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专题片解说词(四)

浏览人数:0

  质监专题片之一:兰州地质灾害   

        [从山上往下滚的小土块]    二00九年五月十六日十八时左右,从兰州市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4号楼后边的山上零星滚落的小土块落在了路人的身上。    这些小土块马上引起了群众和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的高度关注。    回想此前接受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突然意识到可能是滑坡前兆,监测员立即上山查看情况。    危险!山体出现明显裂缝,山体要滑坡!组织群众紧急撤离!物业部门立即发出撤离避让预警,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楼道里急促的脚步声和紧急的敲门声]    管理人员和小区工作人员迅速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居民撤离避让。    死神开始和人们赛跑。    2个多小时紧张的忙碌,四号楼600多人紧急撤到院中空旷地带。    [黑屏/字幕:二十一时二十分]    [兰州市九州开发区石峡口小区山体滑坡现场]    二十一时二十分,中国兰州遭到了大山的沉重地一击。    山体滑坡,致使兰州市九州开发区石峡口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瞬间化为废墟,相邻单元被滑坡“撕裂”。    所幸由于滑坡灾害发现早和人员撤离及时,两单元的135人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仍有7个鲜活的生命在大山的狂躁中被土浪吞噬。    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万元,间接损失4000多万元,从死神手中逃生的4号楼600多人是幸运的,但这次灾难的阴影将长期困绕着他们生活。    [电话铃声/纷乱的脚步声]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闪烁的顶灯和不断的鸣笛声]    第一时间,在向国家和省市领导汇报灾情的同时,市区政府、国土资源、武警、消防、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和单位立即组织专家和队伍急赴灾害现场。    [胡锦涛画面]    接到灾害报告后,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批示:请省委、省政府全力抢救被埋人员,妥善安置疏散人员。要加强地质状况监测,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陆浩画面/徐守盛画面]    正在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作出了重要指示;    同时,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等闻讯后马上作出了重要指示。    [无声的救援画面]    [滑坡现场/忙碌的工作人员/张津梁特写]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迅速作出指示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了“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市长张津梁为总指挥的现场应急指挥部迅速成立,指挥部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医疗等7个应急小组救援人员立即投入战斗,奋力抢救受灾群众。    兰州市300多万市民的心悬在了空中。    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上去了,兰州300多万颗焦灼、期待的心略微平定。    [同期声:幸存者对兰州地质灾害的反映情况]    [媒体新闻报道剪切画面]    惊魂未定的人们对政府能快速反应投入救援而感动;同时,对继续生活的这种危险地带忧心心重重。    [灾后现场]    [省市领导现象调研]    灾害后第二天,兰州市委市政府在努力做好灾后处置及善后工作的同时,安排对全市三县五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再次展开了拉网式排查。省政府也立即下发通知,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大排查,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应急处置方案,对滑坡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写]    [隐患点的监测预警标示]    据最新分析和调查汇总,受去年5.12地震波及影响,兰州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迅速增加,现在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863处。    兰州市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达66.7万人,威胁财产2600多亿元。如九州开发区和皋兰山巨型滑坡群,直接威胁到13.94万人和153.3亿元财产安全。尤其是市区南北两山一带大型、特大型险情多而集中,兰州市现有特大型地质灾害45处,大型地质灾害178处。其中在主城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巨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就有39处,大型114处。    [市国土资源局大量文件图片]    [专家讨论现场]    面对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面对地质灾害防治难题,政府及管理部门积思广益,不断邀请省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反复实地调查、论证、研究并制定出一系列最佳防治措施。    [兰州市卫星图/三维立体图:兰州市全景展示]    [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点挂图]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兰州地带狭长,地型复杂。这是一个河谷型城市,地形复杂多样,新构造运动强烈,岩土体破碎,降水集中。由于城市发展空间狭窄,建设用地受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向山坡要地,逐渐向台塬地带扩展。    [南北两山卫星图片]    这就是兰州市的南北两山,这张图的分辨率是1米,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市区地质环境现状。从东岗镇向西一直到安宁区、西固区,在这段长20多公里的狭长地段上,竟分布着300多处的地质灾害隐患,几十万人时时面临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直接威胁。    同时,因地质灾害点星罗棋布,使兰州的地质灾害隐患越来越大。    据全国及省市地质灾害防治权威专家会诊和评诂,兰州市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已处于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写]    [隐患点的监测预警标示]    这么多的地质灾害,除了用数字或百分比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之外,还有无法估算的是随时间流失的生命。    滑坡,泥石流等现象每年都不断递增,山体滑坡夺取人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文字资料(黑屏)字幕:建国以来发生在兰州市的比较大的几次地质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自1949年以来,兰州市已发生地质灾害260多起,造成67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76亿元。    5.16九州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再一次警示兰州市防灾减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市国土资源局大量文件图片]    自2005年以来,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制度、措施及规划相继出台,但面对庞大的防治资金缺口,又使这些防治措施和规划难以落实到位。    许多市民为此颇为不满,不断递交求助报告,但地方政府一直无力加大投入,无法尽快满足群众的迫切要求。    可以说,面对地质灾害,兰州市地灾防治工作者不是坐以待毙,却因投入不足而陷入困境。这并不是管理人员思想的落后,而是兰州所处的地质环境太差所导致。    [卫星图片:南北两山光秃秃的景象]    从空中向下看,兰州的南北两山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    黄河的子孙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但沉重的人口压力使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日趋恶化。    每年,兰州市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但面对绵延几十公里的南北两山、坪台、沟道等如此巨大的防灾区域,只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两山绿化/挑水者]    [黄土高原]    这是前进中的黄土高原,数十年来,兰州人一直用扁担挑负着兰州南北两山绿化的重担;一直用水桶和冰块浇灌着防治水土流失,再造美好兰州的希望。    他们冬战严寒背冰上山,夏斗酷暑担水上岭,在南北两山开展持久的绿化荒山“活动”,但扁担和水桶毕竟难以抵挡黄土高原疏松土质的快速流动。    数代人为改造兰州万山皆秃的荒山呕心沥血。但兰州南北两山的黄土、梁峁、丘陵和沟壑仍在不断移动。    泥石流,冲刷着绿色,留下了荒凉;它带走了沃土,留下了黄沙;带走了清泉,留下了干枯;    山体滑坡、塌方、地面下陷,带走了繁荣,带走了无数希望和梦想;带走了生命;也留下了一缕缕悲伤和惆怅……    [地质灾害防治示范点]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书]    面对日益严峻的险情、灾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示范点]    [皋兰山特大型滑坡一期工程]    从2005年开始,省、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陆续治理了桃树坪等十几处中小型滑坡灾害,向国家申报的皋兰山特大型滑坡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兰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应急指挥平台电脑展示]    2008年以来,管理部门开展了兰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同时,根据省内外地质灾害防治权威专家对兰州市巨型、特大型地质灾害认真分析和排队,筛选出近中期(2009年-2015年)急需治理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等综合能力建设项目共21项,现已完成该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仅仅这些项目就需要123.1亿的防治经费。    [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成功防治告诉我们,兰州市的地质灾害不但可以及时防治、监测预警,也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理,但就筛选出近中期(2009年-2015年)急需治理的21项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等综合能力建设项目所需的123.1亿防治经费来看,其中多达80%的防治经费地方政府无力解决。    兰州市防治地质灾害是任重而道远。    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省、市、区所能投入的防治资金极为有限,这不是1+1的简单换算,而是时间、经济、生命和群众财产价值的综合运算。    [黄河卫星图]    万里黄河一路劈山为峡,夺隘为谷,冲入黄土高原。在兰州地区,黄河南北来回摆动,它把大量泥沙年复一年地铺泻在兰州市的南北两山之间。    人因水而活,人因水而聚,正是因为有了黄河,人们为了摄取黄河的灵性和财富才相聚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秉承着黄河进取和拓展的本性,她从不固步自封,她也从不满足现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同大山争夺土地,顽强地拓展自己的疆域和自己的生存空间,使黄河两岸逐渐变成百姓美丽的家园。    [三维立体图/黄河]    [资料:金城关遗迹/王保保城遗迹]    中国西部兰州,壮美而苍凉。    但是,万里黄河在赋予兰州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同时,历史却给兰州扔下了一个无法扛起的大包袱。波涛滚滚的黄河,不仅积淀了厚厚的泥沙,在流失的泥土之中,泥石流、滑坡等频发的自然灾害也带走了兰州古老而厚重的文化。    [山坡上下密集的建筑、老人拄拐缓慢前行的脚步]    地少、人多、人居生活环境差、投资自然环境差,地质灾害频发等多重因素,长期以来使兰州一直无法快步前行。    [飞驰的动车]    [大都市繁华景象]    作为西北地区的经济、交通、通信枢纽中心,作为西部大开发向西深入的桥头堡,兰州需要以一个新的面貌来提升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    但国内别的发达城市在不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之时,兰州市却将很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修补”兰州围城频临失稳的“院墙”之上。    这些院墙就是兰州的南北两山,破洞就是分布在全市多达863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兰州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有关部门一直疲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和寻求对策之中。    [兰州市拥挤的人群/车流]    这就是现代的兰州,密集的人群和拥挤的车流永远是兰州的一大“特色”。    [兰州灰暗的天空]    还有,灰濛濛的天空,混浊的空气是兰州的另一大“特色”。    [灰濛濛的天空/楼群]    长期以来,兰州一直戴着污染大户的帽子沿着遍布地质灾害的南北两山之间负辱前行。    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没有人会理解地方政府的苦衷。    每年,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兰州的天空,都在关注着兰州的空气,这几年,甚至开始关注兰州的房价。    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关注或议论兰州人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时,却忽视了兰州人的生存环境和兰州人生存的全面危机,更没有几个人关注过兰州人的生存状况和兰州的地理、地质环境。    [生活垃圾/拥挤的居民楼/车流/沙尘暴]    没有地就没有生存空间,没有生存空间何谈发展空间?    地带狭小和人口剧增,制造大量生活垃圾,各种废气在这狭小空间排放也是兰州空气污染严重和房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庙滩子地区卫星图]    这是兰州市目前最大的棚户区,这里也曾是金城兰州最早的茶马互市,但现在却成了兰州市脏乱差的代名词。    [山体/山坡上的建筑]    庙滩子地区是兰州市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由于地质灾害严重,地形复杂,如何开发和改造这片棚户区,成了兰州市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之一。    [山坡/山坡上的平房/破旧的棚户区/生活垃圾]    [同期声:市民对防治地质灾害及旧城改造的迫切呼声]    烂泥沟、红泥沟、罗锅沟、大砂沟、鱼儿沟、石峡口、桃树坪、华林坪、伏龙坪、徐家湾。。。。。。这就是现代兰州居民的居住地。这就是现代兰州居民的生活状况。为了改善这种生活状况,长期以来,省、市历届政府一直在不断努力。但地少人多的矛盾一直无法得到合理解决。    上个世纪,兰州市开始向山要地,九州开发区,就是兰州市向山要地的第一步。    [九州开发区一带/空置的楼房]    [卫星图片:进入九州开发区的九州大道]    [九州大道拥挤的车流/步行的人群]    这就是兰州市九州经济开发区,进入开发区的唯一通道就是九州大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个地方还是不毛之地,因为地理、地质等原因,这块地方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后来,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被迫向山要地,成立了九州经济开发区,相继有开发公司入驻并开发楼盘。    楼盖起来了,但是入住率不高,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是导致楼盘无法销售出去的最主要的原因。    改造庙滩子,则意味着九州开发区活了起来,不能及时改造,则意味着九州开发区长期处于死地之中。    5.16滑坡救援,通往事发地点的交通就是在此受阻。    国内不少投资商对这块地方早已青昧,但地质灾害没得到有效防治之前,他们在一直犹豫不决。    [兰州市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在这里,还有九州1号、九州2号、九州小学等三十多处已警示的危险滑坡地带。    [九州开发区石峡口小区的居民楼]    [九州开发区的其他居民楼群]    5.16石峡口山体滑坡给九州开发区的居民带来了极度恐慌,也给九州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乃至对兰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九州市民/退房者]    退房!这是住在九州经济开发区市民对5.16石峡口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    [同期声:采访九州经济开发区市民]    开发九州地区,兰州市已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这里,在本来和谐的生活中,却有一种动荡不安的因素时时刺激着市民的神经,说到底,那还是地质灾害在做怪。    假如九州经济开发区再发生一次更大的地质灾害,大量的居民开始退房,拥入市区,兰州市又怎么办?    [黑屏:问号]    [字幕:怎么办?]    [农民/光秃秃在大山/干裂的土地]    兰州干旱、需要雨水,但又怕雨水。    多一点雨兰州地区的旱情就会减少,农民就会增收,母亲窑里的水就会多一点,但是多一点雨水,地质灾害险情也就随之增加。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丁祖全]    [字幕: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原榆中县委副书记、县长]    他就是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从榆中县到兰州市,他一直是农村母亲窑工程的积极倡导和推动实践者。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地质自然灾害,面对越来越陷入地质安全困境的兰州,面对三百多万迫切希望改善生存环境的兰州市民的眼神,他的眼里也充满了困惑。    面对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我们怎么办?    假如2008年的5.12大地震的震中离兰州再近点;    假如2007年连续7天的雨水再大点;    假如兰州市的人口再多点;    假如西北地区的风沙再大点;    假如兰州市南北两山的的水土流失再严重点;    。。。。。。    那将会是什么结局?    [兰州地质灾害分布图]    [动画:一个个红色的地质灾害点相继爆炸]    这就是结局。    大量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灾难不断发生。    兰州,将彻底滑向黄河峡谷的深渊;    兰州,将在绝地中挣扎。    这也许是一种虚拟的,也许是一种不现实的假设。    但是,在兰州这个地质灾害遍布的地区,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假设根本就存在。    而对于兰州市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来说,他们只能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向市民发出一系列“紧急撤离避让”的信号。        用时下严重流行于网络的一句流行台词来说,我本人“严重鄙视”那位台长大人。我对这位初次见面的台长大人毫不客气:“现在没有你的发言权,听大说......    在我看来,那位自以为是的台长大人的确没资格再说下去,不管他说那句话的本意是什么,不管那些广告时间段是不是被广告公司卖断,不管在座的管员理解不理解,在我看来,这种唯广告客户鼻息生存,看广告客户眼色行事的台里的这位“一把手”就是“值得”我“严重鄙视”!  

  质监之二: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专题片解说词廉政英雄    

在贵州省东部的乌江水畔,有一个顺江而建的小城——沿河。七十多年以前,贺龙元帅曾经率领红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开辟革命根据地;先烈们的鲜血换来了这里的和平、安定与繁荣,而七十多年之后,这里仍然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官员干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一直是人们最为痛恨和不满的事情,而最近几年的沿河县城,在县纪委监察局的重拳出击下,一个个腐败的官员被查处,一系列违规违法的问题得到了整治。  县教育局原局长被撤销职务,县粮食局原局长被开除党籍,原县农业局局长被判刑……随着一个个腐败官员的落马,我们看到了县纪委监察局的能力和决心。现在,让我们先从今在沿河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水务局长受贿案件说起。  监察局杨主任采访:  当时老百姓群众举报  举报他不是举报这个(受贿)问题  他是举报水务局这个局长  收受了一家企业一家公司的轿车  价值是二十多万  接到举报后,杨胜录和同事们很快开始了相关的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被群众举报的这辆荣威汽车并非水务局的公务用车,而是一家名叫黔途科技公司购买的,借给当时的水务局向局长使用的。纪委干部介入调查后,向局长不久就退还了这辆车。  但就在这过程中,纪委干部察觉到了一个疑点——黔途科技公司和水务局只有一项业务往来,而这唯一的一项工程总值不过一百一十万元。  整个工程项目才不过一百来万,怎么会大方地买一辆价值20来万的汽车做人情呢?直觉告诉杨胜录这里面很可能另有玄机,然而一开始,向局长并不承认自己有任何违规问题。  监察局杨主任采访:  他就说这个(水库)病险除险加固  这个项目是前任局长实施的  与他没有关系  我们当时就问他的分管局长  他就说这个分管局长叫羌金林  他说是羌金林在具体负责  因为缺乏证据和进一步的线索,案情一度陷入了僵局。但杨胜录和同事们并没有轻易放弃,反而扩大了调查和了解的范围,g工夫不负有心人,新的线索逐渐显现了出来。原来,黔途科技公司是由水利厅下属的建设工程处直接入股的,而该工程处的处长陈官权正是向局长的表兄弟。于是,通过对水务局分管该项目的副局长羌金林以及陈官权的调查询问,向局长受贿50多万元的情况浮出了水面。  在很多人想象中,纪委监察的职责大多就是查一查贪官、对一对账本。工作高尚,却也轻松。其实,这项工作的艰辛和困难之多,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之大,是普通人很难想到的。沿河县是一个移民大县,2007年,该县洪渡镇在开展移民工作时,遇到了非常严峻的形势。  监察局副局长杨海采访:  当时矛盾比较集中  特别是群众对我们干部的信任度  基本上降低到了最低点  就是因为我们干部  在前期的实物指标丈量的时候  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因为在移民搬迁的工作中前期实物指标丈量存在不公平现象,村民们的反应非常强烈,不少群众聚集在镇政府门前,甚至几度冲击政府大门。面对群情激奋的村民,当时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杨海采访:我们去的时候召开了群众大会  就说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分了多少个组  每个组的职能是什么  都坦然的面对群众  除了召开群众大会外,杨海和纪委干部还张贴了告示,设立了举报箱,收集举报信息,逐一核实所反映的种种问题。  杨海采访:就是把我们的举报箱举报电话  都公布给群众  欢迎大家举报  当时我每天的任务是什么呢  每天早上起来过后  我就带起我们的纪检干部  把举报箱打开  把举报信进行梳理  举报哪家哪户多了好多面积  是哪种情况我都把它梳理出来  在一排简陋的工棚里,冒着盛夏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他们一住就是四十多天。每天早出晚归,根据举报信反映的情况,逐一到现场丈量、核对,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公示处理结果。  杨海采访:就是开始的时候  群众还有点观望  还不是很相信  通过我们的工作过后  第一天我们去  把实物指标丈量回来过后  我们马上就向领导小组汇报  就叫我们马上把这个结果  公布出去  今天你门面纠正了多少  这个住房面积纠正了多少  还有就是框架结构等房屋性质  纠正了多少都贴出去  群众如果无异议  就以我们这个公布的面积  作为兑现实物指标的依据  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工作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杨海采访:  我认为纠正这个面积  和挽回经济损失还是个小事情  关键是我们政府  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诚信  公平正义都得到了伸张  丈量土地,查清房屋,这无可避免地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一些威胁、甚至恐吓也赤裸裸地出现了。  杨海采访:但是我们这个工作确实  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  因为他们的面积(减小)  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我打开举报箱的时候  就看到有匕首  就是带有威胁性质的器具  匕首的威胁意味不言而喻,写着警告和恐吓的纸条也不时出现。对于这些威胁,杨海并没有加以理会。而另一边,纪委书记蔡光莲甚至收到了威胁到家人安全的短信息。  蔡光莲采访:  吃不到大虾吃小虾  大虾指你  小虾指你儿子  他都知道我家是儿子  你家住哪里地址  他给我写的清清楚楚  我就不知道这些人  怎么知道我家住哪里  他说你家住哪里  而且你家是几楼  他说我等着你  面对这样那样的威胁,他们不为所动。最终通过核实和复查,纠正减少了虚报的房屋面积300多平米,门面面积2000多平米,挽回了移民资金450多万元。像这样类似的情况,沿河县纪委监察局的很多干部在工作中都多多少少遇到过,而他们还经常遇到的另一种情形,就是利诱。  杨主任采访:  07年我们在查办新景乡党委书记  他挪用烟农的补偿资金  调查开始没多久,这个乡的乡长就主动上门拜访,要求和杨胜录谈一谈,希望能够放书记一马。  杨主任采访:他走的时候  当时我没注意  他走他就有意识的  就遗落个信封在那里  信封里当时有五千块钱  这个乡长的用意,是再明显不过了。主任立刻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对这名乡长作了处理。  面对眼前赫然出现的匕首或者极具威胁意味的短信,又或是从天而降的一笔横财,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坦然面对,不为所动的。看来纪委监察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确实不小。可是一旦担负了这份工作,他们需要面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对纪委监察工作来说,加班是常事,不用加班反倒十分难得。由于绝大部分时间都必须放在工作上,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疏于照顾家庭,这就往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蔡书记采访:去年(2010年)的十二月底  我爸爸住院了两个多月  我家爸爸就是星期六晚上去世的  我星期六赶起去  (父亲已经)去世了  (如果)我一早去是赶得到的  但是那天是开常委会还是什么会  把会开了走的  去就晚了  舍小家、顾大家这句话,常常被用在一些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的英雄人物身上,但对于沿河县纪委监察局的纪检干部来说,这只是一种工作需要,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英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做出多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他们总是对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怀着一份深深的遗憾和歉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集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正义使者”,为沿河尽力营造着一个和谐、清廉的发展环境。  2010年,沿河县纪委创造性地每一个人村寨设立了“村务监督员”这一职务,从普通群众中挑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由乡镇纪委直管,监督各项村务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应。  村民采访:您对这个村务监督员  这个工作怎么看的呢  它是监督村干部(的工作)  和镇里面政府那些  农村补贴啊  政府的(各种)补贴  危房改造(款的使用)  进行监督的  群众(的补贴)  现在已经到位了嘛  您觉得大家有没有得到实惠  大家肯定得到实惠了  您举个例子说说看  村里面有一户(人家)  就是很贫穷的  大家都住上了砖泥混合房  就是他家没有  当时村里面(的干部)不知道  后来通过村务监督员  去跟村里面领导讲  就真的得到落实了  落实了两万元(危房改造款)  通过自己投资投劳  已经修好了  住上了新房  “政风行风热线”是沿河县纪委监察局的又一项称得上有些“时髦”的举措。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时间让县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现场受理投诉,并解答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48个单位负责人走进了直播间,受理了500多个投诉电话。并通过解决问题,很大程度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对各单位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010年6月,集参观学习、警示警悟、感化反思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建立了。通过运用反面的典型案例、直观的图片展览以及旁听庭审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为了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并推行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制度》,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予提拔使用。截止目前,已经举办了8期廉政法规知识培训班,200多名干部通过任前考试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沿河县纪委的工作得到了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民众的信赖和肯定。谈到目前的工作,蔡书记这样说。  蔡书记采访:首先我们还是要有一种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这种服务的理念  第二我们还是要有一种  求真务实的  扎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我们还是要有一种  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  这种表率作用  围绕要管好三种人  做好三项工作  这样一种思路  管好三种人主要是  一是要管好  对那些不听县委政府决定的人  不按县委政府的意见去办的人  也就是不听话的人  不听县委政府话的人  这些人我们要管  第二就是  社会上(群众)深恶痛绝的  社会影响比较坏的这种  这些干部  我们要管  第三种人就是  不作为的人  一天得过且过  不工作工作不在状态  不作为的人这三种要管  那么做好三项工作就是  一是要严格按照我们  中央纪委省纪委地区纪委的  党风廉政方面工作的一些要求  来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第二就是按照县委政府  安排的中心工作  我们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第三按照  中央省地区纪委的要求  以及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安排  我们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就做好这三项工作  浩瀚乌江奔腾不息,蕴含着永远向前的力量。贵州沿河,在贺龙元帅等老一辈物产阶级革命家留下光辉足迹的这片红色土地上,有这么一群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任劳任怨、始终如一地捍卫着正义,谱写着忠诚。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