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宣传片配音解说词欣赏

浏览人数:8

 


个人形象宣传片脚本之一:人物宣传片欣赏

 

  她们是那样平凡,但又是那样伟大。
  她们以春风化雨般的柔情,浸润着矿工们的心灵;她们似一盏盏明亮的矿灯,照亮矿工前行的道路。她们坚守矿山,情系安全,与矿工、矿山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筑牢了坚不可摧的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
  她们是矿工眼里最善良、最美丽的女人!
  在**矿区,共有女职工2004人,家属13000多人,这帮家属从农村迁徙至矿区后,成为了矿山“新移民”,靠当矿工的丈夫养活一家人,丈夫就是她们的天、全家的顶梁柱。
  受行业特征的影响,和其他家庭相比,矿工家庭安全风险系数相对偏高。妻贤夫祸少,当好贤内助,矿工妻子需要做出更多的牺牲,承担更大的责任。
  柏林煤矿采煤一队协管员王莉道出了矿嫂们的心声,丈夫程佐林在采煤一队工作,每次上中班回家后,已是深夜两点过了。十多年了,王莉习惯了边看电视边等丈夫回家的生活,为的是给丈夫端上刚做好的热菜热饭。第二天丈夫上班前,她总要叮嘱几句:你要注意安全,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平凡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矿工妻子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眷恋和牵挂。
  和王莉一样,绝大多数矿嫂都留在了矿山,守护着丈夫孩子,她们知道,嫁给了矿工,就意味着坚守,她们对幸福的理解更为深刻,经营好家庭就是她们的天职、最实在的幸福。
  煤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安全事故抗争的历史,见证、亲历了太多悲欢离合、家庭破碎的矿嫂们深知,守住一个家庭的幸福那是小幸福,让矿山远离事故,让每个矿工都平安,让每个家庭都完整,那才是真正的大幸福。
  为了这个安全梦想,越来越多的矿嫂们走出家庭,加入到了协管队伍中。目前,**公司协管组织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共有协管委员会10个,区队(车间)协管小组83个,正式聘用协管员202名。铁山南煤矿还将协管组织延伸到班组,在采掘一线班组矿工家属中聘请了一名爱心矿嫂,负责班组协管工作。
  在**矿区,矿嫂爱心服务站已成为矿工们的心灵驿站。夏天为亲人端上一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冬天递上一碗趋寒保暖的热姜汤,系一系安全帽,送一句安全嘱咐。待职工入井后,她们又开始缝补工作服。一到夏季,矿嫂们跋山涉水,采来水灯星、金钱草,熬制除湿清热的中草药,整个夏季从没中断过。
  2012年,小河嘴煤矿井口矿嫂爱心服务站捧回了“全国女工家属协管安全示范站”奖牌。每天一走进在这个服务站,就能看见矿嫂们忙碌的身影。
  胡柏清是金刚煤矿协管会副主任。2013年,她被表彰为全国煤炭系统优秀协管员。20多个春秋,她始终如一,倾情投入协管工作。
  金刚煤矿“知心矿嫂服务站”曾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服务站推出的“请把您的牵挂留下,请把您的烦恼留下,请把您待办事宜留下”--服务承诺深受矿工们的信赖。翻开“留言薄”,里面记录着矿工一件件牵挂之事。如:忘记嘱托身体不好的妈妈如何服药,匆忙中带走了家里钥匙,没关家里煤气;妻子进城,上学的孩子到哪儿吃饭……矿嫂们逐一分工落实,让他们工作时,不分心走神,不抢时蛮干。
  每月15日,胡柏清都要组织召开“矿嫂座谈会”,了解丈夫出勤、安全情况,便于回家吹好枕头风。在“知心话室”里,矿嫂们接受各种培训的同时,还能互相交流当好贤内助、相夫教子、处理家庭矛盾的心得。
  三违帮教是家协工作的重点。在金刚煤矿,三违职工必须与家属或者父母一同进入帮教室。胡柏清和姐妹们总是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帮三违矿工细算安全经济帐、家庭帐、健康帐、社会帐、法律帐“五笔帐”,使矿工真正体会到亲情帮教的力量,从而自我反省,再不违章。
  最让胡柏清和姐妹们宽慰的是:今年一季度,金刚煤矿没发生一起三违事件,这要放在往年,那是不可想象的。
  柏林煤矿让严重“三违”人员接受义工教育,如义务安全监督、现身说法、慰问照料工伤职工等活动。
  小河嘴煤矿三违帮教主打亲情牌。前不久,采煤二队支架操作工张此平在工作面作业时,由于挡矸板没有复位,被飞矸扎伤了额头。这是典型的习惯性违章。采煤二队协管姐妹们就提着慰问品来到医院,对他进行语重心长的现场帮教。张此平感动之余,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表示今后一定按章操作,再不违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矿嫂们的关爱。
  突出亲情感化优势,丰富安全文化元素。白腊坪煤矿组织家属将盒饭送到采面碛头,将问候送到亲人身边,让亲情在工作面流淌。各矿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童心盼安全”、“情系安全,关注生命”安全巡回演讲。安全演讲进班组、安全嘱托进班前等活动,邀请矿工妻子、儿女共同参加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开展书写“安全家书”活动,张贴安全全家福、亲情寄语,点播生日歌曲,送安全礼物,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安全文艺节目,以表达对亲人平安的企盼。
  一针一线,缝进的是浓浓的亲情。矿嫂们一有空闲,就为亲人纳平安鞋垫,做平安抱枕、绣平安腰带。一到冬天,她们就买来毛线,编织防寒帽,为的是不让亲人在井下风巷着凉受冻;缝制好一件件劳保护膝、护腰,为的是给亲人多一层劳动防护。
  种下一颗安全种子,幸福一个矿山家庭。寒来暑往,协管姐妹们倾情奉献,把事关安全的小事持续做下去,春风化雨,涓涓暖流,持续温暖着矿工们的心灵。
  2010年5月11日,**公司收购了地方国有煤矿—大竹县中山煤业公司。谈到四年来的变化,中山煤业公司女工主任童馨十分感慨: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围绕安全大局,以矿工为中心,以亲情为纽带,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细节见真情、以活动为载体的**安全协管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内涵日渐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成为了“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安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建设平安**、幸福矿山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矿区,流传着矿嫂刘翠萍六年义务扶助一个伤残职工家庭的感人故事。
  2007年,斌郎煤矿矿工孙志军因一次违章,导致终身残疾,身患重病的妻子留下两个女儿离开了人世。家协副主任刘翠萍得知情况后,带着姐妹们来到医院,对孙志军说:你放心,有我们在,你这个家就在。
  六年来,刘大姐承担起了照顾这个残缺家庭的重担,每年大年三十,她总是做好年夜饭,送到医院里,才回家和家人团聚。每逢孙志军过生日,刘大姐都会做好饭菜,提上生日蛋糕,和他一起过生日。
  刘翠萍是一个有心人,在征得孙志军的同意后,每逢矿里有三违矿工,她就将这名兄弟带到孙志军病床前当一天义工,替孙志军擦身子,换洗衣服。孙志军总是告诫工友:“一定要按章操作,不要违章,你看我,日子多难过呀”。
  接受帮教的工友都这样感谢刘翠萍:“刘大姐,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你放心,我以后再不也违章了!”
  在**矿区,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残障人士都需要社区救助,各矿都开通了“爱心家政服务热线”,只要拨通热线,矿嫂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他们身边,提供及时的救助。
  她们还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工作,植树护绿、楼院巡视,组织矿嫂们跳坝坝舞、健身操,义务打扫卫生,为青工当红娘,矿区文明因她们的付出而不断提升。
  新时期,新女性,新矿嫂,在倾情奉献安全协管、公益事业的同时,女工家属姐妹们走进了矿山夜校、矿山书屋,学起了计算机操作,在淡雅的书香中,在知识的殿堂里,在奉献的快乐中,她们的素质不断提升,展示出别样的风采。
  一枝一叶总关情,洒向矿山都是爱。矿嫂们以爱心、亲情和真情感化一线职工,用实际行动撑起了安全伞,换来了亲人的幸福平安,换来了矿山的和谐安康。
  近年来,**矿区安全状况持续改善,社会形象大为改观,女工家属们工作在地面,突出在井下,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协管工作实现了企业离不开、矿工离不了、矿区认可度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公司工会将继续加大领导和支持力度,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将女工家属协管工作推上新台阶。
  有爱心的女人是美丽的,奉献爱心的矿嫂是幸福的,在建设平安**、幸福矿区的事业中,矿嫂们将永远与矿山相连,情系矿工,心系安全,为矿山撑起一片蓝天!
  让我们共同祝福:**安全的天空会更加晴朗,**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个人形象宣传片脚本之二:人物:永不凋零的爱

 

  (导视)她的事业因爱而崇高,一生虽短暂,却用真爱谱写的电视作品滋润了无数孩子的心田;(同期声)她的生命因爱而绚丽,一生没孩子,却用博爱点亮的人间真情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灵;(同期声)本期《都市写真》让我们一起怀念一位让许许多多观众为之感动的电视人。
  (主持人)生与死,人之大伦。能够超越生死关的人,肯定有比生死更加重要的人生追求。譬如说爱。为了爱,一些人可以至生死于度外。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就是这样的人。她一生没有生儿育女,却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为孩子制作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为了这份爱,她可以孜孜不倦,可以废寝忘食,即使身患绝症,也可以不知死之将至。就在昨天,为了这份爱,曾玉华终于耗尽了年仅53岁的生命。关于她的故事,我们还得从20多天前说起。
  (解说)2007年12月26日夜晚,湖北电视台演播大厅,我省新闻界最高奖——第四届湖北新闻名人奖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当最后一位获奖者走上舞台时,台下的许多新闻界同行和她的同事都噙着泪水,默默哭泣,因为台上站着的这位手捧鲜花、面带微笑的获奖者,刚刚从医院的重症病房出来,已经处于肝癌晚期。她就是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
  (现场同期声)
  (解说)演播大厅大屏幕播放着介绍曾玉华事迹的短片。
  (同期声)曾玉华,53岁,从事青少年电视工作24年。独立编导、创作的90个青少年电视节目在中央台播出。获得了国家级政府奖23个,国际大奖8个。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获得唯一一个“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解说)去年3月,曾玉华被医生诊断患了肝内胆管癌,现在已经到了晚期。经过一次大手术和长期治疗,她的内脏被掏空了近一半,体内安放了金属支架。尽管她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曾玉华仍然强撑着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因为她把沉甸甸的奖杯看成是对少儿电视事业的鼓励与鞭策。
  (现场同期声——获奖感言:“我将用我的一生为青少年歌唱,用心的琴弦,弹奏情的韵律,演绎爱的乐章”。)
  (解说)曾玉华在台上终于撑住了。可是,他的同事们在台下却终于撑不住了。
  (采访同事——完全是累成这样的。干活像拼命一样。)
  (转场——)
  (解说)1983年,曾玉华调入武汉电视台,担任全台唯一制作少儿节目的编导,从此,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她的爱很执著,执著得让她可以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可以晚上就睡在机房里。
  (采访:作家董宏猷:她的热情可以感染很多人,很多作家,为她写儿童剧、单本剧的作家,基本上她叫谁,谁都会去。她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好,首先是一种热爱,然后从一种热爱,到自觉的去行动。即使寂寞,即使没什么大名,没什么大利,她常说,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一定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得漂亮、干得好)
  (解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玉华的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少儿电视作品评奖频频获奖。
  (采访:谈获奖)
  (解说)1993年,武汉电视台成立青少部,担任青少部副主任的曾玉华结束了“光杆司令”时代,手下有了三个“兵”。尽管是台里最小的部门,尽管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但曾玉华和伙伴们干劲十足,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便推出了少儿栏目《快乐时光》,接下来又先后推出了《青春大世界》、《武汉中学生》、《快乐家庭》等优秀电视栏目。1996年至1999年,全国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普遍走入低谷,许多电视台的青少部都撤销了,可武汉电视台的青少部不仅没撤销,反而不断创造佳绩。连续8年在有“小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儿童写儿童”C.J电影节上捧回奖杯。
  (采访曾玉华:意大利获奖后的采访)
  (解说)由于曾玉华出色的工作,1990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深度大会上,她获得唯一的“青少年教育大奖”。2004年,她获得“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采访谈曾玉华如何对待这些荣誉)
  (解说)2005年3月,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成立,曾玉华任总监。她带领手下的30多号人一下子撑起了每天播出的17个小时的节目。
  (采访同事——也是从那时起,曾玉华彻底没了休息,每天早上她8点半便到办公室,晚上8点还在忙碌;一日三餐常常顾不上吃,同事们跟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不要给你带盒饭?”晚上好不容易收工回家,一打开电视,休息便又成了工作,她的同事经常会在休息时间接到她的电话,听到她风风火火的声音:“快,快打开电视,看某某频道,这个节目的点子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解说)曾玉华唯一的休息,就是中午和同事到办公楼旁的空地上散步——尽管散步的时候,她谈的话题依然是工作。
  (采访——谈散步的细节)
  (解说)2006年3月,曾玉华的颈椎病发了,这一次,她终于有一个回家休息的理由了。
  (采访——可就在她休息的第一天,当大伙从演播室出来,意外地发现他们的曾大姐正歪在演播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等着大家:“我惦记着工作,在家呆不踏实。今天的节目录得怎样?)”    大家看不下去了,扶起她:“你太累了。她却一脸顽皮:“工作会累死人吗?我不相信。”
  (采访——用她的话说,青少年电视事业是鲜花和太阳的事业,她爱这个事业,爱得无怨无悔。
  (转场——)(解说)听说曾玉华病了,许许多多的观众都要来医院看望她,都被曾玉华婉言谢绝了。2007年12月31日上午,一群小孩子撞进了同济医院,非要看看病重曾妈妈。曾玉华高兴地将这些电视小观众请进了病房。(现场——)(解说)给水均益做过“少儿高端访问”的金耀中带来了好多纸鹤,祝愿曾妈妈早日出院。首届小主持人大赛冠军黄竹一今年将参加高考,她告诉曾玉华,戏剧学院导演系是她的第一志愿。湖北京剧院的演员曹中华十几年前主演过曾玉华拍摄的《丑角风波》,曹中华深情地说,您是艺术道路上对我有特别影响的人,和您拍过片的人,都非常爱您。
  采访:曾玉华(我选择的工作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有些人喜欢和名人打交道,有些人喜欢和“新”打交道,但是我,愿意跟小朋友打交道。有的人说,看着孩子们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有什么好看的撒,但是我,百看不厌。)
  (转场——)
  (解说)由于工作太忙,曾玉华一生没有生育过孩子。但她同事们都知道,他们的曾大姐一生都在与孩子打交道,大学毕业后当老师,带的是孩子;从事电视工作,仍然是当孩子王。她最爱的就是孩子们。
  (采访——爱孩子的细节)
  (采访——后来她来到电视台,不论是做编导,做主任,还是做总监,只要一看到小演员、小观众,她的活力马上就被激发出来,带孩子们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笑话……对孩子,她事必躬亲,像妈妈,像保姆:“虽然是‘吃苦夏令营’,但不能少了牛奶鸡蛋”;“孩子的菜里不能有鱼,免得被刺卡住”;“每个编导必须亲自带孩子”;“不许吼孩子”……)
  (解说)曾玉华所有的电视作品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命运、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
  (采访——谈“留守儿童”、“小鼓王”、“跳舞的残疾孩子”, “春蕾”等作品。)
  (解说)同事们对曾玉华发掘青少年题材的“慧眼”、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能力都感到吃惊。
  (采访——少儿频道主持人舒凯:她好像有一种“特异功能”,能从不起眼的故事、传闻或是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挖掘出得奖题材。)
  (采访——同事:节目录像时,面对满场闹哄哄的小孩,有的导演会木、会烦,但她总是迅速上台,用一些小“花招”调动孩子的感情,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她虽然没有学过表演,但拍剧时却有一条最专业的标准:表演是否发自内心。)
  (解说)热爱孩子的人永远保持着童心,她能感染到周边所有人参与到她的事业中。她对儿童作品充满激情,这种激情能把别人也燃烧起来。这是她的同事对她的评价。
  (采访叶大春:谈董宏猷、徐鲁、董天柚等著名儿童文学家都愿意为曾玉华打工。)
  (解说)曾玉华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更体现在现实生活里。谁也数不清曾玉华帮助过多少孩子。她的一位同事就向记者谈到她经常到福利院看孩子,给那里的孩子送衣物、送被子、送食品的情景。
  (采访——同事:福利院看孩子,她抱着他们,亲着他们,眼里总有泪水悄悄滑落……她说:“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解说)曾玉华经常与她的同事谈及她家里还有4个特殊的“收养的孩子”,那是4只可爱的流浪狗。最大的一只叫“来来”,已经收养12年了。
  (采访——“当时它们有的眼睛瞎了,有的长了癞疮……看着弱小的生命在街头流浪,随时都可能死去,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不忍心。”
  (采访——“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那么爱孩子,爱生命,爱这个世界。”)
  (转场——)
  (解说)2008年元旦过后,曾玉华的病情急剧恶化。得知曾玉华的病情,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鞫萍千里迢迢前来看望。
  (现场同期声——)
  采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鞠萍(她没有孩子,但可能武汉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少儿电视的同行里,很少有她这样的。)
  采访:就是在病情非常危重的时候,她仍然割舍不下工作。
  (转场——)
  (解说)去年3月,曾玉华正忙着台里的小主持人大赛,同事们突然发现她眼底发黄,脸色发暗,就“逼”她去看病。
  (采访同事)在医院查了一个上午,医生留住曾玉华:“你不能走,下午还要继续检查。”曾大姐跳起来:“那怎么行?我忙得很,下午还有一大堆工作!”医生板起脸:“你还工作?现在你最重要的事是保命。”
  (解说)曾玉华还是赶回电视台,继续忙她的小主持人大赛,直到第二天,被同事再次拖到医院。
  (采访同事:检查结果出来,“我亲自看了结果,我知道,那是癌。”曾姐非常异常平静。)
  (采访同事:家人火速为她联系了北京的大医院,定好了手术时间,院方看了她的检查报告——胆管癌晚期、肝癌晚期,原以为她会被抬进医院,谁知道她非要自己走进去,而且谁也不让扶。)
  (解说)手术很大,肝左叶全部切除,肝右叶保留2/3,胆囊全部摘除,贲门、幽门割除。
  (采访手术后,家人把她的手机“没收”了,他们恨透了这个手机。可她仅仅安静了一周,就闹着要回了手机,她惦记着台里的“少儿频道成立两周年晚会”,那场晚会,她请了鞠萍当主持。病床上,她用颤动的手指按动手机键盘,电话接通了,鞠萍心痛地说:“大姐,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解说)可是,她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采访同事:少儿频道开播两周年庆典晚会,她抱病向水均益、鞠萍发出邀约。鞠萍进录音棚录节目前让她安心休息,可一到录音棚门口,她已经躺在乒乓球台上等着她——那会儿,她的身体基本上动不得了。
  (采访:在家时,她的手总是捂住腹部,想控制疼痛,但在单位,她却像是忘了这回事。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说:“我在家像是行尸走肉。”工作状态就是她的存在状态,她不可能“听劝”。)
  (解说)2007年月日,是武汉新广电大楼启用仪式,那天,曾玉华抱病参加仪式。她的30多位部门同事搬进了新楼,带镜子的大排练厅也按她的要求布置一新,但她的舞台,却变成了医院。
  (采访:曾玉华谈关于下一步少儿频道的想法)
  (采访:谈她的浓浓的眷恋与不舍)
  (解说)重病中的曾玉华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在重症病房里,曾玉华多次召集少儿频道办公会。与同事一起商议工作,讨论选题,改进节目。尽管每次“开会”,她都不时地喘气,有时甚至痛得双眉紧锁,说不出话来,但她从没有在病床上躺下。
  (采访:少儿频道副总监  邹鹏志(她这一辈子离不开工作,这已经是她生活的状态,甚至是她生存的状态,她对她的家人说,我如果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这样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我们也愿意让她保持这种生活的状态。)
  (转场——)
  (解说)2008年元月16日点分,重病缠身、耗尽心力的曾玉华终于带着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恋,带着对少儿电视事业的深深眷恋,走完了她短暂而绚丽的一生。元月18号,武汉市广播电视局为这位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爱心的电视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和数不清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送行。
  (现场——)
  (解说)曾玉华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温暖、永不凋零的爱;曾玉华走了,她给我们留下永远追求、顽强拼搏、精益求精、乐观豁达的精神!
  (片尾字幕——)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