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过去了,这场用“声音”打造的剧场依然百看不厌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1-30 11:30:34
现场观众
《一人食》
原文:周嘉宁 改编:曾�
讲述:查谦
刚搬来北京时,我住在东南角的屋子里。有个朋友过来帮我做饭,韭菜鸡蛋的饺子,摆满冰箱的两格冷冻格;一锅牛肉香菇酱,很咸,他说下面条的时候,舀一勺放在里面就好了。这些东西,我存在冰箱里,很耐心地吃了好久。有一天与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他端详我后若无其事地说,你胖了,面条吃太多了吧。
我于是开始学着做饭,一把蔬菜,一把羊肉,一把面条煮在一起;或者是蘑菇、番茄、香肠、玉米粒与米饭炒在一起。贪心,把握不好分量,一个人吃饭,煮了满满一大锅。反正做得好吃,做得不好吃,做得多,做得少,也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就算吃不完倒进马桶,也都没有旁人会看到,这样一切就都变得心安理得起来。
后来,当傍晚快要开始的时候,我便拿着钥匙和零钱出门去,有时候带着耳机,有时候什么也不戴,只是这样漫无目的地去菜市场里走一圈。或许会看到有卖非常稀罕的豆苗或者芦笋,羊腿整只整只地挂在钩子上,鱼头被切下来堆拢在一起,利落的刀起刀落,所有人都大声说话。卖馄饨皮的小男孩与我最熟悉,因为北方的人不吃大馄饨,他对于我描述的那种厚厚的、正方形的馄饨皮感到很困惑,而每次递给我切成梯形的薄薄馄饨皮时都要不好意思地笑。
不知不觉中,在北京所无法经常吃到的食物,我都自己能够做出来,咸菜肉丝面,炸猪排,菜肉馄饨,黄芽菜汤年糕。冰箱里永远囤着各种蔬菜,冻起来的骨头汤,或者可以吃好多顿的咖喱。当有一天半夜里自己炸起肉丸子来的时候,我才真的觉得匪夷所思,第二天也并不请人吃饭,所以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炸这些肉丸子是要干嘛。
我暗自盼望着所有的饭局都快点结束,终于可以走路去菜市场,做顿一个人吃的晚饭。而晚饭的时间实在美妙。可以喝喜欢的酒,也可以喝可乐,可以把电脑端到桌子上开始放美剧,也可以把盘子搁在大腿上,再把脚搁在膝盖上。可以只吃一大碗蔬菜色拉,也可以只吃一碗盖了荷包蛋的阳春面,可以下午五点的时候用糯米粉做一只放了过多白糖的鸡蛋饼,然后到了晚上九点时再吃完整的晚餐。
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打了很久的电话,灯全部都关着,电话那边的人问我,是不是觉得孤独,我想了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人会觉得不孤独,可是如此说出来,又觉得哪里不对。所以我告诉他,每天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人开车,做饭,几乎一个人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节奏,慢慢地从四面八方流淌过来,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以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存在着,我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听到自己的身体里也在发出与之相应的微弱的声音。
很多年前,半夜里觉得饿了,我就会和男朋友一起走路去吃路边摊的水饺。记忆里有时候是春天,路边的泡桐树掉下花朵,有时候是冬天,两个人穿着很重的衣服,说话时空气里都是雾气。
我也搞不明白,明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更应该学会做饭的啊?明明那个时候才更有爱啊?为什么终于能够自己做出各种食物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人了呢?
查谦谈《一段》:
我是陈晓卿老师美食专栏的多年忠实读者,不只因我也是吃货一枚,更因爱他字里行间“深夜食堂”般的市井况味。
食物背后,都是人的故事。
和这个《一人食》的女人一样,我在北京租的第一套房子也在东南角,只是那时以美食安抚我心的,不是朋友,是我妈。心情低落时,妈妈来陪我,也不说什么,一顿又一顿做我爱吃的。有一次冬天很晚回来,她端出来热腾腾一碗白菜猪肝粉丝汤,我一口一口嚼着香嫩的猪肝,听她闲闲地说着话陪我。那是那年寒冬里的温暖记忆。
妈妈去世后,我开始学着给自己做饭。原来二十多年的耳濡目染都非虚度,闭眼回忆,一道道饭食竟然神奇地在手上一一做来。人间烟火气里飘荡的那份温暖,暖胃暖心,亦生机勃勃。
这个《一人食》女人的所有生活场景我几乎都有相似体验,不独我,每个人多少都能从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有“独酌无相亲”的叹息惆怅,也有“我舞影零乱”的一人狂欢。世间谁人不孤独?有人颓废厌世,有人潦倒沉沦。我喜欢她这份享受孤独的劲儿。
在她的日复一日里我更看到了女人的成长。料理的香气陪她度过无爱的日子,也练就她的韧性。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个词、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乱》
原文:刘瑜 改编:曾�
讲述:季小军
这是哪里?我在干吗?
我承认,我串不起来了。10天前在石家庄,6天前在北京,4天前在纽约,然后现在,在剑桥。
在石家庄,亲戚说:如果你将来回国,应该想办法去团中央,团中央最好,升得最快!
在北京,对面的老罗声情并茂地对我说: 你们这种大海龟啊,回来找个外企当个高管啥的,妥妥的。猎头竟瞄着你们这样的呢,过一段再跳一跳,还愁没钱挣?
在纽约,在餐馆里撞见一个熟人,他说:啊,你要去剑桥教书?好啊,以后回国弄个什么学者专家的当当,有里有面儿啊……
……
在剑桥,胖胖的数学家领着我往前走,然后指着一大片草坪说,“你知道学院里我最喜欢的风景是哪一块吗?是这里-�看见那些花了吗?很可爱,是吧?春天来的时候,会更漂亮的……”
多少层现实啊,多少个角色啊,累。
一个非常体制内家庭里的好孩子,一个愤青,一个为成功奋斗的留学生,一个坐冷板凳的学者。我就是职业演员,也难以在10天里胜任这么多角色。
觉得自己像一个力不从心的交通指挥,站在马路中间,面前的车辆堵作一团,都在按喇叭,都在抢路,都在骂娘。然后有一个片刻,也就是现在,交通指挥非常非常想尖叫,想蹲在地上,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使尽全身力气尖叫,把周围的世界都震碎。
我问那个数学家,你在剑桥生活了20多年,从来没有厌倦吗?
没有,不会,他说,it's a lovely town.Isn't it?
当然。
当然什么呀。怎么会呢?怎么能不厌倦呢?在博物馆里,你能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前站20分钟吗?那么你怎么能站20年呢?
还有一个财务会计,一个非常活泼的英国女孩,领着我穿过学院的草坪,小路边的两排树搭出一个拱形的天庭,阳光亮得像金属。小姑娘叽叽喳喳,说:天气真好!
嗯,天气真好。
but I don't care
how can I not care?
我希望我能够更懂得“感恩”。这里是传说中的剑桥。这里的草从不枯萎,这里的空气非常透明,这里每一块砖头都见多识广,鸭子们在河中嬉戏,教堂式建筑夹着牛顿走过的青石板路,如果来往的人群人人都给装上一对翅膀,简直就是挂牌的天堂了。
But I don't care
其实我也很想问我妈,问国内的记者朋友律师朋友老师朋友,问我那些在纽约的写字楼上班的朋友,就像我问那个数学家:你就不厌倦吗?我对那些多年如一日地过着重复机械生活但仍然兴致勃勃的人感到无比好奇。
可是厌倦是什么下场?看看我,为了逃避厌倦,给自己制造了这么多角色来回奔波,然后眼看着角色的交通堵塞只想蹲在地上尖叫。
很久以前一个朋友跟我说,她的理想.就是挣很多很多钱,然后一夜之间把它们输光。
她还说;等你一切“归零”之后,就去拍个电影什么的吧。
归零,多好的提法啊。
谁都想归零,但是没头没脑的那个零,是从一到零的那个零,得有那个弧度,得有那个转身,得有“踹”那个动作。
数学家问我,你一个星期飞三个国家,现在时差肯定很混乱吧。我说是,一觉醒来都不知道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而且很可能它们都是对的。
季小军谈《一段》:
第一次在这样的舞台做这样的表演,却是一次极“好玩”的经历。
曾�最早跟我提到这个想法是在去年五月份,当时“爱的分贝”公益项目在鼓楼西剧场的主持人朗诵会刚结束,在车上曾�提到了这个想法。
我问是朗诵吗?答:不是。
是话剧吗?不是。
有情节吗?有,也没有。
有表演吗?有,但主要是声音表演。
那是个什么东西?答:不知道!
一直说不清是什么,却又模糊地觉得知道要干什么。
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就这样居然一步步往前走着,直到拿到最后的作品,直到开始走台排练,直到开始众筹,直到进入倒计时。
这事是真的要发生了!
我开始手心冒汗。
一直喜欢朗诵是真的,但从未接受到正规培训也是真的。
一直有机会在各种媒体朗诵,但一直定位自己只是一个爱好者。
一直习惯在舞台上工作,但身份一直都是主持人。
一直以说话为职业,但工作语言大都是英语。
而这次要做的是:在花钱买票的观众面前,和一群大咖级的前辈一起,用中文,讲述,加表演,演绎一段别人写的文字中的情绪。
据说台下观众还有话剧界的高人,比如冯宪珍老师,有播音主持界的前辈,如李瑞英老师,李修平老师,还有众多央视和友台的从业多年的同事。
每次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一紧!
真的紧张了。
但我从没想过打退堂鼓,因为内心一直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告诉我,这会是一次极“好玩”的经历。
一定要好好玩。
一次次和导演讨论,磨合,走台,排练。
演出前最后一次彩排,我在现场待了一天,仔细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表演,想像着演出那天晚上当自己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会是什么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演出第一天下午在台里还有工作,录完像赶到现场,演出已经开始。
很快就该是我了。
很快第一天就过去了。
很快,第二天……
第三天……
演完了!?就这样演完了!?
每次谢幕时曾�都忍不住感慨万千,热泪横流。
把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一步步地实现了,搬到了舞台上,而且观众的反响如此热烈,曾�的这“一段”一定是百感交集的“一段”。
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有了一次“好玩”的“一段”?感受了别人文字中的心路历程,找到了自已内心的情绪落脚点,努力和观众建立一种共鸣感。
这不也正是我在用声音表演时所追求的目标吗?
参加《一段》的演出,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绝非虚言。
注: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播音僧原创发布,部分涉及演出的图文视频,来自公众号:遇言。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用到的图文、音视频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 喜欢
【深度好文】
自己报的声优大赛,����●也要晋级
播音猿,求你别再读错我的姓了
汪涵说过的那些教科书式的救场词
播音僧的朋友圈��未来主播看这里!
唤醒四海八荒这件事情,他竟坚持了67年!
读课文读到高潮,《刘胡兰》教会了我以情带声!
“天生有好嗓子,不需要练声,天生音质不好,练了也白练”
沙龙分享:“新闻”的“wen”这样读就错了(即学即用)
我们回放了300场董卿的主持,就为了帮你摸清她的说话套路!
【往期新闻特训】
水土不服,就服彭坤播的新闻特写!
新闻精讲:播100个长句子都不如看这1篇文章
句子没看懂就敢播,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新闻联播》到底有多快?李瑞英老师亲口告诉你
不会归堆抱团,是毁掉一段播报的最好方式(干货精讲)
学会这三招,再也不用担心气息不够用了(刚强范播,实例分析)
【往期齐越节报道】
重磅!第十九届齐越节全国决赛名单出炉!
齐越时间到!专访齐越节意见领袖��石彦伟
齐越时间到!《诗歌之王》徐涛战队明星选手唐济强晋级本届齐越节终选,听听他怎么说……
齐越时间到!听中传播音研究僧如何演绎《采蒲台的苇》
齐越时间到!走近浙江传媒学院��《可爱的中国》
齐越时间到!且听中传播音僧的《林徽因、徐志摩诗三首》
齐越时间到!他们用《北方》,诠释“生命诚可贵,朗诵价更高”!
重磅!第19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复选名单
点击【阅读原文】
回看更多干货,上播音僧,找组织,学专业!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