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喇叭》开始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对学龄前儿童广播。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童年是天空中的繁星,一眨眼,眨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童年是海边的海螺,一吹,吹出一阵阵美妙的旋律;童年是一只船桨,一晃,晃出一个个动人的童话;而有的时候,童年还是一声“小喇叭广播开始啦”……
六一儿童节,让我们再次聆听几代儿童心中的声音,那是无数儿童共同的记忆……
《小喇叭》的成长之路
1956年9月4号,随着一声清脆的童声: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一个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节目��《小喇叭》,吹响了它第一声响亮的号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少儿部副主任贾玉芝回忆说,《小喇叭》的创建其实无比艰难:
贾玉芝:当时筹办这个节目只有一个同志,很不容易。中央台以前只有一个星星火炬节目,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
《小喇叭》当时定的对象是幼儿园的中大班、兼顾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所以就跟不少幼教工作者了解情况,制定节目方针。
小朋友为小喇叭录制广播歌曲
生动活泼的《小喇叭》,很快就受到了全国孩子的欢迎。开播不久后,栏目组请小朋友提建议,在半个月里,三万八千多封来信像雪花一样飘进了编辑部。
贾玉芝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小喇叭》无疑是孩子们的精神寄托。
贾玉芝:有个小朋友跟着家长去了新疆,一下子听不到小喇叭了,非常着急。后来又能接收到节目了,兴奋的不得了。
她爸爸给我们写信,我们被感动了,买了些儿童读物寄给她。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她爸爸还托人给我们带了一盒葡萄干。
小学生收听《小喇叭》节目
《小喇叭》里不仅有儿歌、广播剧,还有《西游记》这些长篇故事,是孩子们的知识宝库。当时的少儿节目编辑林阿绵说,给孩子做节目可不容易。
林阿绵:没办法,我就去东华门幼儿园一呆就是一个月,带了很多故事给孩子讲,看听不听的懂。也让孩子给我讲个故事,通过他讲,来体会到孩子喜欢、爱好和理解的程度。
康瑛原声:我是小木偶,名叫小叮当,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我给小喇叭,开信箱!
这是小喇叭最早的播音员��康瑛奶奶。1960年3月,小喇叭开办了听众信箱栏目,每个星期天,小叮当和邮递员叔叔会一起回答小朋友的来信提问。
小朋友收听《小喇叭》节目
小叮当、邮递员叔叔:你好邮递员叔叔!你好小叮当!
你还记得他们的声音吗
最早给小叮当配音的就是康瑛老师。先是放慢速度演播,再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就变成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叮当。
虽然康瑛奶奶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小叮当这个可爱的形象如今依然还陪伴着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当然,提到“小喇叭”,自然绕不开“故事爷爷”孙敬修。
作为“小喇叭”节目中最著名的人物,孙敬修总是以慈祥、耐心、风趣的形象出现在电波当中。在孩子们心中,他不但是所有小朋友们共同的“爷爷”,也同样是他们值得信赖的大朋友。
孙敬修1901年出生在北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在1930年代就应北平教育局之邀在电台当中为小孩子讲故事。当然,那时候,他还称不上“故事爷爷”,而是“故事叔叔”。
建国后,孙敬修调到北京少年文化宫任辅导员,专门从事少年儿童的课外教育。
1956年, “小喇叭”节目开播,孙敬修又一次被邀请到电台为少年儿童讲故事。这一年,孙敬修已经55岁,成了名副其实的“故事爷爷”。
通过孙敬修的声音,孩子们知道了“孙悟空”“神笔马良”“孔融让梨”等等无数中外民间故事、歌谣。
由此,孩子们在幼小的心底建立起最初的善恶观。“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从195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孙敬修去世前的1980年代末期。
在人们的印象中,孙敬修就像是一棵“不老松”,很多听着孙敬修爷爷故事长大的孩子,自己也有了孩子,但他们的孩子也依然在听孙敬修爷爷的故事。
“小喇叭”节目现任的主任编辑李晓冰也是听着孙敬修故事长大的。当1984年他调任“小喇叭”节目组时,孙敬修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地为孩子们讲好每一个故事。
李晓冰记得1980年代末期,孙敬修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到电台来录音,李晓冰就扛着录音设备去孙敬修家中去录制,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夕,老人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孩子,他嘱咐自己的徒弟肖君说,“咱爷儿俩为孩子们造福吧!”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在那纯真的年代,坐在小板凳上,好奇地盯着收音机,像是等待电影开场,专注地听着,想象着一个个人物、动物、场景……
不知有多少播音僧从那时立下今后成为一名播音员的志向,不知那段充满纯真的回忆开启了多少人的播音梦想,再回首,生生不息的声音就是广播的力量。
“小喇叭”在五六十年代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而今天,那些年写信时的激动和收音机旁的守候已逐渐离我们远去,今天的孩子们有更多听故事学知识的平台和方式,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每晚睡前和收音机一起“嗒嘀嗒”……
编辑 | 小小僧
排版 | zzZ
终审 | 僧僧
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度配音SD23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