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商业配音 > 母亲的专列

母亲的专列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10:13:59

声音的眼睛|第517期    点上方蓝字关注即免费订阅

母亲的专列

作者 | 丁可     朗诵 | 黄丽娟

编辑 | 杏花微雨

ID:shengyindeyanjing

作者:丁可江苏沛县文化馆工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啼叫的月光》《母亲的专列》,组诗《从一则新闻想起鲁迅》《南方、田野的风》,诗《足球�中国血统》《有一片棉花向您微笑》《短语长歌》等。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朗诵:黄丽娟,网名空灵流年,支离疏朗诵班学员,热爱音乐、舞蹈、朗诵,愿将美好的艺术享受奉献给朋友们。



●●●●●●● ]

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旅行

第一次享受软卧

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火柴头黑

您的头白



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

才能乘上您拉动的

那辆老平车专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着您

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

母亲您怎么不抬头看看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人民的名义》中郑西坡朗诵《母亲的专列》

作品赏析:

江苏诗人丁可不属于时下常见的那种"活跃"诗人,尽管他成名多年。在许多诗人热衷于制造新闻和网络上打情骂俏的年代,丁可十分低调地按照自己道路前行着。他露面次数很少,但时有佳作。

丁可的诗歌,是来自土地,来自生活的结晶。内容十分扎实,常有超凡的想象。短诗《母亲的专列》是我近几年读到的令人感动的作品之一。诗歌讲述了"我"和家人把去世的母亲送往火葬场的过程,语言平实简练、比喻新奇精确,情感似淡实浓,有噬心之痛。全诗的调子很低沉,通篇叙述,没一句议论和升华,但读者读起来早已浮想联翩。在诗歌中,身体削瘦的母亲被形象地比喻为一根火柴,只不过火柴头是黑色的,而母亲因为操劳而满头白发。一黑一白,对比何其强烈。灵车是母亲的"专列",灵车上的担架是专列上的软卧;而专列的终点站,则是竖着高高的烟囱的火葬场……这些富有生活化的比喻使得诗歌真正地做到了雅俗共赏。我相信只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慨然长叹。

这首诗歌感情深沉,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不玩弄任何技巧,却催人泪下,动人心扉。在诗人的笔下,他的母亲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坐过火车,一生唯一的一次乘车,也是最后一次乘车,却是在去往火葬场的路上,灵车变成了诗人母亲的"专列"。诗人母亲的一生,像一根火柴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子女最初的路,当她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光芒,她亦如一根燃尽的火柴那样安详宁静。诗歌本身蕴含的浓浓亲情和悲伤,加上郑西坡的扮演者李光复老师的真情演绎,和剧中现场气氛的渲染,使这首诗更加打动人心。

支离疏朗诵报名详情点击 招生简章

声音的眼睛

长按二维码   直接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