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商业配音 > 苏秀:译制导演也是三军统帅

苏秀:译制导演也是三军统帅

商业配音

作者:深度配音 · 2018-06-27 10:19:46

本文作者苏秀老师  于2017年9月11日


对于译制片来说,翻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平常说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一个好的译本,就不可能生产出一部好的译制片。然而,有了好本子,也不是就一定能生产出一部优秀的译制片。例如有的译制单位,用了我们厂的剧本,同样未能配出高水平的影片,就是个证明。


翻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个说法,不但适合电影、话剧,也同样适合译制片。一部译制片的剧本,不但要求译文准确,而且还要一听就懂,因为电影是一遍过的,而且不能像小说那样加上注释。还有,台词必须是"人物"的语言,他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年龄以及他和他的谈话对手是什么关系等等。你不能让一个意大利的小偷,说英国绅士的语言。也不能让一个外交官,在卧室里和他妻子闲聊的谈话,和他在外交谈判桌上用的语言一样。此外,还要考虑影片的风格、样式,时代背景。如《虎口脱险》是个闹剧,台词都是相声。油漆匠说"打死我,我也不说。"指挥接口说"打死你,我也不说。"而像《尼罗河的惨案》这样的推理片。台词则必须严谨,而且必须注意前后呼应。……所以,要当好一个合格的译制片翻译,决不单单是英文好就能胜任的。他还必须熟知各色人等的语言习惯、各该国家的社会风俗,和起码的历史、地理知识。最好他还要懂戏。要找这样一个知识全面的翻译是很困难的。但是,翻译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可能产生一个优秀的翻译剧本。


上译厂的"初对"


鉴于每个翻译个人的素养,很难达到上面的标准,上译厂决定采取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初对"制度。制度规定:甲翻译翻出的初稿,规定由乙翻译担任编辑。编辑不但要负责剧本的校对;还要负责对台词的修改;回答导演的提问。这样做,甲翻译为了不让编辑揪出更多的错,肯定会倾全力对待译稿。而编辑既不能把人家对的改错;又不能漏掉翻译翻错的地方;同时还要回答译制导演的各种问题,也必然会特别认真去研究原文剧本。一般总是水平较低的翻译翻的剧本,由水平较高的翻译做编辑。一些年轻翻译的剧本,常常就是老厂长陈叙一亲自做编辑。这样相互促进,不但保证了每个剧本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准,而且每个翻译的业务能力也会迅速得以提高。


而参加初对,更是每个译制导演必不可少的一道工作程序。当年,老陈要求导演:"不能借口不懂原文,放过戏中任何问题。你不懂,可以请教翻译嘛。"所以,初对过程,既是译制导演向翻译学习的过程,也是与翻译共同切磋,提高译制剧本质量的过程。


译制导演在初对时,就应该把自己当成第一个观众。当口型员对着画面念出每句台词时,你是不是全听懂了?台词与人物的神态、动作是否符合?特别是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我想顾奇勇先生在翻译《达芬奇密码》的时候。肯定会充分体验到了这种与译制导演合作的酸甜苦辣。也许,当你不断受到译制导演的"无端骚扰"(半夜还给你打电话,跟你推敲台词),也曾叫苦不迭。可事后,你却发现,竟然跟他们建立起了同甘共苦的战友情谊。也许你们有时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可当你们终于找到一个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时,那种成就感所带给你的快乐,恐怕也是一般情况下很难体味得到的。


译制导演还要让自己扮演每一个角色。看看每句台词念起来,是不是上口?是不是便于演员表达感情?例如,在影片《我两岁》中,男主人公说:"孩子生下来,就像打雷,像火烧,不得休息。"但是原片演员的情绪是越说越激动,而"不得休息"是很难形成高潮的。所以我把它改成了"孩子生下来,就像打雷,像火烧,四面夹攻。"再如,《虎口脱险》中的接头暗号"鸳鸯茶",原来翻译的是"情侣茶",意思也不错。但是唱起来却有些绕口,不像"鸳鸯茶"这样上口、响亮。


还有的时候,如按原文直译,中国观众根本无法理解。如《卡桑德拉大桥》中,卖打火机的波兰老头吆喝的是一种打火机的牌子,可中国人没人知道。因此,老陈把它改成了"一打就着"。这种对剧本的加工、润色见仁见智,是无止境的。它不断地挑战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它也会带给你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译制导演是影片质量的保证


对译制片来说,译制导演才是一部影片质量的保证。他会和翻译一起推敲台词,使译本更加通顺流畅,与人物更加贴切。他会组成一个人各有貌,层次鲜明的配音班子,例如这次《达芬奇密码》的导演就大胆启用了王肖兵来为影片中难度最大的提彬爵士配音。肖兵还不是一个专业配音演员,但是导演看到了他的潜力,他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录音现场,他要帮助每个演员进入角色的状态,这也是导演最主要的职责。译制导演之一狄菲菲,为了使演员更加清晰的了解这部影片的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还特意画了一张图。这次《达芬奇密码》的很多演员都谈到了,在录音过程中得到了导演的启发、帮助,使自己的业务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达芬奇密码》配音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译制导演在工作中的决定性地位。


要做一个称职的译制片导演,他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表演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知识,这都是需要他一辈子去努力追求的。


2006.5.28写于《达芬奇密码》观后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

深度配音 - 未加载声音
00:00
00:00
联系客服
请加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