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才认字,76岁写出年度好书走红:做你想做的,永远不太晚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10:13:41
声音的眼睛|第515-6期 点上方蓝字关注即免费订阅
《读书》栏目的主持人说:
"我曾经很害怕变老,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
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
可是在读完姜淑梅的书之后,
我对于老年的到来,
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1937年的2月,
姜淑梅生于山东巨野县。
她曾经见过日本人的扫荡,
也差点被子弹穿破了喉咙。
她降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经历过解放后新中国的变革,
父亲和哥哥原本在做官,
一夜间家里却只剩下几亩地。
民国、抗日、新中国的动荡,
她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
历经战乱、饥荒和时代之变。
从1960年跑盲流到黑龙江算起,
她做了20多年的家属工。
但就在这样一个普通老人的笔下,
凭借一生阅历讲述的故事,
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按理说,
姜淑梅的晚年生活,
应该是养花、种草、遛狗。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在操劳了大半辈子,
儿女们先后成家立业后。
老伴儿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陪伴半生的男人离她而去,
让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
姜淑梅和女儿
突然有一天,
姜淑梅对女儿说:
"不如你教我认字吧?"
女儿听了,大吃一惊,
转而又感到无比欣慰。
母亲能找点事情做,
让精神有所支撑也好。
看到女儿有文学方面的才华,
姜淑梅多少次想起自己沉浮一生,
那回忆中有多少故事可以写啊!
她便对女儿说:"不如你拿去写,
写完了一准儿有人爱看。"
可惜那时候女儿工作太忙,
实在没有机会听她讲故事。
签售会
丈夫去世后,
姜淑梅的脑海中,
时不时又浮起许多往事来。
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
姜淑梅常常咀嚼那些往事。
被一次次敷衍之后,
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既然女儿没有时间写,
不如我自己来写好了!"
抱着试试的想法,
姜淑梅开始了习字之旅。
女儿、身边的孩子、社区老人,
都成了她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
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
都是她识字的素材。
写作中
一日复一日,
姜淑梅坚持不懈地认字,
数月之后,就能读幼儿故事,
通过自己用心地琢磨,
还顺带认识了更多新字。
即便是在丈夫去世之后,
她还是会被各种事情打断学习,
亲戚家小吃店临时缺人手,
她听说了就过去帮忙,
小女儿生孩子,儿媳妇病倒,
谁家有事她就去谁家照顾。
但都没破坏她学习的热情。
演讲
好像突然之间,
姜淑梅理解到了,
年轻人说的理想是怎么回事。
她盼望着自己能写字,
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她不但学写字,还学电子琴,
唱歌、看书,接触更多知识。
2012年,读了更多的读物,
在电子琴上弹出《苏武牧羊》后,
姜淑梅正式向女儿宣布:
"今后你教我写作吧!"
女儿听了,又是一愣。
哥哥听了她要写作的想法后,
哈哈哈大笑:"写吧写吧。"
言下之意是:"别开玩笑了!"
大儿子也把母亲的话当笑谈:
"娘,你要发表了文章,
胡主席都要接见你了!"
处女作
她想起女儿的话:
"写故事就像对面坐着一个人,
你是把他从没听过的事情,
从头到尾讲给对方听。"
刚开始,她写得很笨很急,
几张纸、一支笔、一块橡皮擦,
一句话,来来回回写几遍,
写到一半又擦掉从头来过。
可姜淑梅丝毫不感到气馁,
写着写着,词就流淌出来了。
女儿还专门推荐她阅读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蛙》《红高粱》,
那些故事和姜淑梅的经历有重合,
她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她写得越来越带劲儿,
只要有纸笔、台灯,
她能坐在那里写一上午。
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
她可以带着台灯去厨房写。
"能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出来,
真的是太让我高兴了!"
不过有时写得太过投入,
回忆起那些心酸和痛苦的日子,
姜淑梅写着写着心里就难受,
所以在她最初的手稿中,
写了许多人,但从不写丈夫,
"没办法写他,一写就难过。"
女儿将母亲的作品,
一篇接一篇贴上了博客。
很多读者读了之后都说,
文字是那么质朴、简洁,
故事却有着冲击人心的力量。
因为姜淑梅是亲历者,
她写出的真实,更撼动人。
别的作家形容战争残酷,
多半会用"横尸遍野"这个词,
可到了姜淑梅的笔下,她讲到:
"那时候,我们要进城,
得先把城门外的尸体挪开…
孩子们在沙地上乱蹦,
蹦着蹦着,沙地就塌了,
下面是一堆被掩埋的死人…"
她写战争结束之后,
孩子们挖弹片,
挖着挖着,正说笑呢,弹片炸了,
当场把孩子炸得血肉模糊,
文末姜淑梅就问一句:
"打仗的时候要死人,
仗打完了,咋还死人呢?"
无论是谁读到这里,
都会陷入沉默。
《开卷八分钟》里,
梁文道评价她笔下的故事:
"姜淑梅女士带来的,
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
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
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
她作品里的事情,
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
她笔下的民间故事,
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
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
很难忽视的。"
这种原始、简单的叙述,
却有着让人深思的沉重。
它记录的不是历史大事件,
而是在时间长河之中,
往往被人们忽略的那些普通人。
76岁这一年,文章集结成书,
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了。
这部中国普通人的"史诗",
很多读者掩卷后纷纷叹息:
"老太太的文字浅白平实,娓娓道来,就像母亲在述说她的陈年旧事一样,却读得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她的伟大之处。"
"有阅历,有毅力,有力量。一字一句,全是鲜活的生活。每一个字都‘钉’在纸上,戳到人心里。"
"我很讨厌老师整天让小学生抄写背诵那些所谓的‘好词好句’,《穷时候》正好可以作范文,让四年级的儿子明白,好文章可以一个成语都没有。"
76岁出版的处女作,
最终获得新浪好书榜,
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得到外界的赞美和肯定后,
姜淑梅觉得自己更有动力了。
她也没想到,操劳半生,
干了大半辈子的体力活,
最后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文字带给她的乐趣,
是她有生以来从没感觉到的。
每一年,她都有作品出版,
至今写出了四本文集。
姜淑梅的故事,写出了历史浪潮中平凡人的人生,
喜美子老人曾说:
"在学会了摄影之后,
我的人生较之以前,
要快乐一百倍还不止。"
操劳一生的她想告诉大家:
"人生无论何时,
不要放弃生活的乐趣。"
漫漫长路之上,无论你多少岁,
随时都可以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
追求自己的热爱永远不会太晚。
只要它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力量,
它就值得你不计得失地为它付出,
而且你总会取得一番成就。
重要的是,千万不要犹疑,
请放手让自己马上出发!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除非你已经放弃了,
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和对生命的全部热情,
并且拒绝迈出往前的一步。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