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专题片之一:赣榆县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纪实《希望之歌》电视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北与山东接壤,东临浩浩黄海,西依绵绵沂蒙,拥有1402.5平方公里土地,沿海滩涂、腹地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渔业百强县和农业百强县。
近年来,随着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的启动和推进,全县掀起了富民强农的滚滚春潮:一处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片片特色高效农业园区的打造,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项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给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赣榆的大地上镌刻了新的荣耀与辉煌,唱响了一曲新时期富民增收的希望之歌。
【推出片名】希望之歌——赣榆县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纪实赣榆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世行三期项目,四年来实现项目总投资3321.135万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132.976万元,省市配套1262.924万元,自筹915.745万元。项目涉及塔山和石梁河两个灌区,7个镇46个行政村 ,受益农户1.985万户,受益人口7.869万人。四年来,在上级农开、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赣榆县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在富民增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班庄镇世行三期项目荣获“全省十佳优秀项目”, 塔山镇大莒城村农民用水协会被评为“全省优秀农民用水协会”。 2008年4月,世界银行官员来赣榆检查指导工作,对赣榆世行三期项目科学规范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年耕耘,四年收获。针对世行三期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任务重的实际。赣榆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世行三期项目管理办公室,把世行三期项目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富民工程来抓。每年都把世行三期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性指标来考核,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巡查制度、项目督办制度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开发新局面。四年来,新建配套建筑物1619座,生产桥184座,涵洞569座,机电排灌站33座,砂石路64千米,改造中低产田4696.66公顷,增加农田防护林201.14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00公顷,年净增粮食960万公斤,中药材33、6万公斤,农民增收2400万元。
世行三期项目的建设,增强了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过去易旱、易涝的农田得到改造,由低产田变成丰产田和高产田,如今的项目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提高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物质装备水平,搭建了区域特色高效农业建设的平台。以青口镇、沙河镇为中心的万亩优质稻米基地,示范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 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万亩,项目区水稻实现亩均增产200多斤;门河镇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推广柴胡、芍药、当归等十多个品种,带动3000余户农民从事中药材种植,亩均收入3000多元,成为全县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城头蚕桑、班庄辣根、塔山木瓜等特色产业,也相继在世行三期项目区落户、发展、壮大,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闪烁在项目区广阔的田野上,加快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县领导同期声】世行三期项目给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四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目标,切实加强对世行三期项目的组织领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条件,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为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打造优质工程,赣榆县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出 “五化联动,配套组装”的建设理念。委托市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院,对全县世行三期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了工程规划设计的专业化;项目土建工程、物资采购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规范操作,并邀请县纪委、公证处等单位参与招投标全过程,确保了中标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了招投标的规范化;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把好材料关、配比关和工艺关,确保了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积极构建专业监理、业主监理和社会监理“三位一体”的监理网络,对项目工程建设前、中、后进行全面监督,实现了监理的全程化;采取协会管理、承包管理和拍卖等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实现了工程管护的多元化,提高了项目工程的使用效益。
农民用水协会是世行三期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赣榆县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印发宣传册、发放挂历等形式,营造了农民用水协会组建和运行的良好氛围。四年间相继成立了门河、青口、城头、塔山、城西等5家农民用水协会,入会农民达2650人。农民真正成为用水管水的主人,工程管护切实落到了实处,灌溉用水也由过去的“大锅水”变成了“商品水”,亩均水价降低了40%以上。
【塔山镇大莒城村农民用水协会会员樊来宝同期声】世行贷款项目不仅帮我们修了电灌站、防渗渠,还组织大家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用水也告别了‘大锅饭’,实行计划用水、按方收费,不仅成本降低了,而且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也提高了,既省水又省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赣榆县在世行三期项目建设中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方法,相继提出了世行项目工程十条质量控制标准和八项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在防渗渠建设中大胆尝试新型工艺,全面推行现浇技术,防渗渠的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使用寿命达到30年不毁。预制装配式渠涵、泥结碎石机耕路等许多单项工程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科技推广采取县级统筹、合同管理的模式,委托南京农业大学、连云港市农业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实施,培训农民近 4万人次,示范推广优质稻米生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 20多项,项目区的科技贡献率高于非项目区10%以上。农田林网采取县级询价采购、统一供苗、分散栽植、承包管理,既保证了树苗的规格质量,又提高了成活率。
四年建设,四年探索,新机制的推广,新方法的应用,为赣榆县世行三期项目建设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项目开发出效益,资金管理是保障。为规范资金使用,赣榆县严格执行资金的县级报账制度,严格落实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的“三专”管理制度。工程资金支出严格执行监理规范,不经总监审核签字,业主不得拨付工程款,实现了资金管理的程序化,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严格执行项目审计制度,不断加大项目的审计力度,每个年度都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认真加以整改,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风潮汹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世行三期项目已经圆满结束,新一期农业综合开发即将启动,赣榆县将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在上级农开、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进一步秉承世行项目的管理经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农业综合开发新一轮的荣耀与辉煌。
工程建设专题片解说词之二:铁岭城镇建设专题片解说词稿:凡河新城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真诚的欢迎您视察凡河新城区!我是新城区讲解员ⅹⅹ,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凡河新城区的建设情况。
凡河新城区位于铁岭市银州城区西南方向8公里处,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新城区与银州城区主要以102国道和钟山北路相连接,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市区仅相隔30余公里。京哈电气化铁路、沈四高速公路及规划中的哈大快速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沈铁轻轨将从新城区通过,驱车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经高速公路2-5小时内即可抵达营口、大连等省内各大港口,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新城区的规划设计贯彻了新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全面体现了亲水、生态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实现了新城区各种自然元素有机结合,体现河、湖、山、城的和谐统一。
新城区是一座北方魅力水城。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灵魂,有水的城市也就有了灵气。新城区的水域面积占新城区用地面积的15%以上。按规划实施后,5.7公里的天水河穿城而过,12.7公里的凡河,水波荡漾如一条玉带随风舞动,水域面积达3.1平方公里;风情万种的莲花湖,水域面积达2.6平方公里;绰约有致的如意湖,水域面积近1平方公里。新城区已经呈现“两湖”、“两河”、“一湿地”的丰水景观,(我们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专门赋诗一首:“春花笑绿水,秋树舞轻烟,湖天共一色,铁岭将胜仙”。从空中鸟瞰,新城区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置身于一片宽阔的水域之中,)可以说新城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魅力水城。
新城区也是一座生态文明之城。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最高目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1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为38%,绿化覆盖率为45%,达到了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建成后的新城区将是一座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生态园林城市。这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必将以其独特的山水魅力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中的一朵奇葩。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钟山北路,钟山北路是我们新城区的第一条公路,是连接新老城区的主要干线公路,全长8公里,大家往窗外看,这条公路宽阔、笔直、亮丽。道路施工采用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六条机动车行车道及两条非机动车行车道,路面宽28米,全线动用土石方38万立方米,铺筑黑色路面21万平方米,新改建桥梁4座,新改建涵洞29道,安装路灯216盏, 2007年6月工程全部完成。道路两侧15米宽景观绿化带错落有致,四季常青,栽植了以(油松、华山松、五角枫、垂柳等为主的)乔木和(以榆叶梅、红王子锦带、连翘、绣线菊等为主的)灌木,共计73万余株,铺设草坪15万平方米,栽植模纹花带13000延长米。在建设中采用组团式、复合式栽植,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绿化带,并通过地形起伏加强竖向变化,使整个绿化带更有层次感,驾车行驶在路上令人倍感开阔、舒适、神怡。
目前,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5平方公里起步区道路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15平方公里拓展区道路、管网、桥梁等市政工程建设进展迅速,即将全面完成,实现了规划区内路网畅通,为新城区的全面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城区是座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人人皆知湿地是地球之肾,是生命之源,有湿地的给养,城市将会是多么的丰润和富丽!现在,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在我们的西侧就是莲花湖湿地工程,莲花湖湿地周围将分布着休闲娱乐区、生态教育区、水质净化区、原生态区。莲花湖湿地将是铁岭新城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响亮的名片。莲花湖湿地由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组成,总面积484公顷,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银州城区内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成中水后,流经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再进入莲花湖。莲花湖目前的面积是5.3平方公里,自然形成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莲花湖以鸟为本,不允许人和船进入,里面有三座鸟岛,岛上鸟窝密集,(有灰鹤、丹顶鹤、天鹅、鸳鸯、野鸭等。)傍晚或者下小雨时,各种鸟类全部栖息在芦苇塘里,别有一番景致。湿地恢复2平方公里,日净化城市中水5万吨,136种鸟类繁衍栖息,293种植物在此生长,经过专家论证,莲花湖湿地将成为北方侯鸟栖息繁殖地。(同时,这里负离子的含量非常高,新城区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平均在500-1000个/每立方厘米,是老成区地2-3倍,负离子的含量高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现在看到的宽阔水面就是莲花湖湿地的东扩工程。
再往西侧看就是凤冠山建设工程,凤冠山主要是利用凡河新河道、天水河和如意湖挖出的土方堆筑而成的人工山体,共动用土石方780万立方米。凤冠山山形轮廓设计为凤凰羽冠形,因而取名凤冠山。主峰正对新城规划中轴线,山形平面为自然延绵起伏的7个山峰,山体海拔高度达到95米,加上主峰上安装的泰山石,山体高度达到了108米。泰山石,寓意“石”来运转、国泰民安。凤冠山与银州区龙首山遥相呼应,寓意新老城区龙凤呈祥、事业兴旺、和谐发展。
在各位代表的左前方是新城区的临时热源厂,未来新城区将由铁岭电厂集中供热现在我们进入了新城区的教育园区,教育园区建设工程进展迅速。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技师学院已于9月份交付使用,学校已迁入新址。
在各位领导右手边是2008年新开工的铁岭本科大学。一期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9栋楼全部封顶,余下的图书馆、师范学院教学楼、人文学院教学楼、学生食堂等工程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在本科大学的南面是市卫生学校和市中心医院附属医院的建设场地,目前已经开始基础工程建设。
在我们左手边较远的就是体校、军体校工程,也即将竣工交付使用。
在我的左手边就是技师学院,是市政府在整合技工学校、商业学校、粮食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的一所大型高中等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技师学院的南侧就是铁岭县高中,新校园建成后将成为辽北一流学校,各项指标均达省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可容纳60个班型,3000名学生就读。目前铁岭县示范高中工程已进入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
我们前面的路就是嘉陵江路,嘉陵江路以南就是凡河新村。凡河新村是铁岭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为3.1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共建造107栋住宅楼,解决了动迁原住地4600余户居民的安置问题。目前居住区内基础设施、环境绿化等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在钟山路两侧的是钟山柳岸商住工程,总建设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有银行、电信、餐饮、娱乐、超市等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居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及生活需求,已于2008年12月份交付使用。
现在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高楼就是“浅水湾一号”工程,“ 浅水湾一号”是由香港华南城集团投资,铁岭东北物流城开发的“高尚亲水社区”,是铁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品质住宅社区。“浅水湾1号”位于新城区市行政中心东北侧,西临天水河,北望凤冠山,南临如意湖。工程采用天然活水资源构筑社区水系,凡河水贯穿小区内部形成约5公顷的“龙湖”。这也是“浅水湾”命名的取意之处。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80万平方米。整体规划设计以龙湖为中心,从内向外依次建设了高档别墅、多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浅水湾一号工程开工总面积127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大部分施工结束,已封顶113栋。
浅水湾1号北侧就是与小区相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在我们所在的桥是天水河五桥。桥长86米,宽50米,成桥面积4300平方米。桥的造型由五个圆形桥洞组成,象征着“五谷丰登”预示新城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在五桥的北侧我们看到的是天水河四桥,四桥的造型由四支巨笔塑成,寓意铁岭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行驶在泰山路上,我们新城区的路网设计与银州区相比有很多不同。道路基本框架围绕如意湖公园呈钻石状环放式道路网格局,全长91公里,总面积为7平方公里。我们新城区的道路都是以著名的山川和河流命名的,东西走向的道路以江河命名,南北走向的道路以山川命名。在新城区的5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共建有9条道路,从南到北依次为金沙江路、澜沧江路、长江路、嘉陵江路,由东到西依次为长白山路、泰山路、庐山路、嵩山路和衡山路。15平方公里拓展区内道路有赣江路、鸭绿江路、松花江路、黑龙江路、祁连山路、华山路、昆仑山路、黄山路等,这样,既体现新城区的山水景观特色,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底蕴。
在我的右手边是市规划局的别墅式办公楼,左手边的是我们的新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市县两级的临时派出机构,负责新城区的全面运营管理职责。
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高大的建筑就是主楼19层的金鹰大厦,金鹰大厦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吸纳其他金融机构进驻,为铁岭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金融中心。在它的左侧塔吊林立的是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工程。
现在我们行驶在金沙江路上,即将来到市、县两级行政中心, 市、县行政中心位于新城区的核心位置,处于城市中轴线最南端,南邻如意湖公园景观区。
铁岭县行政中心由四个单体建筑组成,十二层主楼、两个六层副楼、四层食堂及会议厅四部分组成。工程于2007年8月10日开工建设,工程即将竣工交付使用。市级行政中心包括21层的市级行政中心主楼、城市规划馆及会议中心、市直机关办公楼等主体工程,是三面临水、现代智能、环境优雅的办公场所,工程即将竣工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