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搜集了学院宣传片两篇,有兴趣的朋友请您欣赏:
学院之一:放歌梦想,描绘青春——艺术特色
宜宾——这座位于川滇黔结合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岷江和金沙江交汇于此始称长江,故又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灿烂的长江文明。在巍巍翠屏山麓,滚滚长江之畔,闪耀着一颗川南初中教育的明珠——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学校始建于1940年。历史仿佛一记悠远的钟声,历经68年的风雨磨砺,巍巍翠屏,滔滔三江见证了八中的岁月变迁和神奇发展。我校现有A、B两个教学区,在校学生3000余人,是宜宾市规模最大,初中阶段招生覆盖面最广的普通中学之一。近年来,我校共投入资金400余万,使学校硬件标准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今的宜宾市八中,已经拥有了省内一流的办学设备设施。
学校一直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以来,艺术教育工作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响亮地提出“让每一个孩子接受最好的艺术教育”的办学目标。
我校现有艺术专任教师10名,他们中有市、区骨干教师和区“拔尖人才”,“省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有省、市美术教育学会、美术家协会的核心成员,有“四川省优秀美术教师”等。近年来,我校艺术组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6人次,省级奖励14人次,市区级奖励71人次。音乐教师参加省、市歌手大赛,两人被评为“十佳歌手”,参加省级优质课、基本功比赛获省级一等奖三人、二等奖四人。
为了深入研究艺术教育规律,我校艺术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校自主开发研究的《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研究》获市、区科研课题评比三等奖,《城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获市科研课题评比一等奖。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了增强,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教师们纷纷写出课改论文和教学课案。论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五人次;省级刊物发表十人次;市级刊物八人次;多名教师的论文、教案被《翠屏区课改论文、教案集》收录。
在这里,音乐教育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面貌,美术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描绘和涂抹,而是师生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愉快过程。我们以各种艺术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见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师生的互动多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走进宜宾市八中,耳旁会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歌声,这歌声里有诗,有画,有景,更有情。
学校合唱队的老师和学生们,用另外一种方式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在校合唱队排练时,那一首首或舒缓或昂扬的曲子,让我们时而漫步在宁静的田间小路上,时而坐在窗前静静享受午后温暖的阳光,时而又在宽广的草原上奔跑……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九月,宜宾市八中别有一番景象。教学楼底层的通道上,展示着一幅幅书法作品和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引来了众多的老师和同学们驻足欣赏,一个小女孩儿正在羞涩地向同学介绍她自己的作品……。这是我校开展“新生入学书法绘画”展览的一个动人场景。尽管这些作品还略显稚嫩,但是,每位同学都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伴随着诗情与梦想,感受着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地画比赛”是我校开发的又一特色艺术教育项目。每年十月,学校操场上总是更加热闹非凡,在美术组老师们的指导下,每班选派的八名同学们正在巨大的画纸上进行多人地画比赛……这是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此项目的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每次地画比赛,不仅陶冶了学生性情,提高了审美情趣,而且增加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为创建和谐教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另外,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寒暑假美术作品展、科学幻想画创作、优秀美术课堂作业展览以及极具特色的“学生个人画展”和“教师个人画展”等校园的文化活动的展开,以及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活动、赛事,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许多人文知识,拓展了艺术视野、培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审美品位和修养。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展览、赛事中获得国际大奖4人次、国家级大奖20人次、省级奖133人次、市级300余人次、区级数百人次。省级一等奖集体舞一次;省艺术节合唱比赛二等奖两次,荣获市、区一等奖两次;市级舞蹈调演一等奖三次,区级三次。在宜宾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上,我校参赛的五个项目全部获得奖励,总分居全市初中组第一名;在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上,我校选送的作品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居全市前茅,其中一件摄影作品被选送到教育部获奖,打破了该领域全市获国家级奖为零的纪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同时,我校艺术组还多次承担了省、市、区级汇报课、示范课、公开课、“送教下乡”的教学任务。多次承担区、县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任务、新教师培训任务和市课程改革视导工作。
艺术教育是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人才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宜宾市八中不追求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但,这里是孕育艺术素养的沃土,这里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这里是放歌梦想、描绘青春的舞台!
宜宾市八中,奏响素质教育的强音!
学院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学院宣传片解说词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六朝古都——亳州。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能源城”、“现代中药城”。老子、庄子、曹操父子、华佗、花木兰等先哲名贤留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实印证,三曹文化、老庄文化,传统中药与现代白酒文化构筑了“亳文化”的丰富内核,催生出亳州师专形成现代高校文化精神。
学校前身为1952年创办的蒙城师范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的蒙城师资讲习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安徽省目前主要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005亩,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近3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60万元,固定资产近5亿元。
现设6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文学、教育、管理、工学、理学、艺术等7个一级学科43 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5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331人。专任教师29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0人,中级职称81人,博士11人,硕士研究生16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13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余人。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加强民主管理,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像、合格、上水平”的发展步骤,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坚持走内涵建设和外延建设并重、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并举之路,立足亳州、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以质量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省内同类高校中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地方性、应用型”高等院校。
近年来,亳州师专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学校升格以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启动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切实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能性、应用型人才。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努力提高产学研水平。学校在省内外企业中签订合作协议的有80多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120多个。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室54个。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搭建互利双赢平台,学校定期输送应届毕业班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专业实践技能。特别是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古井集团实施战略合作,亳州师专在古井集团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开设“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古井班”与“生物技术与应用古井班”,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井中集团合作,建立“华佗国药中药研究所”、“井中集团新型白酒研究所”,开设“药物分析技术华佗国药班”,设立“井中奖学金”,建立“井中集团亳州师专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校企合作。
学校以教学改革为抓手,鼓励和资助教师开展教科研,加大质量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26项。
学校承担了各类课题200余项。其中,共青团中央课题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厅级课题49项,市、校级课题146项。
学校重视地方文化的研究,成立了“亳文化研究中心”。下设中华道学与养生文化研究所、曹氏家族文化研究所、亳州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所、华佗与五禽戏研究所、亳州二夹弦艺术研究所,深入研究和弘扬亳州历史文化,并启动建设“亳文化馆”,借以展示“亳文化”风采。目前,亳文化研究中心已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一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数十次,结集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在《亳州师专学报》上开辟亳文化专栏,进行宣传研究推广。
“华佗与五禽戏研究所”与市体育局合作,建立了全市唯一的五禽戏训练基地,并相继成立了“五禽戏表演队”、“五禽戏健身协会”,多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我校五禽戏的传播研究活动进行指导。学校还以“华佗与五禽戏研究所”为依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实训中心是在原理、化、生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各个新专业的开设而不断扩大发展,现拥有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以及电子电工、化工原理、生物技术、通信技术、微机原理、会计电算化等实验室,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实验外和师生进行科学研究使用。
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管理干部培训、产学研合作平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与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又松大学签订了国际办学合作协议,双方就学生培养达成了一致意向。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招生。毕业生致力于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
学生多次参加省内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全国各类竞赛三等奖以上奖项10余次,省级竞赛奖项30多次。
学校2012年接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外延建设与内涵建设并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在通过2012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基础上,筹备申办本科院校。逐步形成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技能型办学格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省内同类高校中有一定影响的高等院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快皖北振兴”、“支持亳州师专改造升格”和亳州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的东风,亳州师专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像、合格、上水平”的办学步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