识、构建体系、加强培训入手,为扎实推进农网状态检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提高认识,夯实思想基础。紧密结合公司特点和工作实际,多渠道大力宣贯开展农网状态检修的重要意义。使全员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在认识上准确定位,确保思想统一、目标同向,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构建体系,夯实管理基础。成立农网状态检修三级管理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网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细流程,倒排进度,定期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累计制定工作细则、各类作业指导书98个,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技术和执行体系,使工作全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3、强化培训,夯实队伍基础。通过专家指导、分层培训、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教育培训,严格闭环考评,有效提升了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了对设备状况的研判能力,为开展状态检修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障。
  五措并举抓推进1、精心整治设备,打造精良硬件。
  ——开展集中整治。结合季节性检修,大力推行农网设备标准化作业,细化作业项目,强化消缺管理。累计排查设备1930台(条)次,消除缺陷217条,清除树障231处,对全部重载设备进行了测温分析和综合整治,有效提高了农网设备健康水平。
  ——强化薄弱环节。与大修、技改及红旗站线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对稳定性较低的设备全部进行更换。35千伏变电站综自改造率、断路器无油化率、无人值班率均达100%。
  ——完善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设备历年数据,按不同状态建立6类数据库。规范新建工程的交接流程,及时保存设备原始资料。开展同类设备数据分析和家族性缺陷研究,分类纳入设备电子台帐,为状态评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信息。
  ——配备先进设备。为4类主要设备,配备了红外成像仪、绝缘子盐密试验仪、串联谐振仪、SF6(这个念六氟化硫)微水测试仪等13类先进的检测仪器,有效提高了测温、测污、测压、测气的精确性,为精确掌握设备状况提供了硬件支撑。
  2、引进技术应用,提高科技含量。
  在发挥人员经验优势的同时,积极引入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网科技含量。通过推广应用接地选线、智能开关、在线测温、设备防盗等技术,实现了故障设备即时隔离,故障精确定位,温度实时监控,被盗实时报警,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设备时时检测,最小限度地切除故障设备,有针对性地提供区域设备治理策略,促进了状态检修的高效开展。
  3、实施分类评价,掌握设备状态。
  ——所有设备定期评价。实行设备半年评价制度,每年年初、年中对所有设备进行深度分析,综合评价设备状况,实时完善检修计划。
  ——变电设备综合评价。针对农网变电站单线、单变的特点,依次对站内设备和全站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分公司整体的检修策略,最大限度减少了设备重复停电。
  ——运行指标实时评价。根据设备缺陷和异动情况,对设备的重要指标参数进行实时评估、专项评价,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重点设备“解剖”评价。定期召集专业部门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策略。对SF6、真空开关等主设备抽样解剖,了解其内部构件的受损程度,及时跟进后续检修策略,有效提高了检修的针对性。
  4、依靠信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
  聘请专业软件公司共同研发《农网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将状态检修七大流程融入系统功能,并与SG186系统、PMS(皮密斯-斯读轻声)生产系统、农网生产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实现了设备评价报告自动生成、分类查询和评估值自动计算,保证了设备评估的精确高效。
  5、实行“四化”管理,确保检修质量。
  ——检修综合化。按照“变电配合线路、低压配合高压、支线配合干线、局部配合整体”的原则,科学制定检修计划。统筹兼顾,一停多检,确保了运行成本最优,停电时间最少。
  ——作业标准化。累计修编检修、试验、线路、配变巡视及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85种,做到作业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验收精细化。编制《验收工作流程图》、《变电及线路设备验收规范》,明确标准,细化流程,做到“零缺陷”移交。
  ——操作规范化。按照“三防十要”工作要点开展现场作业,规范操作行为,优化操作流程,保证了作业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
  四项收获显成效开展农网状态检修试点工作以来,公司共完成14座35千伏变电站、23条35千伏线路、110条10千伏线路共14类设备的状态评价、检修计划制定工作,有力提升了农网安全运行水平和综合效益,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实现了“两个减少”。今年以来,忻府、原平支公司两个试点单位检修工作量、总费用、总时间同比减少近一半。误操作、交通事故、人身触电事故风险率降低50.37%。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2010年1至8月份,忻府、原平支公司两个试点单位中压客户供电可靠率同比平均提高0.06%,客户停电时间同比平均降低35.6%,客户故障报修次数同比平均降低33.41%。
  ——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开展状态检修,作业人数和工作时间的大幅减少,设备风险评估和故障分析查找效率的稳步提高,有效化解了支公司多年来一线缺员与工作量大的矛盾,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人机矛盾的新途径。
  ——提高了人员素质。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应用新设备,引入新技术,农网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辛勤耕耘,满眼收获。2010年8月份,公司以927分的成绩顺利通过省公司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忻州分公司农网状态检修组织体系完整、管理流程明晰、资料准备齐全、人员培训取得实效,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农网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做好了准备,可按规划目标范围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坚强的组织领导、高素质的技术团队、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全过程的设备管理,为忻电人开展农网状态检修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忻州公司一定能够再接再厉,在推进状态检修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服务晋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