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题片之一:电视专题片《永不凋零的爱》解说词
(导视)她的事业因爱而崇高,一生虽短暂,却用真爱谱写的电视作品滋润了无数孩子的心田;(同期声)她的生命因爱而绚丽,一生没孩子,却用博爱点亮的人间真情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灵;(同期声)本期《都市写真》让我们一起怀念一位让许许多多观众为之感动的电视人。
(主持人)生与死,人之大伦。能够超越生死关的人,肯定有比生死更加重要的人生追求。譬如说爱。为了爱,一些人可以至生死于度外。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就是这样的人。她一生没有生儿育女,却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为孩子制作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为了这份爱,她可以孜孜不倦,可以废寝忘食,即使身患绝症,也可以不知死之将至。就在昨天,为了这份爱,曾玉华终于耗尽了年仅53岁的生命。关于她的故事,我们还得从20多天前说起。
(解说)2007年12月26日夜晚,湖北电视台演播大厅,我省新闻界最高奖——第四届湖北新闻名人奖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当最后一位获奖者走上舞台时,台下的许多新闻界同行和她的同事都噙着泪水,默默哭泣,因为台上站着的这位手捧鲜花、面带微笑的获奖者,刚刚从医院的重症病房出来,已经处于肝癌晚期。她就是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
(现场同期声)
(解说)演播大厅大屏幕播放着介绍曾玉华事迹的短片。
(同期声)曾玉华,53岁,从事青少年电视工作24年。独立编导、创作的90个青少年电视节目在中央台播出。获得了国家级政府奖23个,国际大奖8个。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获得唯一一个“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解说)去年3月,曾玉华被医生诊断患了肝内胆管癌,现在已经到了晚期。经过一次大手术和长期治疗,她的内脏被掏空了近一半,体内安放了金属支架。尽管她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曾玉华仍然强撑着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因为她把沉甸甸的奖杯看成是对少儿电视事业的鼓励与鞭策。
(现场同期声——获奖感言:“我将用我的一生为青少年歌唱,用心的琴弦,弹奏情的韵律,演绎爱的乐章”。)
(解说)曾玉华在台上终于撑住了。可是,他的同事们在台下却终于撑不住了。
(采访同事——完全是累成这样的。干活像拼命一样。)
(转场——)
(解说)1983年,曾玉华调入武汉电视台,担任全台唯一制作少儿节目的编导,从此,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她的爱很执著,执著得让她可以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可以晚上就睡在机房里。
(采访:作家董宏猷:她的热情可以感染很多人,很多作家,为她写儿童剧、单本剧的作家,基本上她叫谁,谁都会去。她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首先是一种热爱,然后从一种热爱,到自觉的去行动。即使寂寞,即使没什么大名,没什么大利,她常说,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一定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得漂亮、干得好)
(解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玉华的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少儿电视作品评奖频频获奖。
(采访:谈获奖)
(解说)1993年,武汉电视台成立青少部,担任青少部副主任的曾玉华结束了“光杆司令”时代,手下有了三个“兵”。尽管是台里最小的部门,尽管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但曾玉华和伙伴们干劲十足,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便推出了少儿栏目《快乐时光》,接下来又先后推出了《青春大世界》、《武汉中学生》、《快乐家庭》等优秀电视栏目。1996年至1999年,全国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普遍走入低谷,许多电视台的青少部都撤销了,可武汉电视台的青少部不仅没撤销,反而不断创造佳绩。连续8年在有“小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儿童写儿童”C.J电影节上捧回奖杯。
(采访曾玉华:意大利获奖后的采访)
(解说)由于曾玉华出色的工作,1990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她获得唯一的“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她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采访谈曾玉华如何对待这些荣誉)
(解说)2005年3月,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成立,曾玉华任总监。她带领手下的30多号人一下子撑起了每天播出的17个小时的节目。
(采访同事——也是从那时起,曾玉华彻底没了休息,每天早上她8点半便到办公室,晚上8点还在忙碌;一日三餐常常顾不上吃,同事们跟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不要给你带盒饭?”晚上好不容易收工回家,一打开电视,休息便又成了工作,她的同事经常会在休息时间接到她的电话,听到她风风火火的声音:“快,快打开电视,看某某频道,这个节目的点子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解说)曾玉华唯一的休息,就是中午和同事到办公楼旁的空地上散步——尽管散步的时候,她谈的话题依然是工作。
(采访——谈散步的细节)
(解说)2006年3月,曾玉华的颈椎病发了,这一次,她终于有一个回家休息的理由了。
(采访——可就在她休息的第一天,当大伙从演播室出来,意外地发现他们的曾大姐正歪在演播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等着大家:“我惦记着工作,在家呆不踏实。今天的节目录得怎样?)” 大家看不下去了,扶起她:“你太累了。她却一脸顽皮:“工作会累死人吗?我不相信。”
(采访——用她的话说,青少年电视事业是鲜花和太阳的事业,她爱这个事业,爱得无怨无悔。
(转场——)(解说)听说曾玉华病了,许许多多的观众都要来医院看望她,都被曾玉华婉言谢绝了。2007年12月31日上午,一群小孩子撞进了同济医院,非要看看病重曾妈妈。曾玉华高兴地将这些电视小观众请进了病房。(现场——)(解说)给水均益做过“少儿高端访问”的金耀中带来了好多纸鹤,祝愿曾妈妈早日出院。首届小主持人大赛冠军黄竹一今年将参加高考,她告诉曾玉华,戏剧学院导演系是她的第一志愿。湖北京剧院的演员曹中华十几年前主演过曾玉华拍摄的《丑角风波》,曹中华深情地说,您是艺术道路上对我有特别影响的人,和您拍过片的人,都非常爱您。
采访:曾玉华(我选择的工作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有些人喜欢和名人打交道,有些人喜欢和“新”打交道,但是我,愿意跟小朋友打交道。有的人说,看着孩子们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有什么好看的撒,但是我,百看不厌。)
个人之二:先进个人专题片解说词
无虚荣虚言,有仁心仁术共产党员吴胜利医生的先进事迹吴胜利同志, 1967年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按照医院总体发展规划,设立内三科,诊疗范围包括内分泌、糖尿病、肾病。吴胜利同志勇于接受挑战,出任科主任,在全疆范围内率先发行了糖尿病科普报《认识糖尿病》及副刊,为糖尿病人群和广大市民提供了第一手糖尿病科普资料,在全疆范围内率先为糖尿病患者制作了血糖监测日记,做到人手一册,制作了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实物样板、糖尿病、甲状腺专科病历、开设了糖尿病少数民族专科门诊并建立了少数民族专科病历,编辑了认识糖尿病专业宣教图册《患者教育医疗篇》、《护理篇》、《影像篇》。医院专科总体规划目标是:将专科打造成克拉玛依市糖尿病防治中心,本地区糖尿病诊疗规范基地,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并将血液透析治疗规模化、品牌化。这也正是吴胜利同志的奋斗目标。
一位接受过吴医生治疗的退休老教师赠给她的一副对联这样写道:无虚荣虚言,倾情成病人知己有仁心仁术,努力做名医济人一:倾情成病人知己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与病人一天一天的接触中建立起来的。“吴医生从来没有脾气,看到她的笑脸,听她耐心解释,病也就好了一半。”
在病人眼里,吴医生可亲可近,医术高超。多年来,她的诊室外总是等着很多患者,糖尿病是终身病,许多病人将她当做了“终身医生”。
吴医生接诊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的人。石化厂有一位女病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次服用精神病药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生命一度垂危,在床位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硬是给患者腾出了一个病房,患者病愈了,就连家人糖尿病也找吴医生看病了。患者吕某,因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不敢下床,长达8个月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经吴医生治疗奇迹出现了,血糖全部达标了,出院后每天还到退休站和老朋友们去娱乐。患者外出时会告诉她,患者外地回来后会找她,少数民族患者过节时会请她去做客……她的身份早已不仅仅是一名医生…….。
二:心中有大爱医生救死扶伤,是人道主义的践行者,在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其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患者和同事们都说:“吴医生心中写着大爱”。患者低血糖晕倒在地,吴医生掏出钱买来饮料救急,同事病了吴医生主动顶岗,灾区受难了,吴医生拿来了钱和物,还主动请缨去灾区,红十字会要捐献骨髓,吴医生伸出了胳膊……她每天的工作都排的满满的,内三科组建时,吴医生毅然接受了挑战,出任科主任后她更忙碌了。接每天早上8:40分吴医生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把所有的病历看一遍,下午7:30分吴医生一定要等检验科的人来过后把当天所有的检查报告都看一遍没有特别情况后才放心回家。为了更好的让患者理解胰岛功能的结果,吴医生科学地设计了疆内唯一的胰岛功能的图谱,把所有的胰岛素包装盒及样品贴在展板上,这一措施深受患者的好评。在科室只有6名医生的情况下吴医生一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门诊工作,还利用周末时间为社区、为退休站、为一线职工、为公安系统进行糖尿病筛查和健康教育,为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经常在医院、在电视、在广播、在报纸义务为患者进行各种宣教讲座,仅在人民医院就有10000多人次参加了她的健康宣教。吴医生专门为少数民族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还开设了少数民族专科门诊,常常是患者一个电话,他可以自己打车到患者家里出诊。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举行的糖尿病友联谊会、糖尿病友健康之旅、“你的健康,我的心愿”等大型糖尿病宣教活动早已在广大市民及疆内各大医院引起巨大反响,一张小小的诊疗卡也早已被乌市几家大医院所借鉴,2004年吴医生又在全疆率先提出了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套从诊断、到治疗、到宣教、到随访的院内外全程服务的诊疗模式,良好的服务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科室的月门诊量平均增加了800多人次,患者满意度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八。
吴医生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十几年来,有许多病人都已被糖尿病并发症夺去了生命,许多病人因并发症长期在家,生活不能自理,我们真的还做得太少太少了”,为此当市人民医院要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时,她又开始为血液透析室的筹建忙开了,一个建科刚刚两年的新科室,不但各项指标都名列医院前茅,而且有10台进口血透机的血液净化室马上开始运行接诊了三努力做名医济人吴医生自1988年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以来,走上医生这一神圣的岗位已经近二十二年了。工作时间越久,对“终身学习、终身付出”这句话体会越深,她经常说,医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吴医生业余时间参加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的本科专业、考取了高级营养师的资格,破格晋升了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连续两届被评为学科带头人,被新疆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增补为委员。近几年来,做为主要负责人或参加人,承担和完成了市局级科研项目5项,已有一部著作《新疆全科医学》及25篇以上的论文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目前刚刚申请到全国科研项目《中国十大城市二十个社区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一项……吴胜利同志表示:绝不满足自己取得的进步,决心继续努力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努力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更好成绩,为人民服务,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