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配音演员李哲毅:配音这门艺术,越自然,越动人
作者:深度配音 · 2019-08-09 17:49:10
“梵高奶奶”常秀峰,67岁那年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搬到大城市,和儿媳一起生活。由于儿媳每天要上班,不习惯大城市的“梵高奶奶”每天就在家跟孙女讲老家的故事。
一天,孙女说:“奶奶,你能不能给我画出来?”因为这句话,从来没上过学,不识字的“梵高奶奶”拿起画笔,开始作画。从《阳光下的草莓》到被马英九收藏的《小马图》,到开画展,从67岁到83岁,“梵高奶奶”的余生都在与画作伴,将一辈子的回忆画进画里。
看到“梵高奶奶”的第一幅画作《阳光下的草莓》时,小编颇感震撼。从未拿过画笔,碰过书本的她,竟能将草莓描绘得如此细致。毫无疑问,在作画方面,奶奶一定是有天赋的。后来,接连欣赏了“梵高奶奶”多幅画作后,小编有了新的感悟。
“梵高奶奶”的画,没有技巧修饰,却感人至极。它们简单、纯粹、自然,仿佛能让人找回最初的自己。再后来,读了“梵高奶奶”的创作经历后,才知道她画画的灵感,来源于回忆,以及对生活的观察。
越简单,越美;越自然,越动人。无论画作,还是配音作品,都适用。
谈及自然,小编不禁想起了最近采访的配音演员李哲毅老师。在回访稿中,当被问及如何配音时,李哲毅老师不止一次提到“自然”、“恰当”等字眼。在创作上,他似乎与“梵高奶奶”一样,都喜欢“回归自然”。他的声音听起来“静中有动”,自然而不失质感,既能真切地表达作品,又让人产生反复听的欲望。
今天,让小编和大家一起走进配音演员李哲毅老师的世界,听听他的配音故事与想法。
个人简介
李哲毅,电台主播、配音演员,2012年任职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台,两届贵州广播电视台年度人物,连续七年工作于省级电台,现为全职配音员。曾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鸿星尔克、松下马桶、华帝新风系统、腾讯、支付宝、天猫等国内一线品牌商业献声,为国内多家电台担任片花台标配音工作,曾参与CCTV2《回家吃饭旁》、四川卫视《蜀你最美》旁白录制,现为海底捞《开饭了》节目旁白声、长颈鹿广播联盟频道声。
配音代表作品:
CCTV1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湖北光谷“黑”科技
松下智能马桶 工匠篇
海信A2手机双屏品牌主张篇
海底捞《开饭啦》栏目旁白
四川卫视《蜀你最美》栏目旁白
金科地产《做时间的朋友》
比亚迪 云巴
海信中央空调
美行思远全系宣传片
上海青联宣传片《为梦想,燃青春》
西柚媒体品牌宣传片
启信宝TVC
全日空航空TVC《最美的蓝》
采访时刻
《配音圈》:从2012年至2018年,您一直是省级电台主播。多年的电台播音经验,对您的配音事业有哪些帮助呢?
李哲毅:是的,在电台准确来说呆了七年,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帮助挺大的。第一,现在还在为很多电台录制频率包装和栏目片花。电台的配音语言其实和其他场景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电台包装通常时间很短,所以需要从第一句话开始就要保持一个情绪,不太需要递进的感觉!做了电台播音那么久,比较能找准电台范儿。第二个帮助就是,省级电台的交流学习比较多,让我有了更多和外面老师们学习的机会!
《配音圈》:最近,有小伙伴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职业配音员。对于零基础的配音爱好者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您最初是怎么学习配音的?可否分享一下经验呢?
李哲毅:我从小在贵阳长大,南方城市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乡音,其实在北京念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是毕业之后才开始慢慢接触播音、配音的。我想说的是大家都还来得及,科班同学们在大学四年可能基本功练得比较好,非科班同学确实更需要花时间练习自己的基本功,并且持之以恒。就像健身,你若不练,很快就会丢,找不到状态。
我最初的练习是模仿,先找到和自己声线相近的老师,然后去分析他的发声位置、断句方式、尾音处理(这个挺体现配音风格的)等等,然后就是不断练习。锻炼的量和强度需要大一点,效果才明显。齐白石曾说“似我者生,学我者死”,因此最后我们还是要找到自己的风格和擅长的领域。至于怎么做全职配音员,相信我,只要你真的有实力,足够热爱,能够持续的输出,机会很多的!可以找一些公司发发demo看看。
《配音圈》:注意到,您的广告、旁白、专题类配音作品较多,而且您特别擅长科技类作品配音,曾为CCTV1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湖北光谷“黑”科技、比亚迪云巴等科技片配音。您的声音听起来既自然舒适,又十分巧妙地表达了科技的质感。请问您是如何将二者结合的呢?
李哲毅:科技感这个词,由于我资浅,不知道最开始这个说法是源自哪里,应该怎么定义。我自己在配这类稿件的时候其实还是当做讲述类的作品,但是又不同于一些人物介绍类,这种“科技感”透着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我通常会调用年轻一点的嗓音,毕竟年轻代表着未来感觉,然后充满希望地讲述出来就可以了!
《配音圈》:听您的《海信双屏手机A2品牌主张篇》配音和湖北光谷“黑”科技作品配音,能明显感觉到声音的厚度不一样,前者声音稍厚,后者声音稍薄。由于题材、情感等不同,配音作品需要的声音厚度也不一样。请问,如何判断一部作品需要的声音厚度呢?在配音过程中,您是怎样实现声音厚薄转换的呢?
李哲毅:海信的广告有人物,人物我记得好像有胡须碴子,感觉比较有沧桑感有深度,因此我的理解是沉稳、迷离,有深邃感。在对象感上,我设定的是和自己对话,所以就使用了这种声音。如果没有人物参考,音乐就比较重要,通常会尽量要到音乐参考,这样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自己的配音方式和音色会不会突兀。其实配音的工作流程我个人认为就是找最大共鸣覆盖,就是一种恰当的,适合场景的,你自己舒服,别人听起来也就舒服了,不一定是具体某种风格或者音色才会让人有共鸣。声音厚薄转换就是发声位置变化带来的效果,多练习各共鸣腔体,加上情绪和气息加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配音圈》:网上有传言,说“声音好听的人,往往长得不太好看”。但是这句话似乎不适合您,您的声音和形象是成正比的,都很好。作为一名配音员,有时会不会听声音去猜测一个人的长相、性格、职业呢?
李哲毅:首先这个传言就真的是传言啊,圈内有很多好看的老师,颜值音值俱佳!我觉得这个传言是因为大家先听到声音,然后看到人,觉得不一样带来的感觉。谈不上好不好看吧.猜配音员的相貌这个事情,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自然反应。我猜测,人们喜欢听声音后去具象长相,也是一种快速描述对象获取安全感的基因。如果不想象,那就是一张空白的脸在说话,想想还有点恐怖呢。
《配音圈》:从事配音以来,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可否详细描述一下呢?
李哲毅:配音以来最难忘的事情很多,这里我想提一个人,很多朋友都熟悉,渡船老师,严格来说我们是同学,都在一起学习过,但那时候不知道他这么资深。毕业后,受到了渡船老师很多帮助。刚入行时,曾多次怀疑自己的能力,坚持不下去。每一次,都是渡船老师给我鼓励,帮我分析,让我走到了现在。真的非常非常幸运,也借这个机会特意感谢一下他,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到呢?
《配音圈》:生活、或工作中,有时候会不得不做一些与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您的性格是怎样的?曾有小伙伴说自己内向,遇到配音外向角色或活泼的作品时,不知道怎么处理。您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是怎么解决的呢?您觉得性格对配音的影响大不大?
李哲毅:我的性格比较安静,不太愿意社交,但我又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吧。我认为性格对配音的影响不大,反而我觉得内向的人更容易做好这件事情,因为内向,无效社交减少,自己会有更多时间去琢磨业务。另外就是内向的朋友遇到外向角色或活泼作品,严格来说,这其实不算问题。配音员需要的是情绪瞬间调动的能力,而不是通常说的外向和内向性格的问题,这算是专业能力之一吧!
《配音圈》:最近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导演饺子一路“死磕”细节,多次易稿才有的杰作。配音时,自己会不会也“死磕”,直到满意为止?
李哲毅:死磕精神当然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不过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个人认为配音与文案、后期、调色等一样,是整部作品中的一个元素,其实还是服务于导演意志。当然我们可以去探讨怎么样会更好,但如果大家都觉得没问题的时候,我自己还继续“死磕”的话,好像有点拖大家后腿。如何把握好“死磕”的度,也是我的疑惑。
《配音圈》:对您配音的《开饭了》可可毛巾卷,印象十分深刻。可否讲一下,配音这部作品的经历呢?配音美食作品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和食物一样具有吸引力,“美味可口”呢?
李哲毅:美食有好多方式可以配,方言风格、舌尖风格、必胜客肯德基风格等等,风格很多。我个人的看法是,没有绝对正确的风格。美食类的配音风格应该像中华美食一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而您说的如何能让声音和食物一样有吸引力,我觉得还是一种恰当的表达。只要贴合、恰当,听起来就不会难受,自然也不会抗拒美食和声音了,美食本身就很惹人爱不是吗?
《配音圈》:最后一个问题,关于配音,关于自己,未来有没有什么期待呢?
李哲毅:其实配音的世界很大,风格很多,希望能有机会和更多老师一起交流,向他们学习,避开自己的盲区。另外,配音是我目前最热爱,最专注,做得最长久的一件事。我和每位配音老师一样,希望有更多适合自己审美的作品。但同时我也不希望配音成为我人生唯一能做的事,我还想多挖掘生活中的可能性,尝试“扮演”其他角色。村上春树29岁才开始写小说,这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不轻易给自己设限,让人生更宽一点,去做更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
配音也好、写作也罢,我自己也会拍视频等等,这些看似不同的事情,其实彼此都有联系,有相似点,可以相互作用,比如都在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储存记忆和情绪,当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跳”出来帮助你!
不知不觉地,采访进入了尾声。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过“梵高奶奶”的画作,听了李哲毅老师的声音和他的配音故事,才发现原来在“自然”面前,一切技巧都稍逊一筹。
配音这门艺术,越自然,越动人。除此之外,它还很“宽容”。它和画画一样,不限年龄,不限性格。只要足够热爱,敢于尝试,无论你是老奶奶,还是像李哲毅老师一样,大学毕业后才开始练基本功,都是充满希望的。正如李哲毅老师所说:“‘科技感’透着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我通常会调用年轻一点的嗓音。”
在配音的世界里,李哲毅老师“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他不急不躁,喜欢思考,安静地分析作品,调用合适的声线,恰当自然地表达作品。比起担忧,他更愿尝试和挑战。
每位配音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配音观”。未来,祝愿李哲毅老师的配音故事,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美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