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一:北京某某中学宣传片文案欣赏
东风鼓满万里帆,育人园地创辉煌——争先进位的北京**中学东临美丽的渤海,北枕秀丽的燕山,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助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北京**中学正以昂扬的姿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北京**中学,1992年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批准成立,是北京市第一所管理规范、设施高档的民办优质完全中学,迄今已有21年的历史。学校座落于原北京工业大学和平校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治安良好,区位优势突出,是莘莘学子求学进取的理想去处。
北京**中学的创办者王宗仁先生在耀华中学工作数十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把“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作为育人宗旨,办学以来,成绩蜚然,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现**中学法定代表人、校长王钊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涉足金融领域多年,成绩斐然,后专攻教育理论,积极参与**中学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经考核获市教委颁发的校长持证上岗的资质证书。
**中学现有教职员工***人,高薪礼聘的老教师多为市级名优骨干教师,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一大批名牌高校毕业生,均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老教师经验丰富,双基教学扎实稳固;青年教师开拓进取,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师资队伍呈现出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卓越优势。**中学的教师们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协力合作,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今,他们用爱心和责任在教育领域谱写了一首首壮美的华彩乐章。
北京**教学设施,完善一流。创新立校,硬件先行。**中学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大了对各功能室的建设和完善。多媒体电教设备先进智能;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物品琳琅满目、实验室器材精良;美术室、音乐室配置齐全;图书室、阅览室整洁幽静;体育馆中热火朝天……北京**是愉悦学习的乐园。作为市教委确定的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中学秉承“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的大教育观,坚持 “低起点、小台阶、有坡度、步步高”的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个年级制定了教改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初一增设兴趣物理,初二增设化学探究,同时,初中阶段开设《旭日弘文》特色作文教学,这些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应对中考高考,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研发出一套对课程精心雕琢、对学生精心精致教育管理模式,得到教育各界的一致认可。
小班制教学是**中学的一大亮点,每班30人的限额授课便于老师因材施教,逐一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定制化培养方案以及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培优补差。完成课业之余,学校还为学生准备了英语听力、高考作文写作、古典诗文朗诵、物理、化学专长等提高课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和偏科的问题。
对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从此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所成、业有所立,这是**中学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最美、最艳的花朵。
北京**是快乐成长的摇篮。清晨,红日初升,古诗文与英语诵读声,声声入耳; 20分钟阳光大课间:广播体操健美操,长绳短绳花样多,拔河比赛丢沙袋;每天一次眼睛保健操,让学生远离近视,明亮一生;操场上,篮球足球乒乓球,莘莘学子显神手;下午课前一首歌,悠扬的歌声振林樾。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强身健体,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既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又培养了他们丰富的艺术素养。
国旗下激情演讲,多彩的主题班会,社区宣传、义务劳动等活动,让**的每一个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既传播了文明之风,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中学在王钊先生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凭着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虽无一流的生源,却创出了一流的佳绩。
2011年,七年级在入学仅两个月的全区的统考统阅中,秦耕雯同学考入全区前30%成绩,这意味着在市五所学校有一位置(?);18人20%同学的成绩进入全区50%成绩,这成绩意味着在本区市重点校有其位置。
八年级两科会考成绩,有53%学生双科优秀,94%学生达两科双良好率,这同样意味着他们有资格进入市重点校。
继2010届考生毕业后,**中学2011中考再创辉煌。2011届初三毕业生,入学成绩大部分良c,其余合格。而在**3年拼搏之后,中考成绩总平均分超过和平全部统调校,超80%的学生均升入区重点以上学校,成绩仅次于汇文,而汇文小升初招生最差成绩是良A。**中学重点班学生,全部升入市重点学校。
此外,**中学每年都为全市培养3-5名市级优秀干部,十几名和平区优秀干部和50多名校级三好学生。
不仅中考成绩卓越,高考成绩同样出众。在生源有着天壤之别的情况下,**中学历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均达到97%以上,2011年本科上线率达到70%, 2012年本科上线率则升至**%,远远超过同类学校。
佼佼不群的成绩、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让**中学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无数外地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生源逐年增加,声誉日渐提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锐意进取、团结务实、精益求精的**人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一如既往的坚持着“着眼素质、培养特长、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方针,决心把**打造成北京市最好的示范性民办完全中学。
我们坚信:北京**中学,明天更加辉煌!
新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二:校庆宣传片解说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年校庆宣传片
校庆宣传片解说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年校庆宣传片:在英雄城北、赣江之滨,在腾飞的南昌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学荟萃、人文日新的红色热土,矗立着一座悠久而又年轻的高等学府。她,曾经使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园丁为之奋斗。她,曾经使三万多莘莘学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她,就是今天的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这是一座曾经走出过国家栋梁、政界精英、企业中坚、学术名流的高等学府:黄智权,江西省委原副书记、原省长、1963-1969年曾在学院任教;邱德贤,中共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原副书记,1974年-1981年在学院任教;余建平,77届校友、深圳华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家、发明家、学院“励志奖励基金”捐赠者;邹小平,78届校友、厦门大学博士、东莞理工大学副校长;皮廉,78届校友、加拿大约克大学博士;李礼夫,78届校友、华南理工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安,81届校友、中共宜春市委常委兼高安市委书记;陈九根,81届校友、新余市副市长;雷元江,81届校友、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陶捷,81届校友、南昌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学院“日月明奖励基金”捐赠者;熊国良,81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华东交大理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腾云,81届校友、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博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易传云,81届校友、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永光,81届校友、经济学博士、国防大学大校、正师职教员、《中国国防经济》杂志执行主编;钟诗胜,84届校友、清华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副校长;方能才,85届校友、江西上饶长城化工制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学院“能才奖励基金”捐赠者;庄新国,86届校友,北京市机械设计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工学博士;袁政海,90届校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技术能手、江铃模具中心高级技师、奥运圣火传递者之一…… 芬芳的桃李,为学院赢得了海内外广泛的盛誉,灿烂的星光,照耀着机电学院新一代学子奋力攀登,再续辉煌。
五十年的办学艰辛,五十年的奋斗拼搏,五十年的栉风沐雨,五十年的春华秋实,记载了一代又一代光荣的机电学院人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的奋斗足迹,见证了机电学院艰苦创业,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铸就了机电学院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光荣精神,凝炼了机电学院“崇德尚能、知行致远”的谆谆校训。今天的机电学院,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新兴的自然人文学科,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精良的品牌专业,雄厚的师资队伍,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格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引领江西省机电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今天的机电学院正以新的风采,新的超越,昂首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谱写新篇章。
第二部分 艰苦创业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她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和创办于1978年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江西机械工业技术人才更是奇缺,时代的呼唤和形势的急需,使学院前身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创办之初,在国民经济极其困难的背景下艰难起步,学校一无校舍,二无足够的办学经费,只能借用南昌柴油机厂工人夜校的校舍树起学校的牌子,开始第一次艰难的创业。
1962年,江西无线电工业学校和江西省农业机器制造学校相继并入,学校奉命在南昌市蛟桥镇一块荒地上兴建校舍,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更使学校建校异常艰难,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在校学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是用人拉肩扛的最原始办法,把建筑材料从赣江边运回建校校址,在赣江至蛟桥长达十公里的马路上,学校师生员工肩扛毛竹依次排开的队伍,成为昌北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蛟桥,当时的校舍大部分是茅草房,师生员工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工作学习,办学的艰辛可想而知。
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学校也从南昌市蛟桥整体搬迁到吉安市,依托吉安市油泵厂,在神岗山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学校奉命撤销,教职工遣散于农村、工厂,学生遣送回原籍务农,学校人财物历经浩劫……1973年,学校奉命在南昌市石岗镇复校。石岗镇距南昌市四十五公里,交通十分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更加简陋,校舍大多数是一些南昌市集体所有制工厂搬迁南昌后留下的厂房和宿舍,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教室里,广大教师用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建设人才,广大学子用自己刻苦学习,奋力攀登的优异成绩走向社会,报效祖国。为母校赢得了声誉,为母校争得了荣光。(采访刘校长)
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与江西省机械技工学校合署办学,学校在南昌市青云谱迎宾大道又开始了新的办学历程。青云谱校区校园面积虽然狭小,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也谈不上非常完备,但广大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依然如故,广大学子勤学苦练,奋发有为的精神依然薪火传承,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奔赴国家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成为振兴国家机械工业的有生力量。(采访1 林书记、2 邬书记、3 袁政海)
第三部分 继往开来跨入新世纪,学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树形象,以特色赢市场,始终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宏伟目标,奋力推进改革、建设与发展。2000年4月5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机械工业部重点科学研究所――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院,实现了学院发展史上的新跨越,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面向全国招生的大专专业17个,其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六个专业,既是学院重点建设的骨干特色专业,也是经江西省教育厅严格评估后确定的全省高职示范性专业。2002年,经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批准,学院被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2005年又确定为“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2005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2006年获中央财政支持220万元用于建设学院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同年,学院荣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7年学院被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学院新校区建设思路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教学大楼宽敞明亮。学生公寓群错落有致,设施完善。学生食堂环境优雅,卫生洁净。图书馆、档案馆、实验大楼回廊连接,气势宏伟,是整个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馆藏图书50余万册,开架借阅,管理科学。阅览室报刊杂志齐备,电子阅读方便快捷。档案馆建设起点高,资料全,内涵丰富。体育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为师生员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学院为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在升格后的6年多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专门用于购置实训实验设备,新建或扩建了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具钳工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控制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38个学科实验室。学院还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江铃集团公司等30余家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造就了学院学子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也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在省内外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从1994年至2007年,学院连续1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院每年以93%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五十年的办学历程,锻造了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在298名专任教师中,16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53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位,有5人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库”,1名清华大学访问学者,4名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6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19名教师分别担任江西省或全国性学术组织领导职务。学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66部,在省部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学院科研工作者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奖52项,完成横向科研课题41项。教学促进了科研,科研提升了教学,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学院的师资水平和整体素质迈上了新台阶。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引领未来,成为学院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必须探索的重大战略问题。2006年教师节前夕,江西省机械行办党组书记、主任王俊纲同志来学院视察工作并慰问教师,明确提出了学院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各项管理等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指示。这一重要指示,符合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符合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符合学院的校情。按照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学院提出了“稳定规模、充实内涵、办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学院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06年9月,学院启动了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历时一年半的评估准备工作中,学院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原则,在办学指导思想的正确定位,各项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文体、生活设施的加大投入,师资队伍培养步伐的加大和机制的健全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12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以优良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鲜明的专业特色、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广阔的就业前景,赢得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第四部份 结束语聂林水院长: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年的办学成果,凝聚了上级领导对学院的关怀和支持,凝聚了海内外校友对学院的帮助和厚望;记载了一代又一代光荣的机电学院人艰苦创业,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奋斗轨迹。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这给学院更好更快地培养机电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机电学院光荣的办学精神,用更加优异的业绩,去续写机电学院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