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商业配音 > 走下神坛的波洛——小议《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版

走下神坛的波洛——小议《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版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09:48:10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作品无疑是阿加莎小说中的经典中的经典,以悬念重重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深厚的情感元素折服全球读者。《东方快车谋杀案》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1974年搬上银幕并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译制。之后伴随着另外两部阿加莎作品改编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先后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引进。大侦探波洛的形象在当时无疑和日本演员高仓健和法国演员阿兰德龙一样,成为了那个文化活动并不丰富的年代里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


或许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翻拍的作品往往难以超越原作,因此在观看这类翻拍作品时总是要将之前的老作品尽量从脑海中删除。但是出于对这个故事了解的需要以及对经典的怀旧。自己在观看新版电影之前特意在网上找了1974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观看完新版的电影后。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有所突破的翻拍电影。如果说1974版的电影着力于断案这一过程本身的话,那么新版电影则在破案这一情节稍有弱化而更多的着力于情感的刻画与对法理情关系的探讨。在旧版中由阿尔伯特芬尼饰演的波洛侦探给人的印象是心思缜密明察秋毫,无论是搜集证据时的心细如发,还是询问嫌疑人的镇定自若,以及公布真相时的沉稳自信,以及那不时冒出来的冷幽默。这样的形象固然贴合其神探身份,但他过于老练的运筹帷幄能力,那冷静到令人发抖的判断力以及不在工作中流露出丝毫情感的特征又让这个人物显得完美无缺高高在上,特别是在这几场针锋相对的审讯中,波洛语气生硬、语速很快,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审问方式形成一种压迫的氛围,有一种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威严感,距离大众总感觉远了那么一些。导致在看到在最后不逮捕12名嫌疑人而选择做假证这一结局时感到很突兀,因为这与他之前凛然正气的形象实在是存在反差;这版波洛自始至终没有什么情绪波动,最后把选择权交给了东方快车的老板决定。当然这也怨不得演员,在那个话剧舞台剧还很兴盛的年代,演员们演戏不可避免得带有话剧色彩,相应的,也会有类似脸谱话的表演,使得观众感觉演得痕迹较浓而不够自然。


而在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肯尼思�布拉纳无疑是将之前阿尔伯特,芬尼塑造的波洛形象打散重塑。在这部电影里,波洛除了保留(已经不是全部)之前的神探特点外,同时又多了很多人性化的表演。他有自己思念与爱恋的女性,会随身携带着她的旧照片;有自己爱看的小说,读到精彩处也会不顾及别人而哈哈大笑;在陷入僵局时也会苦恼祈祷甚至绝望,并且也一改之前的步履蹒跚的形象而勇于和嫌疑人搏斗(这与前作有所出入,而且私以为肯尼斯布拉纳演波洛身材上未免高了些瘦了些)。这些都使得波洛这个人物走下神坛而更加生活化,更加接地气。当然很多观众会认为这些情节添加的并没有必要,甚至也有观众认为这样的改动使得影片前半部分过于冗长并且少了推理片的特有的惊险刺激,个人私以为这种批评不是没有理由,新版电影在营造惊险恐怖氛围时确实不如旧版,没有那种让人特别害怕的感觉。即便是不知道故事情节的观众看到中间也差不多知道了结局,这也算一种矫枉过正吧。


但新版电影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影片结尾部分波洛在面对法理情还是情理法而必须做出抉择的艰难。在这部电影里波洛的思想也有着一个变化的过程或者说成熟的过程,电影开头波洛其实有一种青年学生一样的幼稚感: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正邪对立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灰色地带,正义必须得到伸张,黑幕必须得到揭露,哪怕付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很多人看来里,这个“哪怕”一般只是惺惺作态罢了,他并没有意识到法律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法律能够制裁怪坏人却保护不了好人,法律往往对坏人进行制裁前好人就已经蒙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也不明白也法律从来不是盲目的,他几乎是精准地选择目标加以摧毁,当这个目标游离在程序之外,法律往往只是作茧自缚的代名词。有多少身名显赫的人依靠自己的声望,人脉与实力寻找着法律的漏洞而为非做歹,又有多少蒙受损失的人苦苦期盼法律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但等来的只是凶手的逍遥法外。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里,这两股力量形成了难以调和的斥力,作为“坏人”需要受到制裁的前者企图在这里寻求法律的庇护,成为外人看来需要保护的“好人”,而作为“好人”需要法律拯救的后者却出于绝望而选择了一条触犯法律而复仇的道路,成为凶手,成为所谓的“坏人”。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善与恶得到混淆,好与坏难以分清,正与邪无法分辨,凶手与被害者的界限更是变得模糊。这是个为罪犯说话的电影,面对不公,我们习惯妥协,倾向退让;而揭竿而起一般是不可以的,否则陈胜吴广、梁山好汉怎么会变成稀缺物种呢。


于是影片结尾波洛纠结,难过,痛苦,咆哮。实际上标志着他旧有的善恶二元对立价值观的崩塌,波洛也在成长,也在成熟,也在逐渐跳出法律教科书金科玉律而逐渐通晓人情世故,也终于明白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西装革履的检察官未必就没做过坏事。监狱里的犯人也未必就没做过好事。黑与白的天枰永远不可能平衡,因为还有名为理念与情感的砝码。正如在高仓健主演的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一句著名台词:“作为执法者,我想,不能只站在追捕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要学会站在被追捕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人海茫茫,浮生若梦。还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拯救的人,还有那么多需要自己解决的疑案悬案。作为一个被世人尊敬的侦探,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影片最后定位于波洛毅然决然的结束了还没有开始的假期,前去调查发生在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一结局的处理既致敬了经典,又深化了电影内涵,可谓是点睛之笔。


老版影片中的波洛谨慎沉稳,新版电影中的波洛热血激情。老版有着细致入微的推理过程的精彩表演,新版这方面表演不足则为之遗憾。新版有着慷慨激昂的情感倾诉的精彩表演,老版这方面表演不足则为之遗憾。两个版本的波洛各有千秋且平分秋色,不管是谁饰演,他们都是我心中那个从容睿智的名侦探,都是那个为人所钦佩的霍克尔波洛。



感谢作者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