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宣传片解说词(3)

浏览人数:1

学院宣传片之一:


  从手摇电话交换机到程控交换机,从模拟信号传输到数字信号传输,从自动化通信网到电信互联网,中国的邮电通信在建国58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次次通讯手段更新换代的轨迹上处处都记载着北邮坚实的足印,北邮辉煌的岁月。见证者中国通信业的巨变。
  北京邮电大学成立与1955年,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具有全通信领域研究能力的大学,办学特色突出,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邮电大学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挥以信息可以为特色的办学优势,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的北邮精神,在邮电通信到信息通信一代代北邮人辛勤耕耘探索和开拓的足印。
  北京邮电大学1958年研制成功国产半导体三路载波机和全国第一家教学实验用黑白电视台,1960年研制成功彩色电视接受系统为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2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信息轮专著《信息论》,1970年出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北邮承担并成功完成了其中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研制任务,这段清晰洪亮的东方红长久的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
  1982年北京邮电大学发明的第二代DG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成为了航天航空等军事部门必需品,其综合性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信息黄埔通信摇篮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北京邮电大学研制的光缆机械性能测试设备就一直走在光缆机械性能检测领域的前沿,至今在光缆检测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996年北京邮电大学建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试验网,并在固定智能网,移动智能网,和增值产品设备等领域进行产学研究工作,国产智能网产业化的成功使中国电信网首次在一个完整的产品领域彻底挡在国门以外。
  在通信领域,国际标准是体现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也是长期以来由极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领域,近几年来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成果一共形成了9了完整的IT。UT国际标准,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95期间世界通讯领域出现的主要新技术几乎都在北京邮电大学首先实现突破,并首先转换为网上大量应用的产品。
  十五期间北京邮电大学又取得了一批以下一代网络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新一代无限移动通信系统,光通信与光电子前沿技术密码与信息安全,和3G、4G为代表的高水平标志性科技成果。
  累累的硕果正是源于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高水平的教学条件,源于50余年来一代代北邮人的辛勤努力,老一辈的学术泰斗大批中青年专家教授,以及众多的北邮教师,继往开来发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以其自身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铸就了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他们是北邮浩瀚历史长河中晶莹的水滴,他们是北邮迈向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人梯。高水平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带来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成果,50多年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各级毕业生11万余人。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不仅在各项学习成绩,各种竞赛和各类活动中变现优秀而且在个人人生规划和精神品质方面表显突出,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
  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信息黄埔通信摇篮北京邮电大学建校50多年来始终与信息,通讯企业相互依托,不断拓展产学研和做领域和优势互补,及推动企业互补和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同时北邮的毕业生也因综合素养高,社会评价好受到了信息通信行业的钦赖,他们在国内重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肩负重任艰苦奋斗,成绩卓越,令世人也令北邮人感到欣慰与自豪的是黄埔育英才,桃李满天下。
  北京邮电大学承载着一辈辈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承载着一代代学子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正阔步前进在信息通讯领域的前沿,为实现信息科技特色突出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北京邮电大学的未来会更加绚丽辉煌。


学院之二:


  滁州是安徽的东大门,与江苏南京市仅距50公里。滁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景致优美。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风光宜人。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和清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家喻户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抗倭英雄戚继光妇孺皆知。滁州是革命老区,刘少奇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地留下了光辉的业绩。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首创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滁州市经济繁荣发展,综合实力增强,成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经济协作城市,是安徽省电子产品及其元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家电城,是全国46个制造业、信息地重点城市之一。
  滁州学院位于滁州市区的西南,相距仅1800米的南北两个校区都为风景秀丽的琅琊山所环抱。北校区园林特色鲜明,南校区现代化气息浓厚与风景区自然和谐,相互映衬。校园内四季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滁州学院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创建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次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多科性本科院校——滁州学院。
  学校占地1500亩,图书馆藏书70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中外文杂志1800多种。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多个专业实验室。其中有省重点资助的CAI实验室,GIS实验室,CAD实验室和光源化综合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工业设计研究室,在中国扬子电器团,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4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12个系,45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8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人,成人教育在籍生2500多人。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校大力实施教授工程、博硕士工程,加速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现有的5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20多人,博士、硕士220多人,外聘兼职教授和外国文教专家60多人。教师中有6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校牢固树立以生为本、质量兴校、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意识,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展就业率高、社会需求大、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百场专家讲座”、“博教论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艺术展演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科学素质。
  学校十分关心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设立“国家奖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西门子奖学金”等,采取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发放特困生补助、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积极帮助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坚持经济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科研工作。近年来,成立了化工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所、中国凤画艺术研究中心、欧阳修研究中心等十个研究机构,完成省级以上各类研究课题26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多篇,分别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优秀作品奖100多项。公开出版的《滁州学院学报》是学校重要的学术窗口。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几年,先后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丁卫星教授、美国西部华盛顿大学辛迪教授、日本京都教育大学藤岛仓寿等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同时选派教师到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高校研修和讲学。并先后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木蒲科技大学结成“姊妹学校”,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办了“3+2”、“4+2”以及艺术设计专业“2+2”等校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品学兼优的本专科毕业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万多人,其他各项工作也连创佳绩。学校先后1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毕业生工作先进高校”、“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有两个班级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有十多个党组织支部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有近千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007年12月,中国共产党滁州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新一届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