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故事》第九集解说词配音稿件

浏览人数:6

    解说:
    其实,河就是生命,她是自然规律的载体。她讲述的是生态,她流动的是哲理。
    翻开历史,滦河较之临近的几大河流,如海河、辽河、大凌河水灾要少得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滦河流域草树并茂的自然生态,对抵御水灾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滦河支流呈不对称羽状排列,洪水暴发时,它能分而吞吐。
    滦河流域中上游古代曾是以森林和草坡为主的山青水秀之地,宋朝赴辽使者王曾、苏颂作过这样的描述:“奚夷居落瞰重林,背倚苍崖面曲浔”。
    水甜物美的滦河正是靠坝上草原阴山山脉、七老图山、燕山山脉良好的植被所滋养的。
    滦河中上游生态自乾隆三十年开始遭到人为破坏,以后又遭日本侵略者掠夺性采伐,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了3%以下。
    滦河上游地处蒙古高原南缘和燕山山脉地区,是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寒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季风性气候活动区,受南来暖湿气团和西伯利亚干冷气团影响,大气环流比较活跃,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又多偏北风,常因大风而成灾。
    失去屏障保护的坝上地区因大风而致土地沙化。
    1980年5月3日至5日,围场御道口牧场一场大风,刮走九百亩小麦地表土5至6厘米。
    同期声:
    王国栋(围场御道口牧场牧民)
    80年代我们林场有一千多亩麦田,种上地,一场大风把籽儿都给刮出来了,你说刮的有多深,从80年那场风,一年比一年增大,赶春天刮起大风来,对面见不到人,要顶风走,你就根本睁不开眼睛,一般像我们放牧的都得戴上眼镜,特别是2000年春天这场大风特别厉害,把种上的土豆籽儿都给刮出来了,你说刮得有多深,不单是五厘米,种土豆最起码得10公分朝下,土豆籽儿刮出来,你说风有多大。
    解说:2000年的春天,沙尘暴一次次肆虐我国北方地区。
    同期声:
    丰宁县榔头村村民
    记者:春天刮风大的时候,那屋里什么样?
    村民:屋里都满了,一个劲儿都不行,炕上、外头地都看不到地,这么厚一层,锅台上,做饭都这样,吃饭也是沙子,一吃也是牙碜,比较厉害,刮的,老这么刮没法儿混,要不刮这么着还挺好,最厉害时出来在远处看不到头,瞅哪都是黄的,这地方黄黄地哗哗地打脸,抬不起脑袋来,那边没沙子能看见,由这儿刮整个营子看不见。
    持续干旱使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潘家口水库库容降到库水以来最低点。
    采访嘉宾:
    陈如春(潘家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
    连续四年干旱,潘家口水库连续四年没蓄满,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地,为天津、唐山工业、农业好服务,就是这么样今年(2000年)给天津供了五亿多水,给唐山也供了四个多亿,六月份我亲自到唐海、乐亭看了看,(那里的)稻田极需要水,需要六千多万方水,在这个时候,我们积极想办法,保证了六千八百方水放下去,救活了一部分稻苗,在这个期间,我(还)三次到陡河水库,陡河电厂去,陡河水库还有三天时间冷却水就没有水了,陡河电厂面临着就要停机的危险,把情况跟上面汇报清楚了,我们在三天之内把水放到陡河水库,保证了陡河电厂正常发电,也就保证了唐山地区工业、农业、老百姓生活正常地不受影响,维持了(社会)稳定,滦河流域上游沙化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从环境保护这方面说,国家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对上游应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解说:
    天津、唐山工农业用水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受到节制。
    滦河,孕育了堪与长江、黄河媲美的华夏文明;滦河哺育了本土淳厚的民风;滦河,大写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滦河,伴随人类文明进步释放了无私的品性。
    我们理应对她反哺报恩,何况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我们更应优化她的生态环境。
    绿化,是一个持续过程。
    生态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德性。
    滦河儿女不乏有识之士,滦河儿女不乏有志之人。
    塞罕坝,小滦河发源地。
    解放初期,这里曾是“风沙遮天日,鸟兽无栖处”的荒原。
    1962年,林业部在此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
    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39名工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摸索出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经验,开展了大规模的机械造林和封山育林。
    三十八年过去了,总面积141万亩的塞罕坝有林面积已达1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8%。
    气象因子变化表明:这里已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建场后期比建场初期年均气温提高了0.4℃,年降水增加了182mm,年均大风日数减少5天,年均无霜期延长15天,河沙含量由原来的29.5%,下降到11%。
    如今的塞罕坝,象一条绿色长龙,横亘在内蒙古高原南缘,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非克沙地南移,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这是地处滦河中游,燕山南麓的河北省迁西县,是连续几年的全国绿化先进县。
    “外噘嘴,里汪水,一条线,围山转,树成荫,山生金。”
    这里是迁西人创造的“围山转”绿色工程学说。“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苹果梨桃,乔灌结合,林粮间作。”
    这是迁西人创造的立体生态林业结构模式。
    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广以县杨家峪村“围山转”经验,组织全县人民始终不缀大搞围山转工程造林,每年以五万亩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全县绿化面积已达百分之五十二。
    王春槐是迁西人造林的典型代表。1982年他承包了离村五华里远的500亩荒山,承包初期他自带干粮,每天坚持挖果树埯一百个,共植栗树8000株,梨树2000株,绿化后自修盘山路五公里,如今已获丰厚回报。年收获板栗一万斤,收入十万元。
    采访嘉宾:
    刘更令(中国工程院院士)
    板栗,它一方面是生态,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重建;一方面它取得经济效益;一方面它就是保护生态,北部山区农民比较富,就是因为它生态比较好,它有板栗,有些特产,有安梨、有板栗,今年还要发展许多特产,我们给引来许多特产,枣子啦什么,其它一些果木都应该试种,就这样子。
    解说:
    是人的杰作,是自然的杰作,七山二水一分田上演绎了再造环境的惊心动魄。
    是人对绿色的承诺,是绿色对人的承诺,1439平方公里的土地张扬了复合生态的波澜壮阔。
    三十万人的参与,三十年的再造之功,成就了这丛林覆谷,郁闭满山的苍翠世界。
    小水不下山,大水缓出川,大灾变小灾,小灾不见灾。
    “山高坡陡水流急,雨过天晴干地皮,山多河多沟岔多,沟沟岔岔乱石窝,汛期洪水毁良田,旱时盼雨水如油”的旧时模样已成历史。
    科学规划的高标准造林不但优化了迁西的经济环境,也优化了这方水土的生态环境。
    采访嘉宾:
    沈国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我多年以前来过迁西,迁西生态建设做了许多工作,也很有成绩,特别是围山转和培育京东板栗,这方面成就还是很大,这对于整个燕山地区,甚至于张家口地区,整个河北省北部山区都是有指导意义的,所以我对这个地方还是很关心的,我想,迁西现在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守着这库水,它对于京津地区水的供应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当然又是林果强县,在林果的发展方面,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又能够生产大量的清洁的水,供应京、津地区的大城市的发展,又能够把我们这个地方的林果生产和其它各项生产搞上去,把当地经济收入,农民的收入也能搞上去,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生态农业所追求的一个方向。
    解说:
    山秃人穷,山绿人富,滦河儿女已形成了共识。
    越栽越富,越富越栽。这是丰厚的经济效益的诱惑。
    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这是对生态效益的美好选择。
    荫及子孙,回报“母亲”,这是基于社会效益的宽广胸怀。
    滦河儿女不愧为最优秀的儿女,她们以自己的虔诚用花团锦簇饰报伟大的母亲。

    深度配音网配音服务,为你提供央视播音级别优秀的配音音质,在多媒体传播中更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地位,达到传播和营销效果。及服务范围包括:、光盘配音、、VCD配音、电影配音、电视配音、电台配音、婚礼配音、小说配音、散文配音、游戏配音、动画片配音、广告作品配音、展会宣传配音、车内广播配音、纪录片配音、影视剧配音、窗口车站配音、解说、参观游览解说、工程标书解说、演示配音、多媒体课件解说、卖场商讯广告配音、服务用语解说、广播宣传解说等。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