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宣传片之一:打造书香世界 建设精神家园 ——发展中的宁夏公共图书馆事业
走进宁夏图书馆大厅,让您感受到的不仅是庄重典雅与大气,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强烈地启迪着人们求知的欲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新的宁夏图书馆。2005年新馆破土动工。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宁夏图书馆建馆五十周年,也不仅仅是为了打造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信息需求。
2008年8月15日,宁夏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宁夏图书馆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迎来了五十华诞。
切入高馆长访谈:(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然后又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筹备处,筹备的地点在玉皇阁上。)
当时的图书馆没有馆舍,不管是租用或者是借用,银川市玉皇阁和自治区展览馆,都曾经是它的栖身之处。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宁夏图书馆才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馆舍,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作为省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无论是从馆舍面积上还是内部设施配置上还达不到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水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宁夏图书馆人为启迪民智,促进文明,一直支撑着宁夏的图书馆事业奋力向前。
宁夏图书馆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设计藏书容量300万册,设计阅览座位2000余个,年接待读者36万人次。是集文献收藏、知识信息传播、咨询服务、书刊阅览流通、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切入丁馆长访谈(丁:“评价一个图书馆,最主要的并不是看它的建筑,而是看它的收藏与服务。如果说收藏是历史的积淀,服务就是务实的体现。”)
在文化厅的领导下,宁夏图书馆开馆就确立了“公益服务的方向,公平服务的原则、休闲服务的理念” 。
2009年“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开幕式上,丁力馆长代表图书馆向社会做出了尊重全体公民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利用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的权利,全年365天免费开放等8项服务承诺,使大众受益于温馨的阅读环境,让所有人能够无障碍地走进这座知识的宝库。
“一卡通”智能化读者服务管理综合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替代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消费中所使用的各种证卡和现金支付手段,读者只要办理一张卡,就可以进行借阅文献、休闲娱乐等各种活动,可谓“一卡在手,全馆皆通”。
依托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00万册图书、期刊、文献在线阅览、检索、续借、预约、咨询等服务,读者无论身在何处,任何时间通过网络都可以远程访问。鼠标轻轻一点,足不出户,读遍天下。
(社区画面、社区图书馆镜头,画外音)
社区图书馆以其小型、分散、便利、快捷的优势,很好地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公共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紧紧依托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走开放化、合作化发展之路,在不断整合社区内一切可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联动、文化休闲、办班培训、活动育人等途径,不断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只有社区图书馆繁荣,我区图书馆事业才算是真正的繁荣。
为有更多的空间让读者利用,让更多的藏书向读者开放,图书馆努力营造一种“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开设了集借、阅、管一体化的开放式普通阅览室、专家研究性的参考阅览室、老年和青少年阅览室、残障人士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多媒体音视频区等,让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宁夏图书馆定期举办的“塞上人文论坛”是宁夏文化厅和图书馆精心打造的品牌讲座,定期在报告厅举行,先进的设施,完善的功能,配备有无线同声传译等现代化设备,为图书馆开展各种会议和公益讲座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电子化教室配置的计算机、投影机、电子讲台、投影幕墙、电子白板等设备,为开展各种培训及远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读者餐厅、咖啡茶座、书店、小型影院、健身房以及贵宾休息室等休闲专区的开放服务,使读者可以像在家里一样,充分享受生活的悠闲与惬意。
2009年全馆上下一心,发奋努力,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以评估为契机,抓住机遇,整改建设,推动了我馆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宁夏图书馆终于摘掉了多次评估不入级的帽子,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省一级图书馆“的称号。
今天的宁夏图书馆,不但是一个阅读的场所,也是文化休闲的高雅之所,更是大众所依赖的精神家园。读者将从这里获得一生的享受。
讲述宁夏公共图书馆发展:在宁夏图书馆的影响和引领下,全区图书馆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中。
(银川市图书馆的人满为患、服务、设施落后的镜头,画外音)银川市图书馆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中心地带,曾经承担了整个银川市民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如今,这个约60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显得服务功能滞后,空间拥挤狭小,各项服务功能暴露出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吴忠市图书馆镜头,画外音)2009年4月竣工交付使用的吴忠市图书馆,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小面积分割的封闭模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读书学习空间,并实现了与自治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链接。
(贺兰县图书馆、平罗县图书馆、永宁县图书馆建设工地镜头,画外音)石嘴山市、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正在建设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图书馆,让广大读者们翘首以待。
然而宁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固原原州区图书馆访谈(现在馆舍比较陈旧、落后,已不适应保存文献,严重影响重要资料的收藏。另一方面,由于原州区图书馆经费紧张,近些年没有近过新书。)
各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由于受经费制约,图书馆无法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馆藏文献资料;受设施和技术条件限制,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县级图书馆各项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滞后,自动化建设几乎为零。
就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下,我们的图书馆工作者仍然耐得住清贫和寂寞,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园地。
讲述共享工程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为了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缩小“数字鸿沟”, 2002年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图书馆数字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周部长讲话:宁夏“文化共享工程”于2004年下半年启动,截止2007年年底,以我区各市县公共图书馆为依托,利用国家资助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地方投资,通过VPN网络专线连接,率先实现了农村全覆盖;率先实现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网络专线连接;率先实现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业务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链接。
在宽敞明亮的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栏目,欣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品味华夏精粹历史的韵味,领略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
(送光盘、电子文献、到田间,地头、农民家里、院子)
全区文化共享工程各中心和站点,把基层群众服务的战线拉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他们精心挑选了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光盘,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农民把文化共享工程亲切的称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农民群众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上学习水稻插秧,水稻制种,精米加工工艺,标准化养殖,饲料配方等技术,开展科学种植、养殖、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优质优价。
2010年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县级数字图书馆计划”在文化厅的支持下,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利用VPN专线的优势,率先开通了所有市县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文化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图书馆技术给宁夏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访谈:杨,吴,李在这里,滞留着一代一代成才者的怀念;在这里、在这里,他们将托起明天的太阳。
图书馆之二:学校图书馆宣传片解说词
馨香轩解说词馨香——散步很远的芳香, 每天来到这里, 我们都有温馨的 感觉,老师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同学们奋发拼搏的激情熏陶着 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也成就了每一个来过这里的少年儿童。 这里用经典点亮了我们璀璨的童年,这里让书香润泽着我们精 彩的人生,这里的气息沁人心脾,这里塑造了我们高尚的情操, 这就是馨香轩,欢迎大家的到来。
博学斋解说词这里有每周更新的图书,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海洋,我们遨游其中,博览群书,从无知到有知。 因为有了书,风景变得更为美丽,因为有了书,人生变得更为厚重。书中有森林绚丽的梦想,有大海碧波的光芒;书中跳跃着美妙的音符,充满了生命的憧憬。这里展示的是教师、学生工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优秀作品推荐、读书笔记、获奖证书等素质教育的发展成果,记录每位同学成长的点滴,激励更多人去努力拼搏,留下的是孜孜不倦、勤学苦练的足迹;彰显着我们年少气盛、青春飞扬、勤奋好学的个性;孕育着“博采众长”的学习理念。我们的班级因此溢满书香,我们的校园因此溢满书香,我们快乐的读书,我们快乐的成长。
图书馆宣传片解说词之三:学校图书室解说词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欢迎到我校图书室检查指导工作。
我校图书室总面积52.92平方米,藏书11235册,图书造价22万余元。图书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科、文学艺术等共22类39架,已达到初中生均15.69、小学生均15.66册的标准。图书借阅流量每学期大约5400册,图书室向全体师生开放,借阅方式主要有教师为学生代借和教师登记借阅两种。通过借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辅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阅览室总面积51.03平方米,书架12架,陈列各类期刊60种2600册,年均订阅各类报刊杂志55种,可容纳45人同时进行阅读活动。阅览室也向全体师生开放,借阅方式与图书室相同。为扩大学生阅读量,阅览室按每四周为一个周期,依年级次序每日(周末除外)一班在18:40以后进行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