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专题片解说词配音解说

浏览人数:2

公路局专题片之一:国检公路发展纪实电视:大路为弦谱新篇

  [解说]位于东北腹地的吉林省,在时代版图上是一个写满传奇、写满故事的热土,也是一个写满感动、写满奋斗的土地!传奇,来自于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感动,来自于寒暑中的奉献;奋斗,伴随开拓者前进的脚步,在歌声中,条条公路把吉林振兴的蓝图高高托起。吉林公路在时代的画卷中,写下了令人惊叹而又闪光的诗行,而吉林公路跨越式发展的激情与精神,就是这闪光诗行中,最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的诗句。
  [出片头题目]大路为弦谱新篇——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公路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推出第一章节名——使命与责任][解说]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是做好公路管理工作的不竭动力。吉林省公路局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牢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宗旨,以建设负责任行业为己任,带领干部职工用新理念谋划发展,用新思想引领发展,用新方式推动发展,用新技术促进发展。
  吉林公路人把修好路、养好路、管好路、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扛在肩上,本着“养护为民、管理为民、服务便民、执法爱民”的宗旨,用汗水、智慧和忠诚履行着对党、对人民、对脚下公路的庄严承诺,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建设重要,养护更重要”、“公路通、百业兴”的理念深入人心,吉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大力推动公路事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一级公路1855.5公里,二级公路9086.9公里,全省公路里程达90437.4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40129.4公里;公路密度达48.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公路隧道66075.8延米/79处。以省会长春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干支相连、二十城乡相通的出边、入海的吉林公路交通网初步建成。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4.1%。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24位,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居全国  第23位。
  按照交通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扩大内需、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为加快实施吉林公路的大建设、大发展,省公路局严格规范公路建设行为,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招投标,建立了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环保、安全、廉政等责任约束机制,坚持科技兴路,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投资1.5亿元,用于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有10项科研项目获中国公路学会奖,科技进步有效推动了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在加大科技兴路力度的同时,吉林省公路局坚持“建养并重,以养为主”的理念,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作为惠民、为民、富民的大事来抓,增加对“少边穷”地区的资金投入。对贫困村视实际情况推行了“轮迹路”、“砌砖路”等低成本路的建设,[画面:农村水泥路到农民门口] 先后制定了《吉林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吉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吉林省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村公路管养办法,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相继推出了“以树养路”、“党员义务护路队”、“巾帼养路队”等养护管理模式,全省农村公路形成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良好局面。[画面:舒兰市义务养护队、吉林市巾帼养护队、柳河县老年护路队]2003年吉林省成为全国第5个实现乡镇、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省份。广大农民告别了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农村公路已经成为吉林省广大农民的阳光路、致富路。路通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一条产业链;路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造福一方百姓。平坦通通畅的农村公路为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公路事业的发展,也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翻开吉林公路事业发展的画卷,体验那份沧海桑田的变迁,你会发现每一粒铺路的石子,都饱含着吉林公路人的欢乐和汗水,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2010年7月,吉林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因暴雨袭击,省内多处公路、桥梁被冲毁,民房垮塌,群众被困,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中断,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关键时刻,全省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舍小家顾大家,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为抢险保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路是铺下去的碑。吉林公路人正是用自己实际的行动镌刻着“吉林公路”的丰碑,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无私奉献,在白山松水间铺设了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
  [推出第二章节名——管理与创新][解说]如果说一条条纵横吉林大地的公路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么,“十一五”期间吉林公路事业取得的成就无疑是这画卷中绚丽的一笔。5年时间,“管理、创新”两个关键词准确涵盖了这一时期公路事业跨越发展的工作历程。
  [画外音]省公路局长陈立华指出:公路由传统行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公路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在“管理、创新” 两个层面上下功夫。抓管理促发展,抓改革保稳定,抓服务树形象,要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努力提高公路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管理是公路行业永恒主题。多年来,吉林省公路局认真贯彻“大养护”的理念,着力推进“建设与养护并重,改革与管理并进,时代与文明同行”。[画面:管理年表彰会]从2007年开始,他们利用3年时间,在全行业开展了“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本着“路面养护是中心,行车舒适是目的,预防性养护是根本”的原则,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畅、洁、绿、美”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畅、安、舒、美的新理念。
  养护管理的精细化决定了干线公路养护已不再是“修修沟、铲铲草、补补坑、动动镐”的体力劳动,而是专业化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科学化养护。[画面:长春市公路灌缝机械养护现场会]吉林省公路局不断加强普通公路的管养力度,努力创建“畅通公路”。按照“抓住季节重点养、突出干线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区别病害科学养、待建路段不失养”的思路,根据不同公路等级、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确定公路养护的重点,全省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实行全方位、全周期、全季节的“三全”养护管理,加强科学化养护。[画面:吉林嘉鹏公路公司热再生现场]坚持以路面养护为主,以提高养护科技含量为主,以路面中修为主不断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创新是行业发展不竭动力。公路是公益设施,公路,承载发展,服务民生。公路要通过良好的服务造福社会,为了使公路更好地为行车人和行路人服务,吉林省公路局大力实施文明样板路工程,方便了群众出行。农村公路向农村产业化基地、旅游风景区延伸;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便捷畅通。
  [画面:双河公路服务区]这里是位于黑大线的双河镇公路服务区,为了给过路人休息和观光提供方便,经过公路增设了停车场、观光景点、条椅和卫生间等公共设施。通过服务区建设,将“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的理念贯穿到公路管理的工作中,服务民生取得了新的成效。[画面:通梅一级公路]梅河口市境内4条主要经济通道在绿美化设计上突出精品,按照“上乔、中灌、下花草”的主体绿化模式,注重空间立体、数量和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全面提升了国省干线公路绿美化的品位。驱车驶入通梅一级路,错落有致的绿植,盛开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宛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十一五”期间,吉林公路人创新路政执法理念和管理方式,为路政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画面:科铁线公路三村建设标牌]松原市乾安县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实行干线公路与沿线村屯共建共管的办法,推行了“路政管理模范村、路树保护先进村、无“三小五堆”示范村的“三村”建设。调动了公路沿线群众参与公路管理的热情,有效解决了路政管理点多线长、管理难的问题,为保护路产、维护路权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集中开展的治理超限超载活动,不仅使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了控制,也使公路行车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从2004年全国开展集中治超行动至2010年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3084人次,查处非法超限车辆225552次,卸载超限货物133699吨,超限率由60%以上下降到经检测的0.9%。
  创业的路在公路人脚下,延伸铺展着灿烂的风景;希望的旋律,在创新进取的思维中,奏出了最为华美的乐章!
  [推出第三章节名——克难与攻艰][解说]改革具有风险,创新充满挑战!但没有改革,没有创新,就不会有风雨过后的艳阳天,就不会有前进路上的鲜花烂漫。
  我们把时间拉回1995年,吉林省公路管理系统超编7700多人,每年吃掉养路经费4600多万元,“养人难养路”的局面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历经10年艰辛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实验试点到模拟法人的培育;从“一分为三”的突破到第一家民营养护公司的诞生;从公路养护市场框架的确定,到全省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完成“两分离”,一个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运行充满活力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公路养护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画面:全省公路体制改革会]吉林公路改革完成了破冰之旅,全系统分流人员20573人,三级公路管理机构由原来的2852人减少到1672人,组建各类生产、经营性公司119个,处理资产10.32亿元,从而活化了资金,减轻了债务。 [画面:舒兰民强公司]舒兰市民强养护公司是吉林省第一家民营公路养护企业,组建以来,公司围绕养护工作重点,拓展发展空间,公司固定资产由47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践行‘三个代表’先进单位”,被国家交通部评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行业先进单位”。改制后的白城市公路工程公司,几年来新增固定资产7000万元,具有公路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司荣获吉林省委省政府“双文明单位”和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诸如:长春嘉鹏公司、松原政通公司、延边呈达公司等改制后的公路养护企业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强。吉林省公路改革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而特色的背后是丹心难写的创业和创新精神!
  [画外音]吉林省公路局党委书记陈玉芬指出,行业发展之本在于和谐,而和谐的前提是职工精神文明和执业文化层面的和谐向上。
  一直以来,吉林省公路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贯穿于公路发展全过程,他们注重队伍建设,注意培养干部职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公路人精神,一手抓养护管理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公路行业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公路行业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吉林公路系统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省公路局被沈阳军区和吉林省政府评为国防公路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被吉林省直党工委评为省直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2010年抗洪抢险先进单位;全行业有省级文明单位32个,市级文明单位26个,有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7个收费站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放眼吉林大地,随处可见文明创建花开似锦。“文明示范窗口”、“群众满意收费站”、“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掀起一轮又一轮优质服务热潮。
  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诠释着奋斗的内涵;一行行创新的诗句,吟唱着和谐的梦想。在发展的征程上,吉林公路人迎着时代发展的东风与朝阳,正迈开铿锵而坚毅的步伐,不断走向新的辉煌,也让这片阳光热土绽放出满园芳菲

公路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二:“十一五”公路建设成就专题片解说词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路修到哪里,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就延伸到哪里。聊城公路事业正是在不断创造文明、不断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实现着一个个新的跨越发展的。
  ――题记时光飞逝,岁月流转,神州大地,万象更新。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华北广袤的平原上,一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城市,以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丽的湖光水色,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成为众多商家投资的热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上。她,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聊城。
  聊城历史悠久,区位独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现辖一市一区六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585万。
  聊城始建于春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气势雄伟的光岳楼、构筑巧妙的山陕会馆、古朴雄浑的宋代铁塔和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武松打虎的景阳岗、鱼山脚下的曹植墓、古运河畔的舍利塔等名胜古迹无不闪烁着先人的文明和智慧,昭示着聊城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唐初名相马周、清代教育家武训、著名学者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民族英雄张自忠、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
  历史上,聊城曾凭借京杭大运河的便利水运优势,一度成为“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的繁华口岸,并享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之美称,至明清时期,繁荣兴盛达400余年,而后又因漕运渐废、交通闭塞而沉寂了上百年。“兴也交通,衰也交通,衰而复兴还要靠交通”是聊城人从历史的记忆中获得的珍贵启迪。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改变公路交通面貌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几代公路人的艰苦奋斗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聊城公路交通环境和区位优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聊城人又勃发出重塑昔日“富庶甲齐郡”之辉煌的勇气、信心与希望。
  如今,当您驱车驶入聊城,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文明、和谐、高效的公路交通环境,会使您如沐春风,信心倍增,豪气勃发。这都是聊城市公路局坚持不懈“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的结果。
  (出片名)
  大路与文明同行十一五”聊城公路事业跨越发展纪实聊城市公路管理局下辖4个副县级二级单位,32个科级单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400余人,公路管养里程13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5公里,一级公路394公里,二级路850公里。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厅公路局的关心支持下,他们以全力打造“山东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品牌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为己任,以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为动力,以公路建设、公路养护、路政管理、规费征收、行风建设、深化改革“六个文明”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力谋求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各项公路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过来的工作当中,各级领导对聊城的公路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贾学英厅长、范正金副厅长、李洪修局长、相立昌书记、左书佩副书记、王松根副局长、杨永顺副局长、张西斌副局长、薛宝仓副局长、信本告书记等领导都多次前来聊城进行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和督促鞭策。宋远方书记、林峰海市长、刘加顺副市长、郭秀华副主任、蔡同民副市长等领导经常过问情况,听取汇报,针对具体疑难问题专门进行研究解决。厅公路局各处室的领导和同志们针对各自的业务范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为聊城公路工作的开展出主意、想办法,提合理化建议。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倾力支持,给全体干部职工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为各项公路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幕)公路建设持续加快,路网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公路建设是公路工作的重点,也是树立公路文明形象的着力点。几年来,他们始终以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全身心致力于全市公路交通环境的改善。
  按照全省“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他们结合聊城公路实际,提出了建设“四路一枢纽”、打造高标准“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并将做好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全力以赴盯上、靠上做工作,同时积极取得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使之由行业部门行为上升到了政府和社会行为,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公路工程的进展。通过积极努力,高临高速于2009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亿多元,在全省同期开工的11个建设项目历次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德商高速公路顺利获得了国家和省发改委的批复,年底即可进入实施阶段,其它项目前期工作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四路一枢纽”规划目标的实现和进一步提升全市干线公路路网水平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加强了对现有路网的升级改造力度。 五年间,全市累计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1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56公里,二级公路459公里,公路建设总投资达到28.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4.6亿元。通过在各项目中推行立碑工程、加强合同管理和层层签订质量、安全、廉政建设责任书等措施,加强了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力度,使“三个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深入到了人心,所有竣工项目经验收全部达到了优良级工程标准。
  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中已有4个通了高速路、3个通了一级公路,县市之间已全部由高标准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以“三纵连四横、一环绕聊城”为主框架的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基本建成。
  一条路就是一条大地的“血脉”,公路延伸到哪里,社会文明就传播到哪里。他们在向社会奉献了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优质公路的同时,也打通了一条又一条人们与文明沟通的渠道,架起了一座又一座人们通向文明的桥梁。
  (字幕)养护管理不断加强,公路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公路工作必须遵循的方针。在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上,他们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养护,全面提升公路通行保障水平,精心打造“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的聊城公路养护管理新形象。
  在养护工作中,他们从加强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入手,在加强预防性养护、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公路桥梁安全运营上狠下了功夫。特别是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他们以迎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为契机,深入开展了“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着力突破路域环境治理难点、突出平原公路安保工程特点、展现人性化服务亮点,全面提升了全市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五年来,共完成高标准干线公路绿化372公里,实施文明样板路建设560公里,大中修工程860公里,桥梁维修改造20座,养护总投入达到了9.3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倍还多。路容路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为提高依法治路水平,他们以“反应迅速、装备精良、规范执法、文明服务”为宗旨,把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超限超载车辆治理、文明样板路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五年累计巡查公路542万公里,清除非公路标牌1.2万块,查处路政事案7370起,有效维护了路产路权。
  他们还加强了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倾力打造“满意在收费站,方便在服务区,舒适在旅途、文明在高速”的高速公路服务品牌,突出了服务区的综合整治,不断提高了高速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
  安全舒适、畅通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提高“江北水城”城市品味,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字幕)应对改革迎难而上,公路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公路事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作保障。几年来,他们积极应对各项改革,把握市场经济形势,努力聚拢资金、增加收入、壮大实力,谋求公路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征收工作上,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线”意识,努力克服费税改革的不利影响,不断加强对征收工作的领导,完善了管理、考核、激励措施,推进了征收队伍和文明服务窗口建设,做到了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树形象促征收。坚持宣传教育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加大了对偷逃养路费和绕行收费站行为的治理和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公路规费的应征不漏。面对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以及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新形势,他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养路费清欠收缴、收费站债务审计等工作,而且按要求稳步有序地实施了养路费征收和相关收费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转岗分流工作,实现了改革有序、行业和谐、队伍稳定、收入不减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养路费收入11.22亿元,三年时间比整个“十五”期间还多收了2.21亿元;累计完成通行费收入29.8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两倍。
  他们在搞好市内公路建设的同时,坚持走“走出去求发展”的路子,积极进军省内外公路建设市场,经过积极努力,所属设计院、工程总公司、监理公司分别获得了公路设计甲级、公路施工一级总承包、公路监理甲级资质,公路设计、施工、监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先后中标承担了省内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0余个,较好地树立了孔繁森家乡公路施工队伍敢打善拼、能打硬仗的铁军形象。
  他们还努力培植产业开发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经营公路”的思想,依托公路、广开门路、多元开发,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开发局面,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下一步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后劲。
  (字幕)文明创建深入开展,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公路局的要求和部署,他们始终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放到了统领公路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力打造“山东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行业品牌,不断提升公路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积极促进公路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他们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培训,突出了理想信念、形势任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对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为实现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既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更结合自身特点,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开创性地进行了“自选动作”,在市委最终组织的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按照“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的要求,他们积极改善各级机关的办公生产条件,加强了各级机关建设,对各单位“五室一家”进一步进行了充实完善,整体对外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提升了文明行业档次和品位。通过在全系统深入推行以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加快了工程、养护体制机制改革进程,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行业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他们将文明行业创建与职工队伍建设、行风廉政建设、公路文化建设、平安公路建设有机结合,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使遍布全市的公路窗口,成为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组织职工捐款65万余元,第一时间组织战备钢桥架设演练,第一时间组建抢险突击队,紧急开赴灾区,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县,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道路抢通保通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灾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衔得一番春时雨,喜获几分秋后实。通过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聊城市公路局先后创建为 “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公路系统”、“文明交通子行业”,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个,省级文明单位1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9个,省级“工人先锋号”2个,98%以上的基层单位获得了市县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
  大路在延伸,文明在延续。聊城市公路管理局广大干部职工决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冲天的干劲,去创造公路两个文明建设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