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专题片之一:大学校庆:西南交通大学110校庆专题片
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西南交通大学110校庆专题片交通大学110校庆专题片——阳光卫视《魅力西南交通大学》解说词魅力中国,魅力无处不在。
在很多的印象中,大学之所以是大学,是因为那里被公认为精神的圣地。
从曾经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到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这所历经风雨的学府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年不凡的历程……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建的三所高等学府之一,是中国土木、交通、矿冶工程教育的发祥之地;它同时也是一所在中国大学中搬迁最多、更名最多而矢志办学、、弦歌不辍的大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西南交通大学的故事,一个已经讲述了整整110年的传奇。
路政肇兴,溯在清季。
兼筹采矿,设校伊始。
整整110年前,1896年,在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开始艰难探索振兴路政的背景之下,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山海关,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但仅仅四年之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学堂被占,教学中辍,师生离散。
这所铁路学堂虽然自此只有一届毕业班的学生完成了学业,但它用事实明证,依靠自力更生和知识引进,中国人能够培养出自己的铁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所学校,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不能不说是命运多舛。
1905年8月,经长达半年的反复比较和选择,督办复校工作的关内外铁路总局以学堂课业必须考究机器为由,呈请在离唐山机器厂(即其后的唐山机车车辆工厂)较近的唐山建校,唐山建校由此开始。
1907年3月4日,学校正式开始行课,次年1月,清政府邮传部颁发学校关防(校印),校名改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从此,学校成为面向全国铁路的学校。
西南交通大学办学历程中曾产生过辉煌影响、留下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业绩 “唐山时期”自此开始。
在此期间,虽然学校屡次改变隶属关系,屡变校名,但在千千万万学子心目和社会当中,直到今天,“老唐院”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名气最为响亮的。
[人物采访] 朱铃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教授朱铃教授:我们学校已经有了110年的历史,在这110年的这个历史的里头,有着很多很多的动人的故事,到这个故事的本身里头,有一根线把它穿着,这根线就是我们西南交通大学的精神,或者就是我们西南交大的魂,这个魂是什么。现在我们大家都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说是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解说:1916年,原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评会,由于当时就读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茅以升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成绩突出,学校总分为全国第一,荣获优等奖状,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了“竢实扬华”匾额一方以示奖励,意思是“培养人才,扬我中华”。
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冀东成立伪政权,周围22县易帜,唯独本校悬挂中国国旗,给冀东民众以极大鼓舞。
朱铃教授:当时我们学校的外边只有十几步路的地方,就有日伪的岗哨,整个当时冀东的县城里头,一些地方挂的都是日本的国旗,或者伪政府的旗帜,唯独在我们学校里头,我们学校里头还挂的是中国的国旗。这在冀东只有这个,因此被称为叫做冀东的一棵苍松。那么冀东人民看到这个国旗的时候,可以说都掉下了眼泪,正是这面国旗它鼓舞着冀东人民,不愿做亡国奴冀东的人民,来继续进行着这个斗争。看到了这面国旗就想到了自己的祖国。
解说:卢沟桥事变后仅10日,唐山就沦陷敌手。
1937年12月15日,经历了五个多月分散流浪、逃难的师生们自力更生、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湖南湘潭的临时校址,举行了隆重的复校开学典礼。自此,西南交通大学走进了110年办学历程中最艰难、最困苦的抗战南迁时期。
[人物采访]郝瀛 铁道工程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郝瀛教授:当时一个伍镜湖教授……他自己也没有钱,但是看到同学们没有东西穿,这个被子也都炸掉了,他说,我想借学校的薪水,就是预付薪水给同学买点衣物,当然同学很感动,镜湖教授我们后来在平原上课的时候,那时候点桐油灯,这西南天气很快就黑了,说下午考试的时候,考到最后的话,学生都看不见,伍教授就亲自用自己的薪水买蜡烛给同学考试照明。
解说:即使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即使是每日难求温饱,但对于学业,没有人消极怠慢。
[人物采访]钱冬生 著名桥梁专家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钱冬生教授成绩一次考得不行了,补考,补考及格了行。补考再不及格,重读,重读之后,假如三次不及格,就是开除了。所以学校要求就是严,就是这样的一个作风。学生们的话,就是感觉到做事情假如做得不好,对不起人,自尊心比较强,大概就是这样子,这样子搞这个铁路工程,扎扎实实地搞,就是得到铁路系统当中的这种欢迎。
解说:其后,随着抗战战火的蔓延,学校先后迁址,途经湘、桂、黔、川、渝四省一市,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8月回到唐山,南迁的时间竟然长达近十年。
而就是在这颠沛流离之间,唐山交通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平越时期培养的院士、知名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就有28位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经1952年的全国院校调整,学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
1964年10月,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唐山铁道学院内迁四川峨眉。1972年学校在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整个迁校工作基本上完成。
主持人:在这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办学,条件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凭着长期形成的刻苦钻研学风和严谨求实传统,学校依然不断取得新的重要的办学成就:有了第一位中科院院士;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产生,第一批可以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可以说,峨眉办学时期,是西南交通大学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它为学校“天府时代”的正式确立以及以后“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9年9月1日,学校重心正式转移至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总校,原峨眉校址改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2004年9月,随着学校犀浦新校区的正式启用,“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新格局正式形成。
解说:经过进入成都这个祖国西部开发的中心城市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西南交大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本科教学优秀学校,是西南地区首家、也是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现在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综合发展、进入了一个沿着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张铁路,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从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前线的机场设计与修建,到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建设;从解放后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到国内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等,无不凝聚着西南交通大学校友的智慧和心血。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交通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二:交通局专题片解说词:“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回眸
专题片解说词花香果硕写辉煌——和龙市“十一五”养护管理工作回眸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西与安图县接壤,东与龙井市相邻,南与朝鲜相望,人口有20万,其中60%是朝鲜族,具有非常浓郁的朝鲜族特色。和龙矿产森林资源丰硕,生态环境保留完好。和龙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距市区仅30公里以奇峰、奇岩、奇松著称的仙景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朝边境线上第一镇”崇善与朝鲜的三长里口岸由著名的“图们江第一桥”相连。和龙公路段是延边州公路管理处、和龙市交通局双重领导下的国有事业单位,设有行政科、财务科、公路科、路政科4个科室,编制23人,负责全市干线公路381.159公里的管理养护工作。
“十一五”期间,在和龙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延边州公路处的工作指导下,和龙公路段紧紧围绕公路管养这个中心,努力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和交通行政执法能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了较大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提高,为和龙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公路养护工作业绩斐然和龙市公路段不断加大公路养护力度,提高公路管养水平。五年的干线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累积完成:整修边坡十万平方米;清理杂物五千立方米;整修路肩二十万平方米;清理边沟九十万米;整修植树台四十五万平方米;培路肩二万五千立方米;清理涵洞五千立方米;清理路面九千万平方米;移植草坪二万五千平方米,行道树刷白五万株。公路年均综合好路率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公路路况水平较上个五年有显著提高。重视公路绿化工作,积极组织行道树的栽植、补植工作,并安排专人对新植树进行看管,使树木成活率、保存率都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宜林路段绿化率100%的目标。清理公路垃圾,及时对受污染路面进行清扫,对受损花坛进行修护。每年坚持对行道树浇水、修剪,草坪修整保护,使路容路貌有了极大改观,达到了“畅、安、舒、美”的要求。
二、交通执法水平日益加强和龙公路管理段路政管理严格按照上级公路部门的具体要求,强化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不断提升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维护了路产、路权。致力于完善路政内业,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大路政巡查力度,依法维护路产路权。对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乱设非公路标志标牌,占道砂场、集市摊点、乱堆乱放乱搭建等影响公路形象、危及道路和行车行人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了重点治理。五年路政科共巡查公路二十万公里,收缴和上解路产赔(补)偿费10万元,路政案件的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路政科不断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查处力度。和龙有多家矿业公司,官地铁矿、天池工贸等,每年来此运输铁矿石的卡车非常多,有的车辆重达上百吨,对公路的损害非常大,我公路段加班加点、定位蹲守,重点查处这类违法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对相关车辆进行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捍卫了国家公路的尊严,依法维护了路产路权,确保了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
三、抗洪除雪救灾奋勇争先2010年的“7.28”特大洪灾造成了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老松线两座中桥损坏,六座小桥护底铺砌冲毁,13处发生泥石流,路面堆积300多立方米,6处路基、路肩、护坡、挡墙、锥坡被山洪冲毁。和芦线7处、头福线12处被冲毁,图和线路基冲毁200延米,出现泥石流一处,一座桥台被洪水淘空。在大灾面前,公路人超常运作,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调度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公路桥涵,维护了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和龙市公路管理段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个人事迹。为此,秦继欣段长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又被延边州委评为“抗洪抢险优秀共产党员”,和龙市公路管理段被和龙市交通局评为交通运输系统“抗洪救灾先进单位”。
和龙境内84%是山区,只要降雨时间长或者雨量大,很多路段都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及落石情况,对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安全隐患,和龙路段是经往长白山的旅游线,一旦发生状况,后果极为严重。为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排除险情,和龙公路段认真贯彻落石应急预案,加强雨天巡路力度,对所发现的险情及时清理。2008年,我段在和龙至南坪公路清理一处落石的时候,一直径近1.5米的巨石夹带着诸多碎石由山顶滑落,险些砸中正在清理落石的巡路人员,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险情一一排除,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和龙市冬季时间长、气温低,降雪量大,而且区域多为山区、陡坡、峡谷地段,每年从10月到下一年的4月末,都属于除雪期,除雪防滑任务非常之重。特别是和龙至延吉的一级公路属于交通繁忙地段,必须确保交通时刻畅通。为此,和龙市公路段认真做好除雪防滑应急方案,加强冬季车辆巡查次数,加大巡查力度,时刻保持战备状态,承担起冬季除雪防滑公路巡查的责任,不辞辛苦,加班加点,确保了冬季除雪防滑工作的顺利完成。在2009年1月,和龙地区普降大雪,有的地区积雪厚度达30厘米,为确保第一时间打通交通,做好除雪防滑工作,和龙公路段以雪为令,各科室人员早5点到达单位,为清雪工作制定方案,分组出动路况巡察车,了解各路段积雪情况,及时向养护公司反馈,为公司调配人员、车辆,准备防滑料,并参与清雪工作,不辞辛苦、加班加点,胜利地打下了这场除雪防滑仗。
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认真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创建理念,丰富创建载体,提升创建水平。段领导班子始终牢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宗旨,树立起公路行业“养护为民、管理亲民、服务便民、执法爱民”的良好社会形象。
公路段通过开展参与多种有益活动,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特别在每年的“九·一五”养路员工节,我段都联合养护公司积极开展庆祝活动。州公路处、市交通运输局和我段代表分别向奋战在公路养护战线上的全体养路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也对养护员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体员工满怀喜悦的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养护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振兴公路事业多做贡献。“9.15”员工节活动以运动会的形式开展,公路段、公司和每个道班都派出自己的代表队,接受州处、市局和公路段领导的检阅,之后开始比赛活动,在割草比赛上,员工们互不相让,你争我夺,领导们和同仁们都在一旁加油鼓劲,激发了员工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排球比赛,更是体现了团结和谐、齐心协力的精神,增强完成好公路养护事业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养护工人的工作热情,展示了“朴实、坚韧、爱路、奉献”的公路人精神。养路工人们身着民族服装,拿起朝鲜族独有的长鼓,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全场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公路段和公司为养路工技能大赛设立丰厚的奖品,感谢养路工人们为我们的公路事业所做的贡献,为养路员工及其家属献上了最真切的关心和最丰盛的奖励。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丰富了公路文化内涵,也陶冶了职工情操,塑造了公路行业形象,还为提升养护员工社会地位,公路养护发展,凝聚人心、团结向上、建设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7.28”洪灾之后,我段党支部和工会都积极组织捐款活动,向受灾群众献上一片爱心。
五年间,和龙市公路管理段不断收获荣誉。除了在2010年抗洪抢险救灾中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外,2007年在“全州公路管理系统宣传报道工作先进集体”会议上获得三等奖。2009年,在吉林省公路管理局举办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杯”中荣获铜奖,我段党支部在和龙市交通系统党支部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在2010年,被延边州委州政府评为“2010年度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得和龙市委颁发的“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暨灾后重建先进集体”称号;获得和龙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2011年1月,我段又被省公路管理局评为“2010年度全省公路管理文明段”。
纵览白山黑水的历史画卷,这里是渤海古国,这里有朝鲜风情;领略现代公路的精神风貌,这里是阡陌交通,这里有万物汇通。公路与和龙的发展相依相伴,共同发展。五年的求索,五年的奋斗,五年的超越,如今,成绩最有说服力。我们和龙公路人伴随着冉冉升腾的旭日,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十二五”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