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声音的眼睛 | 第599期
作者:含黛 朗诵:含黛
作者、朗诵者:含黛,支离疏朗诵班学员,山西吕梁人,热爱生活,用声音传递真情,用真心感悟生活,希望通过有声的温度许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母亲八十八岁的生日,一直就想着为母亲写点什么,只是这份母爱太过于深厚,我瘦弱的文字无力承载,怕只怕那沉淀在岁月里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我笨拙的笔下走样。踌躇许久,一直拖到今天,才用我浅薄的文字来记录母亲在峥嵘岁月里的 那一点点深情的回忆。
记忆中的母亲永远都是忙碌着的。打我小时开始记事时,母亲就不停地在忙碌。
七十年代初还是计划经济的时期。小县城里仅有的一个国营副食品门市要供应几乎是全县人的需求,而母亲又是单位的骨干,其中的忙碌可想而知。相对单位的其他同事来说,我们家孩子多,父亲又常在公社下乡,好强自立的母亲每天都是天还黑就早早起来洗衣、做饭。等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之时,母亲已经把我们兄妹六人的衣服洗好,早饭也做好了。
母亲在单位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每天晚上,母亲总是我们家最后一个上炕休息的人。那时候,我们兄妹的衣服和鞋都要靠心灵手巧的母亲一针一线来缝制。
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做针线做到很晚。常常是我已经睡醒一觉 ,母亲还在那里忙碌。以至于,年幼的我分不清是在梦里梦到灯光下忙碌着的母亲,还是在睡眼朦胧中看到夜深未眠的母亲在忙碌......母亲常说“早起三晨顶一天”,可是母亲啊!你为了我们成长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又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
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精明的。做了一辈子营业员的母亲不会打算盘,可是母亲的口算心算的能力却比单位任何一位同事都快,都准。那时候商品的标价都要精确到分,一件商品常是元、角、分都有,有时还需要记算粮票。在同事们都还来不及拿起算盘的时候,母亲已经张嘴就报出精确的答案了。
在那个全国物质普遍匮乏的年代,连粮食都是限量供应。那时候,就是在我们的常委家属大院里,也常有人家一个月中有半个月是在饿着肚子的。我们家除了我之外,五个哥哥都是正是吃饭长个儿的好小伙子,而且老家还有姥姥和奶奶也要母亲经常接济。精明的母亲总是奇迹般的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虽所说只是粗茶淡饭,却也不至于让一家老小饿肚子。
窘迫邻居常问母亲:你是怎样才能做到让这么一大家子度过那艰难的岁月的啊?母亲总是笑着不说话。直到有一天,母亲的同事把饿晕的母亲从单位抬回家,我们才知道,不是母亲有多么神奇的魔术,而是母亲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分给她正在长个子的、 一个个小虎似的孩子们,而留给自己的仅仅是最少,最少只够维持能量的那一点点、一点点东西......是母亲的精打细算让我们平稳的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健康的长大成人!
直到今天,母亲还是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她总是说糟蹋东西是有罪的。就连洗衣服最后用过的水也不让轻易倒掉,我常笑着说母亲是困难时期过怕了。母亲却一本正经地说 ,国家不是提倡不浪费一滴水吗?你看看,你们小时候玩过的南河桥下到现在还有水吗?不是都让人们不爱惜浪费掉了?我们过得苦日子,要是想后代子孙不再过,不节约是不行的!听着母亲简单而又朴实的话,真让我们这些接受现代教育的子女汗颜。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兄妹都已经长大成人,而慈祥的母亲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细细端祥母亲,母亲的双鬓早已霜染,满脸的皱纹如菊花般绽放在母亲慈祥的脸庞。母亲的步伐开始蹒跚,挺拔的腰身也已经微驼。
暮年的母亲总是在家里的老房子里住着不肯离开,她舍不得离开那个住了一辈子的家。有时 ,接她出来住几天,她也总是说: 不如自己的家里好住,不自在,找着各种理由早早回到她的老房子里去,我知道,母亲是因为那房子里有太多父亲的痕迹,所以才舍不得离开......
在梦中、在脑海中母亲总是和家的概念粘合在一起。总是以为母亲的爱就像是我的一座私人宫殿永远为我留守,永远为我开启。母亲的爱就像无所不在的空气,触手可及。当一份爱已经 深植在生命里和你形影不离时,你就很难用一段文字就把这一种感觉准确地描绘出来。母亲赋予我们太多的爱,每当我看到母亲,想起母亲时,那份深情、 那份眷恋 、那份爱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心头流淌出来,温暖着我的心。
在今天,在这个属于母亲的特殊日子里,女儿深情地向您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在母亲的生日里,女儿用千百回的感恩,融合着无限的深情,为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福母亲生活洒满阳光,健康长寿!也祝福天下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安康幸福,福寿绵长!!
2018.06.19