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日为您搜集了乡镇宣传片,为你分享的是乡镇两篇,有兴趣的朋友请您欣赏: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之一:乡镇宣传片解说词:
魅力城镇 生态黄集黄集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市区西北20公里处,全镇面积8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8万亩耕 地,5.6万人口,素有 “民间面塑艺术之乡”、“建筑之乡”、“绿色蔬菜之乡”、“肉鸭养殖之乡”等美誉。
黄集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淮北大侠、爱国志士孙凤鸣先生的故乡。王岗集村的农民艺术家陈兴民擅长面塑艺术,曾多次走出国门,作品令国际友人赞叹折服,已经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月铺水库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余万立方米,净水面2000余亩、极具旅游、度假、休闲开发价值。
今年以来,黄集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平安和谐新黄集”为目标,以“强农稳镇、兴工富镇、城建旺镇、环境立镇、和谐黄集”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铜山西北的老菜区,作为徐州西北设施蔬菜重镇,黄集的农业产业经营已形成规模,农业结构提档升级,全镇围绕“扩规模、增亮点,调结构、抓龙头,建市场”的思路,2012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中央财政补助运城200亩高效农业项目;成功申报并实施了省级高效农业三座楼村日光温室基地项目;重点打造中德公司300亩设施果基地,并通过招商拟建设200亩设施果基地,目前土地流转完成;打造了吕楼100亩设施基地,已建成80亩;2012年全镇新增设施面积1800余亩。镇 党委政府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了左庄至聂楼一线和运城至传楼一线交叉的高效农业发展黄金十字架,在全镇镇北部形成以运城、聂楼、传楼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在南部形成三座楼、吕楼、王岗集设施果基地,即全镇形成南林果北蔬菜的高效设施农业新格局。截止目前,全镇设施菜面积已达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万亩,大中棚3万亩,栽培有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新品种20余种,果树新品种6个,辐射周边已经形成30华里串成线,5万余亩连成片的蔬菜种植格局,年产时鲜蔬菜3亿多公斤,产值2亿多元。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黄集镇几任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倾心打造了在农业为主镇中为数不多的、规模成熟的新兴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余亩,拥有建材、机械、化工、电子、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链条方向为发展”的现代工业新格局。一是形成以精艺成、隆康为龙头的食品深加工企业链。其中投资8000万元的徐州精艺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近两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徐州隆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研发、推广应用、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现有种植基地1千亩,年加工脱水蔬菜能力达三万吨,冷冻保鲜菜能力达二万吨,是目前铜山区最大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二是形成以安诺、康缘为龙头的光波浴房生产企业链。目前黄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波浴房生产基地之一,徐州安诺体闲设备有限公司、金凤凰公司、徐州康缘公司、徐州康立公司生产的远红外光波浴房等桑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三是形成以亚太、丰威为龙头的化工、生物企业链。徐州亚太绝缘材料厂生产的系列绝缘漆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10%以上,国家定点生物农药生产厂、徐州丰威化工厂生产的生物农药畅销全国各地,在同类生物农药中有较高声誉。去年以来,16家列统企业共计实 现产值52.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51.9亿元,实现利税7.78亿元。2012年,全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完成徐州金海洋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徐州苏星木业有限公司、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等新上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进行技改,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新建车间面积近30000平方米;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上的粗纱车间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镇容村貌华丽转身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2012年度全镇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片、逐步深入、梯次推进”的要求,全镇18个行政村每村打造一个环境整治示范自然村,三座楼村、孟楼村、陈湾村、侯楼村等8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绩突出,已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左庄村、谢庄村、黄东村等20个自然村全力打造,镇党委政府按照“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 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组建村级保洁队伍160余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全镇共粉刷墙面120多万平方米,清理生 活垃圾9000吨,清理柴草7500吨,栽植苗木1.1万余株,新建休闲广场18个,新建花坛290个,安装路灯320盏,改建下水道8000米。 投入整治资金300多万元,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对滨河大道进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下水道2000米,新植桃树、垂柳等苗木7000余株,新建公厕2座,完成河道保洁5公里,清理垃圾、杂草50余吨;投入近30万元对镇区路灯多次进行全面的更换和维修,并对镇区居民院落及小区周边的垃圾死角进行经常全面的清理;投入60余万元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环卫体系,垃圾清运量达6000余吨,实现镇区垃圾“日产日清”。
社会事业强势推进镇党委、政府和各村按照年初承诺的为民办实事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千方百计协调各种矛盾,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以赴,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2012年上报一事一议项目13个,总计投资329.95万元,为传楼、谢庄等13个村新建水泥路6万余平方;利用上级土地政策完成运城等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78.9亩;高标准新建平楼桥、吕楼桥2座农路桥,并新建侯楼北桥、孟楼西桥等7座水利农桥,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大大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投入300余万元对全镇70余公里农路进行修补,并完善安保设施,全省农路管养现场会在我镇召开;高标准完成10KV线路架设25千米,低压线路50千米,更换变压器25台,新上10KV柱上开关8台,完成低压接户线改造1670户。2012年镇党委政府以深化“平安黄集”建设、“百姓办事零障碍活动”、“三解三促活动”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和载体,促进黄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共接待来访人员156起319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7起285人;技防入户全镇任务16500户,按照计划和序时进全面完成任务;小麦受灾理赔697户32.46万元,赔付资金通过区财政局一折通平台足额发放到户;企业养老保险扩覆任务数110人,全面完成任务,并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94%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续保人数21690人;全年发放优待金25万元,大病救助87人,发放救助资金47万元,全镇五保集中供养130人;实现人口出生率 14.93‰,同比下降0.82‰,人口自然增长率 5.23 ‰,同比下降 0.04 ‰,期内综合措施落实率为 100%。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
从理想走向强大,需要一种勇气;从平凡走向辉煌,需要一种锐气;叫响 “魅力城镇、生态黄集”,是黄集人的目标,更是黄集人的豪气。新时代的黄集人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姿态,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历史与未来的融合中,跨越、崛起……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之二:乡镇宣传片解说词:
中国皮草名镇-崇福镇崇福,地处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腹地、临杭经济圈接口点、桐乡市西南部,京杭大运河、320国道、沪杭甬高速、沪杭高铁贯穿全境。全镇区域面积100.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外来人口5万。
崇福先后被列为 “中国皮草名镇”、 “国家小城镇改革示范镇”、“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浙江省中心城镇”、“浙江百强乡镇”、 “浙江省最佳投资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 “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体育强镇”。
2010年,崇福镇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7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7.6亿元,财政总收入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60元。
江南古镇·底蕴深厚崇福,古称语溪,又名语儿,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因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建有崇福禅寺而得名。公元938年置崇德县,到1958年崇德、桐乡二县合并,崇德县改称崇福镇。
崇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古人繁衍生息于此,创造了辉煌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古运河、司马高桥、文璧巽塔、孔庙等一批古迹遗址是崇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崇福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这里,走出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诗人吕留良,宋徽宗宣和六年状元沈晦,晚清著名画家吴滔,著名南社诗人徐自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桥梁专家程庆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等。
皮草名镇·璀璨明珠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崇福人民凭着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悠久精湛的硝皮工艺,将崇福这个远离草原和森林,非原皮产地的江南小镇,打造成为一个以裘皮制衣为龙头的皮毛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以皮毛市场为依托的皮毛集散中心,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皮草设计、研发、生产、出口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之一, 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草名镇”。
“皮草时尚,崇福领航”。崇福镇形成了一条以皮草产业为核心、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皮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皮草博览会声名远扬。全镇拥有皮草企业14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崇福皮草企业参与制订了“皮毛服装”、“皮革服装”等18项皮毛行业产品标准。皮草工艺和设计水平全国领先,创建了一批知名的自主皮草品牌,“银杉”、“依奴珈”获得“真皮标志”认证,并取得“中国裘皮衣王”、“中国名牌”称号。
工贸强镇·活力迸发崇福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市场兴镇、工贸并举、联动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9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2家,形成以裘皮、轻纺为主导行业,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机械为依托的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崇福经济区是桐乡市经济发展“五大平台”之一,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经济区着力打造“三园四区”的功能布局:皮草产业园、现代物流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技术区、现代商贸集聚区、新市镇集聚区。
崇福皮毛市场占地面积8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1100多平方米,拥有商铺840多间,主要经营兔皮、湖羊皮、狐狸皮、水貂皮、貉子皮等原皮及辅料,是浙江省区域性重点专业市场和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崇福皮草大世界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45900多平方米,拥有商铺400多间,集产品展示、成品交易、看样订货、设计培训、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是一个现代化、高品位、高档次的裘皮服装、服饰及制品批发、零售的皮草专业市场,是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华东地区重点专业市场。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规模型的种养模式,推动崇福镇农业经济向生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镇拥有种植、养殖、植保农机等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0家。建成了蔬菜、水果、芦笋、苗木、水产等百亩生态高效精品农业基地12个,生猪、湖羊、野生水禽等规模化生态畜禽小区7个,形成了“崇德”牌蔬菜、水果、湖羊肉“三大系列”农产品为主导的效益农业新格局。
文明新镇·和谐家园崇福镇立足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定位,大力实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崇德路、青阳路为东西向主干道,青年路、语溪大道(规划)、湖德公路为南北向主干道的“两横三纵”的镇域交通网。镇区内汽车站、停车场、商场、宾馆、金融机构、公园、休闲广场等配套功能设施齐全。
以新市镇、新社区为重点的“两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农民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个“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河道净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
的新市镇、新社区闪耀广阔的农村天地。
崇福镇建有桐乡市设施一流的文化中心和图书馆、体艺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和城乡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城乡居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崇文、崇德”为人文理念,设立“崇文奖”和“崇德奖”,每年奖励一批成绩优异的高考、中考学子和师德标兵、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崇尚文明新风在全镇蔚然成风。
城乡教育卫生均衡发展,全镇拥有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医疗机构26个,其中国家二级甲等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个。
以创建“平安崇福”为抓手,社会秩序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组建嘉兴市第一个基层“两新”组织党工委,实现“两新”组织自身壮大和党建工作同步协调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和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古时,语儿是硝烟迭起、金戈铁马的吴越古战场;如今,崇福作为深具改革开放活力的中国皮草名镇和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这颗镶嵌在大运河畔的明珠,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新一轮跨越发展;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全力打造小城市;正以和谐开放的态度,喜迎四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